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在急性重型损伤中的作用,提高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盐酸纳洛酮治疗,患者伤后昏迷时间明显缩短,言语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应用盐酸纳洛酮,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GOS评分、言语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是当今颅脑损伤治疗的重点,不论是原发性颅脑损伤,还是继发性颅脑损伤,其最终会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外伤性颅内血肿,在闭合性颅脑损伤中占10%左右,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占40-50%.在其早期,急诊手术治疗是减少或去除颅内高压的重要举措.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为12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开颅手术,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60例颅脑损伤病人的院前及院内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救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途中死亡2例,急诊室救治中死亡2例,转院治疗3例,治愈或住院进一步治疗53例。结论:加强颅脑损伤病人的院前及院内急救护理有利于挽救病人的生命,阻止病情的恶化,降低伤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情况。结果6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49例,非手术治疗18例,按GCS评分,出院时恢复良好36例,伤残17例,死亡14例,病死率为20.9%。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早期救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强调早期的有效救治。  相似文献   

5.
颅脑外伤是临床常见的急诊病人,颅脑CT检查能及时明确颅脑损伤的部位、范围和程度,有利于临床对症治疗,其检查迅速安全、无痛苦、诊断效果好等特点,对抢救病人生命至关重要。由于CT具有应用普及,颅脑急性外伤的CT检查,只须平扫即可达到诊断要求,为及时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降低了死亡率。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7月的53例颅脑外伤的螺旋CT检查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翟中文  张晶  唐克诚  李子龙 《河南中医》2014,(12):2336-2337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NIHSS评分、MM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服用颅压平口服液中成药合并西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结果:本组26例无死亡,中转手术6例,血肿消失时间平均21.3天,住院时间平均27天。结论: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有降低颅内压,早期缓解症状,缩短病程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压氧(HBO)治疗颅脑损伤是一项重要治疗手段,对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伤残率,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都有卓著的功效[1].作者对131例颅脑损伤HBO治疗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与对照组21例,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注射液佐治急性颅脑损伤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深入分析和研究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并提出治疗措施,提高疾病的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2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61例,探讨颅脑损伤术过程当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原因。结果:通过61例在颅脑损伤手术过程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现象的引发原因分析,在发病原因上主要有迟发血肿、弥漫性脑肿胀、大面积脑梗死、麻醉、输液过多。在数据上对应的为[(n)%1:40例(65.5%)、11例(18.0%)、5例(8.19%)、2例(3.27%)。从数据上可以看出,迟发血肿在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中占有65.5%,与其他三项比起来P〈0.05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其次大类原因是大面积脑梗死。结论: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主要是由迟发血肿和大面积脑梗死引起的,在实际的手术之前要做好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讨高压氧在治疗颅脑损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治疗组对颅脑损伤及术后300例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效果分析,选择同期100例患者未行高压氧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高压氧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高压氧作为治疗颅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在帮助患者神经恢复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的手术时机及治疗。方法:对30例颅脑损伤致双侧瞳孔散大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13例获救,生活自理8例,生活不能自理3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颅脑损伤后双侧瞳孔散大。手术效果可靠,但死亡率极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的CT诊断的确诊率.方法 对67例住院治疗的急性颅脑外伤病人进行常规头颅轴位CT扫描.结果 颅内血肿62例,主要为硬膜外、硬膜下或混合性血肿;软组织损伤5例.颅脑外伤所引起的颅内病变部位最常见于直接受力处,大多数表现为多发性损伤.结论 及时对急性颅脑外伤病人进行CT检查,做出正确诊断,可为临床医生对症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并进行及时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探讨。方法,对43例颅脑病人均经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结果,43例中35例在没有发生脑疝时,实施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病人全部康复。而8例已出现脑疝之后实施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的病人,4例康复,2例遗留严重后遗症,2例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的38例进行了亚低温治疗,其余38例对照组治疗。结果亚低温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结论通过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减少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陕西中医》2016,(9):1119-1121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辅助营养治疗对急性颅脑损伤后机体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每组为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加以血府逐瘀汤进行。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血清蛋白水平、免疫功能、胃液pH值和血胃泌素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转铁蛋白2.34±0.33g/L、前白蛋白0.35±0.04g/L及白蛋白(37.32±6.24)g/L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治疗组患者的淋巴细胞总数(2.42±0.54)×109/L、CD4(32.32±5.02)%、CD4/CD82.18±0.41要高于对照组的CD8(18.21±3.02)%指标比对照组低。治疗组患者的胃液红细胞数量2.15±0.51个、胃液pH值1.34±0.25、血胃泌素水平(81.21±6.43)ng/L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府逐瘀汤辅助营养治疗在急性颅脑损伤中,能改善患者的机体蛋白质代谢、免疫功能,较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方法 统计我院6a来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总数、发病率、病因、诊断及治疗。结果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占重型颅脑损伤的6 % ,病死率70例(40 .7% ) ,重残35例(2 0 .3% ) ,中残35例(2 0 .3% ) ,恢复良好32例(18.7% )。结论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病人血清及脑脊液中镁离子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络合指示剂法测定35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伤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血清及脑脊液中镁离子的含量,并于同期在本院普外住院拟行腰麻手术的非创伤病人血清及脑脊液中镁离子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各型脑外伤病人血清中镁离子浓度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外伤各分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病人脑脊液中镁离子浓度早期较对照组升高,而之后呈下降趋势。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及脑脊液中镁离子含量均降低,其对预后判断和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颅脑损伤后昏迷的促醒是一个较难以解决的问题.作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用针刺为主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病人6例,结果: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1例,并对针刺促醒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的手术时机及治疗.方法:对30例颅脑损伤致双侧瞳孔散大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13例获救,生活自理8例,生活不能自理3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颅脑损伤后双侧瞳孔散大,手术效果可靠,但死亡率极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