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邹桂舟  郜玉峰  叶珺 《安徽医学》2012,33(2):150-152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和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2例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治疗组:继续接受拉米夫定100mg/d治疗,全程联合阿德福韦酯10 mg/d;对照组:拉米夫定100 mg/d和阿德福韦酯10 mg/d联合治疗12周后单用阿德福韦酯10mg/d,疗程96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48周,96周时肝功能ALT、AST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HBV 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对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联合拉米夫定临床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王英民  杨丹红  郦卫星  李敏伟 《浙江医学》2010,32(12):1776-1778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病毒学应答的效果.方法 使用免疫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实时荧光-PCR法检测HBV-YMDD变异,并采用全自动测序仪对PCR产物直接进行HBV-P基因测序,同时对46例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48周,观察治疗期间所有患者的肝功能和病毒学相关指标.结果 46例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出现YMDD变异株35例;12周后HBV-DNA的转阴率为57.78%,ALT正常率58.90%;24周后HBV-DNA的转阴率为73.91%,ALT正常率78.26%;治疗48周后HBV-DNA的转阴率为80.43%,ALT正常率86.96%.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后各时段的原发性治疗无应答组HBV-DNA转阴率均低于病毒学突破组(均P<0.05或0.01);治疗48周后HBV-DNA转阴者的治疗前HBV-DNA平均载量低于未转阴者(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有效、安全,且原发性治疗无应答组HBV-DNA转阴率低于病毒学突破组,治疗前HBV-DNA水平较低者联合治疗后转阴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张国梅  吴桂兰  王玉琴 《中外医疗》2010,29(27):102-102
目的观察比较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YMDD变异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阿德福韦酯组:拉米夫定100mg/d和阿德福韦酯10mg/d联合治疗3个月后单用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拉米夫定组:继续接受拉米夫定100mg/d治疗,疗程1年以上。2组在保肝基础治疗上无差异。结果治疗12个月时结果显示,阿德福韦酯组肝功能ALT、AST改善优于拉米夫定组(t分别为2.98、5.63,P〈0.01),HBVDNA阴转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χ2=21.98,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组对YMDD变异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较拉米夫定疗效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的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兴忠  吴杭源 《右江医学》2007,35(4):377-378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的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9例使用拉米夫定出现YMDD变异的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予阿德福韦酯10 mg/d,拉米夫定100 mg/d,12周后停拉米夫定,继续使用阿德福韦酯至24周;对照组予拉米夫定100 mg/d,24周。观察比较两组的血清学和生化学应答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清HBV-DNA水平中位数下降幅度、病毒学应答率及生化学应答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生化指标好转,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乙肝肝硬化在拉米夫定治疗期间发生YMDD变异后改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可以较快出现血清病毒学应答,能改善肝功能,减缓病情发展,并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免疫疗法和扶正祛邪中药对服用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得出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免疫疗法和扶正祛邪中药治疗YMDD变异慢性乙肝患者安全有效,且优于阿德福韦酯(P<0.05).  相似文献   

6.
张菊花 《海南医学》2013,24(4):491-49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与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30例)与单药组(30例),联合组服用拉米夫定100mg/d和阿德福韦酯10mg/d,96周;单药组服用阿德福韦酯10mg/d,96周。结果治疗96周后,联合组HBVDNA应答率、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比例分别为93.3%、53.3%、83.3%,高于单药组的66.7%、26.7%、56.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96周后,联合组未出现耐药患者,而单药组有6例患者出现耐药。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远期疗效优于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用药对服用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慢性乙肝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治疗12周,然后停用拉米夫定,用阿德福韦酯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治疗36周,对照组继续用拉米夫定治疗48周.观察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治疗组在前,对照组在后)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0%和33.3%,HBeAg阴转率分别为36.7%和13.3%;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6.7%和6.7%,ALT复常事分别为60 0%和23.3%.以上指标两组之问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事分别为13.3%(4/30)和10.0%(3/3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治疗对于接受拉米夫定治疗而出现YMDD变异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用药对服用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慢性乙肝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治疗12周,然后停用拉米夫定,用阿德福韦酯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治疗36周,对照组继续用拉米夫定治疗48周.观察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治疗组在前,对照组在后)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0%和33.3%,HBeAg阴转率分别为36.7%和13.3%;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6.7%和6.7%,ALT复常事分别为60 0%和23.3%.以上指标两组之问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事分别为13.3%(4/30)和10.0%(3/3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治疗对于接受拉米夫定治疗而出现YMDD变异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拉米夫定片(LAM,0.1 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片(ADV,10 mg/次,1次/d),两组均治疗12个月。观察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和和HBV-DNA阴转率,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YMDD变异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ALT复常率和HBV-DNA阴转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且无死亡、YMDD变异患者。结论联合使用LAM和ADV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佳,无明显不良反应,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分析发生HBV 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2年的效果.方法 选择服用拉米夫定后发生YMDD变异患者共32例为研究对象,同时服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剂量为10mg/d)和拉米夫定(治疗剂量为100mg/d)24个月.分别于治疗开始及治疗后6、12、24个月检测ALT、AST、HBeAg及HBV DNA定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BV YMDD变异患者采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后,随着治疗疗程的延长,血清ALT、AST、及HBV DNA载量均明显下降(P均<0.05).到治疗终点,有84.4%(27/32)的患者ALT、AST恢复正常,40.6% (13/32)的患者HBeAg转阴.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V 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首先在充分告知符合研究对象的患者(80例)病情后根据患者的意愿选择分为:(1)对照组(单药治疗组,n=38例),在拉米夫定应用基础上重叠阿德福韦酯治疗12周后,停用拉米夫定,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132周;(2)观察组(联合治疗组,n=42例),出现拉米夫定耐药后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144周。每3个月检测患者的HBV-DNA、HBV-M、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常规等。结果144周疗程结束后联合治疗组患者HBV—DNA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在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复常率较单药治疗组高(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李晶  刘兴祥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2):1387-138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与拉米夫定疗效及YMDD变异的相关性。方法:对69例服用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的ALT、HBV-DNA水平及治疗48周后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拉米夫定治疗48周的69例患者中,有19例HBV发生YMDD病毒变异,变异率27.6%。HBV发生YMDD病毒变异与ALT的水平呈负相关;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结论:服用拉米夫定一定严格把握治疗基线,选择最佳治疗时机,这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用两种治疗策略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检索2010年7月以前在PUBMED,EMBASE,CNKI等全文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拉米夫定(剂量100 mg/d)联合阿德福韦酯(剂量10 mg/d)与恩替卡韦单用(剂量1 mg/d)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程≥48周)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采用χ2检验分析研究间的异质性,以相对危险度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进行合并分析并绘制森林图。疗效判定指标包括血清HBV DNA检测不到(阴转)、血清ALT复常、血清HBeAg抗体转换。结果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方式与恩替卡韦单用对拉米夫定耐药株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48周血清HBV DNA阴转率、血清ALT复常率和血清HBeAg抗体转换率比较的P值分别为0.25,0.61和0.33。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用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4.
