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患病情况,为预防及治疗丙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一个社区的所有居民进行体检,对患者的血清样品进行丙肝抗体检查。结果在2200个体检样本中,有43例患者的样品被检验出为阳性样品,丙肝的阳性率为1.95%。其中急性丙型肝炎25例,慢性丙型肝炎18例。其中阳性样品的年龄分布情况,15岁以下儿童患病率低,只占2.33%;患者年龄在46~60岁的阳性样本最多,占有全部样本的53.5%。结论年龄越大,HCV的感染率越高。对于丙肝,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丙肝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择18例丙型肝炎患者[均为符合一九九0年上海第六届全国肝病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审订)中丙型肝炎诊断标准]为本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α-2b干扰素为主治疗组和中药加护肝治疗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一般资料 1 性别与年龄:治疗组11例,男性9例,女性2例;对照组7例,男性6例,女性1例。两组年龄最小的10岁,最大的56岁,以25~50岁者12例占  相似文献   

3.
丙肝冲剂治疗难治性丙型肝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丙肝冲剂对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HCV RNA阴转率和下降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丙肝冲剂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安慰剂(丙肝冲剂原方药量的1/10)治疗。治疗12,24,48周后观察并比较2组血HCV RNA阴转率和下降率、肝功能变化及2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HCV RNA阴转率和下降率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丙肝冲剂对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刘璇  余晶 《湖南中医杂志》2017,(11):174-176
正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引起,感染途径为血液、母婴及性传播,其中以血液传播为主。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1.85亿人感染HCV,感染率为3%,其中70%~85%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20%可能发展成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25%可能发展成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5.
自拟丙肝宁汤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九光  唐Li 《河北中医》1998,20(6):328-328
1992~1997年,我们在肝病专科门诊收治52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自拟丙肝宁汤治疗32例,设20例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按1995—05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将52例病人临床诊断为慢性肝炎,病原学诊断为丙型病毒性肝炎.52例均有近期输血史,输血后30~65日发病,病程超过半年,甲、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丙肝抗体阳性,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有不同程度升高.治疗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21~65岁,平均40.03岁.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6~70岁,平均42.10岁.2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92年1月以来,自拟清肝活血汤治疗戊型肝炎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8例中,男38例,女10例;年龄19~72岁,其中10~20岁1例,21~30岁17例,31~40岁11例,41~50岁14例,50岁以上5例;病程5~56天不等,14例有恶寒、发热、关节疼痛等感冒症状。48例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报告均异常,戊肝抗体(抗HEV)均阳性。48例中合并两对半异常12例,丙肝抗体(抗HCV)阳性2例,甲肝抗体(抗HAV)和丙肝抗体均阳性1例,胆道感染10例,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1例。  相似文献   

7.
<正> 丙肝主是由输血传播,在这方面国内外都有所报道。 1 输血传播丙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1 没有认识到丙肝病毒(HCV)的存在,过去较长时间内丙肝被称为非甲非乙型肝炎,1989年9月才被国际会议正式定名为丙型肝炎,以往对供血员进行的体检化验中,只规定了乙肝病毒(HBV)的检测,因此不能筛检淘汰感染了HCV的血液。 1.2 采输血过程中所用的器具由于消毒灭菌不严格,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病毒(HIV)和丙型肝炎(HCV)均为传染性疾病,有相似的传播途径。静脉注射是HIV及HCV的主要传播途径,HIV阳性的静脉药瘾者人群中,HIV/HCV混合感染率高达50%~90%,重叠感染的现象非常普遍。HCV与HIV混合感染使艾滋病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在HIV/HCV混合感染的综合治疗中重点集中于药物副作用的处理和预防,以及长期合并症、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是因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引起,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其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性反应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丙肝呈全球性流行,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肝病例约3.5万例,而中国已有4000万丙肝患者。为了能早发现、早治疗丙肝患者,防止疾病扩散,针对普通人群开展常规体检丙肝抗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介绍了丙型肝炎抗体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丙肝病毒抗体的抗-HCV和测定丙肝病毒定量的血清HCV RNA及最新的HCV核心抗原检测三项指标为基准,对所在医院的108例丙型肝炎病人进行临床检验,研究其联合检测在HCV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SPSS13.0统计软件为工具,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1则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参加检测的108例丙型肝炎病人中,82人为HCVAb阳性(约为75.0%),56人为HCVRNA阳性(占51.8%),而都为阳性率为61.5%,HCVAb与HCVRNA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三者的联合检测已成为HCV感染诊断的主要方法,不但有利于检测范围的扩大,并使窗口期变得越来越短,对于丙肝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地区就诊患者的丙型肝炎感染情况。方法用时间分辨方法对63 523例住院及门诊患者的血液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结果抗-HCV阳性率1.22%;内科的阳性率最高,为1.49%,其次分别为外科1.33%、门诊0.83%、妇科0.60%;男、女阳性率分别为1.37%和0.96%;感染者年龄以31~40岁最多,占32.66%。结论加强对公众丙肝防治健康教育工作,及早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丙型肝炎病毒的蔓延和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与RNA对丙肝的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551例丙型肝炎可疑患者的血清,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141例型肝炎可疑患者的RNA,同时用ELISA法和PCR法检测43例丙型肝炎可疑患者的血清。结果551例丙型肝炎可疑患者HCV抗体阳性率为18.69%,141例HCV—RNA阳性率为31.21%,43例为两者均做的病人,RNA和Ah均阳性的占48.83%,均阴性占16.28%,两者的一致率达65.11%。结论HCV抗体联合HCVRNA检测对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1996年 1月~ 1 999年 2月 ,我们用自拟二甲牛角软肝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 56例 ,观察血清透明质酸( HA)、 型前胶原肽 ( hpc- )和 型胶原 ( -c) 3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 3 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文 86例均按照 1 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中华传染病杂志 ,1 995,1 3 ( 4) :2 4 1 ) ,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 ,随机分为治疗组 56例 ,对照组 3 0例。治疗组 56例中 ,男 4 4例 ,女 1 2例 ;年龄 2 5~ 68岁 ;病程平均 6.8年。其中乙型肝炎 4 8例 ,丙型肝炎 4例 ,乙型…  相似文献   

