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90例研究对象设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DM+CHD)、糖尿病组(DM)及冠心病组(CHD)。测定受试者血清的SAA和CRP,然后与测定的白细胞计数(WBC)、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体质指数(BMI)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M+CHD组的SAA、CRP水平均显著高于DM组、CHD组、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A水平与SBP、DBP、FPG、HbA1c、TG、CRP、WBC呈正相关;CRP水平与BMI、SBP、DBP、FPG、HbA1c TG、SAA、WBC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与CRP、SAA、WBC、BMI有关。结论亚临床炎症可能参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SAA、CRP均与SBP、DBP、FPG、HbA1c、WBC呈正相关;SAA、WBC、CRP和BMI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洒精性脂肪肝(NAFLD)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取30例T2DM合并NAFLD患者(观察1组)、30例T2DM无NAFLD患者(观察2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测定三组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和脂联素水平,计算体重指数、腰臀比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观察1组BMI、WHR、血清脂联素、SBP、DBP、FBG、FINS、TG、TC、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1组BMI、WHR、血清脂联素、FINS、TG、HOMA-IR明显高于观察2组;BMI、WHR、TG、脂联素与T2DM合并NAFLD发生IR密切相关.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并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脂联素可能在T2DM合并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收集初诊T2DM患者86例(T2DM组),另选门诊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空腹状态下血清脂联素、血脂、尿酸、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IR指数(HOMA—IRI),同时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结果T2DM组脂联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OMA—IR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脂联素与BMI、WH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索、HOMA—IRI、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甘油三酯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呈正相关,与总胆固醇、尿酸无相关性。WHR、BMI、脂联素和空腹血糖是影响IR最显著的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IR、低脂联素血症,低脂联索血症可能影响T2DM患者IR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张莉辉 《现代保健》2014,(34):32-3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T2DM)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100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T2DM慢性并发症分为无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尿病对照组(NC组),合并周围血管病变(PAD)组、合并肾脏病变(DN)组、合并视网膜病变(DR)组,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组,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胱抑素C并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PAD、DN、DR以及DPN组的血清CysC水平均高于不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尿病对照组(NC组)(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升高可作为提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周围周围神经病变危险性增加的参考指标,并可能是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趋化素(chem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6年12月住院的T2DM患者80例,根据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分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MVC)和单纯糖尿病组(T2DM),每组40例。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NC)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chemerin和MMP-2水平并分析。入组对象均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测量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在禁食10~12 h后,于次日清晨空腹采集肘部静脉血10 ml,离心分离血清,将血清分两份,取一份血清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等指标,取另一份血清存放在-80℃冰箱内保存用于测定血清chemerin和MMP-2。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测定血清chemerin和MMP-2的水平。结果:NC、T2DM和MVC组血清chemerin水平逐渐升高[(2076.68±813.61)vs(2891.14±542.03)vs(4317.69±332.98)pg/ml,P0.01],MMP-2水平逐渐升高[(304.95±58.73)vs(367.59±50.97)vs(488.24±33.31)ng/ml,P0.01];相关结果显示chemerin与SBP、DBP、FPG、Hb A1c、MMP-2呈正相关;多重回归分析显示BMI、MMP-2是chemer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及MMP-2水平均升高,血清chemerin与MMP-2均与T2DM大血管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趋化素(chemerin)与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P,hs—CRP)水平之间以及与各检测指标的关系。方法受试者分为3组,52例单纯2型糖尿病(DM组),54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DMG组)和52例健康的60岁以上老年人(正常对照,NC组),观察指标有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血清chemerin、hs—CRP、空腹血糖(FPG)、外周血白细胞(WBC)、三酰甘油(TG)、总胆同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进行组间比较,并比较了血清ehemerin、hs—CRP以及与其他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DMG组、DM组的BMI、WC、ehemenn、hs—CRP、TC、TG、LDL—C、FPG均高于NC组(P〈0.05);与DM组相比,DMG组chemefin、hs—CRP、FPG、TC、LDL—C增高(P〈0.05)。血清ehemerin和hs—CRP呈正相关(r=0.694,P〈0.01)。血清chemefin、hs—CRP与TG、TC、LDL—C、FPG、BMI、WC、SBP、DBP呈正相关(P〈0.05)。结论伴有高血压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chemerin和hs—CRP高于单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chemerin和hs-CRP同时检测并进行联合分析,为寻找预防和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7.
