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微量元素的变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应有一定关系,但报道不多。我们用上海分析仪器厂3208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60例正常人及134例各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其中50例肺癌又作了TNM分期检测)中的铜、锌含量,并计算出CU/Zn比值。结果见附表,并作F检验。从附表可知,各病人组的血清Cu、Zn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Zn除了胃癌和乳腺癌外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与国外文献报道相符。三个指标中尤以Cu/Zn最受注目,它随着病期的进展而持续升高。如肺癌组早期(I…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组血清中铜(Cu)、锌(Zn)、铁(Fe)、镁(Mg)元素含量的差别与相关性。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21例、健康对照组120例血清中上述4种微量元素含量,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组血清Cu、Zn、Fe、Mg含量及Cu/Zn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检测数值差别显著(P〈0.01)。结论提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u、Zn、Fe、Mg含量及Cu/Zn比值变化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探讨微量元素对糖尿病的影响。方法对40例糖尿病患者和51例健康人血清锌(Zn)、铜(Cu)、镁(Mg)、钙(Ca)定量测定。结果糖尿病组血清Zn、Mg、Ca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P〈0.05),Cu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提示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Zn、Cu、Mg、Ca代谢紊乱,检测其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变化对病情估计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肠癌、直肠癌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方法结肠癌、直肠癌患者60例.健康人30例。采用PE-3D3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中Cu、Zn、Fe、Mn和Ca含量,计算Cu/Zn比值。采用了检验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结肠癌、直肠癌患者血清中铜、铁含量和铜/锌比值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5,P〈0.001),锌、钙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P〈0.015,P〈0.001)。结论 铜/锌比值可做为结肠癌、直肠癌的一项辅助诊断指标,同时对从高危人群中筛检结肠癌、直肠癌患者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肺癌患者的血清铜锌变化及临床意义广州空军医院罗显荣毛文广近10年来,微量元素铜、锌与疾病的关系受到了人们广泛的注意。应用血清铜(SCu),血清锌(SZn)及铜/锌比值(Cu/Zn)可诊断恶性肿瘤、判断病情与预后,但也有分歧。我们于1985年1月至19...  相似文献   

6.
实验用电位溶出法测定了55例正常人和58例高血压病人血清中微量元素Cu、Zn、Ph、Cd的含量。对照组Cu为14.3±1.9mmol/L,Zn为17.3±3.9mmol/L,Pb为0.44±0.04mmol/L,Cd为29.5±7.9mmol/L。高血压病组与对照组相比,Pb、Cd的含量无明显差异,而Cu的含量高血压病人明显降低(P<0.01),Cu/Zn比值低于对照组(P<0.001)。实验证明缺Cu或Cu/Zn比值降低是高血压病人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7.
金一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6):1997-1998
目的探讨全血微量元素Cu、Fe、Zn、Ca、Mg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指标的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方法测定5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RRI组)全血中微量元素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并与5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全血中微量元素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RRI组全血中Zn、Fe、C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血清IgA、IgG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Zn、Fe、Ca含量的缺乏,同时低锌也是造成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之一,需临床医师特别注意,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需常规检测微量元素,尤其Zn,并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以及血清微量元素与免疫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微量元素检测仪检测63例肝硬化病人和24例对照者的5种血清微量元素(血清锌、铜、铁、硒、镁)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结果]5种血清微量元素在 Child Pugh 分级各组及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锌、铁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负相关,血清铜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正相关;血清锌水平与CD3^+、CD4^+、NK呈正相关,血清铜与NK,CD3^+,CD4^+呈负相关,血清硒与CD4^+呈正相关。[结论]检测肝硬化病人血清中的微量元素,对了解病情进展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妍蓓  钱朝翠 《临床荟萃》1996,11(20):945-946
