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应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8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新增脑神经损害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是切除主体位于后颅窝、同时累及中颅窝的岩斜区脑膜瘤的安全有效的改良入路,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熟练掌握入路的显微解剖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和疗效。  相似文献   

2.
影响岩尖脑膜瘤显微切除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岩尖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分析手术未能全切除的原因。方法对24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岩尖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所见,把它分为两型:Ⅰ型:肿瘤侵入海绵窦内;Ⅱ型:肿瘤未侵及海绵窦。结果Ⅰ型肿瘤16例,全切除11例,近全切除5例,其中4例为海绵窦内残留;Ⅱ型8例,全切除5例,近全切除3例。本组岩尖脑膜瘤侵及海绵窦的发生率为66.7%。结论岩尖脑膜瘤侵及海绵窦的发生率很高,是引起手术不能全切及手术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原因。保证重要血管、神经功能完整的基础上尽量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3.
岩尖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岩尖脑膜瘤的分类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岩尖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所见,分为两型:Ⅰ型,肿瘤侵及海绵窦16例;Ⅱ型,肿瘤未侵及海绵窦8例。结果 Ⅰ型肿瘤全切除11例,近全切除5例,其中4例为海绵窦内残留;Ⅱ型全切除5例,近全切除3例。手术全切除率为66.7%。10例(41.7%)患者术后出现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结论Ⅰ型岩尖脑膜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保证重要血管、神经功能完整的基础上尽量全切除肿瘤。残留海绵窦脑膜瘤可行伽玛刀治疗。  相似文献   

4.
经颞下-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巨大岩斜脑膜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试图通过改进手术入路而改善巨大岩斜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结果。方法:采用经颞下-乙状窦前入路切除5例巨大岩斜脑膜瘤。结果:全切除3例,2例恢复良好,另1例遗留对侧偏瘫和同侧Ⅲ、Ⅴ、Ⅵ脑神经功能障碍;次全切除的1例遗留持久性动眼神经瘫痪;而部分切除的1例则长期昏迷伴对侧偏瘫。结论:此入路的优点有:(1)到达岩斜区最直接,路径最短;(2)手术野开阔,显露良好;(3)可多视角操作;(4)只需很轻的脑牵拉。肿瘤不能全切除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包裹了基底动脉及其分支以及肿瘤破坏了软脑膜使肿瘤与脑干间失去界面。术前的MRI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侵犯脑干的程度和动脉包裹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岩斜区肿瘤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岩斜区肿瘤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3例岩斜区肿瘤,对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手术入路、手术切除技巧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在手术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16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可全切除岩斜区肿瘤。该手术入路对颞叶和小脑牵拉轻,可为岩斜区肿瘤手术切除提供良好的暴露。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182例颅内深部肿瘤的治疗,总结锁孔技术在神经外科颅内深部肿瘤应用的经验。方法 采用锁孔技术显微手术切除桥脑小脑角及小脑肿瘤、岩斜区肿瘤、前颅窝脑膜瘤、鞍区肿瘤、镰幕区脑膜瘤和在导航指引下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深部胶质瘤。结果182例中无1例死亡,全切肿瘤149例,次全切除21例,大部切除12例。结论 锁孔(微骨孔)技术是治疗颅内深部肿瘤的良好方法,具有损伤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岩斜部脑膜瘤的微侵袭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在岩斜脑膜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锁孔技术治疗14例岩斜部脑膜瘤。累及上中斜坡8例,广基或宽基累及上中下斜坡5例,累及中下斜坡1例其中6例同时扩展至鞍旁或海绵窦内,采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6例,颞下锁孔入路2例,幕上下联合入路6例。结果全切除肿瘤8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均为术后复发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完好或未见新增脑神经损伤8例,术后出现轻度面瘫4例,外展功能障碍3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后组脑神经功能影响1例,均未发生术后脑脊液漏和切口感染经11~19个月随访,轻度面瘫和动眼神经麻痹均有明显改善,但外展功能障碍恢复缓慢。结论针对岩斜部脑膜瘤累及范围,采用单独/联合采用颞下锁孔入路和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可有效切除肿瘤,并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和患者康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联合运用微侵袭技术(锁孔入路联合),术中显微技术与术后放射外科治疗等是今后岩斜部脑膜瘤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8.
幕上下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巨大岩斜部肿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Guan S  Yu C  Jiang T  Sun H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1):669-670
目的 探讨幕上下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部肿瘤手术的技巧及并发症。方法 取颞枕游离骨瓣,分别于迷路前后将乳突及岩骨根部大部切除,但保留骨性半规管、耳蜗及鼓室的完整性;结扎并切断岩上窦,自乙状窦前方抵达岩斜部。结果 41例肿瘤包括脑膜瘤20例,表皮样囊肿20例,神经鞘瘤1例。手术全切肿瘤34例,近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一过性失语10例,脑水肿6例。脑干梗塞2例,第Ⅲ、Ⅵ、Ⅶ及后组颅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9.
侧脑室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侧脑室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水平。方法报告12例侧脑室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全部行显微手术肿瘤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顸后好。结论CT和MRI是诊断侧脑室脑膜瘤的最可靠的方法,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达到肿瘤的全切除。  相似文献   

