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光宴 《山东医药》2012,52(47):42-43
目的探讨血清中内皮素-1(ET-1)和细胞黏附分子-1(ICAM-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0例COPD患者(观察组,其中急性加重期50例,缓解期30例)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ET-1和ICAM-1水平,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ET-1和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急性加重期血清ET-1和ICAM-1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P均<0.05)。ET-1和ICAM-1的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呈正相关(r=0.568,P<0.05)。结论 ET-1和ICAM-1可能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两者关系密切,且两者水平与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心平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ApoE~(-/-)小鼠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 mRNA、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EL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AS模型ApoE~(-/-)小鼠分为模型组(蒸馏水灌胃)、阿托伐他汀(6.67 mg/kg)组、苯磺酸氨氯地平(1.67 mg/kg)组、冠心平低剂量(0.75 g/kg)组、冠心平高剂量(1.50 g/kg)组,同时设正常组(喂养基础饲料)。喂养3个月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ox-LDL的浓度,Western印迹法测定ELAM-1、ICAM-1及LoX-1蛋白表达水平,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LoX-1 mRNA水平。结果高剂量冠心平可明显降低AS模型ApoE~(-/-)小鼠ox-LDL、LoX-1、LoX-1 mRNA、ICAM-1及ELAM-1水平,且高剂量冠心平抑制LoX-1作用优于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低剂量冠心平对LoX-1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冠心平可有效降低AS模型ApoE~(-/-)小鼠ox-LDL、LoX-1、LoX-1 mRNA、ICAM-1、ELAM-1水平,具有抗AS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阐明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E-选择素、L-选择素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3例HFRS患者(轻症组7例,重症组6例)按病期采血,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检测IL-1β、TGFβ-1、E-选择素、L-选择素和ICAM-1,并同期作肾功能和血常规检查。结果从发热期至多尿期,血清IL-1β、E-选择素、L-选择素和sICAM-1水平均显著增高,而TGFβ-1显著降低,IL-1β与BUN呈一致性变化趋势,而与血小板的变化趋势相反。结论IL-1、E-选择素、L-选择素、sICAM-1等细胞因子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TGFβ-1水平下降可能是造成失控性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对症治疗和适量使用免疫调节剂可望改善本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徐海丽  赵连友 《心脏杂志》2000,12(5):401-403
白介素 - 1(IL- 1)是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多肽物质 ,现已证实 ,IL- 1参与了高血压、冠心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 IL- 1与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内皮素-1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内皮素(ET)是日本学者Yanagisawa等1988年从猪的主动脉内皮细胞分离纯化出来的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血管活性肽,它是目前已知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痉挛等病理情况下,ET-1都发生改变;ET-1在胰岛素抵抗以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 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 VCAM)-1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5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观察组,经体检证实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成年人血清标本2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二组血清中s ICAM-1和s VCAM-1的表达。结果二组中s ICAM-1和s VCAM-1的表达差别显著。观察组s ICAM-1和s VCAM-1的表达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而与性别及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s ICAM-1和s VCAM-1高表达,二者的上调参与病变形成和进展。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观察心脏X综合征患者静息状况下和运动负荷时内皮素 1(ET 1)、一氧化氮(NO)含量及其平衡关系变化与心肌血流灌注异常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对象与方法选取确诊的心脏X综合征患者(A组) 14例,健康体检者(B组) 15例作为对照。两组均在静息时和运动高峰时抽取静脉血,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ET 1、NO水平。通过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用半定量分析方法评价其心肌灌注情况。将测得的ET 1、ET 1/NO比值与心肌灌注异常总评分进行直线相关分析。二、结果1.两组运动前后ET 1、ET 1/NO比值变化:见表1。表1 两组患者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产前慢性缺氧对子代大鼠心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内皮素转换酶-1(endothelin converting enzyme-1,ECE-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25只SD大鼠孕鼠,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4个妊娠期缺氧组(早期缺氧组、中期缺氧组、晚期缺氧组、全期缺氧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5只。