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阴道念珠菌病原学及其药敏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到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直接镜检阳性的90例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孕妇,都进行了念珠菌培养、菌种鉴定和5种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89株念珠菌,念珠菌检出率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71.11%),其次分别为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根据药敏结果分析,白色念珠菌对制霉菌素、克霉唑和咪康唑的敏感率明显优于伊曲康唑,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阴道念珠菌种菌种趋向多样性,对制霉菌素和咪康唑的药物敏感率较高,同时耐药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刘媛媛 《罕少疾病杂志》2012,19(4):43-44,55
目的 了解本地区妇女泌尿生殖道念珠菌感染情况及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我院普妇科、阴道炎科、阴道感染科的781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细菌及真菌培养,并就真菌阳性的标本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781例标本中,共检出念珠菌阳性120例,阳性率15.4%;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伊曲康唑(16.7%)、氟康唑(12.5%)、咪康唑(5.8%)、5-氟胞嘧啶(3.3%)、酮康唑(2.5%)、两性霉素B(0).结论 妇科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但非白色念珠菌感染比例有所上升.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实验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52株生殖道念珠菌病病原菌的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女性生殖道念珠菌感染状况以及耐药性情况。方法临床标本接种到沙保弱培养基,分离培养出的真菌经革兰染色、芽管形成试验、CHROMagar显色培养进行鉴定,并进行氟康唑、两性霉素B药敏分析。结果120份临床标本分离培养出念珠菌52株。白色念珠菌占69.2%,热带念珠菌占7.7%,克柔念珠菌占5.8%,其他念珠菌占17.3%;分离出的52株念珠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敏感率分别为86.5%、94.2%。结论女性生殖道念珠菌感染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有差异,应重视念珠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临床常见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念珠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情况。方法:念珠菌收集2004年7月~2005年4月临床患者提供的标本,测定从临床血液、尿液、痰等标本中分离的300株常见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氟康唑、咪康唑、克霉唑、酮康唑的敏感性。结果:白色念珠菌最常见占64.0%,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占19.7%,光滑球拟酵母菌占11.7%,近平滑念珠菌占2.3%,其他念珠菌占2.3%。临床常见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氟康唑敏感性最高,对唑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应加强对念珠菌药物敏感性的检测,以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合理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目前首发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的病原菌及其对常用药物敏感性,观察氟康唑150 mg顿服对其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0份首发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分泌物涂片找假菌丝,同时取分泌物做念珠菌培养及行5-氟宝嘧啶、两性霉素、制霉菌素、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氟康唑药敏试验.并给予氟康唑150 mg顿服后复查临床治疗效果及病原菌培养结果.结果 150份标本培养出念珠菌假菌丝,其中白色念珠菌占96%,光滑念珠菌占2%,热带念珠菌占2%.除2份标本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外,其余标本对以上所测药物全部敏感.氟康唑150 mg顿服1周后首次复查,痊愈率为91.33%,总有效率为99.33%.结论首发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病人白色念珠菌感染占绝大多数,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氟康唑150 mg顿服治疗方便,治愈率高,可作为首发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6.
念珠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近期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217例住院患者采用显色培养法及ATBTM FUNGUS3真菌药敏试验板进行念珠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临床分离到1217株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598株(49.14%),非白色念珠菌619株(50.86%),非白色念珠菌中检出最多的是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分别为264株(21.69%)、239株(19.64%)和57株(4.68%);检出念珠菌最多的部位是呼吸道,占全部标本的77.98%(949例);其次为泌尿道占10.44%(127例),粪便占9.61%(117例)。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中对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伏立康唑(VRC)的敏感性除克柔念珠菌对5-FC、AMB的敏感率为38.96%、89.70%外,其它念珠菌都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除克柔念珠菌对FCA天然耐药外,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等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或剂量依赖性敏感(SDD)。结论:目前医院真菌感染仍然以念珠菌感染为主,其中白色念珠菌虽然占主要地位,但非白色念珠菌明显增加,主要为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同时,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并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832株念珠菌的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冬梅  陈求刚  崔颖鹏  廖康  罗兰  建美  曾燕 《广东医学》2001,22(11):1058-1059
目的 对本院临床送检的标本所分离的念珠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血培养用Bact/Alert血培养瓶抽血后在仪器上培养,阳性后转种沙保罗培养基,其他标本直接接种沙保罗培养基,分离纯菌用API 20C AUX进行鉴定,ATB FUNGUS进行药敏。其中氟康唑用Etest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832株念珠菌,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药敏结果:总敏感率由高到低是两性霉素B97.7%、制霉菌素95.4% 、5-氟胞嘧啶92.2%、酮康唑68.5%、益康唑62.5%、咪康唑53.6%;氟康唑共测33株全敏感。结论 念珠菌感染中以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最常见,其药敏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氟康唑敏感率高。  相似文献   

8.
真菌性阴道炎患者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阴道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0年6月30日阴道分泌物常规涂片法检出真菌的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967份阴道分泌物标本,共检出真菌83例;培养分离出真菌80株,其中白色念珠菌59株,占73.8%;热带念珠菌9株,占11.3%;光滑念珠菌7株,占8.8%;伪热带念珠菌3株,占3.8%,类星形念珠菌2株,占2.5%。6种药物的敏感率:制霉菌素为95.0%(76/80)、两性霉素B为91.3%(73/80)、5-氟胞嘧啶为85.0%(68/80)、咪康唑为77.5%(62/80)、益康唑为75.0%(60/80)、酮康唑为86.3%(69/80)。唑类药物耐药现象比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严重。结论:阴道分泌物中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真菌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除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外,对其他几种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建议临床医生对确诊为真菌性阴道炎的患者均应常规做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结果结合患者病情,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妊娠期妇女阴道念珠菌对克霉唑、咪康唑、制霉菌素的敏感性,为妊娠期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VVC)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来自628人次妊娠期妇女的阴道念珠菌,参考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的抗真菌药物敏感实验标准,以微量平板法检测不同菌株对克霉唑、咪康唑和制霉菌素的药物敏感性。结果妊娠期VVC发生率为19.3%,感染的念珠菌存在明显的菌种多样性,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对于白色念珠菌,咪康唑的24h最小抑菌浓度(MIC)明显低于制霉菌素(P〈0.01);不同孕期3种药物的48h MI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非白色念珠菌,咪康唑的24、48h MIC明显低于制霉菌素和克霉唑(P〈0.01),晚孕期克霉唑和制霉菌素的24、48h MIC与早孕期和(或)中孕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阴道白色念珠菌对抗念珠菌药物相对敏感,不同孕期治疗原则大体一致。妊娠期非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治疗相对困难,普通克霉唑制剂不宜使用,早、中孕期治疗可选制霉菌素制剂,晚孕期可选咪康唑制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 临床分离的菌株种类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来为临床提供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治疗.方法 对389例阳性标本的菌株进行回顾性分析,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Vitek6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分离的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并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89株阳性标本中,分离出白假丝酵母菌 288株,光滑假丝酵母菌56株,热带假丝酵母菌18株,克柔假丝酵母菌 12株,其他假丝酵母菌15株.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和克霉唑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9.0%、98.2%、87.4%;对咪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比较高,分别为15.6%、21.4%、18.2%.结论 VVC的主要致病菌仍是白假丝酵母菌,但非白念珠菌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由于不同菌种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对VVC患者感染的假丝酵母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