近年来,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证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伴存体内微量元素及其相关酶的代谢异常,但某些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是否可做为临床老年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肿瘤辅助诊断和判断疗效的指标,目前尚难定论,本实验测定老年COPD、肺肿瘤患者血清铜(Cu)、锌(Zn)和硒(Se)及Cu/Zn旨在进一步探讨其内在关系及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肺肿瘤组72例,均经纤支镜组织学、术后病理学及细胞学确诊,其中鳞癌20例,腺癌16例,小细胞未分化癌4例,肺转移癌32例(原发性肝癌17例,胃癌5例,食管癌5例,子宫内膜癌2例,上颌窦瘸3例)。男60例,女12例,年龄60~72岁,平均68.19岁。COPD组30例均为男性,年龄60~85岁,平均71.88岁。根据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标准,其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体内微量元素变化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抗幽门螺杆菌抗体的测定和,^14C-尿素呼气试验对胃癌患者、消化性溃疡患者、慢性胃炎和正常对照组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测定,同时进行血清Mg、Ca、Fe、Cu、Zn、Se6种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胃癌组Mg、Ca、Cu、Zn明显低于对照组,胃癌组年龄高于其余各组。胃癌组Hp感染率为64.3%(18/28),溃疡组为87.5%(14/16),慢性胃炎组20%(2/10),对照组36.4%(4/11)。结论:胃癌的发生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胃癌患者血清Mg、Ca、Cu、Fe存在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及叶酸、维生素B_(12)与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76例ROU患者作为ROU组,选取同期76例口腔检查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清中锌(Zn)、铁(Fe)、铜(Cu)、叶酸、维生素B_(12)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进行比较,并研究ROU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ROU组血清Zn、Fe、叶酸、维生素B_(12)及SO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U组与对照组血清Cu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U患者存在明显的微量元素及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异常,ROU与上述指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液中微量元素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液中微量元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136例产妇及其新生儿血液中铜(Cu)、锌(Zn)、钙(Ca)、镁(Mg)、铁(Fe)5种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孕妇低钙、低铁者占较大比例,分别为44.44%和94.44%,新生儿低钙、低铁者占较大比例,分别为47.22%及22.20%,母婴间微量元素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比较Cu和Mg相关系数(r)为0.3~0.7,呈中度相关;而Ca、Zn、Fe r〈0.3,无相关性。结论孕妇和新生儿应当定期检测血微量元素并适当补充,特别是孕晚期钙、铁的补充及新生儿钙的补充。胎盘对微量元素具有很强的主动转运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肺炎患儿体内微量元素Cu、Zn、Fe的水平变化,探讨微量元素Cu、Zn、Fe的变化与儿童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157例肺炎患儿体内微量元素Cu、Zn、Fe水平,并与68例健康体检者微量元素Cu、Zn、Fe水平进行比较,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肺炎患儿体内Zn、F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u略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Zn、Fe元素缺乏与儿童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微量元素Cu、Zn、Fe的水平变化对诊断儿童肺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动态地测定了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缓解期和非缓解期病人内源性抗氧化酶体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并同期测定了病人血清铜(Cu)、锌(Zn)、锰(Mn)和硒(Se)的含量。结果发现,MM非缓解期病人SOD、GSH-Px及CAT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清Zn、Mn和Se含量明显降低,血清Cu含量显著升高。缓解期病人抗氧化酶活性及血清Cu、Zn、Mn和Se含量接近正常水平。SOD活性与血清Zn和Se含量呈正相关(r_(Zn)=0.746,P<0.001;r_(Se)=0.533,P<0.01),GSH-Px活性与血清S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22,P<0.005),CAT活性与血清Zn和Se含量呈正相关(r_(zn)=0.507,P<0.05,r_(Se)=0.694,P<0.001)。本研究结果对解释MM患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的原因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微量元素与肿瘤和癌的关系 ,是目前国内外非常引人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的研究证明 ,微量元素不仅参与体内的正常代谢 ,而且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及其预后有密切的关系[1]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以铜、锌、铁、硒、锰、钻、镍、镉等八种微量元素在肿瘤患者中表现为异常的变化。食道癌是一种常见的胸科的恶性肿瘤。本文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检测了 33例食道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 ,并另选 5 6例健康查体者做对照组研究 ,探讨血清微量元素与食道癌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照 选自临沂市肿瘤医院心胸外科2 0 0 1年 6月至 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全血微量元素铜(Cu)、锌(Zn)、铁(Fe)含量及Cu/Zn比值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测定食管癌患者与健康人全血Cu、Zn、Fe含量及Cu/Zn比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食管癌患者全血Cu含量和Cu/Zn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Zn和Fe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全血微量元素Cu、Zn、Fe的含量及Cu/Zn比值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肺癌患者血清和红细胞膜中结合铜、锌、铁的研究杭建明,章亚钢,杨根元,徐德选(镇江医学院附院,镇江212001镇江医学院检验系)微量元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旨在探讨血清及红细胞膜结合铜、锌、铁与肺癌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对照组34例中男18例,女...  相似文献   

18.
