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倾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102例患者定性分为无自杀倾向组和有自杀倾向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贝克绝望量表(beck hopelessness scale,BHS)、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中文版自杀分量表得分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相关因素。结果 102例住院抑郁症患者中有自杀倾向者为70例(占68.63%),无自杀倾向者为32例(占31.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MINI自杀风险对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具有预测作用(P0.001)。结论住院抑郁障碍患者自杀风险倾向发生率较高,其中MINI自杀风险是住院抑郁障碍患者自杀风险倾向影响因素,对其有预测作用,应特别引起关注,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重症抑郁症伴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和自杀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10月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1科收治的62例重症抑郁症伴焦虑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给予米氮平治疗,治疗周期为2个月;于治疗前后,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观察患者的抑郁程度,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药物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通过计算自杀态度总分(SA)和自杀倾向得分评价药物对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SA较对照组高,自杀倾向得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可有效改善重症抑郁症伴焦虑症患者的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降低患者的自杀风险,安全性较高,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MCI)合并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02例脑梗死后MCI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其睡眠质量状况,并根据睡眠质量分为合并睡眠障碍组(睡眠障碍组)及未合并睡眠障碍组(非睡眠障碍组)。比较两组多导睡眠图参数[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L)、睡眠效率(SE)、快速眼动睡眠时间(REMS)、醒觉指数(AI)]及性别、年龄、脑梗死部位、体质量指数(BMI)、病史、疲劳程度[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抑郁情绪[Beck抑郁问卷(BDI)]、焦虑情绪[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等临床特征差异,并分析影响脑梗死后MCI合并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402例患者中睡眠障碍组95例,非睡眠障碍组307例。睡眠障碍组TST、SE、REMS低于非睡眠障碍组,SL、AI高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两组性别、高血压病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组年龄、BMI、FSS评分、BDI评分、HAMA评分及左半球脑梗死发生率、糖尿病患病率、冠心病患病率均高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高龄、左半球脑梗死、高BMI、糖尿病、冠心病、高FSS评分、高BDI评分、高HAMA评分是影响脑梗死后MCI合并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左半球脑梗死、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疲劳感、抑郁及焦虑情绪均能引起脑梗死后MCI患者发生睡眠障碍,临床应及时调整患者生理及心理状态,减轻疾病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观察肺结核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期间本院诊治的11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睡眠量表进行睡眠状态的评估,将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病程、严重程度及治疗情况者的AIS量表评估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研究因素与肺结核患者睡眠障碍的关系。结果:110例肺结核患者的AIS睡眠质量评估结果较差,76例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9.09%,不同性别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病程、严重程度及治疗情况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病程、严重程度及治疗情况均是肺结核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肺结核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病程、严重程度及治疗情况均对患者睡眠有一定影响,应针对上述睡眠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青壮年肾移植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现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福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青壮年肾移植患者105例,使用基本资料调查表、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评定量表和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调查其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结果青壮年肾移植患者PSQI总分为(7.68±3.69)分,抑郁和年龄是影响青壮年肾移植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青壮年肾移植患者术后的睡眠质量不高,年龄、抑郁情绪是影响青壮年肾移植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判睡眠障碍。分析1 200例卒中急性期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结果:卒中者急性期睡眠障碍(PSQI总分>7分)的发生率为18.75%。睡眠障碍患者与非睡眠障碍患者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精神状况、卒中部位、卒中性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患者年龄<50岁、焦虑抑郁、脑出血、皮质下卒中、左半球卒中、神经功能缺损重显著相关(P<0.01)。结论: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与卒中部位、性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年龄及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早期进行心理干预、配合药物综合治疗者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住院艾滋病患者睡眠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艾滋病住院患者144例,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quality sleep index, PSQI)、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PSSS)进行横断面调查,了解艾滋病患者睡眠质量情况,进一步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艾滋病患者睡眠质量总均分为(8.94±3.12)分,其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1.8%(89/144);艾滋病患者CD-RISC、PSSS总均分分别为(51.30±14.21)、(51.56±14.85)分。有无并发症、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职业、心理韧性、社会支持是患者睡眠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结论艾滋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普遍较差。对于存在并发症、无职业、缺乏社会支持的艾滋病患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加快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大力普及健康教育可有效促进艾滋病患者睡眠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初期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其入院第2周末,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测评,探讨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匹茨堡睡眠质量评分(13.85±4.63)分,62例(62.00%)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副反应、一般精神病理因子、性别、户籍和婚姻状况是其影响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初期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呼吸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与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4月收治于江苏省南京市胸科医院的呼吸科住院患者294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和自行设计呼吸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原因及睡眠障碍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结果呼吸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躯体因素、睡眠环境、抑郁情绪和药物因素,睡眠障碍症状主要为入睡困难40例,占20.2%;不能熟睡39例,占19.7%;早醒63例,占31.8%;睡眠时间短56例,占28.3%。结论呼吸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明显偏低,并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情绪高于正常人。有效的护理措施应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积极、早期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减轻患者心身症状。  相似文献   