出生子代大鼠分别于1个月龄、3个月龄、6个月龄每组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取雌、雄子鼠各5只,选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子代大鼠心肌ET-1、ECE-1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6个月龄子鼠ET-1、ECE-1 mRNA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妊娠中期缺氧雄性子代升高最为显著。结论产前慢性缺氧可引起子代大鼠心肌ET-1、ECE-1 mRNA表达升高,其中妊娠中期缺氧雄性子鼠受的影响最大,这可能与子代成年后高血压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大肠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住院治疗的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大肠癌组)和癌旁组织(癌旁组)各102例,对比分析两组TGF-β1、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TGF-β1、HIF-1α和VEGF总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P0.05);不同TNM分期和浸润深度的TGF-β1表达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HIF-1α和VEGF表达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TGF-β1、HIF-1α均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231、0.462,P0.05);HIF-1α和VEGF表达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且HIF-1α和VEGF阳性表达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TGF-β1、HIF-1α和VEGF的表达有所上升,且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参数以及后期预后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判断肿瘤侵袭转移和预测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干扰素-γ诱导的单核因子(monokine induced by IFN-γ,Mig)、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变应性鼻炎患者Th1/Th2/Th3亚群的功能状态。方法抽取变应性鼻炎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Mig、MCP-1及TGF-β1的含量。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Mig为(90.99±21.92)pg/ml,高于变应性鼻炎组的(-4.91±28.01)pg/ml及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组的(-8.33±8.34)pg/ml(P=0.000)。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MCP-1浓度为(81.16±1.40)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1.56±2.91)pg/ml(P=0.000);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MCP-1浓度为(103.31±11.32)pg/ml,较单纯变应性鼻炎患者高(P=0.003);MCP-1与速发相反应的相关典型症状,如鼻塞(r=0.380,P=0.001)、喷嚏(r=0.314,P=0.006)、流涕(r=0.417,P=0.000)、体征(r=0.455,P=0.000)呈正相关。变应性鼻炎及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血清TGF-β1分别为(51.66±5.42)和(54.43±5.10)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4.17±7.33)ng/ml(P=0.000),TGF-β1与鼻塞(r=0.882,P=0.000)、流涕(r=0.288,P=0.013)、体征(r=0.559,P=0.000)呈正相关。健康对照组、变应性鼻炎组、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组血清MCP-1及TGF-β1表达不存在因年龄、性别引起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存在Th2亚群强势,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出现保护性(或调节性)Th3功能增强,不同年龄、性别不影响血清MCP-1及TGF-β1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IL1、IL6水平。其中30例经散瞳眼底检查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为DR组,其余50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为糖尿病组,正常对照组20例,系本院正常体检者。结果DR组IL1测定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组,分别为(30.65±9.67)ng/L、(21.37±8.24)ng/L和(26.26±9.3)ng/L,DR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R组与糖尿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IL6测定值糖尿病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及DR组,分别为(1.421±0.76)μg/L、(0.952±0.47)μg/L和(1.053±0.76)μg/L,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R组与糖尿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1、IL6均对糖尿病和DR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2、IL-17、-23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确诊为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血清标本59例为观察组,20例经体检证实为健康成人的血清标本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IL-12、IL-17、IL-23和MCP-1的表达。结果两组血清中IL-12、IL-17、IL-23和MCP-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IL-17、IL-23和MCP-1的表达与钙化灶密切相关,IL-12的表达与钙化灶无明显相关性,四者的表达与纤维化无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IL-17和IL-23呈正相关,其他指标间无相关性。结论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血清中IL-12、IL-17、IL-23和MCP-1的表达升高,对病变的形成有重要作用。IL-17、IL-23和MCP-1升高可能与钙化灶的形成有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三组入选者血清TNFα、IL1β、IL6的含量,CHF心功能Ⅰ、Ⅱ级组(30例),CHF心功能Ⅲ、Ⅳ级组(30例),对照组(28例)。结果心功能Ⅲ、Ⅳ级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心功能Ⅰ、Ⅱ级组(P<0.05),心功能Ⅰ、Ⅱ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NFα与IL1β、IL6呈显著正相关(r1=0.763,r2=0.684均P<0.01)。结论TNFα、IL1β、IL6水平与CHF发生发展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4.