孟晓梅  陈述林 《中国医师杂志》2008,10(11):1447-144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及生化特征,并探讨血尿酸(UA)与代谢综合征(MS)组分数目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将547例T2DM患者按UA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尿酸组;按具有代谢综合征组分的数目不同分为4组(MS1,MS2,MS3及MS4),分析临床资料。结果T2DM并高尿酸血症组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肌酐(C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正常尿酸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1—4组间UA、BMI、SBP、DBP、Cr、TG、TC、LDL—C、HDL-C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FPG差别无统计学意义;UA与性别、TG、HbAlc、HDL-C、Cr有线性回归关系(P〈0.05,P〈0.01),其中与HbAlc、HDL-C负相关,TG对UA影响最大。结论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数目的增加,T2DM患者UA增加,异常TG对UA影响最大,因此UA水平升高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2型糖尿病(T2DM)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510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T2DM慢性并发症分为无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尿病对照组(NC组),合并周围血管病变(PAD)组、合并肾脏病变(DN)组、合并视网膜病变(DR)组,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组,记录患者的年龄、病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CysC、血肌酐(Scr)、肾小球率过滤(GFR)等相关指标,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各组间所测指标的差异性,并分析CysC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PAD、DN、DR以及DPN组的血清Cys C水平均高于不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尿病对照组(NC组)(P〈0.05)。结论:血清Cys C升高可作为提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周围周围神经病变危险性增加的参考指标,并可能是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陈辉  于健  周燕  秦明群  祖颖  林爱萍  石青峰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285-4286,429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脂联素的变化及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T2DM+牙周病),50例无牙周病的糖尿病患者(T2DM),测定两组人群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联素水平,并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同时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IMT与FPG、FINS、血脂、脂联素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FPG、FINS、TG、IMT、HOMA-IR水平高于无牙周病的糖尿病患者,而HDL-C、脂联素水平低于无牙周病的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且IMT与年龄、糖尿病病程、FPG、TC、TG、LDL-C、FINS、HOMA-IR、BMI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HDL-C、脂联素呈负相关(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无牙周病的糖尿病组,且低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IM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血清尿酸(SUA)的关系。方法:将94例住院T2DM患者根据有无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分为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和无下肢血管病变组,记录患者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进行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清尿酸(SUA)、空腹胰岛素(FINS)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BMI、WHR、FINS、HOMA—1R、LDL—C、TG、SUA较无下肢血管病变组升高(P〈0.05),而FBG、TC、HDL—C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年龄、性别、血脂调整后血尿酸水平高者发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提高(OR=1.113,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更明显,SUA的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的关系。方法本文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的受试者,对其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并且对其检测结果进行了直线相关性的分析。结果检验组的FBG与HbA1c呈正相关,与TG、TC呈平行升高趋势。结论患者的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各项检测显示其与DM存在相关性,因而联合检测对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短病程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2 6 8例短病程T2DM患者 (新诊断或病程在 1年以内 )通过超声波大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检测 ,界定有无动脉粥样硬化 (AS)分为AS组 (10 1例 )和非AS组 (16 7例 ) ,对两组患者的多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  (1)AS组的年龄、BMI、吸烟指数 (SI)、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h)、C -反应蛋白 (CRP)均高于非AS组(P <0 .0 5 ) ;有DM家族史的比率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低于非AS组 (P <0 .0 5 )。 (2 )两组间性别、DM病程、空腹血糖 (FPG)、服糖后 2h血糖 (2hPG)、糖化血红蛋白 (HbA1 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h)、空腹胰岛素 (FINS)的差异无显著性。 (3)Pearson相关分析 ,提示大动脉平均IMT与年龄 (r =0 .346 ,P <0 .0 0 1)、BMI(r=0 .2 2 9,P =0 .0 0 1)、SI(r =0 .349,P <0 .0 0 1)、收缩压 (r =0 .2 5 8,P <0 .0 0 1)、舒张压 (r =0 .2 0 7,P =0 .0 0 2 )、LDL -Ch(r=0 .178,P =0 .0 0 8)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短病程T2DM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主要与年龄、吸烟、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LDL -Ch血症、胰岛素抵抗 (IR)及CRP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3.
袁飓 《现代保健》2009,(33):20-22
目的通过检测老年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探讨老年糖尿病、高血压病对脂肪代谢的影响,以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00多名笔者所在单位60岁以上老干部进行血压、FBG、TG、TC、HDL-C测定并作比较,其中健康者53名,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32名,原发性高血压病者63名。结果糖尿病患者与健康者比较收缩压、FBG、TG、HDL-C、TC/HDL-C、TG/HDL-C有显著差异(P〈0.001),年龄、体重指数、舒张压有差异(0.02〈P〈0.05);糖尿病患者与高血压病患者比较FBG、TG、TG/HDL-C有显著差异(P〈0.001),年龄、体重指数、HDL-C、TC/HDL-C有差异(0.02〈P〈0.05);高血压病者与健康者比较收缩压、舒张压有显著差异(P〈0.001),HDL-C有差异(0.02〈P〈0.05)。TG/HDL-C比TC/HDL-C更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糖尿病对脂肪代谢的影响大于老年性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男性患者的相关查体指标分析,探讨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高危代谢因素。方法男性患者738例,分为无BPH及无代谢综合征(MS)者组(A组),有BPH及无MS者组(B组),无BPH及有MS者组(C组),有BPH及有MS者组(D组)。检测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血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谷丙转氨酶(ALT)、血总胆红素(TB)、血肌酐、血尿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等指标。