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凝血酶在人体凝血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以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作为主要成分的纤维蛋白止血胶在国外已被广泛用于局部和手术中的止血和做粘合剂[1].制备凝血酶的方法是采用先将凝血酶原复合物激活,从中分离纯化凝血酶.激活用的凝血活酶多数采用兔、牛等动物脑磷脂,一旦动物脑磷脂进入人体有可能引起种间病毒的传播,本实验室应用大豆磷脂代替动物脑磷脂激活Nitchmann沉淀B中凝血酶,获得较好的激活效果,这种方法既经济,又避免了种间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凝血酶在人体凝血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以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作为主要成分的纤维蛋白止血胶在国外已被广泛用于局部和手术中的止血和做粘合剂[1].制备凝血酶的方法是采用先将凝血酶原复合物激活,从中分离纯化凝血酶.激活用的凝血活酶多数采用兔、牛等动物脑磷脂,一旦动物脑磷脂进入人体有可能引起种间病毒的传播,本实验室应用大豆磷脂代替动物脑磷脂激活Nitchmann沉淀B中凝血酶,获得较好的激活效果,这种方法既经济,又避免了种间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凝血与纤溶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在途径在凝血过程中起启动作用,生成的少量凝血酶活化因子Ⅴ、Ⅷ和Ⅺ,维持了凝血过程。内在途径和外在途径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是新发现的血浆抗纤溶物质,通过因子Ⅺ依赖性的凝血酶途径被激活。抗TAFI抗体和TAFI抑制剂在体外与动物实验有促纤溶效果,将会成为溶栓治疗的一个新的有效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4.
凝血酶受体在机体凝血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变基础的某些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在凝血酶受体被凝血酶激活时,结合于细腻膜氨基末端的精氨酸41/丝酸42间裂解,解释放出一个含有41个氨基酸的多肽。  相似文献   

5.
凝血与纤溶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在途径在凝血过程中起启动作用,生成的少量凝血酶活化因子Ⅴ、Ⅷ和Ⅺ,维持了凝血过程。内在途径和外在途径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是新发现的血浆抗纤溶物质,通过因子Ⅺ依赖性的凝血酶途径被激活。抗TAFI抗体和TAFI抑制剂在体外与动物实验有促纤溶效果,将会成为溶栓治疗的一个新的有效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6.
凝血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血酶不仅是凝血级联反应中的关键酶,且能与多种类型细胞反应而引起广泛的细胞生物学效应。凝血酶对神经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正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凝血酶的神经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低浓度时有细胞保护作用,高浓度时则有细胞毒性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对近年来凝血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邦亭在肝功能受损病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功能损害后,肝脏合成的与凝血有关的凝血酶原第Ⅵ、Ⅶ、Ⅸ、Ⅹ因子,纤维蛋白原减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造成术中出血甚至失血性休克[1].邦亭(注射用白眉蛇毒凝血酶)利用蛇毒凝血的独特作用,具有类凝血酶样作用和类凝血激酶样作用在手术中能起到减少出血或止血作用.本研究拟观察邦亭对肝功能受损手术病人中的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8.
凝血酶的作用按机制不同大致分为受体依赖性和非受体依赖性。激活的凝血酶裂解纤维蛋白原 ,使其转化为纤维蛋白单体 ;后者激活因子XIII,使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单体转化为不溶的纤维蛋白多聚体 ,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血栓 ;激活因子V、VIII,对凝血过程起加速和正反馈作用 (自放大作用 ) ,以上各种作用不依赖于凝血酶受体。凝血酶是病理情况下已知体内最强的血小板聚集剂 (受体依赖性机制 )。在凝血系统激活形成血栓的同时 ,抗凝系统也被激活。体内存在多种天然抗凝物质 ,其中最重要的有抗凝血酶III、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和蛋白C -蛋白…  相似文献   

9.
阿加曲班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净化作为一种体外循环,抗凝治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寻找合适的抗凝剂一直是血液净化的重要课题。在凝血联级反应中,凝血酶是中心环节,有效抑制凝血酶是充分抗凝治疗的关键。凝血酶抑制剂分为间接凝血酶抑制剂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0.
凝血酶受体(TR)是G蛋白偶连受体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在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等有广泛的表达。TR被凝血酶(Ⅱa)激活引起机体凝血反应是引发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的人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在TR被Ⅱa激活时,TR氨基末端精氨酸41/丝氨酸42...  相似文献   

