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9 毫秒
1.
肝动脉药物灌注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27例疗效分析周伟华吴建文杨俏玲陈芳肝动脉药物灌注化疗和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我科1993年3月~1996年2月间应用经肝动脉导管药物灌注化疗或栓塞(TAI或TAE)治疗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介入性热灌注化疗及栓塞在晚期肝癌治疗中的疗效和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3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治疗,23例实验组行肝动脉介入性热灌注化疗及栓塞;将5-Fu、顺铂及丝裂霉素与生理盐水或超液态碘化油混合,经HGC-3000型肿瘤介入热疗机循环加热至55~60℃经导管注入肝癌滋养动脉.20例对照组行常温下肝动脉内化疗及栓塞.通过两组对比予以对介入性热灌注化疗及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23例中19例肝癌患者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2例缩小不明显;2例术后瘤体增大.对照组20例中肿瘤缩小6例;肿瘤缩小不明显4例;10例术后瘤体增大;其中1例4月后死亡.结论 经选择性肝动脉热灌注55~60℃的碘化油、化疗药物合并明胶海绵栓塞肝癌滋养动脉治疗肝癌是简单、安全、疗效好的方法,能显著提高单纯化疗和栓塞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肝癌介入治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建  岳丽娟 《农垦医学》2006,28(5):380-384
介入治疗被认为是肝癌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法。肝癌介入治疗方法可分为经皮经血管治疗技术和经皮非血管治疗技术,前者主要包括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及经肝动脉门静脉结合栓塞化疗术;后者则指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局部治疗,包括瘤内药物注射与物理损伤治疗。单纯动脉内灌注抗癌药效果不理想,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非血管介入方法有机的结合可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动脉药物灌注术(TAI) 肝动脉栓塞术(TA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12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常规肝动脉灌注术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结果 126例患者中,38例瘤体不同程度的缩小,血清AFP下降,67例瘤体无变化,血清AFP下降。半年、1年、2年以上生存率分别为86.5%,56.3%,8.7%。结论 介入治疗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瘤内注射或肝动脉灌注p53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疗效和给药途径。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且无法手术切除的15例原发性肝癌,首先在DSA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4—5d后于CT下经皮肝穿刺肝癌病灶局部注射或肝动脉灌注p53。治疗后常规定期复查螺旋CT或MR,评价疗效。结果全部15例患者均完成上述治疗,并接受随访2—8,个月,有效率(CR+PR)53%(8/15),仅1例观察到肿瘤增大,14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93.3%(14/15)。p53治疗后有6例出现发热(38℃-40℃),2例出现穿刺处疼痛,未观察到基因药物的其他严重副作用,无严重的操作有关并发症出现。结论 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p53基因治疗与TACE联合应用,是一种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了TACE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巨块型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观察应用明胶海绵微粒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选用明胶海绵微粒(直径150~350μm和350~560μm)联合化疗药物(吡柔比星,THP)悬浮液化疗栓塞直径>10cm的巨块型肝癌。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肿瘤大小改变及并发症。结果12例肝癌患者TACE术后3天CT见瘤体密度显著降低,大部分瘤体呈蜂窝状坏死,1例应用直径150~350μmGPS栓塞瘤体完全液化坏死。术后1个月9例病人瘤体显著缩小,2例稳定,1例肿瘤增大。结论明胶海绵微粒联合化疗栓塞治疗巨块型肝癌,可以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叶美娟(附属弋矶山医院干部外科)目前临床上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常选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它与全身化疗(口服、静脉给药)比较具有癌肿局部药物浓度高、毒性反应轻、病人痛苦少、疗效显著等优点。我院1994年9月...  相似文献   

8.