结果B组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TG、TC、LDL—C及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而HDL—C显著低于A组(P〈0.05);D组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TG、TC、LDL—C、血尿酸及HbAlc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而HDL—C显著低于C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以上(DR:4.432,95%CI:1.331~14.759)、超重或肥胖(OR:228.165,95%CI:21.932—2373.724)、高血压(OR:33.350,95%CI:10.221~108.824)、高FBG(OR:131.669,95%CI:21.033—824.279)、高TG(OR:53.500,95%CI:11.547~247.889)是BPH合并MS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PH与MS关系密切,老龄、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TG、高FBG等代谢异常是BPH合并M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姜璐  马凤海 《现代保健》2013,(19):16-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C肽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44例,记录病程,分析患者空腹血清C肽(FCP)、餐后2hC肽(PC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血清胱抑素C(CysC)、24h尿微量白蛋白(24ALB)等指标,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根据CysC水平将544例患者分为两组:单纯糖尿病组(DM)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结果:DN组血清C肽水平明显低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清C肽水平与CysC呈负相关(r=-0.153,P〈0.01)。结论:空腹血清C肽水平的下降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糖尿病性皮肤病(DD)对DN的筛查价值。方法选择18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合并DN者78例(DN组),无DN者110例(非DN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情况、DD、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等。以有无DN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T2DM患者中DD与DN的发病率分别为47.34%(89/188)和41.49%(78/188)。而DN组中DD的发病率达79.49%(62/78),而非DN组中为24.55%(27/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SBP、FBG、2hPG、HbA1c明显高于非DN组[(52.83±6.43)岁比(50.35±6.48)岁,(10.51±4.36)年比(6.484±3.25)年,(137.42±14.17)mmHg(1mmHg=0.133kPa)比(132.57±15.38)mmHg,(11.95±2.83)mmol/L比(10.28±1.98)mmol/L,(15.07±3.16)mmol/L比(13.51±2.75)mmol/L,(9.62±2.17)%比(8.634±2.08)%],FC-P低于非DN组[(1.76±0.89)μg/L比(2.01±0.7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DD、FBG是影响DN的独立危险因素(OR=4.841,3.209,3.368,P〈0.01)。结论在T2DM患者中,DD与DN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于T2DM患者存在DD时应注意DN的筛查。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惠文 《现代医院》2008,8(4):11-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并观察抗炎药物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及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T2DM无大血管并发症患者(无病变组)55例及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病变组)45例,以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FPG、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游离脂肪酸、血清CRP、脂联素、瘦素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并计算体质指数、腰臀比、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T2DM患者均予抗炎治疗,并观察1年后检测以上指标。结果①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炎症因子及其他相关指标均与健康人有统计学差异,而且病变组较无病变组,WHR、FPG、HbA1C、FFA、CRP、Leptin及TNF-α显著升高及APN显著降低。②APN水平与BMI、FFA、WHR、FBG、HbA1C、HOMA-IR、CRP及TNF-α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PN与CRP、TNF-α、WHR及HbA1C呈显著相关。③予抗炎治疗1年后,患者FPG、FINS、HOMA-IR、TNF-α、CRP、FFA明显降低,ISI、APN增加。结论APN是T2DM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性因子,其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拮抗炎症因子实现的。干预炎症过程的长期药物治疗,将成为改善IR、治疗T2DM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对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价值。方法:对4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白蛋白(m—ALB)、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常规测定,并将结果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按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分为低值组(HbAlc〈6.79%)、中值组(HbAIc6.8%~10%)、高值组(HbAlc〉10.1%)。结果:糖尿病患者HbAlc、FBG、CHo、TG、LDL-C的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DL-C的血清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随着HbAIc的增高,FBG、m—ALB随之增高。结论:糖尿病肾病与HbAlc的增高有关,血脂异常可增加糖尿病患者肾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性。m—ALB是糖尿病早期肾小球损伤标志物,可作为慢性肾病的筛查指标。同时联合检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有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检出,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在社区通过“知己健康管理”模式进行饮食及运动综合管理的效果。方法社区慢性病管理团队运用“知己健康管理”模式,以知己能量监测仪、“知己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软件”为工具对饮食和运动实施量化管理,对58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3个月强化期的综合干预,包括合理膳食、科学运动、合理用药、健康教育等-对-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比较管理前后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运动量、有效运动量、有效运动次数、有效运动时间、有效运动/体重、膳食摄入量,空腹血糖达标率、餐后2h血糖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58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240例,女性345例;平均年龄(64.44-9.1)岁。强化管理后患者体重、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5、20.34、23.74、14.06、12.35、13.35、16.50、9.90、7.53、6.37、-3.74、4.91,均P〈0.05)。饮食习惯较管理前有改善的有321例,占总人数的54.8%,管理后有效运动量、有效运动时间、有效运动次数、有效运动量/体重、膳食摄人量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4、-7.91、-5.60、-8.41、5.21,均P〈0.05)。管理后空腹血糖达标率由54.2%提高到80.1%,餐后2h血糖达标率由60.4%提高到87.8%,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由58.9%提高到77.9%,强化管理后的达标率较管理前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21、109.31、39.97,均P〈0.05)。结论“知己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管理中是-种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提高糖尿病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