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患者,女,33岁.1982年时发现肝功能不正常,经治痊愈.1992年再次发病,化验结果HBsAg、HBeAg、Anti-HBc均为阳性,ALT 55 IU/L,TTT 12IU/L.临床症状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胁肋胀痛,尿黄,面黄.服用中药汤剂:虎杖20 g,木香6 g,栀子10 g,郁金10 g,茵陈20 g,连翘20 g,蜂房10 g,紫草10 g,丹参15 g,黄芪15 g,甘草3 g,板蓝根15 g,龙胆草12 g,生薏米10 g,白花蛇舌草20 g.随症加减治疗3个月后,ALT与TTT均正常,HBsA g( ),Ant-iHBe( ),Anti-HBc( ),症状消失,随即停药.1996年又出现与1992年相同的情况,继续服用中药汤剂治疗3个月后,化验结果为小三阳,ALT、TTT均正常,症状消失,随即停止用药.  相似文献   

2.
自1990年1月以来,我院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病例临床诊断均符合1984年12月全国肝炎学术会议(南宁)制订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中华传染病杂志1985;3(3):192)。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2例中,男52例,女30例,年龄13~72岁,平均39岁。82例HBsAg、HBeAg和抗HBc均为阳性。肝功能ALT升高(正常值<40IU,赖氏法)78例(50~1524IU/L),4例正常,胆红素(SB,正常值<18umol/L)升高72例(25~820umol/L)10例正常,白蛋白<30g/L80例,球蛋白>35g/L72例,血小板数<50×10~9/L57例,凝血酶原时间19~24s68例(正常为15±2s),正常14例。对照组8  相似文献   

3.
熊某 ,男 ,46岁 ,2 0 0 1年 1 2月 2 0日初诊。 2 0天前开始目黄、身黄、全身乏力、胃脘胀满不适 ,在安陆某医院住院半个月 ,用中西结合治疗不效 ,且服中药即吐 ,黄疸加重。于 2 0 0 1年 1 2月 1 5日到武汉某医院住院检查 ,结果 ALT92 u/L、 TP72 . 1 g/L、ALB2 9.7g/L、 A/G0 .70、 TBIL 2 4 1 .1μmol/L、DBIL1 1 7. 8μmol/L、 TCHOL5 . 38mmol/L、 GLU5 .7mmol/L、AFP79.2 7ng/ml,HBs Ag( )、HBs Ab( - )、 HBe Ag ( - )、 Hbe Ab ( )、 HBc Ab ( )、HBc Ab- Ig M( - )、HBV- DNA( - )。 B超提示 :1肝右…  相似文献   

4.
1999— 2 0 0 2年 ,笔者采用甘利欣联合复方五味子蜜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 3例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 2 0 0 0年 9月西安第 10次全国传染病寄生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标准患者 4 8例 ,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2 3例 ,男 17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30岁 ;肝功能TBil(18.13± 4 .85 ) μmol/L ,ALT(6 6 .0 0± 4 8 33)IU/L ,AST(5 2 .5 5± 2 2 .74 )IU/L。对照组 2 5例 ,男 2 3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2 8岁 ;肝功能TBil(17.4 0± 5 .34) μmol/L ,ALT(6 3.95± 4 6 .2 5 )IU/L ,AST(5…  相似文献   

5.
孔庆辉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634-634
男 ,46岁 ,有慢性乙肝病史 1 5年 ,顽固性便秘史 8年余 ,近 4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症状时轻时重 ,于 1 999年 1 0月初就诊于笔者。证见纳差 ,口淡无味 ,腹胀 ,肝区不适且时有刺痛感 ,尤以夜间为重 ,尿黄 ,大便干结如硬珠状 ,舌质暗 ,舌下静脉曲张 ,苔白腻 ,脉弦涩。查体 :面色晦暗 ,肝掌 ( + ) ,蜘蛛痣 ( + ) ,腹平软 ,无压痛。肝肋下 1 cm,剑突下 3cm,表面光滑 ,叩触痛 ( + )。脾肋下 1 cm,腹部移动性浊音 ( - )。肝功能 :TBil1 6μmol/L,ALT360 U/L,AST2 5 0 U/L,T72 g/L,A32 g/L。乙肝五项 :HBSAg( + ) ,HBe Ag( + ) ,HBc…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 1 994年 6月~ 1 999年 1 0月 ,用自拟强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5 8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患者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性 3 6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2 0~ 6 2岁 ,平均 2 7.6岁 ;病程 1~ 1 5年 ,平均 8年。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肝区疼痛、腹胀、纳呆、神疲乏力等症状。其中肝脾肿大者 2 7例 ,见有肝掌蜘蛛痣者 1 0例 ,齿衄者 8例 ,巩膜及皮肤黄染者 3例 ,白 /球蛋白比例异常者 1 0例 ,HBs Ag、HBc Ag、抗 - HBc均阳性。治疗方法强肝汤方药组成 :黄芪 3 0 g、党参 1 5 g、白术3 0 g、山药 1 5 g、茵陈 3 0 g、…  相似文献   

