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目的:鉴别乌梢蛇及其5种常见伪品红点锦蛇、黑眉锦蛇、滑鼠蛇、灰鼠蛇、赤链蛇。方法: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研究。结果:紫外吸收光谱法中,正品乌梢蛇与其伪品的石油醚浸出液吸收曲线的最大吸收峰峰形、波长及吸收峰数目均有一定差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中,乌梢蛇及其伪品的电泳结果也有一定差异。结论:紫外吸收光谱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均可用于乌梢蛇及其常见伪品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锦灯笼药材为各版中国药典一部所收栽的药材,本实验针对锦灯笼的基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紫外吸收光谱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等进行了研究。为更好的生药鉴别、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东北菱的生药组织学鉴别方法。方法采用徒手切片,利用光学显微镜对东北菱的横切面、粉末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用薄层色谱及紫外吸收光谱进行了鉴定。结果东北菱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紫外线吸收光谱具有鉴别特点。结论为东北菱的鉴别、开发利用及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枫皮及其混伪品的生药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茂祥  饶伟源 《中药材》1997,20(12):601-604
对地枫皮Illicium difengpi及其混伪品假地枫I.jiadifengpi和大八角I.majus的树皮进行生药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的鉴别研究。  相似文献   

5.
锦灯笼药材为各版中国药典一部所收载的药材,本实验针对锦灯笼的基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紫外吸收光谱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等进行了研究。为更好的生药鉴别、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朱山寅 《中药材》2001,24(8):559-561
目的:为鉴别和开发利用菊草提供依据。方法:形态组织鉴定常规方法、薄层色谱及紫外吸收光谱。结果:描述了菊草的生药性状、茎和叶的组织构造特征;薄层色谱显示含有绿原酸;紫外吸收光谱在248nm、327nm处有吸收峰。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菊草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延胡索与全叶延胡索的比较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超群  张建英 《中药材》1997,20(1):17-18
本文对延胡索与全叶延胡索的药材性状、薄层色谱和紫外吸收光谱作了比较鉴别。  相似文献   

8.
土茯苓及其混伪品的生药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建华  肖英华 《中药材》1995,18(5):236-239
本文报道土茯苓及三种常见混伪品菝葜、白土茯苓和云南土茯苓的生药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及紫外吸收光谱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9.
对红花及其伪品进行药材性状、薄层色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等方面的比较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用药准确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植物资源,制定药材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性状、显微、薄层及其紫外鉴别方法。结果:详细描述了该生药的性状及显微特征;薄层板上斑点明显;紫外吸收光谱在271.20nm处有明显吸收。结论:为药材鉴别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药乌梢蛇的光镜及扫描电镜鉴别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杨小平  屈菊兰  林劲松 《中草药》1999,30(8):613-615
中药乌梢蛇的鉴别主要是依据蛇的外观特征,由于同科的某些蛇外观与乌梢蛇相似,以其干燥全体或加工成寸段的假乌梢蛇,真伪难辨。笔者着重对乌梢蛇及其伪品灰鼠蛇,玉斑锦蛇、水赤链游蛇的鳞片进行了光学显微及扫描电镜鉴别研究,结果表明乌梢蛇鳞片的特征与伪品有相似处,但形状,颜色,纹理在扫描电镜下的细微结构有显著差异,可作为鉴别真伪乌梢蛇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乌梢蛇的抗炎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乌梢蛇提取液各部位的抗炎及镇痛作用,为乌梢蛇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热板法、冰醋酸刺激致痛法研究乌梢蛇提取液各部位对小鼠痛阈的影响,利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模型和腹腔染料渗出法测定乌梢蛇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结果:乌梢蛇提取物水溶性部位250mg/kg、375mg/kg能明显延长小鼠热板痛阈时间,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冰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乌梢蛇提取物水溶性部位有一定的抗炎及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含藻  鲜权 《中药材》1997,20(3):112-114
