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科自2001年1月~2003年1月在门诊处理EASIK术后角膜异物40余例,其中接受较好随访的30例。因其EASIK术后角膜的特殊性,故与一般角膜异物的取出有不同之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病例 患者男,47岁。因“右眼翼状胬肉术后疼痛、不适1个月”于2009年5月16日入院。入院诊断:右眼角膜穿孔并虹膜脱出(鼻下方)。患者曾于2009年4月7日在某医院行右眼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抗炎治疗。术后约1个月,感疼痛不适来我院检查,发现右眼鼻侧角膜下方近角膜缘处穿孔,约1.0~1.0mm。  相似文献   

3.
0引言 角膜融解是指角膜基质无菌性融解消失,是一种与全身疾病有关的免疫原性角膜病变。也是眼科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处理棘手,预后较差,若不能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的视功能。我院眼科自2004—06/2006—03对2例翼状胬肉术后角膜融解患进行研究,现将诊断、治疗体会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外伤性角膜瓣移位15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时,应常规做角膜瓣。由于术后较长时间内角膜瓣与基质床间不能达到完全愈合,因此在强外力作用下可发生角膜瓣移位。在临床工作中我院共收治外伤性角膜瓣移位15例(15只眼),其中男11例(11只眼),女4例(4只眼),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白内障术后发生持续性角膜水肿即大疱性角膜病变,是白内障术后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根本原因是角膜内皮受损失代偿。超声乳化术、现代囊外术、非超小术、针吸术都可以发生。引起角膜疱性病变的原因很多,如术前已出现角膜内皮病变或细胞密度低下;术中过度损伤角膜内皮;不良眼内灌注液;玻璃体、虹膜或晶体囊膜粘连于手术切口;术中使用高浓度的乙酰胆碱、肾上腺素所致的化学损伤;[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7.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角膜表面镜片术后散光的效果。采用Coherent产SCHWINDKERATOM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对8例12只眼角膜表面镜片术后散光进行治疗,均为圆锥角膜术后病例,术前柱镜屈光度为-1.75—-10.00D,平均-5.49D±3.21D。术后随访6—15月,平均11.8月,显示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提高者7只眼(58.33%)。柱镜平均屈光度由-5.49D下降至-2.77D,均无明显术后痛疼,术后角膜雾状混浊均不显著。说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可有效地治疗角膜表面镜片术后的角膜散光,能显著地提高角膜表面镜片术治疗圆锥角膜的最终效果。  相似文献   

8.
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角膜上皮瓣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及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 ialkeratomileusis,LASEK)后,角膜上皮瓣的成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行LASEK治疗的42例(80眼)于术后1、2、3天,1、2、3、4周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角膜上皮瓣的观察。结果 34例(68眼),角膜上皮瓣成活,成活占85%(68/80);未成活8例(12眼),未成活占15%(12/80)。结论 LASEK术后角膜上皮瓣成活率的高低,决定着LASEK的临床疗效,影响其成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角膜上皮瓣边缘不整齐、破裂、对位不良、操作时间过长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治疗性光学角膜切削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性光学角膜切削术主要用于治疗角膜表层病变,包括角膜瘢痕,变性,营养不良,复发性上皮糜烂,持续性上皮缺损及静止性单疱性角膜炎等,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具有安全、简便,疗效可靠等优点,这部分患还可避免进行角膜移植。  相似文献   

10.
角膜屈光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角膜屈光术后的白内障患植入按常规方法计算得出度数的人工晶状体会造成较大程度的远视,导致手术效果不理想,本从角膜屈光度,眼轴的测量,计算公式的选择等几方面讨论屈光手术对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的影响及相应对策,为此类白内障患人工晶状体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