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斌  杨滨 《中国小儿血液》1997,2(5):220-222
探讨缺铁性贫血(IDA)患儿血小板数(PLT)和血小板平均容积(MPV)的变化方法:采用Cell-DYN1700型血细胞分析仪对32例IDA和22例ID患儿治疗前及其铁剂治疗30天后进行PLT和MPV测定。结果:IDA、ID患儿治疗后PLT为226.6→283.2、252.3→274.5×10^9/L,MPV为6.80→7.70、7.72→7.53fl。IDA患儿PLT、MPV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本组应用不同剂量人血雨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2例,其中肌注丙球每日320mg,连用5日10例,静脉输注低pH静脉注射人血丙球每日400mg/kg,连用5日8例;每日输注1g/kg1次4例。以T检验方法计算观察。3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27.5±53.71×109/L,206.5±144.84×109/L,238.25±110.27±109/L,3组治疗后血小板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即3组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都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时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为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67例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同时测定50例健康儿童以上血小板参数作为对照组。治疗前与对照组及与治疗后分别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与血小板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ITP患儿治疗前PL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DW、MPV、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P<0·001),治疗后PLT上升,PDW、MPV、P-LCR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1)。(2)ITP轻、中、重度患儿随病情加重PLT进行性下降,而PDW、MPV、P-LCR进行性增大,但极重度患儿MPV反而变小。(3)PLT与MPV呈负相关(P<0·001)。MPV与PDW、PDW、MPV与P-LCR、PDW与P-LCR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动态观察有助于ITIP的鉴别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4.
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及小儿急性白血病(AL)强烈化疗后,可因血小板减少导致严重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单采血小板输注既可预防出血,又能有效地控制出血。本文报告50例次SAA及AL患儿应用单采血小板输注的临床观察结果。44例次(88%)外周血小板计数明显提高(平均上升20.6×109/L),临床症状显著改善。6例次(12%)血小板计数未见升高,其中2例次临床出血倾向得到改善;2例次SAA合并败血症;2例次ANLL晚期病情危重,伴尿血、眼底出血。4O例次中,8例次供血者与患儿有血缘关系,其外周血小板计数增高幅度大于供受无血缘关系者(平均血小板计数,前者为111.43×109/L,后者为33.23×109L),且持续时间显著延长(前者平均7.4天,后者平均3.6天)。本组资料表明,输注单采血小板能够明显提高外周血小板浓度,对AL强烈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和SAA应用免疫抑制剂能起到积极防治出血合并症作用,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在目前尚无条件普遍开展选择输注HLA匹配的供者血小板的情况下,推广单采血小板输注,尤其选择有血缘关系的供者,是保证血液肿瘤患者能够得到系统、正规治疗的有效支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探讨血小板输注的适应症及效果,对35例次(26例病人)因不同病因致血小板减少而作血小板输注的患儿进行临床研究。测定输注前及输注后24小时血小板计数。计算输后血小板增值、回升率及纠正计数指数(CCI)。比较输注前后出血症状,评价疗效。结果表明,输注后出血症状改善者24/28例次(85.7%)。输后24小时血小板增值为(28.94±10.97)×109/L(X±S);回升率为57.98±18.51%,达到正常预期值(60%)者16例次(45.7%);CCI为(7.00±2.15)×109/L,>7.5×109/L者18例次(51.4%)。因此,血小板输注可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评价其效果除了观察血小板增值、回升率及CCI外,临床出血症状的明显改善是最直接最实际的准则  相似文献   

6.