阿德福韦治疗YMDD变异失代偿肝硬化13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治疗在接受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失代偿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在接受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取得明显疗效后,因乙肝病毒产生YMDD变异,出现HBVDNA复阳,肝炎活动,肝功能失代偿,经评估14例均为CPS-C级.采用拉米夫定减量(50 mg/d)与阿德福韦10 mg/d联合治疗6个月.结果:除1例因出现非缺氧性高乳酸血症中途退出,13例治疗半年显示HBVDNA的拷贝数降至≤105 copei/ml、≤104 copei/ml的比例分别为100%、53.85%.ALT复常达46.15%,Child-Pugh积分下降.结论:阿德福韦治疗在接受拉米夫定用药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失代偿肝硬化的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和单用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276名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门诊患者分为两组: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组和单用恩替卡韦组,分别用药治疗24个月,治疗前、治疗后6,12,和24月采集静脉血,分别检测HBV—DNA、AIJ、AST和T—Bil,随访时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治疗后同时间段两组间的ALT复常率,x2=3.63,x^20.05(2)=5.99,x2〈x^20.05(2),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间段两组间HBV—DNA转阴率,x^2=0,x^20.05(2)=5.99,x^2〈x0.05(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恩替卡韦组转阴率比联合用药组高些。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单用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有效.但恩替卡韦单用治疗比联合用药HBV—DNA转阴效果好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耐药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方法阿德福韦酯耐药乙肝肝硬化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纽32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每天1次顿服同时给予拉米夫定100mg,每天1次顿服,疗程2年;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0.5mg,每天1次顿服,疗程2年。结果治疗组用药1年和2年后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Child—Pugh评分分别与对照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程结束后Child—Push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疗程结束后Child-Pugh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ALT复常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治疗组ALT复常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或单用恩替卡韦治疗阿德福韦酯耐药乙肝肝硬化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朱锦宏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2):73-74,76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住院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7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和对照组(单独应用阿德福韦酯)各36例.比较两组治疗12个月后的应答率、YMDD变异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并观察用药的安全性。结果联合组的完全应答率达52.8%(19/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8%(1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ALT复常率为52.8%(19/36),而联合组治疗12个月后ALT复常率为83.3%(3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出现YMDD变异共7例,YMDD变异率为19.4%(7/36),而联合组出现YMDD变异共2例,YMDD变异率为5.6%(2/36),联合组的YMDD变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HBV—DNA转阴率,联合组HBV—DNA转阴率为61.1%(22/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12个月后,联合组HBeAg转阴率为50.0%(18/36),而对照组HBeAg转阴率为16.7%(6/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阿德福韦酯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HBV—DNA及HBeAg转阴率。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丁宁玲  朱翔  王勇平 《吉林医学》2010,(30):5272-527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与干扰素联合用药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联合组予拉米夫定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拉米夫定组单予拉米夫定治疗;干扰素组单予干扰素治疗,疗程均为1年。结果:治疗1年后,联合组HBV-DNA转阴率为86%,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为48%,均优于拉米夫定组和干扰素组(P<0.05)。联合组仅出现1例YMDD变异(2%),而拉米夫定组出现8例YMDD变异(16%)。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应用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组,并且能减少病毒YMDD变异,防止耐药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加用拉米夫定100 mg/d,每日1次,和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在加用拉米夫定100 mg/d,每日1次,分别在治疗24周和48周时复查肝功能、HBV-DNA定量。结果治疗48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ALT、AS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ALB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ALT、AST、ALB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BV-DNA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持续高HBV载量是慢性乙肝病情进展的主要因素。导致肝脏的炎症、坏死。应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肝,可显著改善肝脏组织学。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患者且乙肝血清HBV DNA阳性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肝功能和HBV DNA定量。结果 48周时观察组ALT恢复率(71.4%)明显高于对照组(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V-DNA复制改善情况观察组(阴转率60.7%)显著优于对照组(阴转率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肝HBeAg阳性可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明显控制病情进展和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