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侵袭与转移是其最主要的生物学特征之一,也是肿瘤药物的作用靶点之一。在此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降解基底膜(BM)和细胞外基质(ECM)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Ets-1作为转录调节因子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也密切相关。本文仅对MMPs家族中的MMP-1及其关联因子Ets-1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脾气虚模型大鼠心脏组织中葡萄糖代谢和水转运情况。方法将实验SPF大鼠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饮食失节结合劳倦过度方法建立脾气虚大鼠模型。观察其基本活动情况,被毛、粪便情况、体温、进食量、肌力等多个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RT-PCR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心脏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和水通道蛋白(AQ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脾气虚组大鼠被毛蓬松无光泽,体重减轻,活动量减少,反应相对迟缓,大便稀软;体温、进食量、前肢抓力三者降低(P0.05),AQP1和GLUT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脾气虚时心生理功能表现为血液生成不足,不能荣养身体,可能与心脏组织GLUT1、AQP1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6.
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作为一种循环激素参与血压调节与盐类代谢,并维持内环境稳态.血管紧张素-(1-7)[Ang-(1-7)]是RAS系统中的一个独立代谢物,且是具有生物活性的七肽.Ang-(1-7)分别由血管紧张素Ⅰ及血管紧张素Ⅱ转化而来.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作为血管紧张素Ⅱ的拮抗因子,具有舒张血管、利钠利尿、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等多种效应,对心血管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1].本文就近年血管紧张素-(1-7)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李敏  高蔚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0):1320-1321
目的探讨HNP1-3、MCP-1在支气管扩张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支气管扩张症住院患者31例,入院时及治疗后达稳定期时分别抽取静脉血离心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的HNP1-3、MCP—1水平,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1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支气管扩张症组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血清HNP1-3水平MCP-1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加重期高于稳定期P〈0.01。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血清中HNP1-3水平、MCP-1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及比例呈正相关。结论HNP1-3、MCP-1参与支气管扩张症的炎症过程,有可能成为未来干预的靶分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病因胸腹水中内皮素-1(ET-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探讨其在鉴别胸腹水性质中的意义。方法 83例来自临床上已确诊病人的胸腹水标本,分为三组:A.结核组(21例);B.恶性肿瘤组(29例);C.肝硬化组(33例)。采用放免法检测ET-1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ICAM-1水平。结果 结核性腹水ICAM-1水平为129.67±39.72ng/L(x±s),肿瘤性腹水水平为72.63±32.75ng/L,肝硬化腹水水平为30.55±19.88 ng/L,结核性腹水ET-1水平为68.24±19.48 ng/L,肿瘤性腹水水平为42.17±16.40 ng/L,肝硬化腹水水平为22.46±16.77 ng/L,ICAM-1和ET-1水平在结核性腹水中明显高于肿瘤性腹水(P<0.05)和肝硬化性腹水(P<0.01),两者水平在肿瘤性腹水和肝硬化腹水之间的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CAM-1和ET-1的表达与机体炎症反应被激活及肿瘤的侵袭与转移有关,故结核性及肿瘤性胸腹水中ICAM-1和ET-1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增高,ET-1及ICAM-1水平可作为一种筛选手段,以初步鉴别胸腹水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 ICAM-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 1(s VCAM- 1)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检测了 18例 1型糖尿病和 47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2 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 s ICAM- 1、s VCAM- 1以及甘油三酯 (TG)水平。结果  1血清 s ICAM- 1和 s VCAM- 1水平 ,1型、2型糖尿病患者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 .0 5~ 0 .0 1) ,2型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又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 (P<0 .0 5~ 0 .0 1) ,1型糖尿病与 2型糖尿病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2血清 s VCAM- 1水平 ,2型糖尿病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 (A组 )、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高血压组 (B组 )高于单纯高血压组 (C组 )和甘油三酯、血压正常组 (D组 ) (P均 <0 .0 5 ) ;3 1型糖尿病和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s ICAM- 1和 s VCAM- 1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 (r=0 .83、0 .5 3,P均 <0 .0 1)。结论  1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s VCAM- 1升高与高甘油三酯血症有关 ;2血清 s ICAM- 1和 s VCAM- 1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 ,并可作为糖尿病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内皮素-1与原发性高血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发性高血压时血浆内皮素-1水平升高,可导致外周阻力增加,并且通过激活ETA和ETB受体可加重高血压病心、肾、动脉系统的损害,形成恶性循环。ETA/ETB受体阻滞剂或选择性的ETA受体阻滞剂均能使全身血压下降,保护高血压病的靶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