10.
岩斜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u M  Wang YJ  Wu AH  Wang YB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6):1225-1228
目的 探讨岩斜区良性肿瘤的手术策略.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9年2月的55例岩斜区良性肿瘤(脑膜瘤和三叉神经鞘瘤)患者的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不同手术策略将患者分为3组:全切除组、次全切除组及部分切除组,后两组患者又统一为非全切除组,术后行放疗控制复发或进展.对3组患者术后神经障碍发生率和生存质量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5例患者中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22例,部分切除12例.术后两周内全切除组有12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非全切除组有10例,其余患者稳定或好转.全切除组和非全切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P<0.05).术后1年内全切除组KPS≥80分12例,非全切除组为29例.全切除组和非全切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2,P<0.05).术后平均随访3年,全切除组无复发,非全切除组放疗后共计5例复发或进展.结论 岩斜区肿瘤追求全切除存在术后神经功能恶化和生存质量下降的风险,不追求全切除结合术后放疗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 分析应用显微手术提高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全切除率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资料。结果 手术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2例死亡1例,轻瘫2例,失语1例。结论大多数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与脑血管之间有一层蛛网膜界面相隔。在第一次手术中,应力争采用显微手术方法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2.
侧脑室脑膜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放射学特点、手术技巧和治疗结果,以降低残死率,改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1例侧脑室脑膜瘤的诊断要点、手术入路及预后。结果所有病例行MRI或/和CT检查,确诊率高,并行显微手术全切除,无手术死亡,预后好。结论应用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神经导航系统对手术入路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室内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方法,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13例脑室内脑膜瘤(侧脑室脑膜瘤11例,第四脑室脑膜瘤2例),术前行颅脑CT、NRI和脑血管造影检查,术中采用显微技术及美国产Nd:YAG激光等辅助设备。结果 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无严重或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结论 脑室内脑膜瘤通过影像学检查可确诊,显微手术是肿瘤全切除、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的关键,应用激光辅助治疗有利于控制出血和肿瘤全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出颞下经岩骨嵴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法,使手术更加简便、安全、微创,以替代各型联合人路,降低手术致残、致死率。方法10%甲醛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10例、漂白的颅骨干标本10例,模拟手术操作并对手术涉及的重要结构测量、拍照;手术前后共10例20侧标本进行CT岩骨薄扫,并对重要结构进行测量、拍照。结果颞下经岩骨嵴入路涉及的重要解剖结构包括Labbe静脉、岩骨内部结构、脑干腹侧间隙等。重要参数包括岩骨嵴磨除范围。结论颞下经岩骨嵴人路通过对岩骨嵴的磨除,增加对岩骨背侧肿瘤基底的暴露,适合切除骑跨中后颅窝的岩斜脑膜瘤。该人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岩斜脑膜瘤由于生长位置的特殊性,手术切除困难,一直以来是神经外科医生的巨大挑战[1].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是岩斜脑膜瘤手术的关键,相较于大型复杂的颅底手术入路,颞底经小脑幕人路(temporal base transtentorial approach,TBT入路)基础上发展的颞底经小脑幕经岩入路(temporalbase transpetrosal transtentorial approach,TBTT入路)是一种暴露有效、简便易行的岩斜脑膜瘤手术人路,我们在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应用此入路切除岩斜区中、小型脑膜瘤[2],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的创伤性及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的创伤性及并发症,为岩斜区肿瘤寻求更合理的治疗手段。方法同顾分析28例采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手术的岩斜区肿瘤病入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等。结果肿瘤全切16例,近全切9例,部份切除3例。术后颅神经疵状全缓解5例,症状同术前10例,症状加重10例,昏迷3例。脑脊液耳漏12例。结论经岩骨己状蜜前入路是目前处理岩斜区肿瘤较好的手术入路。但该手术入路创伤性大.并发症较多且严重。  相似文献   

17.
颅底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Zheng W  Qu X  Zhong M  Wu J  Zhuge Q  Lu X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6):429-431
目的 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脑膜瘤 ,以提高全切率 ,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方法 报道 10 3例经显微外科治疗颅底脑膜瘤 ,根据不同部位的肿瘤采用相应的颅底手术入路切除肿瘤 ,并分析手术方法、结果和并发症。 结果 肿瘤Simpson′sⅠ、Ⅱ级全切除 6 3例 ,次全切除 31例 ,大部切除 9例。术后恢复良好 75例 ,遗留颅神经麻痹 2 4例 ,手术死亡 4例。 结论 颅底脑膜瘤采用颅底外科技术 ,明显缩短了肿瘤显露距离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脑牵拉 ,同时配合显微外科技术 ,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道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32例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对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和视神经功能保护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32例,肿瘤全切除31例,其中包括Simpson Ⅰ级全切除20例,SimpsonⅡ级全切除11例,肿瘤次全切除1例.手术后视力改善10例,视力无变化15例,视力变差7例.全切除的病例术后随访14~6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鞍结节脑膜瘤,保护视神经功能和严密的颅底重建,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岩斜区巨大肿瘤的手术入路和早期严重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采取幕上下联合入路(颞下经小脑幕及枕下乙状窦后联合入路)对11例岩斜区巨大肿瘤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0例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效果满意。结论:有熟悉的解剖知识,采用颞下经小脑幕和枕下乙状窦后联合入路可以切除岩斜区巨大肿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出颞下经岩骨嵴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法,使手术更加简便、安全、微创,以替代各型联合入路,降低手术致残、致死率。方法10%甲醛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10例、漂白的颅骨干标本10例,模拟手术操作并对手术涉及的重要结构测量、拍照;手术前后共10例20侧标本进行CT岩骨薄扫,并对重要结构进行测量、拍照。结果颞下经岩骨嵴入路涉及的重要解剖结构包括Labbe静脉、岩骨内部结构、脑干腹侧间隙等。重要参数包括岩骨嵴磨除范围。结论颞下经岩骨嵴入路通过对岩骨嵴的磨除,增加对岩骨背侧肿瘤基底的暴露,适合切除骑跨中后颅窝的岩斜脑膜瘤。该入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