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足部溃疡、糖尿病足干性坏疽和截肢(趾)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舒筋通络汤为主治疗DPN,临床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入选标准:全部病例均来自本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均符合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1确诊为糖尿病并排除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外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素E1和紫草油联合治疗糖尿病足2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足也称肢端坏疽 ,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现在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我们用前列腺素E1和紫草油联合治疗糖尿病足 2 1例 ,并与用复方丹参治疗的 18例作对照 ,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糖尿病的诊断依据WHO 1985年的诊断标准 ,均为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足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分级标准〔中国糖尿病杂志 1996 ;4(2 )∶12 6〕。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1例 ,男 12例 ,女 9例 ;年龄 44~ 72岁 ,平均6 1岁 ;糖尿病病史 7~ 2 0年 ,平均 17年 ;糖尿病足分级 :Ⅱ级 12例 ,Ⅲ级 6例 ,Ⅳ级 …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足也称肢端坏疽 ,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现在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我们用前列腺素E1和紫草油联合治疗糖尿病足 2 1例 ,并与用复方丹参治疗的 18例作对照 ,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糖尿病的诊断依据WHO 1985年的诊断标准 ,均为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足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分级标准〔中国糖尿病杂志 1996 ;4(2 )∶12 6〕。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1例 ,男 12例 ,女 9例 ;年龄 44~ 72岁 ,平均6 1岁 ;糖尿病病史 7~ 2 0年 ,平均 17年 ;糖尿病足分级 :Ⅱ级 12例 ,Ⅲ  相似文献   

4.
皮维碘软膏治疗糖尿病足2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 (DF)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在非创伤性截肢中糖尿病患者占 5 0 %以上 ,糖尿病足常由神经病变和感染双重原因所致 ,伴有或不伴有血管病变。因糖尿病患者不但糖代谢异常 ,而且白细胞功能和细胞免疫受损 ,故易感染 ,且感染易于扩散 ,由此可见感染是糖尿病足的主要威胁。皮维碘是一种新型的灭菌剂 ,笔者用皮维碘外敷治疗糖尿病足 2 1例 ,并与雷佛奴尔外敷对照观察 2 0例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依据 糖尿病诊断符合 1997年ADA/WHO糖尿病的诊断及分类标准[1] ,…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总称,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们应用血栓通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足,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观察治疗62例,均为2003年3月-200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56.8±0.8)岁;糖尿病病程(96.8±6.8)月,糖尿病足病程(32.8±0.4)月.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58.9±0.7)岁;糖尿病病程(102.3 ±5.4)月,糖尿病足病程(31.8±0.5)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应用于糖尿病足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该院收治的单纯糖尿病和Wagner分级处于0~2级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定量检测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不同组别检测值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单纯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值为(179.38±87.67)ng/mL,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为(2.05±1.83)mg/mL;0级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值为(286.50±105.42)ng/mL,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为(4.50±2.75)mg/mL;1级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值为(453.67±132.26)ng/mL,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为(5.67±2.84)mg/mL;2级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值为(887.77±133.23)ng/mL,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为(12.77±3.13)mg/mL,不同组别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糖尿病足患者的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均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P0.05);随着糖尿病足级别的增加(病情的加重),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随之增加(P0.05)。结论 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不仅可应用于辅助糖尿病足早期诊断,还可作为糖尿病足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有利于指导医生开展糖尿病足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对30例糖尿病足病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针刺局部穴位进行临床观察,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55例糖尿病足均为2011年10月~2016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符合糖尿病诊断WHO(1999)标准及《实用内分泌学》糖尿病足诊断标准,Wagner分级3级以  相似文献   