窒息新生儿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为了解窒息新生儿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容体(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83例窒息新生儿及80例正常新生儿的PLT、MPV、及PDW。结果:新生儿窒息后,急性期PLT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MPV和PDW则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窒息组恢复期PLT、MPV和PDW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窒息程度加重,PLT愈下降(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P<0.001),而MPV、PDW则愈增高(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P<0.05,重度组与轻重度组比较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PLT、MPV和PDW)可做为项判断新生儿窒息后病情严重程度并监测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ICU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儿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动态变化趋势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 因SCAP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PICU的215例患儿, 根据病情转归分为好转组(n=184)与未愈组(n=31), 观察两组患儿入院时, 住院第2天、第3天、第7天及出院前PLT及MPV变化趋势, 并分析PLT变化与不良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入院时,住院第2天、第3天、第7天及出院时, 好转组PLT(328±159, 329±137, 362±159, 439±168, 510±171)×109/L均明显高于未愈组(210±142, 207±152, 267±143, 260±162, 343±159)×109/L(P<0.05);尽管入院时好转组MPV[(10.9±1.9)fL]明显低于未愈组[(12.7±2.5)fL](P<0.05), 但两组在住院第2天、第3天、第7天及出院时的MPV值未见明显差异(P>0.05)。此外, 相比于入院时, 好转组患儿住院第7天及出院前PLT明显...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参数对川崎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并分析其对KD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对确诊为KD病的23例患儿分别测定其急性期即入院发热时及恢复早期即热退1周内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同时测定33例同期年龄相仿发热患儿(非KD及血液系统疾病)以上血小板参数作为对照。KD患儿均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有和无冠状动脉异常患儿血小板参数分别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KD患儿PLT、PCT升高,恢复早期较急性期更显著(P〈0.001)。冠状动脉异常患儿与无异常患儿血小板参数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PLT与MPV、PDW呈负相关(r=0.358,0.268Pa〈0.05);MPV与PDW,PLT与PCT呈正相关(r=0.428,0.945Pa〈0.001);MPV与PCT无相关性(r=0.071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变化对KD诊断有非常重要意义,但是否能以血小板参数变化程度来判断病情恢复程度及预后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胎龄早产儿生后24 h内血小板及相关参数参考范围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2018年1~12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且出生胎龄为23~36+6周早产儿1 07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生后24 h内不同胎龄早产儿血小板参数参考范围。结果 不同胎龄早产儿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压积(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晚期早产儿组(34~36+6周,n=667)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均低于极早早产儿组(23~27+6周,n=36)和早期早产儿组(28~33+6周,n=367)(P < 0.05)。不同性别早产儿之间血小板及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按照不同胎龄来计算早产儿血小板参数的参考范围,23~36+6周早产儿PLT参考范围为(92~376)×109/L,PCT参考范围为0.1%~0.394%;23~33+6周早产儿MPV参考范围为9.208~12.172 fl,PDW参考范围为8.390%~16.407%;34~36+6周早产儿MPV参考范围为9.190~11.950 fl,PDW参考范围为9.046%~15.116%。结论 不同胎龄早产儿生后24 h内MPV及PDW不同,依据胎龄制定早产儿MPV及PDW参考范围更有助于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个体化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重症ITP患儿入院后均给地塞米松及IVIG[400 mg/(kg.d)],3 d后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100×109/L停用IVIG,继用地塞米松;若<100×109/L,再继续用原剂量IVIG 2 d。结果治疗3 d后,78例患儿中,37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升至100×109/L以上,余41例继续治疗后,31例升至100×109/L以上。结论个体化剂量IVIG联合地塞米松是治疗儿童重症ITP的有效办法,可节省一定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儿童肺炎血小板四项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评价血小板(PLT)功能及其应用价值,我们收集了本院儿科病房1998年9月~2000年3月住院的102例肺炎患儿,应用PLT、血小板比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四项血小板参数探讨其  相似文献   

12.
患儿,男,1岁,因反复皮疹11个月、双下肢皮肤坏疽3d入院。入院前11个月患儿无明确诱因反复出现皮疹,首次入本院。查体:头颈、躯干见弥散性分布的斑丘疹,糜烂、渗血,皮肤小疖肿。血WBC 38.4×10^9/L,RBC 4.3×10^12/L,Hb 120g/L.PLT 100×10^9/L,ESR 36mm/1h,C反应蛋白(CRP)76mg/L。脓液及皮肤创面分泌物培养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3.
