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中护理的作用。方法小肠CT造影78例,检查前1 d晚肠道准备,检查前分次口服2.5%等渗甘露醇1 500~2 000 mL,检查前20 min肌注山莨菪碱10 mg。采用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级(根据小肠充盈程度、肠壁显示情况、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显示情况分为Ⅰ、Ⅱ、Ⅲ级)。结果 78例患者中,肠道清洁满意者(最后一次腹泻为水样便)65例(83%);充盈小肠过程中74例(95%)觉得甘露醇溶液味微甜,易于接受;32例(41%)腹泻1~3次。CT图像质量分级结果:Ⅰ级56例(72%),Ⅱ级12例(15%),Ⅲ级10例(13%)。结论小肠CT造影过程中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接诊的120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行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由2名高年资中级职称医师评估图像质量及对冠状动脉行分级评分进行评估。结果:两名医生对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775。本研究共显示1188个冠状动脉阶段,可诊断者共1079个(90.82%),其余109个(9.18%)均不能诊断。256层螺旋CT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准确率为84.17%,特异度为84.21%,灵敏度为84.15%,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动脉造影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检测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895。结论: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图像质量高,对主动脉节段影响可清晰显示,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特异度及灵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螺旋CT小肠造影(SCTE)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6例小肠肿瘤患者每人口服约1000-1500毫升2.5%等渗甘露醇后,肌注20mg山莨菪碱注射液,10~15分钟后行螺旋CT三维扫描,分析不同小肠肿瘤的表现,并比较42例传统CT扫描与SCTE的诊断结果。结果:36例患者除2例回盲部充盈欠佳外,余病例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肠腔充盈良好,对肿瘤的显示,衬托满意.SCTE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4.4(34/36),高于传统扫描78.57(33,42)。结论:SCTE是一种简便,安全,非侵袭性,有效评价小肠肿瘤的方法,能明显提高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和冠脉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疑似冠心病诊断患者69例影像学资料。对冠脉主干和分支部位采用显示及狭窄评估,以冠脉血管造影结果为标准,分析冠脉血管分支两种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于左冠主干狭窄的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同,特异度与灵敏度达到100%,对于左前降支狭窄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对较差,对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狭窄的诊断灵敏度最低。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成像质量较高,与冠脉血管造影相比具有便捷无创等优点,且对于左冠主干狭窄的诊断较准确,对临床冠心病筛查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检查与膀胱癌术前分期诊断的符合率。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104例膀胱癌患者,均进行CEUS、多层螺旋CT检查,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比较CEUS与多层螺旋CT诊断膀胱癌术前T分期结果、准确率。结果:CEUS诊断膀胱癌T分期准确率为89.42%,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78.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EUS检查Kappa指数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多层螺旋CT检查相比,CEUS检查能有效提高膀胱癌术前分期准确率,与手术病理结果较为符合,可为临床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提供更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间接法低剂量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选取息县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行间接法低剂量CT静脉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间接法低剂量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异度、灵敏度和两者检测的一致性。结果:50例患者共有350支血管进行检查;CT静脉造影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灵敏度为94.58%(262/277)、特异度为94.52%(69/73),CT静脉造影与DSA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致性为0.860。结论:间接法低剂量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分析对小肠病变患者采取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口服法小肠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东莞三局医院收治的 76 例疑似小肠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多层螺旋 CT 口 服法小肠造影检查。观察患者口服泛影葡胺对比剂后的不适症状发生情况;分析患者检查的影像资料和临床数据,比较此 法与常规胃肠内镜检查结果的定性正确率和定位正确率。结果:除 2 例出现轻微的恶心现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显著的不 适症状。多层螺旋 CT 的定位正确率为 89.5 %,显著高于胃肠内镜检查的 75.0 %;多层螺旋 CT 的定性正确率为 63.2 %, 低于胃肠内镜检查的 78.9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小肠疾病患者利用多层螺旋 CT 口服法进行小肠 造影检查,能有效提高小肠疾病的定位正确率,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肠恶性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14例小肠淋巴瘤患者全部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MSCT见肠壁增厚14例,肠腔扩张与狭窄3例,软组织肿块8例,腹腔、肝门、脾门淋巴结肿大3例。结论MSCT是目前小肠恶性淋巴瘤检查的最佳选择,并能通过多方位重建(MPR)更清晰显示病灶各项特征,多层CT血管造影三维成像(3D-CTA)发现"肿瘤包绕血管"征象,显著提高了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及对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助于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用于临床诊断肝微小细胞癌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肝微小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多层螺旋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与金标准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同时归纳总结CT平扫与双期增强扫描影像特点,记录对比不同扫描时期肿瘤与肝脏密度差值变化。结果 80例疑似肝微小细胞癌患者通过病理诊断结果显示,33例患者诊断为肝脏良性病变,占比41.25%,47例患者诊断为肝微小细胞癌,占比58.75%。通过计算结果显示,CT双期增强扫描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均明显高于CT平扫(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CT双期增强扫描AUC为0.974,高于CT平扫的0.809;同时47例确诊肝微小细胞癌患者影像显示,CT双期增强扫描边界清晰、密度不均占比明显高于CT平扫(P<0.05),二者扫查密度影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扫查肝微小细胞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肠扭转的临床价值。方法疑似肠扭转患者76例均行腹部超声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后经手术证实肠扭转患者32例,比较腹部超声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的灵敏度(97%)、特异度(98%)、准确度(97%)均明显高于腹部超声检查(78%,8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2例肠扭转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肠梗阻征象,主要表征为漩涡征17例和鸟啄征15例。