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癌雌激素受体检测国外始于70年代。国内80年代起步,我们也建立了自己的方法并已用于临床,兹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2.
1.澳大利亚在本国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中提出,在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的选择时提倡使用: A.成本一效益分析B.成本一效果分析C.最小成本分析l)成本效用分析 2.成本一效用分析出现于: A.20世纪80年代B.20世纪80年代后期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70年代后期 3.在结果评价中最具有  相似文献   

3.
临床药学是随着药剂学、药理学和治疗学新理论、新医学论坛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药学分支学科。我国临床药学工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其中70年代主要侧重于处方分析,80年代开始涉及合理用药,但也只是检测药物的血药浓度,90年代后才逐渐出现药师参与临床实践。近年来,国内各大型医院纷纷开展临床药师工作,通过对医院在职药师的培训,推进在职药师向临床药师转型,临床药师培训的大部分工作由医疗机构以继续教育的方式来承担。  相似文献   

4.
我国临床药学工作开始于70年代,70年代主要侧重于在处方分析,80年代涉及合理用药,也只是检测几种药物的血药浓度,90年代后才逐渐出现药师参与临床实践。1 治疗药物监测(TDM) 我国三级以上医院基本上都开展了TDM,已具备相当的经济和人员做后盾,但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TDM工作较少参与临床,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而TDM核心是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订,其关键是获得个体化参数,生命力是深入临床,这是如今TDM的薄弱点,也是今后TDM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5.
1.根据本文,每当发现有一个突破性的化学实体,就会开发出一系列新药,其中p一受体阻断剂和钙通道阻滞剂是分别是在哪个年代开发的? A.30、40年代B.40、50年代C.50、60年代D.60、70年代E.70、80年代2.新型大环内醋类抗生素是什么年代开发的? 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E.9  相似文献   

6.
β-内酰胺抗生素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扩大抗菌谱,亦可产生拮抗作用, 产生协同作用存在于以下情况: 1.抑制β-内酰胺酶 60年代至70年代初,由于大多数β-内酰胺抗生素对能产生β-内酰胺酶的G-细菌无效,因而在使用  相似文献   

7.
姚水梅  聂小洁  汪美玲 《江西医药》2008,43(12):1462-1463
血液灌流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我国,主要用于治疗某些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并可联合其他净化手段治疗肝、肾功能损害。我院课题组  相似文献   

8.
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下简称质控)国外从20世纪50年代由Kingt和Woffou发起后逐步受到重视,我国7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并受到广泛重视。我们于1989年开始质控管理,现将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郑之峻 《贵州医药》2006,30(3):243-244
直丝弓矫治器是在方丝弓矫治器基础上于本世纪70年代发展应用于临床的,1989年Mclaugh- lin和Bennett医师对直丝弓矫治器进行了改进,提  相似文献   

10.
二、维生素C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一)维生素C与心血管疾病早在50年代就有人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维生素C缺乏会造成豚鼠胆固醇转移和异化代谢障碍,脂质沉积于动脉内膜,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而维生素C能使沉积于主动脉上的胆固醇转移至肝脏,使损伤的动脉回复常态。70年代国内也有人研究报告,维生素C  相似文献   

11.
国外生物药品研究开发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物技术是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而在20世纪的70年代和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创制新型药品不可缺少的划时代尖端科学技术。本文简要介绍国外近年来生物药品的研究开发情况。 1 生物药品的研究开发概况 生物技术是一种划时代的创制新药不可缺少的尖端科学,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手外科从起源到现在已经历了近50年的历程,北美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创始人为BunellP。英国起源于60年代后期,创始人为Pulvertuft G。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相继成立。我国手外科虽起源晚于世界先进地区15年左右,但发展迅速,1994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标志着我国手外科  相似文献   

13.
质子泵抑制剂族的新药--埃索美拉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酸相关性疾病的药物治疗,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推出的第1个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又于上世纪的80年代研究发现了质子泵抑制剂,明显改变了酸相关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包括应激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胃泌素瘤、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的临床疗效,使该类疾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在中药中添加西药成分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兴盛于70年代末,主要由一些南方厂家生产。由于当时的质量和标准偏低,基本上就是简单地1+1形式,未进行相应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因此在1985年《药品管理办法》实施后,国家严格药品  相似文献   

15.
<正> 日本山之内中央研究所于70年代在世界上最早发现,并成功地合成了法莫替丁(Famotidine,商品名GASTER),继之在46个主要国家取得专利,同时于世界上最早应用于临床,为解决溃疡病患者的痛苦,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属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加之气象因素等适宜疟疾流行传播,多年来均是疟疾高发地区,有“瘴疠之地”之称。上世纪50年代全省发病率曾高达2400/10万,且分别于60、70年代都发生过较大范围的疟疾暴发流行,自90年代初以后全省发病率就降至lO/lO万以下,每年病例数在数百余人左右,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90年代里,天然药物开发获重大新进展。其中最著名的2个例子是,一为抗癌新药紫杉醇,其来历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于70年代中在美国地产植物中筛选抗癌药物时,在俄勒冈州生长的太平洋紫杉树的树皮里分离得到的一种新型植物化学物质paclitaxel(紫杉醇)。  相似文献   

18.
白求恩精神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烽火岁月,70年来,在我党我军的大力倡导和毛泽东主席<纪念白求恩>著名文章的广泛影响下,已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  相似文献   

19.
白求恩精神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烽火岁月,70年来,在我党我军的大力倡导和毛泽东主席<纪念白求恩>著名文章的广泛影响下,已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  相似文献   

20.
<正> 炎痛喜康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各种神经痛、关节痛、肩周炎和癌肿等疾病的止痛,此外对感染性、非感染性发热有明显的退热作用,国外于70年代开发并投放市场,国内于1979年仿制合成原料,80年代市场上有片剂、胶囊剂。由于口服剂型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