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TCD和彩色多普勒颈部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德国EME公司TC-8080型经颅多普勒(TCD)、美国GE公司彩色多普勒颈部超声分别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患者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进行检测.结果TCD与彩色多普勒颈部超声检测100例SSS中,有27例SSS的颅内与颅外段盗血程度不同.TCD与彩色多普勒颈部超声检测出的SSS盗血程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应用TCD技术与彩色多普勒颈部超声综合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的程度、侧枝循环建立的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及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CD常规检查中发现41例SSS患者,总结分析其TCD的表现及诊断。结果SSS的TCD表现为:患侧椎动脉收缩期部分反向血流或有切迹,舒张期正向;患侧椎动脉收缩期反向血流,舒张期正向;椎动脉血流完全反向。伴或不伴低动脉(BA)参与盗血。结论TCD是诊断SSS无创、可靠的首选检查方法,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鉴别一侧椎动脉颅外段闭塞和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Ⅱ期(SSSⅡ期)所致的椎动脉颅内段振荡型血流频谱中的作用。方法采用TCD筛查出一侧椎动脉颅内段呈振荡型血流频谱改变者42例,其中SSSII期组25例、椎动脉颅外段闭塞组17例,患者的病变均经DSA证实。另选2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TCD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25%~75%分位)表示。结果①SSSⅡ期组、椎动脉颅外段闭塞组患侧椎动脉均为收缩期反向、舒张期正向血流频谱。SSSⅡ期组逆转的收缩期时相较长;椎动脉闭塞组逆转的收缩期时相较短暂,频谱呈小尖波改变。SSSⅡ期组患侧椎动脉收缩期流速为[44(30~60)]cm/s,舒张期流速为[20(18~32)]cm/s;椎动脉颅外段闭塞组为[(27(11—34)]cm/s、[18(14~24)]cm/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SSSⅡ期组健侧椎动脉收缩期流速为[101(60~134)]cm/s,搏动指数(PI)为1.5(1.3~1.8);椎动脉颅外段闭塞组分别为[53(45~79)]cm/s、1.0(0.9~1.1);健康对照组为[55(44~66)]cm/s、0.9(0.8~1.0)。SSSⅡ期组与椎动脉颅外段闭塞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椎动脉颅外段闭塞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束臂试验或运动试验后,SSSⅡ期组收缩期逆转信号均增强,椎动脉颅外段闭塞组逆转信号改变不明显。(4)TCD与DSA诊断SSSⅡ期的敏感性为100%(25/25),诊断椎动脉颅外段闭塞的特异性为88.2%(15/17)。结论椎动脉颅内段振荡型血流频谱不仅见于SSSⅡ期,还可以见于椎动脉颅外段闭塞的患者。TCD的椎动脉血流频谱、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有助于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MSCTA)联合应用对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SS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TCD和MSCTA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59例患者TCD检查均存在盗血。MSCTA检查提示单纯锁骨下动脉狭窄42例,锁骨下动脉合并同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8例,即锁骨下动脉存在狭窄共50例,TCD诊断SSS的阳性率为84.75%,阳性似然比为5.56。结论TCD检查对SS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不能完全诊断SSS,仍需要CTA明确狭窄部位或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老年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椎动脉及上肢动脉的血流变化特点。方法选择56例老年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及腋动脉的内径、内膜中层厚度、血流方向及速度,观察动脉狭窄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结果 56例老年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左侧锁骨下动脉盗血发生率较右侧高;部分性锁骨下动脉盗血18例,完全性38例。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及上肢动脉的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多数老年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并对盗血程度进行评估,是诊断老年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无创首选简便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临床表现及体征,探讨B超、TCD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临床诊断为SSS的患者,均行B超(type-B ultrasonic)、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部分行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 8例患者双上肢血压差均>20mmHg(1mmHg=0.133kpa),TCD可见患侧椎动脉收缩期反向血流频谱,Ⅱ、Ⅲ期盗血各4例;7例患者B超可见患侧椎动脉血流逆向,部分血流呈双向,1例未见明显异常;3例行CTA检查,2例严重狭窄甚至闭塞;3例行DSA检查显示严重狭窄。结论 SSS患者双侧收缩压差具有重要意义,B超和TCD可作为诊断SSS敏感可靠的方法,使患者得到早期临床诊断,CTA是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经TCD诊断后进一步经MRA或CT检查明确的32例SSS患者的超声和临床特点。结果 32例SSS患者中Ⅰ期盗血2例;Ⅱ期盗血13例,其中7例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表现,占53.85%;Ⅲ期盗血17例,其中14例出现VBI,占82.35%;基底动脉参与盗血20例,其中18例有VBI症状,占90.00%,未参与盗血12例,其中3例有VBI症状,占25.00%。