结论经多层螺旋CT平层扫描和双期增强扫描后,实施多平面重组和肠系膜血管最大密度投影处理,可对肠扭转患者进行准确定位,清晰显示患者的扭转程度和病变形态,显著提高肠扭转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前后运用过程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东莞市广济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的4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冠状动脉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重建图像结果、CTA对比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结果以及CTA对冠脉各支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对象共有192支大血管,Ⅰ级图像141支,Ⅱ级图像31支,Ⅲ级图像17支,Ⅳ级图像3支;轻度狭窄中CTA诊断准确度为80.56%,中度狭窄中CTA诊断准确度为78.79%,重度狭窄中CTA诊断准确度为91.67%;CTA对左主干的病变检测结果最高,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达到100.00%。结论: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对于评估冠心病患者的血运重建价值显著,但还应根据临床情况具体分析,从而提升患者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联合血液学检测诊断小肠克罗恩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40例经术后病理活检证实的克罗恩病患者均为本院在2012年3月-2015年9月收治,将其作为观察组,并分别进行胶囊内镜联合血液学检查与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同期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及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胶囊内镜对于小肠多发粘膜糜烂、小肠多发溃疡和结肉芽结节样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螺旋CT(P0.05);同时,胶囊内镜联合血液检测法对于小肠克罗恩病的诊断准确率是95.00%,明显高于螺旋CT的70.00%,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囊内镜联合血液学检测诊断小肠克罗恩病有较好的临床价值,胶囊内镜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而血液学检查可为临床确诊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螺旋CT、MRI在盆腔附件囊实性病变诊断和鉴别中的价值。方法:以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间收治的盆腔附件囊实性病变的66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前接受的螺旋CT、MRI诊断临床诊断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分析螺旋CT、MRI诊断对良恶性以及病理类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螺旋CT检查不同疾病的总体诊断灵敏度为73.91%,特异度为85.00%,阳性预测值为91.89%,阴性预测值为58.62%;MRI检查不同疾病的总体灵敏度为84.78%,特异度为90.00%,阳性预测值为95.12%,阴性预测值为72.00%。两种诊断方式的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螺旋CT与MRI在诊断盆腔附件囊实性病变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层CT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于我院就诊,初步怀疑为冠心病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查前均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者,并在检查前30min给予患者他乐克50mg。每位研究对象均进行16层CT冠脉造影和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经16层CT冠脉造影诊断为正常或轻度狭窄11例,诊断为中、重度狭窄34例;采用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正常或轻度狭窄12例,诊断为中、重度狭窄33例,可见16层CT冠脉造影诊断为中、重度狭窄灵敏度为91.66%,特异度为86.65%,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16层CT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应加强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2例患者分别进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始终由两位不知造影结果的医师进行阅片,并且根据冠脉血管造影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排螺旋CT判断不同部位冠脉血管狭窄(管腔狭窄≥50%),对于左冠主干狭窄的诊断和冠脉造影相同,其特异度和灵敏度均为100.0%;对于左前降支狭窄的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次之,均为95.2%;左回旋支和右冠狭窄的诊断灵敏度最低。结论 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高,对狭窄的诊断能力强,是目前冠状动脉病变最理想的无创检查方法之一,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足溃疡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52例糖尿病足溃疡下肢动脉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52例患者分别实施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对比疾病确诊率及血管狭窄情况符合率。结果参照金标准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疾病确诊率、血管狭窄情况符合率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足溃疡下肢动脉疾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提高疾病诊断符合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由分时段口服法分别引入水和甘露醇溶液两种对比剂,通过64排螺旋CT造影检查,评价两种对比剂对小肠的充盈效果,由此得出更佳的对比剂。方法:全腹CT检查患者12例,口服中性对比剂水6例为一组,口服阴性对比剂甘露醇溶液6例为一组,分时段服用对比剂。将小肠按解剖结构分为三组,即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根据图像评价小肠充盈效果。结果:口服甘露醇溶液对小肠充盈效果更佳,小肠充盈佳3例,充盈不佳3例;口服水对小肠充盈效果较差,小肠充盈佳0例,充盈不佳6例。结论:小肠充盈效果与服用的对比剂类型有关,甘露醇对小肠的充盈效果较水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3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病人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计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结果 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总体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7%、96.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5%、96.6%,准确度为94.7%。结论 64层螺旋CT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是一种无创、简便、安全可靠的冠状动脉血管诊断与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8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梗阻性黄疸病例行螺旋CT平扫,通过MPR及CPR技术对梗阻部位及性质进行诊断,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45例梗阻性黄疸中,胆管癌6例,胰腺癌10例,胆总管结石25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CT结合MPR、CPR诊断准确率为85.6%,良、恶性梗阻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88.8%。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结合MPR和CPR图像后期处理技术,能准确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和程度,直观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胆道系统梗阻病变的定位、定性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GE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头颈动脉狭窄患者34例,均进行头颈部血管CT血管造影、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评价GE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对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DSA诊断血管正常412支,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155支,其中轻度狭窄104支,动脉血管中度狭窄33支,重度动脉血管狭窄11支,闭塞7支。GE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诊断血管正常418支,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160支,其中轻度狭窄93支,动脉血管中度狭窄48支,重度动脉血管狭窄12支,闭塞7支。GE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诊断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561/578),96.1%(149/155),97.4%(412/423),93.1%(149/160)及98.6%(412/418)。结论 GE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临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