8.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足0级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焱 《中医研究》2007,20(2):40-4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使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足0级是指糖尿病患者足部并发有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有发生足溃疡危险,但无破溃的糖尿病足[1]。此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是减少足部溃疡、降低截肢率的有效的方法。2005-03-2006-10,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配合中药熏洗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足0级患者3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来自在我科住院的56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及WHO(1996)年糖尿病足的分级标准[3]。以上56例患者均符…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宝龙 《光明中医》2005,20(3):65-65
糖尿病足 (DF)是糖尿病严重的大血管并发证 ,在非外伤截肢患者中约 5 0 %以上为糖尿病所致。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 ,糖尿病足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是糖尿病病人致残的三大重要并发证之一。笔者自 2 0 0 1年 10月~ 2 0 0 3年 8月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并治疗本病 3 7例 ,疗效满意 ,避免了截肢的危险 ,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 :参考《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 (林兰编著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9.第 1版 :3 69 3 70 )中有关糖尿病足的标准诊断 :①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②患足有缺血表现 :疼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31例患者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28~76岁,平均61.2岁;糖尿病病程3~25年,平均(10.6±3.8)年;糖尿病足病程10~310天,平均(52±13.6)天;入院时查空腹血糖(14.5±6.3)mmol/L,HbA1c(9.2±2.3)%.全部病例符合1997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和第一届全国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按Wanger分级:0级6例,1级10例,2级7例,3级5例,4级2例,5级1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从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于该院的1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分成未发生的糖尿病足坏疽对照组(n=100),与发生糖尿病足坏疽的观察组(n=40),获取患者一般病症资料,涉及姓名、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足坏疽病程、住院天数;检查包括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比较糖尿病患者与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各个临床指数无统计学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研究糖尿病足坏疽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概率为30%、糖尿病肾病为2%、严重疼痛70%、对照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概率为1%、糖尿病肾病为5%、严重疼痛12%。结论老年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多为血糖、血压控制效果不佳、代谢紊乱、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观察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严重疼痛症状出现的概率均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是糖尿病足坏疽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是糖尿病足坏疽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1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NP)是糖尿病最常见、最复杂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足部溃疡、糖尿病足干性坏疽和截肢(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早期有效治疗DNP显得尤为重要,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DNP12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DNP225例,全部病人符合1999年WHO推荐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符合1980~1985年WHO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国际协作研究的标准[1]。入选条件:①有2型糖尿病;②均为缓慢进展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肢体感觉异常,出现麻木、蚁行感、针刺…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截肢率高,糖尿病足诊断治疗诸多难点,笔者采用HRCT诊断糖尿病足有诸多体会,HRCT对于判定脓成与否,切开引流时机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价值;HRCT对骨髓炎的诊断价值;HRCT对深部脓肿形成的诊断治疗价值;帮助糖尿病足与肿瘤、结核等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足是在糖尿病基础上,由于局部缺血,神经营养障碍以及感染引起的。在治疗上多年来一直以抗感染及手术截肢为主。我院于1996年3月~1997年12月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12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参考《糖尿病学》(池芝盛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331—334)中有关糖尿病足标准进行诊断:(1)有糖尿病病史。(2)主要症状:患足溃疡经久不愈,或伴有急性感染;患足疼痛,呈间歇跛行或静息痛。(3)体征:患足温、热、痛感觉障碍,皮肤干燥,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本组12例均系住院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的临床特点及内科综合治疗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患有糖尿病足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以及内科综合治疗情况。结果糖尿病足发生在70岁以上占比为47.7%,在10~15年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占比为48.9%,水疱是发生糖尿病足的最大诱因,占比为47.9%,发病多为单发,发生在足趾占比为52.2%,合并神经周围病变占比为86.7%,神经缺血性溃疡发生率为45.6%。糖尿病足级别越高治疗效果越差。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多为高龄、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伴发多种并发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后效果显著,建议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多加注意,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外用加九华膏外敷治疗糖尿病足底溃疡6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9年以来,笔者对60例糖尿病足底溃疡患者采用胰岛素外用加九华膏外敷治疗观察,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0例糖尿病足底溃疡患者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及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②均为糖尿病足湿性坏死型[2]。按计算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足87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总结87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方法,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87例糖尿病足进行资料分析,探讨糖尿病足临床发病相关因素与护理方法。结果87例糖尿病足经综合治疗及护理后治愈率38%,总有效率84%,与糖尿病足级别有关。结论糖尿病足的治愈好转率与Wanger分级有明显的相关性,糖尿病足重在预防,对于糖尿病足患者,应加强糖尿病教育,增强自我监测及管理意识,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冰矾炉甘散外用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部溃疡是糖尿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致死率、致残率高,目前对此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2003年8月-2005年8月,笔者运用自制的冰矾炉甘散外敷治疗糖尿病足56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糖尿病足部溃疡诊断按Wagnar分类方  相似文献   

19.
<正>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在下肢远端的具体体现,原因则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内膜纤维化后使得动脉壁变硬,动脉管腔狭窄以及血栓形成,以上一系列病理改变导致了下肢供血供氧不足,最终造成肢端缺血性坏疽或坏死。糖尿病足为糖尿病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情形严重时需截肢,其对糖尿病患者的工作及生活影响重大。所以,积极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已成为当前糖尿病临床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正>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和能力丧失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诊断容易,但治疗困难,正确的健康指导及合理的预防护理可使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下降。我们对我院收治的20例糖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