24味中药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虽然含量极微,总量不到体重的5/万,有的只有十万分之几,有的甚至只有十亿分之几,但对人体的健康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发现对生命必须的微量元素有硼、氟、硅、钒、铬、钼、钴、镍、铁、铜、锌、砷、硒、锰、锡、碘16种(B、F、V、Gr、Mo、Co、Ni、Fe、Cu、Zn、As、Se、Mn、Sn、I)。随着分析技术的突飞猛进,对人体和中草药中微量元素的研究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中药资源,探索中药所含微量元素与药效间的关系,笔者对24味中药进行微量元素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症精液中微量元素水平含量与解脲支原体(Uu)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62例Uu阳性不育症和61例uu阴性不育症以及60例正常生育者精液中微量元素锌(Zn)、铜(Cu)、铁(Fe)、镁(Mg)、钙(c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Uu阳性不育症组与Uu阴性不育症组比较,精液中Zn、Cu、Fe、Mg、Ca含量均无统计学意义。Uu阳性、Uu阴性不育症组与健康生育组比较,精液中Cu、M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Zn、Fe、C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液中Zn、Fe、Ca含量与男性生育能力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癌症患者血中微量元素与氧化应激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价至今较难。研究肿瘤发生与发展机制或肿瘤患者血液成分、组织分布的变化情况可为肿瘤患者的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研究癌症患者血清中某些微量元素水平和过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变化情况。 设计:对照观察实验。 单位:绵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对象:选择1999-09/2000-12四川自贡第三人民医院、四川宜宾第一人民医院和四川内江市隆昌县人民医院就诊的癌症患者111例,其中肝癌21例,胃癌16例,结肠直肠癌15例,乳腺癌11例,肺癌13例,食道癌13例,脑癌7例,其他癌种1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6例,为对照组。方法:受试者空腹,用VACUTEINER真空采血管(普通管,美国BD公司)抽取静脉血液样品至少5mL,2.0~3.0h以30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清2.0-3.0mL,测定前置冰箱冰冻保存。谷胱苷肽测定采用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比色法。黄嘌呤氧化酶测定采用黄嘌呤-硝基四唑蓝比色法。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测定采用二硝基苯甲酸比色法。丙二醛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抗坏血酸、维生素E和总抗氧化力测定采用菲罗啉比色法。白蛋白测定采用溴甲酚紫法。转铁蛋白、铜蓝蛋白测定采用散射比浊法。硒、铜、锌、铁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主要观察指标:丙二醛(作脂质过氧化指标);微量元素铜、锌、铁、硒及其转运蛋白(铜蓝蛋白、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抗氧化态标志物:黄嘌呤氧化酶、谷胱苷肽、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维生素E、维生素C浓度和总抗氧化力水平。 结果:癌症患者脂质过氧化水平(以丙二醛计)明显高于对照[癌症组为(5.21&;#177;1.05)nmol/L,对照组为(4.04&;#177;0.68)nmol/L,P〈0.001],总抗氧化力明显低于对照[癌症组为(4.34&;#177;0.98)U/L,对照组为(5.87&;#177;0.93)U/L,P〈0.001]。抗氧化标志物黄嘌呤氧化酶、谷胱苷肽、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维生素E和维生素C无明显变化。癌症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癌症组为(34.19&;#177;6.94)g/L,对照组为(42.34&;#177;4.89)g/L,P〈0.001],血清铜蓝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癌症组为(0.371&;#177;0.031)g,对照组为(0.346&;#177;0.026)g/L,P〈0.05],血清转铁蛋白浓度未发现有所改变(P〉0.05)。血清铜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癌症组为(19.27&;#177;4.74)μmol/L,对照组为(14.92&;#177;2.71)μmol/L,P〈0.001],血清硒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癌症组为(1.175&;#177;0.333)μmol/L,对照组为(1.413&;#177;0.446)μmol/L,P〈0.001],但锌和铁水平无显著变化。癌症患者血中铜和丙二醛之间呈明显相关性(r=0.28l,P=0.003),但对照组铜与丙二醛未发现相关性存在。另外,肝癌患者血清铁和丙二醛存在相关关系(r=0.680,P=0.001)。 结论:癌症患者氧化应激和某些微量元素呈相关变化,然而其变化情况可因癌种、癌症分期以及癌症患者个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