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 (HD MP)冲击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IVIG)两种方法替代全血或血小板输注在重度、极重度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抢救中的价值。方法 对 36例入院时PLT≤ 18× 10 9 L、出血倾向明显的重度、极重度急性型ITP患儿随机分两组 ,Ig组 :IVIG 4 0 0mg kg·d ,连用 5天 ,接强的松 2mg kg·d口服 ;MP组 :MP 15- 30mg kg·d ,连用 3天 ,接强的松 2mg kg·d口服。连续监测治疗效果。结果 IVIG组用药 2 .1± 1.1天出血征开始减轻 ,5 .0± 1.9天PTL升至≥ 10 0× 10 9 L ,6 .7± 1.8天PTL达到峰值 334± 10 6× 10 9 L。MP组用药 5 .3± 1.5天出血倾向开始减轻 ,7.3± 2 .4天PLT升到≥ 10 0× 10 9 L ,10 .0± 2 .5天PLT达到峰值 199± 92× 10 9 L。两组三项指标均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在重度、极重度急性型ITP伴严重出血倾向患儿的抢救中 ,IVIG比HD MP冲击疗法升高PLT的作用更迅速、显著 ,是重度、极重度急性型ITP防治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代替血小板输注的较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产儿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时血小板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在本院住院的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早产儿的临床表现,比较患儿入院时、发生真菌败血症时、抗真菌治疗2周后3个时间点的血常规特别是血小板的变化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白假丝酵母菌败血症13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败血症11例。24例患儿发生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时与入院时比较,WBC(×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4.3)比(8.6±2.9),P>0.05]。PLT(×109/L)降低,CRP(mg/L)、血小板平均体积(MPV,fl)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升高[PLT:(99.8±49.1)比(197.0±62.8),CRP:(29.3±34.5)比(2.7±3.4),MPV:(12.3±0.9)比(11.1±1.1),PDW:(17.6±3.2)比(13.6±2.7),P均<0.05]。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组发生败血症时PLT明显低于白假丝酵母菌组[(73.0±40.9)比(122.5±44.8),P<0.05],其余血常规指标在3个不同时间点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真菌败血症时血常规变化最明显的指标是PLT降低,与白假丝酵母菌败血症相比,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败血症PLT降低更明显,分析PLT可辅助指导真菌败血症的诊断和早期经验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血小板计数(PLT)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骨髓巨核细胞数(MK)的关系,应用意大利产SEAC-H12血球计数仪,对70例ITP患儿采毛细血管血做了264人次PLT、MPV和PDW检测,其中59例患儿在上述检查当日做骨髓穿刺涂片检测巨核细胞数。结果:(1)PLT≤90×109/L时,PLT与MPV呈高度正相关,PLT>90×109/L时,PLT与MPV无正相关;(2)PLT≤90×109/L时,PLT与PDW是高度正相关,PLT>90×109/L时,PLT与PDW无正相关;(3)PLT≤90×109/L时,PLT与MK是高度正相关,PLT>90×109/L时,PLT与MK无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小板参数及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对57例HIE患儿于急性期进行血小板参数和TPO测定,并于恢复期复查,同时以6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1.患儿急性期血小板总数(PLT)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a〈0.01);血清TPO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2.患儿恢复期PLT、MPV、P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TPO水平较对照组仍显著升高(P〈0.001)。结论动态观察HIE患儿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HIE病情指标。HIE患儿血清TPO水平明显升高除与血小板的数量变化有关外,还可能与其参与组织损伤保护和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61例小于胎龄(SGA)和87例适于胎龄(AGA)儿脐血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系数(PDW)。结果发现;早产和足月SGA儿的PLT、MPV和PDW分别低于同胎龄AGA儿的PLT、MPV和PDW;早产AGA儿的PLT比定月AGA儿低,但PDW高于足月AGA儿,MPV无明显差异。提示在骨髓生成血小板的功能方面,SGA儿可能受到抑制,而早产儿可能不成熟。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国内第一株抗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单克隆抗体一SZ-51,以放免法直接测定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30例,健康儿童18例的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再障中急性型6例,慢性型24例,伴少量出血或皮肤出血点8例。结果显示再障和健康儿童的GMP—140分别为1160.93±458.23和630.28±204.45M/plt,因小板分别为66.4±22.10和188.11±26.01×10 ̄9/L,差别显著,P均<0.01,无出血患儿的PMP一140稍高于伴出血者。表明再障患儿体内血小板高度活化,也许可用来解释再障患儿为何严重出血不是很多,测定PPP—140能否预测再障患儿出血的可能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重症肺炎患儿的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复方丹参的佐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对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及血小板数 (PLT) ,容积 (MPV)和分布宽度 (PDW )的变化。方法 对 6 6例重症肺炎患儿和 5 0例健康小儿的PLT ,MPV和PDW进行了测定和比较 ,同时将血小板参数明显异常的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参佐治组 ,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结果  47例(71% )重症肺炎患儿的PLT ,MPV和 /或PDW明显异常其中 18例为伴有MPV和PDW升高的PLT降低 ;2 9例仅是MPV和PDW升高 ,PLT在正常范围。使用复方丹参可使异常的血小板恢复正常。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并发症得以缓解 ,总有效率为 96 %。结论 血小板参数变化的检测有助于重症肺炎的预后评估 ,复方丹参佐治重症肺炎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增多症分特发性(或称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在儿科罕见,后者虽较多见,但文献中报道较少。我们自1986年1月~1993年1月间发现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1.血小板计数>400×109/L,为暂时性,随原发病或病因祛除血小板渐降至正常;2.很少伴有出血和栓塞症状;3.骨髓巨核系增生不明显,血小板形态和功能正常。二、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32例患儿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7天~13岁。(二)原发病情况扁桃体炎、败血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缓解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川崎病、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