我院近1年多来对46例原发性肝癌、23例转移肝癌进 行肝动脉灌注加栓塞治疗。肝动脉灌注加栓塞是中晚期肝癌 及转移肝癌的首选疗法,此方法可使肝肿瘤及周围组织达到 较高的药物浓度。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经临床观察取得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导管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对13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施行了25台次肝TACE术。在X光机的导引下,将导管超选择性插入肝癌的肿瘤供血动脉。经导管灌注甲酰四氢叶酸钙、5氟脲嘧啶、卡铂(或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或吡柔比星、表阿霉素)和碘化油乳化后经导管注入。结果:全部病人肝区疼痛减轻、消失,12例食欲改善,11例Karnofsky活动状态评分提高,10例FAFP下降,11例瘤体缩小,7例瘤体缩小大于50%。已死亡病例平均生存期10个月。随访病例平均随访时间6.5个月。结论:经尿管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可以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经肝动脉栓塞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采用经肝动脉灌注鸦胆子油乳合碘油栓塞,对照组36例采用经肝动脉灌注传统化疗药物(吡柔比星+丝裂霉素+卡铂)合碘油栓塞。介入前后2组均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观察2组的实体瘤疗效、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生存期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2组的近期疗效、生存期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介入后发生中度以上发热、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肝功能损害等毒副作用的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鸦胆子油经肝动脉栓塞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晚期肝癌,能有效地改善肝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epaSphere微球联合Avasting肝动脉栓塞治疗兔移植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建立40只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A组:肝动脉灌注生理盐水;B组:肝动脉灌注Avasting;C组:肝动脉HepaSphere栓塞;D组:肝动脉HepaSphere+Avasting栓塞.两周后复查CT确定种植成功并计算瘤体大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所得数据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各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x2检验.结果 肿瘤生长抑制D组明显优于其他组(P<0.05); VEGF的表达及MVD计数D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 HepaSphere微球联合Aasting行兔肝动脉栓塞能抑制移植型肝癌的生长及肝内转移,并对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和VEGF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靶向穿刺,瘤体内化疗、放疗、血管栓塞综合治疗晚期肝癌的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CT引导下经皮以肿瘤作靶向定位穿刺,经针管向瘤体内灌注化疗、放疗药加栓塞剂对40例晚期肝癌进行局部综合性治疗,并在操作技术、治疗作用与副作用、有效率、生存率方面与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作比较。结果:CT引导穿刺操作简易,快捷安全,微创损伤轻。副作用小。适用于对大多数晚期肝癌的治疗。本组病例治疗后,半年生存率:77.5%,1年生存率:35%,2年生存率:15%。总有效率:80%。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或超选择到肝动脉分支操作复杂,技术难度高,治疗时间长。禁忌症多。椐文献资料显示,用(TACE)治疗大肝癌的1年生存率:27.5%。2生存率:14.7%。结论:CT引导经皮靶向综合治疗晚期肝癌行之有效,副毒作用轻,安全,适用范围广,操作优于(TACE)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榄香烯乳联合化疗药物肝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肝癌患者62例,分两组进行治疗.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TAI或TAE),为对照组(n=32);榄香烯乳联合化疗药物持动脉灌注组,为治疗组(n=30).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榄香烯乳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的作用,值得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应用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单纯肝动脉灌注术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两种不同介入疗法对胃癌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癌肝转移瘤患者分为两组,一组26例患者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对照组),另一组34例患者行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术(实验组),比较两种不同介入疗法疗效的差异。结果 60例患者中,乏血供者31例,富血供者29例,富血供者中除3例弥漫性病灶外,26例均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对照组),其余34例行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术(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为出现显著不良反应,但实验组患者肿瘤有效率(76.92%)和控制率(88.46%)均显著好于对照组(35.29%与64.71%),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富血供胃癌肝转移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安全性高,可把此疗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18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成两组,加热组93例,行大剂量加热碘油及热化疗药物灌注治疗;常规组93例按常温下化疗药物和碘油栓塞治疗;进行治疗前后肿瘤大小、生存率、肝功能损伤的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肝内肿瘤大小变化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6、12、18、24个月的生存率,加热组生存率分别为97.85%(91/93)、88.17%(82/93)、73.12%(68/93)、46.24%(43/93);常规组生存率分别为87.10%(81/93)、76.34%(71/93)、46.23%(43/93)、22.58%(21/93);两组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方法,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并脾动脉内间接性门静脉灌注化疗药物,即“双灌注”的疗效。方法157例肝癌患者,采用Selding’s技术,经右股动脉插入6FRH型导管,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同时经脾动脉间接性门静脉内灌注化疗。结果“双灌注”治疗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4.96%,38.85%,20.38%。较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疗效好。结论“双灌注”治疗对肝癌主要供血血管进行了化疗药物灌注,是一种较好的介入方法,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肝癌栓塞化疗后的碘油沉积形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吴礼明1刘阳河2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及碘油抗癌药混悬剂栓塞治疗(lipidd-trascatheter,arte-rialembolization,LP-TAE)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国内外已普遍开展,疗效...  相似文献   

18.
介入治疗被认为是中晚期肝瘤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法。肝瘤介入治疗方法可分为放射介入和超声介入。前者主要包括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及经肝动脉门静脉结合栓塞化疗术;后者则指在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与间质毁损治疗,以及经门静脉穿刺治疗等。单用某种方法治疗肝癌的远期疗效并不理想,多种介入方法的综合序贯治疗能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肝动脉栓塞治疗对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肝血管瘤28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导管超选择插至肝血管瘤供血动脉后,灌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18个月。结果:肝动脉栓塞后肝血管瘤瘤体内碘油沉积良好,22例(78.6%)血管瘤瘤体直径缩小〉50%,4例(14.3%)瘤体直径缩小〈50%,2例无明显变化,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LE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王坚 《中外医疗》2015,(6):44-45
目的:探讨肝癌最佳介入治疗模式。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肝癌患者50例,按硬币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应用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单纯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对照组患者,比较肝癌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肝癌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客观有效率为28.0%,瘤体控制率为80.0%,优于对照组的24.0%、76.0%,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发热、腹痛、呕吐、黄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治疗肝癌,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