10.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睡眠障碍及其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方法 应用27项睡眠调查表(the 27-item sleep questionnaire)、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 depression scale,SDS)、单项社会支持度调查表(the single-item nleasure of social support,SIMSS)评价了3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移植过程中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并用统计学分析了心理因素、社会支持度、移植副反应、自身因素、住院环境对患者睡眠的影响。结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睡眠障碍主要发生于移植期,并与心理障碍、社会支持度高低、移植副反应强弱、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住院环境有关,而与年龄、性别无关。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睡眠障碍可受多种因素影响,针对不同的因素应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苏州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探讨改善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方法。方法:选取心内科住院患者261例采用访谈、问卷调查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调查其睡眠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住院期间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昼夜睡眠倒置及总分患者得分均高于住院前得分(均P0.05)。有慢性疾病史的患者住院期间和住院前睡眠质量均高于无慢性疾病史患者(均P0.05)。有住院经历或者重大手术史的患者比没有类似经历的患者住院期间睡眠质量分数高(P0.05)。住院时间2周患者的睡眠质量分数高于住院时间≥2周的患者(P0.05),睡眠时间接受治疗和护理(午夜)比没有接受任何治疗或护理的睡眠质量分数高(P0.05)。此外,患者住在单人病房的住院期间睡眠质量分数均高于那些住在拥挤病房(双人或以上)的患者(P0.05)。结论:心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睡眠质量差,受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两方面影响,其中外源性环境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吴杨炀  曹玲  顾艳  祁俊  彭英  张逸 《护士进修杂志》2023,(18):1633-1638
目的 探讨烧伤康复期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睡眠障碍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0月在我科治疗的烧伤康复期患者共150例。根据患者有无发生睡眠障碍,分为无睡眠障碍组(n=46)和有睡眠障碍组(n=100)。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因素,并据此构建发生睡眠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最佳阈值及曲线下面积(AUC),对列线图模型预测的区分度进行评价。同时通过Bootstrap方法进行抽样验证,使用一致性系数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价,评估模型的预测误差。结果 最终进入模型的预测因子为每日关注体像时间(OR=1.76)、疲劳症状影响生活活动能力严重度(OR=1.36)、社会支持总分(OR=0.79)、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PCL-C)总分ROC曲线结果显示:所有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对于烧伤康复期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AUC值最大,为0.946(OR=1.90,95%CI:0.93~0.9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和0.87。发生睡眠障碍风险预测模型列线图校准曲线显示,校正前后的一致性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心理负担情况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20例肺癌化疗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量表及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统计患者发生焦虑和抑郁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肺癌化疗患者发生焦虑55例、抑郁51例、焦虑合并抑郁4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与焦虑相关因素有性别、年龄、学历、家庭收入、社会支持和化疗疗程次数;与抑郁相关因素有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家庭收入、社会支持和化疗疗程次数。通过Logistic回归发现:发生焦虑和抑郁的4个独立影响因素均为学历、年龄、社会支持和化疗疗程次数。结论: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其中学历、年龄、社会支持和化疗疗程次数是焦虑与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应对肺癌化疗患者提供良好的健康知识教育和社会支持,以降低其心理负担,从而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4.
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自行设计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对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76%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在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环境(陌生环境、吵闹),生理病理(疾病痛苦、夜间上厕所次数多),心理(对疾病的恐惧、担心医疗费用)和药物(利尿剂的使用、使用某些降压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是影响其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 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并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及早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控制影响睡眠的各种因素,提高患者睡眠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化住院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化住院”评估标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睡眠障碍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对61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社会化住院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符合社会化住院标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57例(25.65%),影响社会化住院因素包括年龄、有无合并其他慢性病、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支付方式、是否焦虑、有无认知障碍、睡眠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化住院程度亟待降低,因此需要医院在医疗卫生部门的指导下,积极与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会福利院、社会慢性病康复中心、医养康养中心等社会性医护服务机构合作,形成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延续性医护服务机制。医护人员对达到出院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积极心理引导和劝解,缓解其心理负担,消除其焦虑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重返社会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癌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调查入组患者的睡眠状况,分析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结果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症状困扰、疼痛、抑郁、功能状态为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癌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年龄、困扰症状、抑郁等是影响睡眠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潮汕地区鼻咽癌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201例首诊鼻咽癌患者住院期间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潮汕地区鼻咽癌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1.79%、62.19%。患者SAS(36.41±7.41)分、SDS(48.42±7.19)分,高于国内常模。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教育程度、吸烟、病程、睡眠质量及口腔疼痛与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教育程度、吸烟、睡眠质量及口腔疼痛是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潮汕地区鼻咽癌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问题,年龄、吸烟、教育程度、口腔疼痛和睡眠质量是其独立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针对以上因素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规律,同时对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78例进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进行睡眠状况调查。结果: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睡眠问题大于放疗前(P0.05)。引起睡眠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疾病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以及心理因素。鼻咽癌患者治疗前的睡眠障碍主要原因是疾病因素,而放射治疗后的睡眠障碍主要是由治疗因素引起。结论: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睡眠障碍逐渐加重,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阶段引起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更好地为患者实施相应的基础护理、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以改善其睡眠质量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6月我院78例B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Beck自杀意向量表评估所有患者的自杀倾向,并收集其基线资料,分析BD患者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结果 78例BD患者有自杀倾向44例,占比56.41%;有自杀倾向组中女性占比、有自杀家族史占比、有酒精和药物滥用史占比均高于无自杀倾向组,5-羟色胺(5-HT)水平低于无自杀倾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有自杀家族史、有酒精和药物滥用史、5-HT水平低为BD患者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BD患者自杀倾向较高,且可能受女性、自杀家族史、酒精和药物滥用史、5-HT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癌症化疗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实施科学的心理评估及护理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William WK Zung编制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和自行设计的心理影响因素调查表对213例住院癌症化疗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用x2检验、t检验、Logistic逐步进入法进行单因素、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213例癌症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29.11%、25.35%,同时存在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为19.72%。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抑郁有显著相关因素有睡眠障碍、感知压力、自尊下降、未来期望、情绪变化等,与焦虑有显著相关因素有睡眠障碍、感知压力等;多因素分析显示,与抑郁显著相关因素有感知压力和自尊下降,与焦虑显著相关因素有睡眠障碍和感知压力。结论 癌症患者住院期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状态,根据心理相关因素,及早为其提供针对性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