本文报道在围墙式蛇园内,乌梢蛇产卵孵化、生活习性,以及摄食量与生长速度等观察数据,并总结出可行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地龙、乌梢蛇对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Toll样受体4(TLR4)、转化生长因子B,(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Wistar大鼠60只,采用改良慢性血清病法复制MsPGN模型并分组,各治疗组大鼠分别予不同剂量地龙、乌梢蛇颗粒制剂灌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治疗8周,检测各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TLR4、TGF-β1在各组大鼠肾组织的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地龙、乌梢蛇各治疗组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TLR4、TGF—β1的表达模型组较正常组增多(P<0.01),各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地龙、乌梢蛇能减少(MsPGN)模型大鼠蛋白尿,改善。肾脏病理变化,这可能与抑制。肾脏组织中TLR4、TGF—β1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金钱白花蛇与其混淆品水赤链游蛇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鉴别金钱白花蛇与水赤链游蛇。方法:对金钱白花蛇与其混淆品水赤链游蛇的头部鳞片、横环带、尾下鳞,采用薄层层析、纸层析、紫外吸收光谱等方法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金钱白花蛇与水赤链游蛇的外观性状、薄层层析和纸层析有明显差异,紫外吸收光谱差异不大。结论:水赤链游蛇不能混充金钱白花蛇入药,应予以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乌梢蛇祛风片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以本院早期RA患者(病程小于等于2年)为研究对象,采用开放、随机的研究方法,治疗组服用乌梢蛇祛风片+甲氨蝶呤10 mg qw;对照组单用甲氨蝶呤10 mg qw;疗程为24周,以美国风湿病协会(ACR)规定的RA疾病缓解度(缓解20%、50%、70%即为ACR20、ACR50、ACR70)和中医证候疗效作为评估标准。结果 治疗组完成76例,对照组完成74例。治疗组和对照组达到ACR20有效率分别为71%和52%,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达到ACR50与ACR70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治疗24周后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80%和60%,有统计学差异(P < 0.01)。不同病程的RA(病程小于等于6个月和病程大于6个月)患者ACR20/50/70的有效率和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两组患者在试验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乌梢蛇祛风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RA患者的ACR20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单用甲氨蝶呤,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高特异性PCR方法鉴别乌梢蛇及其混淆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准确的乌梢蛇药材DNA分子标记鉴别方法。方法根据乌梢蛇及10种常见混淆品线粒体12SrRN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专用于乌梢蛇的鉴别引物HWL-1和HWH-1,用不同的复性温度PCR扩增,确立特异性反应条件,并利用此方法鉴别从市场上购买的各种乌梢蛇药材。结果PCR结果是在65℃复性温度下,正品乌梢蛇得到约320 bp的扩增带,而混淆品在同样的条件下无扩增带。为检验该方法的准确性,对市售乌梢蛇炮制品随机选取13块进行PCR鉴别验证,其中正品9块,混淆品4块,检出率达100%。结论所设计的鉴别引物对正品乌梢蛇有高度的特异性。PCR方法稳定性高,同种不同个体间的种内差异对鉴定结果无影响。本方法简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不同时期采集的远志与卵叶远志及远志炮制品、伪品进行对比鉴别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性状鉴别、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光谱法进行鉴别实验。结果:远志与卵叶远志基源、性状相同与远志炮制品薄层色谱主斑点一致,紫外光谱吸收图谱一致,远志及卵叶远志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薄层色谱主斑点一致,其他斑点差异较大,紫外图谱也有明显差别;伪品远志薄层色谱图及紫外光图谱与正品明显不一致。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远志不同品种、不同采集期、不同制品及其伪品的定性鉴别,可将卵叶远志作为远志的开发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鸟梢蛇腹部皮肤研究pH,药物浓度和月桂氮艹(左)卓(右)酮对二氢埃托啡(DHE)体外透皮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直立式释放池对DHE的体外释放作了研究。有效释放面积为2.5 cm2,按设定的时间间隔取样直至24 h,取样童为100μl,并用液闪法分析DHE透过量。结果:pH对DHE渗透的影响很复杂,在pH 3和9透皮流率明显快于pH 5和7。不同浓度DHE的透皮流率也不同,在实验选择的DHE浓度范围内,DHE的透皮流率与DHE浓度成正比。月桂氮艹(左)卓(右)酮对DHE的渗透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结论:通过乌梢蛇皮腹部皮肤研究了不同因素对DHE透皮作用影响,发现pH、药物浓度和促渗剂对DHE的透皮作用影响复杂。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DHE透皮给药系统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中药沉香品种的鉴定方法。方法: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紫外光吸收图谱和薄层色谱所得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在200~300nm的范围内,正品的中药沉香紫外光吸收图谱最大吸收峰值可以达到(225±2)nm。结论:选择使用紫外光吸收图谱和薄层色谱的方法对中药沉香的品种进行鉴别简单可行,准确性高,值得业内人员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