14.
益气固阴活血解毒法治疗丙肝6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用益气固阴、活血解毒法治疗丙肝 6 0例疗效较好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 90例 ,均为我院 1999年 12月~ 2 0 0 1年 6月门诊及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 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的诊断标准 ,抗 HCV阳性 ,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 (SGPT)升高。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 6 0例 ,对照组 30例。治疗组男 38例 ,女 2 2例 ;年龄最小 12岁 ,最大 5 6岁 ,平均 36岁 ;病程 (指首次病原学检查抗 HCV阳性就诊时间 )最短 9个月 ,最长 11年 ,平均 5年 6个月。对照组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最小 10岁 ,最大 6 1岁 ,平均 34岁 ;病程最短 6个月 ,…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丙型肝炎(HCV)的临床特点以及流行病学特点,为降低其发病率,及时诊疗和预防提供指导。方法:本文回顾性调查了112例HCV病人,研究了其传播途径、病原学以及肝功能等。结果:HCV传播途径:经血传播占73.21%(82/112),原因不明占15.18%(17/112)。其中急性HCV患者近期均有输血史。慢性HCV常有轻度ALT异常,症状较轻。HCV可与甲型肝炎(HAV)或乙型肝炎(HBV)合并感染,从而加重病情。结论:经血传播是HCV的主要传播途径,但病因不明者亦应引起重视。急性丙型肝炎诊断较难,症状较明显及1~6个月前有明确输血史者除外。HCV容易慢性化,且慢性HCV常有反复轻度AU异常,症状较轻,合并HAv或HBv病毒感染则可使病情加重、加速病情进展,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用白果槲寄生提取物治疗丙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肝病毒(HCV)可致慢性肝炎,并可诱发肝硬变和肝癌。全世界每年有1.7~2亿人感染 HCV。HCV 自动消失者极为罕见。标准治疗是干扰素 A 合用利巴韦林,有效率仅35%~50%。遗憾的是此法的副作用(如头痛、肌痛、关节痛、发烧及精神和情绪方面的疾患)常使患者中断治疗,从而使该病经常复发。德国研究者 Tusenius 等用欧洲产白果槲寄生水提取物制剂 Iscador 对5名慢性丙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 50例均为2006-06~2007-06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血清胆红素(TBIL)>171μmol/L.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20~45岁,平均30.5岁;病程7天~10年,平均(30.1±5.93)月;其中慢性重型肝炎4例,慢性肝炎重度1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11例;病原学检测:甲肝3例,乙肝20例,丙肝2例.对照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3.82岁;病程6天~8年,平均(28.66±15.43)月;其中慢性重型肝炎3例,慢性肝炎重度1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12例;病原学检测:甲肝3例,乙肝19例,丙肝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原学、病情等方法具有可比性(P>0.05).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近年来它已成为病毒性肝炎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从流行病学的角度看丙肝与乙型肝炎极为相似,其发病呈世界性分布,具有明显地区性差异,丙肝(HCV)在不同人群中的感染率不尽相同,因此感染HCV的孕妇与胎儿间垂直传播的研究受到重视。1临床资料用排除法确诊的16例慢性NANBH孕妇,对其进行HCV抗体的检测,结果9例孕妇HCV抗体阳性,并对9例孕妇分娩的11例存活婴儿进行了ALT和HCV-抗体的检测,结果11例婴儿中ALT升高者5例,其中2例至少有2价连续标本ALT升高,但ALT持续升高者仅1例。…  相似文献   

19.
何健飞 《河北中医》1999,21(1):17-18
自1992年以来,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用自拟愈肝汤辨证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病例来自我院住院部肝炎专科及部分门诊病人。病例诊断均符合1990-05上海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丙型肝炎诊断标准。抗HCV采用酶标法检测。30例患者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9~61岁,平均33.2岁;病程10日~3年;有输血或血制品史者19例,有手术史者5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尿黄、舌黯红、苔黄腻等,谷丙转氨酶(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抗HCV阳性。2 治疗方法愈肝汤药物组成:白花蛇舌草、败酱草各30g,茯苓、茵陈各…  相似文献   

20.
1988年4月至1990年6月.我们选取66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除使用中药风关汤、西药炎痛喜康片、强的松片及抗生素外,配用了FD—I型风湿治疗仪(石家庄华行医疗器械厂生产)进行治疗,并随机用常规方法(用药同治疗组,不用风湿治疗仪)治疗同类疾病44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显著.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66例中,男26例,女40例;年龄7~41岁,平均21.42岁;初次发病18例,有风湿病史56例,有咽部感染病史28例;发病时间2月~15年.全部病例根据《“风湿四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确诊.其中上肢关节炎12例,下肢关节炎46例,上肢或下肢关节为主伴全身关节疼痛8例.治疗时间最多30次,最少3次,平均治疗18次.对照组除病例少于治疗组外,其余条件与治疗组相近,诊断标准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