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了解自贡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细菌污染状况,为保障本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丰水期和枯水期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5750/T-2006)分别对自贡市市县级和乡镇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余氯测定。结果 2010年全市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分别为50.00%、74.31%,其中市县级水厂的合格率为75.00%和100.00%,乡镇水厂的合格率为35.94%和62.50%;枯水期的合格率为63.89%和77.78%,丰水期的合格率为36.11%和70.83%。市县级水厂的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细菌指标合格率高于乡镇水厂,枯水期高于丰水期;出厂水、末梢水菌落总数与水源水菌落总数呈正相关;菌落总数与余氯呈负相关。结论自贡市应重点加强乡镇生活饮用水的监测和监管,尤其是丰水期;在消毒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自贡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台州市椒江区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前后末梢水合格率、出厂水合格率和项次合格率。方法分别于2009—2010年和2013—2014年对椒江区生活饮用水水质情况进行监测,采样及检测参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要求进行;检测结果根据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工程前后检测水样合格率由53.45%上升至94.83%(P0.01),末梢水合格率由55.56%上升至95.42%(P0.01),工程后浑浊度、氯化物、色度、铁、游离余氯、细菌总数及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均高于工程前(P0.01);出厂水合格率由47.13%上升至90.48%(P0.01),工程后氯化物合格率高于工程前(P0.05)。结论椒江区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前后水质改善明显,生活饮用水合格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2008年东莞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东莞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状况,为改善城市供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和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东莞市2008年村级水厂和镇级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进行采样、检验及评价,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年有有效水样共1575份,合格1376份,总体合格率为87.4%;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管网末梢水(94.5%)、出厂水(91.0%)、水源水(23.6%)。结论管网末梢水、出厂水合格率较高,而水源水合格率低,加强水源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水厂深度处理前后该地生活饮用水水质变化,为生活饮用水的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上海某水厂水源水深度处理前后,连续监测该水厂出厂水及相关的生活饮用水的水质。【结果】水源水深度处理前后综合合格率分别为81. 7%、80. 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厂水和末梢水处理前后综合合格率分别为50. 6%、99.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深度处理前后出厂水、末梢水单项水质指标合格率:耗氧量为58. 3%、100%,浑浊度为92. 2%、100%,锰为90. 0%、100%,菌落总数为96. 7%、99. 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总大肠菌群为98. 3%、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深度处理后,该地区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今后需重点关注微生物指标,进一步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武汉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枯水期、丰水期共531份水样检测数据,运用水质综合指数法,对武汉市生活饮用水水质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武汉市2017年平均水质综合指数为0.75±5.61,平均合格率为98.10%;枯水期水质优于丰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备水厂、市政水厂处理后的生活饮用水水质优于其它类型水厂,乡镇水厂处理的水质最差;江河是武汉市最理想的生活饮用水水源,不同水源类型间水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厂水、末梢水、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均较高,出厂水有污染情况;中心城区与远城区水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P0.05),合格率均较高。结论武汉市2017年生活饮用水总体水质良好,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主要受水期和水源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泰州市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预防控制介水传染病。方法依据《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监测方案》设置监测点、采样频率,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T 5750-2006)对水样进行检测。出厂水、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均依据《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 2010—2012年,市政供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100.00%(24/24)、95.61%(566/592);乡镇水厂供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90.91%(40/44)、81.82%(36/44);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为92.50%(111/120)。市政供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乡镇水厂供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市政供水出厂水、乡镇水厂供水出厂水水质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市政供水管网末梢水、乡镇水厂供水管网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政供水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厂水不合格指标为游离氯、氨氮;管网末梢水不合格指标为菌落总数、游离氯、氨氮、铁;二次供水不合格指标为菌落总数、游离氯、铁。结论泰州市主城区生活饮用水水质整体合格率较高,部分指标仍不合格,应进一步加强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检测和规范。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连市城市生活用水水质情况,为加强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采集大连市城市不同水质的生活饮用水,并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检测。结果 2012年度共采集6个市政水厂、出厂水、20个末梢水、3个自备水源和10个二次供水监测点。出厂水合格率为100.00%。监测结果表明大连市政供水出厂水完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监测80个市政末梢水,采集80份水样,市政末梢水合格率为85.00%;监测40个高层建筑二次供水的40份水样,合格率为90.00%;监测3个自备水源的12份出厂水、12份末梢水,自备水源出厂水合格率为66.67%。结论监测结果发现大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总体情况良好,居民可以放心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济南市城市生活饮用水的水质状况。方法对济南市2012年市政供水(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和自备井(自建水厂)水(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济南市市生活饮用水的总体合格率为87%,市政供水合格率为89.9%,自备井水合格率为73.8%。自备井水样合格率低于市政供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17,P<0.01)。与市政供水比较,自备井水样中氯化物、硫酸盐、氮氧化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合格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高度重视济南市自备井类供水安全问题,自备井出厂水和末梢水合格率较低,水质卫生状况有待改善,应加强自备水厂的监管。  相似文献   

9.
