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危重患者使用新型约束用具(如安全背心、约束手的球拍手套、双保险约束带)的效果,并运用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016年8月1日~2017年8月2日我院ICU收治住院的78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约束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并分析不安全因素,寻找真性主要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调整、改进;调整后选择2017年10月15日~2018年10月15日再次统计患者住院期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两次进行对比、统计,检验PDCA循环管理有效性。结果: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主要真性因素为"使用新型约束用具欠规范""患者不慎或不适自行拔除""护士缺少相关约束知识及培训""与家属沟通不及时",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改进、调整后,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P0.05)。结论:使用新型约束用具可以保障患者安全,通过PDCA循环管理模式,循环优化改善,减少了因护理工作欠完善所致的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脑外科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开展以“降低脑外科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对脑外科患者鼻胃管拔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设定改进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分析改进的效果。结果: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改善前的46%降低至改善后的19%。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脑外科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效果显著,并且提高了脑外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了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是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后果严重的质量问题之一,运用PDCA法,分析原因,改进质量,降低其发生率。方法:研究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回顾性分析EICU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制定质量改进计划,前瞻性研究改进计划实施前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变化。结果: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的死亡率与计划性拔管的患者没有区别,年龄、镇静、意识状态是高危因素,非计划性拔管的机械通气时间、EICU住院时间显著延长(P<0.05),PDCA计划实施前后非计划性拔管率分别为8.26%和1.78%(P<0.05),显著降低了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结论:通过PDCA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可以有效减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提高医护质量。  相似文献   

4.
李霞  刘文霞  徐慧  马平 《当代护士》2018,(3):162-164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降低CCU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回顾性对本科2016年1-6月份发生的6例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改进措施,通过效果评价,制订再改进计划,从而达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较前降低,由实施前的5.69‰降至实施后的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可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降低鼻胆管非计划拔管的应用效果,保障医疗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6月本科ERCP术后鼻胆管非计划拔管的情况,2018年7—12月应用PDCA循环的方法对ERCP术后留置鼻胆管的患者进行安全管理。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鼻胆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9.11%降至3.76%(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的方法对ERCP术后留置鼻胆管的患者进行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鼻胆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食管癌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167例食管癌患者,通过PDCA四步法(计划、实施、核查、行动),降低食管癌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食管癌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从整改前的20.51%降低到整改后的3.23%。结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优化食管癌患者鼻胃管的护理工作流程,可以降低食管癌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保证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小儿普外科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2017年1月—12月为品管圈活动开展前,2018年1月—12月对本院普外科留置胃管患儿实施品管圈活动,成立目标管理小组,对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经验,应用PDCA循环改进方法进行措施制定,制定留置胃管标准化护理流程、对全员进行培训,并进行效果探讨,持续进行护理质量改进。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患儿留置胃管的非计划拔管率与无形成果情况。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儿的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拨管发生率由活动前的7.64%降低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小儿胃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效果,降低普外科非计划性拔管风险,确保患者安全。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7月在我院普外科留置各种管路(静脉留置管、体腔引流管、鼻胃管及导尿管)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拔管;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模式拔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拔管效果、风险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26.67%降到了5%,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可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并规范了护理操作,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与技巧,降低NICU患儿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PDCA"程序,以"降低NICU患儿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立目标、要因分析、提出实施对策,并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结果 NICU患儿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改善前37.5%降低至改善后的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NICU患儿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效果明显,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用PDCA管理经鼻留置胃管、营养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7月收治的术后经鼻留置胃管、营养管患者48例为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对患者进行非计划性拔管的管理,并将本院2015年6~12月收治的术后经鼻留置胃管、营养管患者47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常规非计划性拔管护理干预,分析护理过程中患者拔管原因,并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非计划性拔管因素、拔管率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2.08%)非计划性拔管,为患者因素,对照组出现7例(14.89%)非计划性拔管,1例护士因素,2例管理不当,4例患者因素,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达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8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普外科非计划性拔管患者拔管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PDCA管理方法对经鼻留置胃管、营养管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降低其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安全可靠,且患者高度认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6月我院ICU留置导管的68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查找非计划拔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真因,制定整改措施,将2014年7月~2015年6月我院ICU留置导管的患者724例作为研究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比较非计划拔管的发生例数。