结论 TCD不仅能早期诊断SSS,且能提供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各种参数,对SSS有较大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宏春  彭涛 《山东医药》2010,50(3):74-7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评价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血管内支架置入术(PAST)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CD对20例SSS患者PAST前后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术前患侧椎动脉血流方向完全逆转11例、双向9例,桡动脉均呈低流速、低搏动血流频谱,术后均恢复正常;窃血程度为Ⅲ度的9例患者术前大脑中动脉流速偏高、血管搏动指数偏低,术后均恢复正常。结论PAST治疗前后SSS患者大脑前后循环动脉血流动力学均明显改善,TCD可作为了解颅内软脑膜动脉侧支开放情况及评价介入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疗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的发展,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的早期无创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以往TCD研究SSS的报道大多阐述在盗血发生时,造成后循环血供的异常,较少评价SSS对前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本研究对比分析了9例SSS患者血管内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发现SSS在影响后循环供血的同时,也影响前循环的血流动力学。这一点值得业内人士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关注,以减少MCA狭窄病变诊断的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中颅内椎动脉盗血程度与锁骨下动脉(SA)狭窄程度、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关系,并探讨束臂试验与SA远端血流频谱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32例SSS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按SA收缩峰血流速度,将患者分为轻中度狭窄组(18例)、重度狭窄组(11例)和闭塞组(3例),分别比较不同盗血程度与血管狭窄程度及VBI的关系.结果 轻中度狭窄组椎动脉无盗血和Ⅰ度盗血的比例为17/18,显著高于重度狭窄组的4/11(P<0.05),Ⅱ度、Ⅲ度盗血的比例为1/18,显著低于重度狭窄组的7/11(P<0.05);重度狭窄组Ⅲ度盗血的比例为1/11,显著低于闭塞组的3/3(P<0.05).无盗血、Ⅰ度、Ⅱ度和Ⅲ度盗血中,VBI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9、6/12、3/7和2/4.32例患者束臂试验均为阳性.结论 颅内椎动脉盗血程度可间接反映SA的狭窄程度,与VBI可能无关.束臂试验和探测SA远端血流频谱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联合应用,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CEA前采用CDFI和TCD评价186例患者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颅内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将其结果与DSA对照。术中应用TCD对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在CEA不同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动态监测,指导转流管的使用。术后即刻行TCD和CDFI检查,评估手术前后术侧颈动脉的内径变化及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①186例患者CDFI检出狭窄程度与DSA完全一致的为178例,与DSA对照,CDFI判断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符合率为95.7%。②术中CDFI和TCD监测的186例患者中,167例侧支循环建立良好,无需放置转流管,其余19例颈动脉压迫试验显示代偿不完全。③术后即刻复查CDFI、TCD,186例患者经CEA后狭窄均得到解除,管径明显增宽,狭窄处残余内径由(1.5±0.4)mm增至(5.9±0.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患侧MCA的舒张期末血流速度(PSV)、血管搏动指数(PI)恢复正常。颈动脉狭窄处血流速度由术前(547±51)cm/s降至(89±28)cm/s(P〈0.01);患侧MCA的PSV由术前(58±14)cm/s升至(80±5)cm/s(P〈0.01);患侧MCA的PI由术前的0.56±0.11升至0.92±0.13(P〈0.01),脑部血液供应得到明显改善。结论CDFI和TCD在CEA术前筛查、术中监测及术后评估中,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在CEA围手术期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能准确反映脑血管的血流改变和病理状态¨],间接提示脑灌注压、颅内压、脑血管等功能状态,现将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TCD在脑梗死各亚型中的应用 1.1 颅内脑动脉狭窄 在亚洲,颅内脑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最主要原因,TCD对诊断颅内外血管狭窄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高达76.81%、96.93%,若联合颈部血管超声则对锁骨下动脉狭窄诊断更加准确[2].林燕等[3]研究发现,与CT血管成像检查相比,TCD对诊断颈内动脉(ICA)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1.8%、100%、79.0%;对大脑中动脉(MC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7%、97.6%和87.8%;张涛等[4]发现,TCD对椎一基底动脉诊断准确率为54.8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频谱形态、搏动指数、血流速度异常动脉分布情况,并与103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受检动脉均为1 133支,糖尿病组脑内动脉血流速度异常102支,异常率为9.0%;103例患者中血流频谱形态异常83例,占80.6%;46例搏动指数增高,占44.7%,与对照组的3.1%、44.7%及18.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流速度减慢的受累动脉以椎-基底动脉为主,血流速度增快和血管狭窄较少见于大脑后动脉.结论TCD检查可为临床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椎动脉先天性发育不良所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东芝AplioSSA-770A彩色超声诊断仪对460例拟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颅外段的走行、内径、管壁及血流速度、血流量进行检测。结果418例椎动脉发育正常,42例椎动脉发育不良,1例为双侧,余为单侧。