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肺心病的诊断,传统上依据右心室肥厚的心电图指标结合X线摄片及其他临床资料。而慢性肺心病的早期诊断,在于确定慢性肺部疾患时的肺动脉高压(PAH)。本实验通过对97例次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右心导管测值和心电图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筛选出判断PAH 6项心电图指标。若3项或以上指标阳性,则存在PAH的可能性极大,若4项或以上指标阳性,则几乎肯定PAH的诊断。从而建立了简便实用的PAH心电图定性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张萌  万钧 《国际呼吸杂志》2022,42(5):332-337
肺动脉高压病因多样、病情复杂。肺动脉高压临床上主要分为5大类,其中第1大类为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对于PAH患者需综合多项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包括临床特征、运动耐量、生物标志物、影像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等。《中国肺动脉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提出了以危险分层为导向的治疗策略。本文将结合该指南对PAH的...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不同病因导致的、以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升高为特点的一组病理生理综合征,最终导致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右心衰竭而死亡[1].肺动脉高压是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严重的并发症,预后不良.我国一项关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和家族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表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39%和21%[2].而CTD相关PAH的生存率更低.目前,很多研究都想要寻找能反应PAH严重程度、预测疾病预后的生化指标.血尿酸是近年来被很多学者关注的指标之一.本文拟对目前血尿酸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和预后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AH-CHD)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协和医院及福建省立医院就诊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共233例,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110例(PAH组),不合并PAH患者123例(非PAH组)。所有患者均行右心导管,参照2015年欧洲肺高压指南以肺动脉平均压(PAMP)≥25mm Hg作为诊断肺高压的依据。对比两组间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指标的差异,分析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指标预测PAH-CHD的准确性。结果与非PAH组相比,PAH组超声心动图测量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_(echo))、右心房横径(R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右心室横径之比(LVDd/RVd)、心电图S_(V1)振幅、R_(V5)振幅、R_(V5)+S_(V1)振幅绝对值、R_(V1)振幅乘时限、S_(V1)振幅乘时限、R_(V5)振幅乘时限增高或增大(均P0.05)。二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SP_(echo)、LVDd/RVd、R_(V5)振幅与时限乘积是右心导管测量的肺动脉平均压(PAMP_(rhc))的预测指标,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预测PAH的联合指标(EE)=1/[1+e~(-(-6.289+0.086×PASP_(echo)+1.084×LVDd/RVd+0.006×R_(V5)振幅乘时限))]。EE和PASP_(echo)与右心导管测量的PAMP_(rhc)、肺动脉收缩压(PASP_(rhc))、肺动脉舒张压(PADP_(rhc))均显著相关。且EE与PAMP_(rhc)、PASP_(rhc)、PADP_(rhc)的相关性高于PASP_(echo)与此三者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24比0.588、0.622比0.615、0.625比0.519,均P0.05)。与PASP_(echo)相比,EE预测PAH-CHD敏感度较高(75.0%比73.6%),特异度也较高(79.3%比75.6%)。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可提高对左向右分流型PAH-CHD的预测价值,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79.3%。  相似文献   

5.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类病因多种、发病机制复杂而预后极差的疾病。PAH定义为:休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mPAP)>25mmHg,肺动脉楔压(pulmonary arterial wedge pressure,PAWP)或左心室舒张末压<15mm-Hg和肺动脉阻力增加[1]。2008年Dana Point会议对PAH进行了新的分类,其中危险因素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包括:结缔组织疾病等,见表1(1~4)。PAH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量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功能,探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sRT-3DE)在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中的作用。方法:17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入选观察组(PAH组),13例无肺动脉高压的正常人群入选对照组。两组均行sRT-3DE检测,观察指标为右心室整体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博输出量(SV)及射血分数(EF)。结果:PAH组与对照组的EDV、ESV、EF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RT-3DE能反映出肺动脉高压右室整体舒张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7.
肺动脉高压处理的循证医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动脉高压(PAH)其定义包括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压>25mm Hg(1mm Hg=0.133kPa)和(或)运动状态下肺动脉压>30mm Hg。世界卫生组织(WHO)将PAH分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或PPH)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PAH临床表现为右心功能不全、进行性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疲劳和周围性水肿,通常呈进  相似文献   

8.
虽然炎症是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局部炎症因子作为PAH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行性尚未知晓。该研究旨在确定血浆人五聚素3(human pentraxin 3,PTX3,一种局部炎症指标)浓度是否能够作为检测PAH的有用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入选50例PAH患者[27例为特发性PAH,17例为结缔组织病  相似文献   

9.