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我院ICU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有效防范护理风险,提高导管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对降低住院患者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6月未开展PDCA活动的留置尿管住院患者129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7—9月开展PDCA活动后留置尿管的住院患者110例设为实验组,分析对照组发生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制定相关的整改措施;对比分析2组患者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实验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0.91%,对照组为6.20%,2组患者尿管非计划性尿管拔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尿管非计划拔管率,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肿瘤科胸腹腔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管理对2012年105例胸腹腔置管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11例患者进行系统分析,然后以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程序进行循环管理。结果 2013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发生率由10.48%下降至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应用于胸腹腔置管的肿瘤患者中,有效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增进了医护协作,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鼻胆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和特点,探讨降低鼻胆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对2016年1~12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发生的51例鼻胆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提出防范对策,并与实施对策后的2017年1~12月鼻胆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RCA方法后,鼻胆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9.11%降至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根本原因分析法用于ERCP术后留置鼻胆管患者的风险管理,可有效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降低鼻胆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品管圈项目在降低肝胆外科术后胃管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开展以"降低肝胆外科术后胃管非计划拔管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对肝胆外科患者胃管非计划拔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非计划拔管原因、设定改进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项目前后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50例患者中,共7例患者出现胃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14.00%,固定方法不妥、患者舒适度改变、健康宣教不到位是发生胃管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原因;实施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2.00%(1/50)明显小于实施前14.00%(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满意度98.00%(49/50)明显优于实施前76.00%(3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项目在降低肝胆外科术后胃管非计划拔管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减少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采用 PDCA 循环管理法对其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行外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小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实行PDCA循环管理后80例为观察组,实行PDCA循环管理前8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采用 PDCA 循环管理法进行计划制订、计划执行、结果检查、处理改进循环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留置时间、非计划拔管率、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留置针相关的感染、堵管、外渗、静脉炎、脱出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患儿进行护理干预管理,能够有效地延长留置时间,降低非计划拔管率,减少留置针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非计划拔除鼻肠管的原因,总结防范对策,以达到有效预防鼻肠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方法:分析PD术后非计划拔除鼻肠管的原因,制定防范对策。结果:充分了解胰PD术后非计划拔除鼻肠管的原因,及时给予针对性和预见性护理,可降低PD术后患者鼻肠管非计划拔管率,提高护理质量。结论:通过改进鼻肠管固定方法、加强基础护理、保持鼻肠管通畅、加强重点患者和重点时段的管理、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健康宣教、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培训、完善制度,落实制度等防范对策可使PD患者鼻肠管非计划拔管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对降低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成效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选取本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所有留置胃管、尿管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日收集非计划性拔管数据,月底汇总数据,针对已发生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利用PDCA分析原因,并组织讨论学习,制定整改措施,在下个月份的工作中落实。最后汇总2017年度和2018年度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2018年度实施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后,胃管、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由2017年度的3.36%、0.79%降到2018年度的0.92%、0(P0.05);2018年度神经外科医-护-患满意度、护理制度、护理技术及操作执行率均较2017年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的应用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对whipple术后鼻空肠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效果分析。[方法]将92例whipple术后留置鼻空肠管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鼻空肠管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改进导管的固定方法、应用个体化护理方案、增加重要时段的巡视、围术期和术后联合多模式宣教法、规范导管标识、组织护士参加专业知识培训等一系列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鼻空肠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对照组鼻空肠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19.57%,观察组为2.17%,观察组鼻空肠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whipple术后鼻空肠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降低置管后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从而改进导管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方法对ICU、肿瘤科2012年7—12月359例干预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患者实施循证理论支持下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对2011年7—12月347例对照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置管置管后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实施集束化管理策略后,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堵管、导管脱出、血栓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中心静脉导管带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可降低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