发育正常组两侧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育不良组患侧与健侧内径及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可表现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CDFI可确诊该病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锁骨下动脉盗血(SSS)病例的观察,了解锁骨下动脉盗血的常见临床表现、体征,分析影响锁骨下动脉盗血分型的因素,分析盗血不同分期的症状、体征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34例经TCD检查证实有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TCD判断盗血的方法:根据同侧椎动脉血流方向及频谱特征将盗血程度区分为:1期收缩期有切迹;2期收缩期血流部分反向;3期(完全盗血)血流完全反向。结果1.34例均经TCD检出,颈部血管超声有12例漏诊,检出率64.7%。2.表现为盗血综合症的有30例,占88.2%,其中,1期盗血11例,2期盗血10例,3期盗血9例;通过辅助检查TCD表现有盗血现象的即无症状的有4例,占11.8%,其中3例为盗血1期,1例为2期。3.表现有上肢缺血症状的患者共有9例,仅占26.5%,其中有7例行DSA检查,均为严重狭窄或闭塞。盗血3期出现患侧上肢缺血症状的比例增高;盗血的不同分期,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的比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4.锁骨下动脉盗血II期及III期比盗血I期其收缩压差(≥20mmHg)(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TCD是诊断SSS敏感可靠的方法,在患者尚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时(我们称之为盗血现象)已能检出盗血。2.表现有上肢缺血症状时提示锁骨下动脉狭窄可能已较严重;3.盗血3期出现患侧上肢缺血症状的比例增高;是否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与盗血的不同分期无关。4.SSS患者双侧收缩压差较舒张压差更有意义,盗血3期均有收缩压差≥20mmHg的体征,但即使收缩压差〈20mmHg也不能排除SSS。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准确判定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是选择治疗方法的关键。无创伤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评价重度ICA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2000-2004年,我们对1143例疑诊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CDFI及TCD检查,现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6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包括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的内径、内膜、血流方向及速度,观察动脉狭窄的部位、范围、程度及原因。结果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大动脉炎。左侧锁骨下动脉盗血发生率较右侧高。部分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20例,完全型6例。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可以明确诊断多数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及病变部位,并能对盗血程度进行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首选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以丰富临床诊治经验。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TCD检查,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74.5%(χ2=5.153,P=0.023)。两组患者治疗前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共出现8例轻微恶心呕吐,7例皮疹,均经对症治疗后消失。结论TCD在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行性较好;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甘露醇和地塞米松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9.
刘强  华扬  凌晨  段春  张蕾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6,3(6):244-247,277
目的探讨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患侧大脑半球血流速度及血管搏动指数的改变与颅内Willis环主干、颈内-外动脉侧支循环开放的相关性.方法选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一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而另一侧正常或狭窄50%以下且颅内动脉无狭窄的患者112例作为闭塞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和颅内动脉检测结果均正常的112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及大脑后动脉(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MCA的血管搏动指数(PI),比较两组患者双侧MCA、ACA、PCA的PSV和PI的差异,计算并分析患侧MCA的PSV、PI差值(PSVD、PID).结果①闭塞组患者双侧MCA的PSV和PI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SV相差61 cm/s,PI相差≥70%,P=0.000、P=0.000).②闭塞组患者患侧MCA、ACA的PSV和PI较健侧明显降低(P=0.000),患侧PCA的PSV较健侧增高,PI相对降低(P=0.000),患侧MCA的PSV下降率明显高于ACA的PSV下降率.③闭塞组患者患侧MCA的PSV与双侧ACA及患侧PCA的PSV直接相关(P=0.000、P=0.000、P=0.006).结论对双侧MCA的PSV、PI及ACA、患侧PCAPSV的差值分析,可以提高TCD对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认识和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S)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62例,均行CDS和DSA检查,CDS包括彩色多普勒血流现象(CDFI),频谱多普勒(SD),CDFI联合SD等3种方法,其与DSA的一致性比较用Kappa检验;CDS的诊断性检验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结果DSA检出血管狭窄Ⅰ级患者17例,Ⅱ级25例,Ⅲ级20例。与DSA一致性比较,CDFI一致性差,SD一致性较好,CDFI联合SD一致性很好。与CDFI或SD单项检查比较,CDFI联合SD检查,AUC明显增高(血管狭窄Ⅰ级与Ⅱ级比较,AUC=0.934:血管狭窄Ⅱ级与Ⅲ级比较,AUC=0.91 7),诊断准确度高。结论CDFI联合SD检测锁骨下动脉狭窄具备一定优势,可作为检测此类疾病的初次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