特殊环境中长距离供水系统对生活饮用水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了解在中国新疆地区由铁路部门埋设在乌鲁木齐至哈密之间的三段长距离输水管线以及沙漠气候对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影响因素,针对性的提出整改方案和措施,改善长期存在于该地区铁路沿线工作点的饮用水水质问题。方法对三段供水管路的供水源(水厂水)以及每个供水点的末梢水进行监测对比。结果远端末梢水的样品合格率60.5%,稍低于中端末梢水的样品合格率(78.4%);低于近端末梢水的样品合格率(82.5%);远低于出厂水的样品合格率(87.3%),说明距离供水源越远,监测结果的合格率越低。结论要改善末梢水水质,首先要加强饮用水的消毒工作,保证出厂水的消毒合格率,高温期做到出厂水的持续消毒;其次对输水管道进行更换,使用耐腐蚀的原材料制作的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顺德区2006~2009年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完善我省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监测网络建设,保证农村饮水水质安全。[方法]2006~2009年按GB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分别对顺德区各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卫生监测和评价。[结果]2006~2009年顺德区生活饮用水总合格率为86.01%,其中出厂水和末梢水合格率为100.00%,水源水合格率为58.04%,不同年份间水源水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源水不合格项目为铁和总大肠菌群。[结论]顺德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良好,但要加强水源水的保护,加强水源水不合格项目的强化处理,以保证供水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和分析某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安全情况及其动态变化,为政府在农村改水工程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2012年—2014年某市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数据。农村集中式供水信息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方式收集。水样采集、保存、运输、检测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执行;评价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执行。结果某市2012年—2014年监测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666处,以地下水为水源占65.62%(437/666)。供水工程常规处理占23.57%(157/666),无水质处理占54.65%。2012年—2014年某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总体合格率44.13%。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线性和线性组合χ~2=9.597,P<0.05);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高于地表水为水源的合格率;枯水期水质总体优于丰水期;常规处理的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为82.80%、80.95%;无水质处理的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为19.78%和13.65%;总大肠菌群合格率46.79%;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52.30%。结论某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中水质净化、消毒设施缺乏,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逐年下降,微生物超标是水质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传播介水传染病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辽宁省锦州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日常监测前后饮用水质量。方法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城区46个二次加压供水单位、2个企业自建水厂、2个自来水厂监督前105份水样和监督后180份水样,对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前、后水质监测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比实施卫生监督前后的数据,对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实施后,末梢水合格率为81.54%(106/130)、出厂水合格率为98.00%(49/50),明显高于卫生监督前,同时供水建设率为95.00%(19/20),明显好于卫生监督前的70.00%(14/20),各项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加强卫生监督日常监测可提高生活饮用水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西江引水工程水质状况并进行卫生学评价。方法于2007—2012年对西江引水工程取水点、鸦岗配水泵站、石门、西村、江村水厂水源水(28项指标)、出厂水(35、65项指标)进行检测,部分出厂水在引水前(96项)、后(98项)进行了全分析。结果引水后水源水合格率(96.64%)高于引水前(82.02%),出厂水合格率(99.92%)高于引水前(98.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引水后水源水超标项目为氨氮、耐热大肠菌群、铁;出厂水超标项目为菌落总数和汞;引水后取水点(96.45%)、配水泵站(96.10%)合格率与水厂水源水(96.64%)合格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引水工程总体符合卫生学原则,提高了水源水和出厂水水质,但仍要关注上游污染和泵站、过长输水管线对供水水质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宁波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饮用水卫生管理和防制介水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在宁波市范围内抽取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共787份,并依据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和GB/T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检测评价。结果水样合格率为94.54%;共检出14项不合格指标;出厂水和末梢水氯化消毒的水样合格率为97.61%,高于二氧化氯消毒水样的86.15%(P0.01);新发生产许可证的水厂水样合格率97.51%,高于延续/变更生产许可证水厂的合格率92.13%(P0.01),二次供水中有水质检验记录的水样合格率95.41%,高于无水质检验记录的86.05%(P0.05)。结论宁波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不合格指标,应加强饮用水的生产、储存、输送等各个环节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芜湖市城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微生物污染状况,为饮用水的卫生管理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通过设立监测点,采集市政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自备水厂与末梢水水样,共1 637份水样,主要分析指标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细菌总数,比较不同类别的供水系统水质微生物污染状况。