<正>肺动脉高压(PH)是指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得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25 mmHg(1 mmHg=0.133 kPa)。临床分为五类:第1类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第2类左心疾病引起的PH;第3类肺部疾病和(或)低氧引起的PH;第4类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和其他肺动脉闭塞病所致PH;第5类不明原因的和(或)多重因素机制引起的PH。近20年来,PAH的药物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针对不同作用靶点的药物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0.
董旭  朱文波  江爱芳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2109-2110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在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PAH组),另以同期健康体检、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证实无心脏病的正常健康人为对照(CON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超声心动图测量值差异。结果 PAH组患者RVDD、RVDW、RVEDA、RVESA和PASP显著高于CON组正常人(均P<0.001),RVPCA显著低于CON组正常人(均P<0.001)。PAH组患者Sm、Em和Am显著低于CON组正常人(均P<0.001),Tei指数显著高于CON组正常人(均P<0.001)。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存在右心室功能降低,超声心动图可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室功能进行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1.
肺动脉高压(PAH)是由已知或未知原因引起肺动脉内压力异常增高的病理生理综合征,存在肺循环障碍与右心高负荷,可导致右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1,2]。PAH的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远期预后极差。有研究表明,PAH在确诊后中位生存时间仅为2.8年[3]。其中右心室功能(RVF)在心力衰竭和肺动脉高压(PAH)中具有重要的预后意义[4]。因此了解PAH发展过程中肺循环及右心室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的耦合关系,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梁伟光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2,7(4):238-239,255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活血化瘀类药物易通灵对肺动脉高压 (PAH)的疗效和机理。方法 通过野百合碱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 ,选用雌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 (1)正常对照组 ;(2 )肺动脉高压模型组 ;(3)中药易通灵治疗组 ;(4)阳性对照药治疗组。分别测定治疗后各组大鼠的平均右心室压 (MRVP)、平均肺动脉压 (MPAP)、心率(HR)、右心室重 /体重 (RV/ BW)、右心肥大指数 (RVHI)、肺腺泡内动脉中层厚度与血管外径比值、肺组织灰度比 ,并作肺组织病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易通灵治疗组与肺动脉高压模型组相比 ,MRVP、MPAP、HR、RV/ BW、RVHI均降低 ;肺腺泡内动脉中层厚度 /血管外径比值降低 ;肺组织灰度比升高 ,以上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病理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肺泡结构明显改善 ,肺泡壁变薄 ,肺间质炎消失 ,肺腺泡内动脉恢复正常 ,明显改善了野百合碱导致肺泡上皮细胞 ,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间质细胞部分线粒体的肿胀 ,脊减少 ,空泡化。结论 中药易通灵能有效治疗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3.
《内科》2017,(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右心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肺动脉高压患者82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5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动脉收缩压(PASP)、右心室舒张期横径(RVDD)、右心室收缩末期面积(RVESA)、右心室舒张末期面积(RVEDA)、右心输出量(RCO)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而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PCA)数值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PAH患者其PASP、RVDD、RVESA、RVEDA、RCO和RVED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能比较准确地评价PAH患者右心结构与功能,可用于PAH的临床筛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成人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前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研究NT-proBNP与肺动脉高压(PAH)关系,为临床评价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PAH的程度提供参考.方法 2010年6月-2010年10月成功封堵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3例为病例组,选20名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依据肺动脉平均压(mPAP) 将病例组分为4组:正常PAH组(36例)、轻度PAH组(14例)、中度PAH组(12例)、重度PAH组(2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右心导管检查,测右房、右室压力、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平均压(mPAP)、全肺阻力(PVR).测定患者术前血浆NT-proBNP浓度,分析与肺动脉压力相关性.结果 各PAH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重度PAH组>中度PAH组>轻度PAH组>无PAH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水平与mPAP(r=0.893,P=0.000)、SPAP(r=0.921,P=0.000)、PVR(r=0.844,P=0.000)呈正相关.血浆NT-proBNP浓度67.5 pg/mL诊断轻度PAH灵敏度92.9%,特异度94.4%,曲线下面积92.9%;147.0 pg/mL诊断中度PAH灵敏度91.7%,特异度75.8%,曲线下面积79.5%;236.5 pg/mL诊断重度PAH灵敏度95.2%,特异度73.0%,曲线下面积97.8%.结论 成人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随肺动脉压力升高而逐渐增加,可作为评价肺动脉高压的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治疗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AH)大鼠肥大细胞的效果。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PAH组和BM-MSCs移植组。PAH组和BMMSCs移植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MCT(60mg/kg)诱导PAH。采用SD大鼠的骨髓,经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并纯化BM-MSCs。3周后,BM-MSCs移植组大鼠经右侧颈外静脉注射5×10~6个MSCs细胞悬液1ml,PAH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予等量L-DMEM液。移植后14d,观察比较三组大鼠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右室肥厚指数(RVHI)、肺动脉的结构及肥大细胞数量的改变。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AH组和BM-MSCs组PASP[(23.75±0.83)mmHg比(46.73±1.28)mmHg比(35.54±1.20)mmHg]、RVHI[(0.2387±0.0048)比(0.4764±0.0155)比(0.3729±0.0087)]显著升高,肥大细胞计数[(0.63±0.26)个/10mm~2比(12.50±1.41)个/10mm~2比(7.13±0.64)个/10mm~2]显著增多,P均0.01;但与PAH组比较,BM-MSCs组上述三项指标有显著降低,P均0.01。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PAH组肺血管重构明显,而BM-MSCs移植组肺血管重构明显减轻。结论:肥大细胞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揭示了肺动脉高压发生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6.