7.
1 病历介绍 患者,女,55岁.于2004年2月4日因间断皮疹半年,多关节肿痛,发现肝功异常3周入院.患者于2003年7月开始出现全身皮疹(无诱因),外院诊断为皮炎,对症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但反复发作.2003年12月查尿胆原3.3 μmol/L, ALT 1 366 IU/L, AST 1 038.32 IU/L,GGT 110 IU/L,TBiL 84 96 μmol/L, DBiL 67.07 μmol/L, TBA 85.57 μmol/L, HBDH 289.69 IU/L,LDH 609 IU/L,ALP、TP、ALB均正常,HAV、HCV、乙肝五项均(-),ESR 32 mm/h,腹部B超提示肝脏回声强,胆囊壁增厚.患者无恶心呕吐、厌油腻、肝区疼痛等症状,使用"甘利欣"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8.
凯西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2 0 0 1年 1月— 2 0 0 4年 1月共收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4 6例 ,应用凯西莱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符合 2 0 0 0年 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诊断标准 ,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共 4 6例。随机分为凯西莱组 2 3例 ,对照组 2 3例 ,2组资料见表 1。表 1  2组治疗前相关资料对比 ( x±s)项目凯西莱组对照组P年龄 /岁 36 .2± 9.0 37.3± 1 0 .0 >0 .0 5性别 / (男 /女 ) 1 6/ 7 1 4 / 9>0 .0 5ALT/ (IU/L) 31 6± 2 0 3 2 87± 1 90 >0 .0 5AST/ (I…  相似文献   

9.
自 1990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2月 ,我应用“额力根塔拉哈”方剂治疗乙型肝炎 6 9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参照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门诊收治 5 6例 ,住院治疗 13例乙型肝炎患者 ;其中男 5 4例 ,女 15例 ;年龄 8至 5 6岁 ,平均年龄 38岁 ;病程 2~ 2 1年。病人均有轻重不同的上腹部不适、厌油、乏力、肝区顿痛、黄疸等症状 ,肝功能检查 :ALT6 0~ 1348.4 0 μ/L ,AST5 0~ 2 0 0 μ/L ,HBV血清标志物HBsAg和抗 -HBc均为阳性 ,HBeAg阳性 5 3例。2 治疗方法“额力根塔拉哈”由红花 5 0g、西红花 4 0g、人工牛黄 4 0g、丹参 4 0g、石膏 90g、栀子花 30g、瞿麦 30g、五灵脂 30g、菊花30g、动物 (牛、猪 )肝粉 (炮制 ) 30g等组成 ,每日 3次 ,每次 5g ,温开水送服。 2 1天为 1个疗程 ,根据病情 ,共治疗 3~ 5个疗程。3 结 果3.1 综合疗效 :治愈 :自觉症状消失 ,肝肿大稳定或回缩 ,肝区无压痛及叩痛 ,肝功能恢复正常 ,HBsAg阴...  相似文献   

10.
马蒲梅 《光明中医》2003,18(4):26-26
1 临床资料1 2 1例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BV)血清学标志物测定均属于大三阳 ,即HBsAg、HBeAg、抗 HBc均为阳性 ,抗 HB、抗 HBe为阴性 ,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 ,转氨酶最低为 80U L ,最高为 3 0 0U L。本组病例中 ,男性 84例 ,女性3 7例 ,年龄最大 63岁 ,最小 2 2岁 ,病程最长3 0年 ,最短半年。2 治疗方法清肝健脾解郁汤基本方 :柴胡 1 8g,栀子1 8g,茵陈 9g,郁金 1 2g,枳壳 9g,白术 1 5g,茯苓9g ,党参 1 5g,山药 1 8g,夏枯草 9g,虎杖 1 5g,瓜蒌 1 5g,甘草 1 5g。加减 :肝区疼痛不适明显者加元胡 1 2g、丹参 1 8g;纳差乏力明显者…  相似文献   