11.
血栓形成或栓塞是导致心、脑及外周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重要环节。抗栓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血小板活化与凝血系统激活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两个基本机制在体内紧密联系,因为凝血系统激活后产生的凝血酶,是一个强有力的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后又将促进凝血过程。抗栓治疗应针对凝血酶和血小板两个环节,分别称为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2.
《护士进修杂志》2012,(10):930-930
答:血液凝固是机体的一种重要防卸机能,在人体止血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整个凝血过程可分为凝血活酶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及纤维蛋白的形成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人凝血因子Ⅺ可以被因子Ⅻ和凝血酶激活,依赖于因子Ⅺ的凝血酶大量产生能够激活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后者下调纤溶活性,抗因子Ⅺ和抗TAFI治疗与溶栓药物有协同作用。本文就因子Ⅺ在凝血-纤溶网络中的作用,先天性因子Ⅺ缺乏症及因子Ⅺ基因突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人凝血因子Ⅺ可以被因子Ⅻ和凝血酶激活,依赖于因子Ⅺ的凝血酶大量产生能够激活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后者下调纤溶活性,抗因子Ⅺ和抗TAFI治疗与溶栓药物有协同作用。本文就因子Ⅺ在凝血-纤溶网络中的作用,先天性因子Ⅺ缺乏症及因子Ⅺ基因突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常生理情况下,止凝血过程是由多种因素参与的动态平衡过程,包括一期止血(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血栓形成)、二期止血(凝血酶生成和纤维蛋白聚合)及纤维蛋白溶解。常规凝血试验只能反映某一环节异常,作用相对局限。血栓弹力图分析了血小板、凝血因子等多种因素的作用,能较全面地反映整个凝血过程,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该文简要介绍血栓弹力图在临床上的应用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血栓调节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凋节素(Thrombomodulin, TM)是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凝血酶受体.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相继发现TM在调控血栓形成和溶解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介绍TM的结构、性质、分布和功能,内皮细胞TM表达的调控以及TM研究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血栓调节素的结构和性质1981年,Esmon和Owen观察到当血液在体外凝固时,凝血酶激活蛋白C的效率非常低,如将凝血  相似文献   

17.
肝素辅因子Ⅱ与凝血酶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酶和肝素辅因子Ⅱ是人体凝血及抗凝血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肝素辅因子Ⅱ在有肝素或硫酸皮肤素催化时,可迅速抑制凝血酶活性。研究肝素辅因子Ⅱ与凝血酶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发现或设计出对血栓性疾病治疗有效的凝血酶拮抗剂,对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手段和带来新希望。  相似文献   

18.
肝素的抗凝机制及临床相关问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史旭波  胡大一 《临床荟萃》2007,22(18):1293-1295
血栓是由纤维蛋白和血细胞组成的,可发生于循环系统的各个部位,包括静脉、动脉、心腔和微循环。血小板活化与凝血系统激活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两个基本机制在体内紧密联系,因为凝血系统激活后产生的凝血酶,是一个强有力的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后又将促进凝血过程。  相似文献   

19.
血管壁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在致粥样物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内皮细胞的抗血栓形成已初步归因于:血管内皮细胞管腔面上的糖被,其能排斥载负电荷的血小板;还有α_2—巨球蛋白,可抑制与凝血和纤溶有关的蛋白酶;内皮细胞表面的 V 型胶元亦和抗血栓形成有关;内皮细胞有凝血酶受体,凝血酶可刺激血管内皮释放前列腺环素(PGI_2)。  相似文献   

20.
凝血酶与肿瘤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血酶是一种多功能丝氨酸蛋白酶,在体内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不但参与止血和凝血、炎症、免疫反应、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而且可激活正常细胞的致瘤潜能和导致恶性细胞的转移表型。凝血酶是肿瘤细胞的促有丝分裂剂,能够增强肿瘤细胞对细胞因子的增殖反应,增强肿瘤细胞对血小板的黏附及体外细胞基质的侵袭,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微环境的组织重建。凝血酶受体家族PARs介导凝血酶的细胞生物学效应。凝血酶对肿瘤细胞生长具有双向调控作用,低浓度者促进生长,高浓度者抑制生长,甚至导致肿瘤细胞凋亡。本文就凝血酶的生物学功能、凝血酶与肿瘤及凝血酶受体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