肺动脉高压可源于肺血管自身病变,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肺动脉高压第一大类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晚期预后极差。因此,在初次接诊和每次随访PAH患者时,均应根据基线及随访指标准确进行危险分层,并采取积极措施使患者保持在低危状态。其中,WHO功能Ⅱ~Ⅲ级患者,建议起始单药治疗或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对高危患者,或病情恶化的功能Ⅲ级患者,或对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建议肠外给予前列环素类药物,若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序贯双联或三联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房颤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依据漂浮导管检查,140例房颤患者被分为PAH组(74例)和正常肺动脉压(NPAP)组(66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分析房颤合并PAH的危险因素.结果:与NPAP组比较,PAH组血浆N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内皮素(ET)-1、白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参照右心导管检查结果,评价常规12导联心电图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入选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36 mm Hg(1 mm Hg=0.133 kPa)的64例疑诊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右心导管检查前30 min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右心导管检查结果排除肺动脉高压者26例,确诊肺动脉高压者38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23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15例).比较两组间心电图参数差异.通过ROC曲线计算心电图各指标诊断肺动脉高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计算肺动脉高压组心电图参数与血液动力学指标相关性.结果 心电图诊断右心室肥大的各指标在肺动脉高压组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排除肺动脉高压组.Ⅰ导联S波振幅>0.21 mV、QRS电轴>87°、R_(v1) + S_(v5)>0.76 mV诊断肺动脉高压的敏感性分别为89%、86%、84%,特异性分别为81%、92%、83%.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QRS电轴与肺动脉平均压的相关性最高(r=0.75,P<0.001);R_(v1) + S_(v5)与肺血管阻力的相关性最高(r=0.74,P<0.001);R_(v1) + S_(v5)和I导联S波振幅与心指数相关性较高(r=-0.62,P<0.001).结论 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在肺动脉高压筛查中有重要价值,Ⅰ导联S波振幅>0.21 mV、QRS电轴>87°、R_(v1) + S_(v5)>0.76 mV等右心室肥大征象时应考虑到肺动脉高压可能.QRS电轴、R_(v1) + S_(v5)以及Ⅰ导联S波振幅对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液动力学受损的严重程度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肺动脉高压(PAH)的特点是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增加,可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几乎所有类型结缔组织疾病(CTD)都可并发PAH,称之为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CTD-PAH)。CTD是继发性PAH的第二大病因,国外最多见的是系统性硬化所致PAH,我国最常见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PAH。PAH可使CTD临床诊疗复杂化,并显著增加CTD患者死亡率。探索CTD-PAH发病机制、规范CTD-PAH诊疗有助于改善CTD-PAH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合并间质性肺病(ILD)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肺动脉压力变化及其与肺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南京市鼓楼医院及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确诊的pSS-ILD患者108例,按超声心动图检测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结果,依据肺动脉高压(PAH)诊断标准将其分为PAH组(26例)和非PAH组(82例),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肺功能的检测结果,电话随访患者的用药、治疗及死亡情况,并行PAH组的肺动脉收缩压与肺功能指标相关性研究。结果(1)108例pSS-ILD患者中有PAH者26例(24.0%),PAH组中SPAP为35~82 mmHg,平均(56.8±9.2)mmHg,PAH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无关。(2)PAH组FVC%、TLC%、DLCO%较非PAH组降低(P0.05),肺动脉收缩压与FVC%、TLC%、DLCO%呈负相关,与FEV1/FVC无相关性。随访12月后PAH组再入院率、死亡率较非PAH组升高。结论 pSS-IL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后,肺功能减退明显,预后较差。定期对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对诊断PAH以进行早期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