11.
清肝散治疗酒精性脂肪肝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精性胆肪肝 (AFL )为酒精性肝病 (AL D)的一种 ,是长期过度嗜酒或酒精中毒所致的酒精性肝损害疾病。其中以酒精性脂肪肝 (AFL)更为多见。由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我们采用自拟清肝散治疗 AFL 2 6例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诊断标准 :1饮酒时间 5 a以上 ,每日饮酒量平均大于40 g酒精量 ;2肝功能损害 :AL T>6 4IU/ L(正常值 0~ 6 4IU / L ) ,AST>5 0 IU/ L (正常值 0~ 5 0 IU / L ) ;3血脂异常 :TC>6 .0 mmol/ L,TG>1.6 mmol/ L;4B超改变 :肝脏肿大 ,近场回声密度增强 ,远场回声衰减 ,血管纹理…  相似文献   

12.
陈某 ,女性 ,41岁。 5年来体重增加 1 0 kg以上 ,伴四肢无力 ,头晕 ,无手颤及多汗 ,心率正常 ,血液检查 T3 1 .72 (0 .69~ 1 .82 ) ng/ml,T41 1 4 (42 .3~ 98.6) ng/ml,TG2 0 (<9) IU/ml,TM1 5(<5)IU/ml,TSH 0 .2 (0 .75~ 2 .65) IU/ml。 5年来 ,共化验 6次 ,结果相似。曾用  相似文献   

13.
自 1 996年以来 ,我们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取得较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 0 5例中 ,男 75例 ,女 30例 ;年龄最小 4岁 ,最大 5 8岁 ,平均 2 8.8岁 ;病程最短半年 ,最长 2 2年 ,平均 3.6年。 1 0 5例均符合 1 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其中 HBs Ag阳性者 1 0 5例 ,HBe Ag阳性者 68例 ,抗 - HBc阳性者93例。肝功能检查 ALT大于 40 u/L者 78例 ,TTT异常者 90例 ,A/G倒置者 1 8例 ,有黄疸者 36例 ;腹部 B超显示 :肝脾肿大者 42例 ,肝脏不大 ,脾脏肿大者 1 9例 ,自觉纳差腹胀、乏力 ,右胁…  相似文献   

14.
笔者采用中药宫外孕 号方合氨甲喋呤(MTX)治疗早期异位妊娠 36例 ,并与单纯用MTX治疗 2 1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全部 5 7例早期妊娠病例均经 B超检查 :宫内无妊娠图象 ,而宫外附件区探及盆腔包块直径 <4 cm,极少量的盆腔积液。血红蛋白≥90 g/ L ,血压、脉搏、白细胞、肝功能正常 ,血HCG动态观察有上升趋势 ,其中血 HCG <2 10 0 IU/ L37例 ,治疗组 2 3例 ,对照组 14例 ;血HCG2 10 0~ 5 0 0 0 IU/ L2 0例 ,治疗组 13例 ,对照组 7例。治疗组平均年龄 2 4 .1岁 ,平均孕龄4 7.4天 ;对照组平均年龄 2 3.9岁 ,平均…  相似文献   

15.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羽萍  朱开学 《陕西中医》2002,23(4):366-367
笔者在临床中 ,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 ,灵活运用血府逐瘀汤 ,常获效验 ,兹举案于下。  慢性乙型肝炎 陈某 ,女 ,36女 ,工人。因间断肝区疼痛 ,腹胀 ,乏力 7年 ,加重 1月之主诉 ,于1 998年 1 0月 1 6日入院。患者肝功 ALT1 1 6u/L、AST2 1 0 u/L、A30 g/L、G32 g/L.。B超提示肝脾肿大。乙肝系列 HBs Ag、Hbe Ag、抗— HBc均为阳性。西医诊断 :病毒性肝炎 (乙型 )慢性 (中度 )。现症 :两胁钝痛 ,胁下有肿块 ,腹胀 ,纳差 ,大便不畅 ,面色晦暗 ,舌质淡紫、苔薄黄 ,脉弦 ,有肝掌、蜘蛛痣。中医辨证肝郁血瘀 ,治宜活血祛瘀 ,疏肝理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加艾灸联合地屈孕酮治疗青春期痛经寒凝血瘀证的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江门市新会保健院收治的的青春期痛经患者11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方法,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口服布洛芬,1粒/次,2次/d;观察组采取少腹逐瘀汤加艾灸联合地屈孕酮治疗。2组均观察3个月经周期。对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痛经症状评分、痛经持续时间评分,以及血清CA125、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_2)、催乳激素(PRL)及孕酮(P)蛋白水平进行评价。结果:经过3个月经周期治疗,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能明显降低患者VAS评分(2. 12±0. 25)分比(4. 03±0. 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改善痛经症状评分(3. 12±0. 34)分比(6. 21±0. 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减少痛经持续时间(3. 01±0. 11) d比(4. 31±0. 4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 55%比78. 18%,P 0. 05);同时,观察组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清CA125水平(20. 05±2. 17) IU/m L比(31. 44±3. 67)IU/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下调患者FSH、LH、E_2、PRL表达(7. 52±0. 86) IU/L比(11. 45±1. 31) IU/L;(8. 24±0. 98) IU/L比(11. 68±1. 33) IU/L;(21. 01±3. 08) nmol/L比(26. 41±3. 34) nmol/L;(20. 06±2. 85) IU/L比(25. 06±4. 89) 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艾灸联合地屈孕酮可能通过抑制血清FSH、LH、E2、PRL蛋白表达水平进而起到改善青春期痛经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17.
慢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ALT持续异常2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资料笔者收治 2 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均符合1 995年北京全国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 1 8例 ,女 9例 ;年龄最小 1 7岁 ,最大 5 5岁 ,平均36.2岁 ;病程 1~ 4年。大多患者无明显症状、体征 ,少数有轻度乏力、纳差、恶心、肝区不适、腹胀、尿黄等症状。 2 7例患者经多种中西药治疗 ,ALT长期持续异常 ,在 45~ 47.8U/L 之间 ,HBs Ag、HBe Ag、HBc Ab阳性者 2 0例 ,HBs Ag、HBe Ab、HBc Ab阳性者 7例 ,全部患者 HBV DNA均阳性。治疗方法均予口服自拟慢肝汤治疗 ,其组成为 :柴胡、白术、枳壳、茯苓、丹参、五味子 (研末…  相似文献   