结果 5年共采集饮用水样品1 637份,总合格率为81.00%。各年度的合格率分别为88.00%、85.31%、73.33%、82.22%、76.67%,各年度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P0.01)。在各类被检测的水质样品中,市政水厂出厂水合格率最高,为100.00%;其次为市政水厂末梢水,为97.27%;自备水厂出厂水合格率最低,仅为64.20%;自备水厂与市政水厂出厂水间合格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2,P0.01),自备水厂与市政水厂末梢水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21,P0.01);自备水厂出厂水和末梢水合格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P0.05);二次供水合格率与市政管网末梢水合格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0.01P0.05),地下蓄水池水与楼顶水箱水合格率间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05)。结论芜湖市市区生活饮用水水质消毒效果总体很好,但自备水厂水质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水平依然不高,存在介水传播传染病较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兰州市2009年-2010年城市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个自备类水厂作为采样点,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共68份,按GB/T5750.5-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对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氰化物、硼、硝酸盐氮和氨氮7个项目进行检测,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共检测68份水样,合格率为80.9%,其中出厂水49份,合格率为73.5%,末梢水19份,合格率为100%。结论: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良好,但是出厂水的合格率较低,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水厂建设的投入和制水工艺的改进,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水源水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桂阳县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与卫生状况,针对存在问题,分析影响饮用水卫生质量的相关因素,为水利等部门进一步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各乡镇有代表性水源水,以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进行监测,采用国家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农村水源水合格率为34.38%(55/160),出厂水合格率为8.33%(4/48),末梢水合格率8.33%(4/48)。结论该县农村水源及水质卫生状况差,饮用水微生物污染严重,采矿区周围的水源水重金属、氟化物超标,农民饮水卫生条件亟待改进,有关部门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广州市穗北水厂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状况,为水源水的综合治理、水厂改进水处理工艺以及饮用水水质管理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参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检测广州市穗北水厂2013-2018年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中指标水平,检测样品数分别为24、24和21宗,检测指标数分别为672项、1264项和837项。结果 2013-2018年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检测项目合格率分别为91.5%(615/672)、100.0%(1264/1264)和100.0%(837/837);水源水枯水期和丰水期的项目合格率为92.6%(311/336)和90.5%(304/3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0.293,P=0.588);水源水主要不合格的项目为耐热大肠菌群、氨氮、铁、锰和汞;出厂水(1.36±0.39mg/L)和管网末梢水(1.22±0.36mg/L)中耗氧量水平低于水源水(2.24±0.73mg/L),出厂水中的氯化物(13.50mg/L vs 8.93mg/L)、硝酸盐(1.99±0.75mg/L vs 1.45±0.60mg/L)和硫酸盐(21.15±5.21mg/L vs 9.45±2.87mg/L)水平高于水源水,管网末梢水中游离余氯含量低于出厂水(0.25mg/L vs 0.61mg/L)。结论 广州市穗北水厂水质卫生状况较好,应加强对水源水的综合治理,水厂应根据水源水、出厂水的实时监测数据及时调整饮用水处理工艺,同时,需要加强输配管道建设以及养护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呼和浩特市集中式供水的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的卫生质量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了解并掌握呼和浩特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卫生状况。为改善生活饮用水水质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对2008-2011年呼和浩特市集中式供水中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进行采样分析。结果集中式供水中,水源水、出厂水卫生状况要好于末梢水,但水厂净化处理手段落后,出厂水质量没得到改善。末梢水合格率较低。结论呼和浩特市集中式供水卫生质量欠佳,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管理,积极改善不足的地方,逐渐改善水质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20.
苦咸水淡化处理前后水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定西市市区生活饮用水经淡化处理后水质变化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水质淡化处理前后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检验。结果水源水合格率为71.43%,出厂水(处理后)合格率为84.62%,管网末梢水合格率为90.00%。平均总硬度:水源水为439.2mg/L,出厂水为(处理后)309.2mg/L,末梢水为306.3mg/L。结论处理后出厂水比未处理前出厂水水质明显好转,处理后管网末梢水比处理前末梢水合格率明显升高。由于水质处理能力有限,当市区用水量小时,混合后的总硬度相应较低,当市区用水量逐渐增大时,总硬度等部分指标就相对升高。建议继续加大投入和改善硬件设施,提高供水单位水处理能力,其次进一步加强管理、健全制度,提高检修能力,保持软化设备的最佳生产状态,做到水质处理经常化,尽可能为原水掺入适量的软化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