18.
尹常健教授 ,从事肝胆病临床研究工作 2 0余年 ,临床经验丰富 ,疗效显著 ,现择验案四则简介如下。1 重度脂肪肝男 ,34岁 ,2 0 0 0年 4月 1 0日初诊。患者查体发现 ,三酰甘油 1 1 .2 0 mmol/L,ALT56IU/L。B超示 :肝内回声光点增强 ,肝表面模糊 ,肝内血管变细。体重 98.5kg,颜面及头顶皮脂腺分泌旺盛且有数十个脓疱。舌质紫暗 ,苔薄黄 ,脉弦。诊断 :重度脂肪肝。证属湿热痰瘀 ,治以清热化湿 ,祛痰活血。处方 :茵陈 1 5g,草决明 1 5g,山楂 1 5g,枸杞子 1 5g,瓜蒌 1 5g,薏苡仁 30 g,苍术 1 2 g,小蓟 1 5g,陈皮9g,佩兰 9g,大黄 3g,山豆根 6g…  相似文献   

19.
杨昭  张岚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0):2098-2101,后插1
目的:探讨大黄■虫丸合消瘿汤对老年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晚期原发性肝癌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化疗方案;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大黄虫丸9 g口服合消瘿汤治疗,每日1剂,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血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水平,进行随访,比较两组间生存率。结果:对照组客观缓解率71. 11%低于观察组88. 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腹部积块评分(1. 02±0. 45)、(0. 61±0. 40),面色黧黑为(0. 93±0. 42)、(0. 58±0. 39),纳减乏力为(0. 86±0. 47)、(0. 43±0. 35),舌质紫黯为(0. 97±0. 45)、(0. 39±0. 32),血ALT为(50. 21±9. 23) IU/L、(44. 89±8. 94) IU/L,AST为(53. 18±12. 86) IU/L、(45. 89±12. 25) IU/L,TBIL为(18. 52±5. 67)μmol/L、(15. 82±5. 29)μmol/L,AFP为(79. 24±9. 57)μg/L、(71. 35±8. 95)μg/L,对照组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不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第3年生存率31. 11%低于观察组48. 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大黄■虫丸合消瘿汤对老年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显著,改善中医证候和肝功能,提高生存状况,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滋肾解郁丸治疗高泌乳素血症21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根据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症状 ,结合现代医学内分泌检测 ,从 1 993年 3月~ 2 0 0 0年 3月对2 1 80例患者采用自拟滋肾解郁丸治疗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 32 4 0例均为门诊病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2 1 80例和对照组 1 0 60例 ,年龄 1 7岁~ 38岁 ,病程 1年~ 1 5年 ,血清泌乳素 ( PRL)为 2 5μg/L~ 1 0 7μg/L。2 治疗方法2 .1 治疗组 用滋肾解郁丸治疗 ,每日 3次 ,每次30粒 ( 6.5 g) ,开水送服 ,连服 5个月。滋肾解郁丸药物组成 :柴胡 9g,白芍 6g,枳壳 9g,山楂 1 5 g,麦芽30 g,生地 90 g,山茱萸 9g,枸杞子 1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