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在强迫症箱庭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箱庭疗法对强迫症状大学生治疗的过程特征及有效性。方法:采用个案研究法对一名强迫症状突出的大学生进行连续12次的箱庭治疗,综合使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对治疗的过程和有效性进行评。结果:个案的箱庭治疗经历了问题呈现、生活再体验、自我探索、解决成长四个阶段。经过箱庭治疗后,个案的强迫症状减轻,自我矛盾感降低,对自我的认识更加客观、理性和接纳。结论:箱庭疗法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强迫症状,对强迫症状的治疗有其特有的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心理问题的主要症状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心理健康调查表(UPI)和自制问卷对四所高校91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调查发现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占27%.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症状为神经衰弱症、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主要影响因素为学习压力过重、人际关系紧张、对就业的担忧、自身健康状况差、考试带来的压力等。结论 各学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适当调整学校的教育管理措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心理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中山大学部分学院的调研数据,分别检验了院系、省际、年级以及性别差异;筛选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样本,发现:轻度及以上的强迫症、人际敏感及抑郁症的倾向是大学生所面临的三大心理问题,建议高校学生工作者着重向低年级大学生及女生给予心理辅导,疏导其不良情绪,鼓励其积极参加学生活动,克服人际敏感与强迫症倾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人偶心理游戏疗法的理论基础、原理与方法,并探索其对大学生童年创伤经历影响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童年创伤经历问卷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筛选出40名童年创伤高分学生,随机分为基本同质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干预组成员接受每周1次、每次90-120min,共8次人偶心理游戏疗法团体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在干预前后使用成人依恋量表和自我分化量表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人偶心理游戏疗法团体干预可以显著提高干预组的成人依恋质量和自我分化水平,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成人依恋中的依恋焦虑显著下降,依恋亲近显著提升,自我分化中情感断绝得分改善最明显。结论:人偶心理游戏疗法团体心理干预方案对童年创伤经历大学生的成人依恋和自我分化的干预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求助、压力感的现状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问卷、大学生压力源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同年级、恋爱状况的大学生心理求助存在显著差异(t=2.73,P<0.01;F=4.74,P<0.01);②不同年级、性别、性格的大学生压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t=2.68,P<0.01;t=2.45,P<0.05;F=7.205,P<0.01);③大学生的心理求助和心理压力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194,P<0.01)。结论心理压力大的学生的心理求助意愿较强。在人际关系、就业方面压力大的学生倾向于心理求助,而经济、学习上的压力不易对大学生的心理求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中国在瑞典的留学生及瑞典大学生的应激源类型、应对方式及心理咨询求助倾向。方法:利用自编压力源问卷、brief COPE量表、心理咨询倾向问卷对中国在瑞典的88名留学生、183名瑞典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中国留学生最大的压力源是"就业",瑞典学生是"学业",中国学生感受到"对生活意义的思考带来的压力"大于瑞典学生,而瑞典学生"人际关系"压力明显高于中国学生;②中国学生更多采用回避性策略应对压力,瑞典学生则更多采用工具性及情感支持性应对。③中国学生比瑞典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更倾向于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结论:两国学生在应激源类型、应对策略、心理咨询的倾向方面存在差异,并具有文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探讨心理影片赏析课程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蓉  杨龙海 《校园心理》2009,7(6):397-398
<正>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笔者认为,将英国心理医生弗德尔发明的"电影疗法"加以应用,在高职院校开设心理影片赏析课程,通过欣赏心理影片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必定能起到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工具筛选出60名有一定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了为期8周的阅读疗法集体干预治疗,同时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收集数据。结果:大学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诸多心理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t=2.44,2.96,3.88;P0.05)。结论:阅读治疗是一种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简单易操作的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团体箱庭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干预过程及效果。方法:采用干预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被试为19名低心理复原力大一学生,干预组9名,控制组10名;干预组被试进行8次团体活动,2-6次为团体箱庭活动;效果评估采用问卷、箱庭、文本三角评估,干预前后所有被试填写《自我复原力量表》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UPI)》,并做个体箱庭,每次团体箱庭活动后填写自编《团体箱庭自我反思问卷》。结果:1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干预组的《自我复原力量表》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UPI)》分数前后测变化显著,控制组不显著;2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箱庭的各个心理复原力评估指标及总分上,干预组和控制组前测不显著,后测干预组均显著高于控制组;3文本分析结果发现,团体箱庭能通过影响自尊、压力应对、社会支持和人际交往技能四个常见的心理复原力成分来提高低心理复原力大学生的心理复原力。结论:团体箱庭能有效干预低心理复原力大学生的心理复原力水平,进而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团体箱庭活动中加入心理复原力常见组成成分自我反思的设计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大学生中较少受人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民办高职院校90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SCL-90问卷,对新生中的1305名学生进行了心理测试,对心理测量表的数据参照中国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民办高职院校90后大学新生中16.38%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异常表现。在因子分≥2,检出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等。因子分≥3,检出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等。可见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发展与预防性为主,重视女生和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心理,对个别学生要给以心理支持与恰当的心理扶助。  相似文献   

11.
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SCL-90对1665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家庭所在地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的总体和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得分均高;②在存在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中,家庭所在地不同的大学生在总体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只是在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家庭所在地影响。并且在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方面,农村大学生更加突出一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为有效引导大学生认识和参与网络交往,同时为社会、学校、家长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一定的心理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量表和Wrightsman编制的人性哲学量表—独立性分量表,对646名大学生的网络交往动机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电大学生的网络交往动机更倾向于"交往/寻求帮助",而普通全日制高校学生更倾向于"消遣/娱乐";男生更倾向于"交往/寻求帮助"、"消遣/娱乐"、"好奇/追求时尚"、"网络优越感";理科学生更倾向于"交往/寻求帮助"、"网络优越感"、"消遣/娱乐"、"好奇/追求时尚";高年级大学生更倾向于"消遣/娱乐"、"好奇/追求时尚";独立性高的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动机更倾向于"交往/寻求帮助"、"网络优越感"。结论大学生的网络交往动机因学校、专业、年级、性别、独立性人格特征不同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无聊倾向、网络依赖与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大学生网络依赖量表、综合幸福感问卷对386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相关分析表明,无聊倾向与网络依赖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网络依赖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2)回归分析表明,无聊倾向对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网络依赖对心理幸福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而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3)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网络依赖在无聊倾向与心理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显著,而在无聊倾向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结论:无聊倾向除了直接影响心理幸福感外,还可以通过网络依赖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绘画艺术疗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绘画艺术疗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法 在大学生中招募志愿者20名随机分为2组,1组10人为干预组,1组10人为对照组.干预组参加团体绘画艺术疗法,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干预前1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两组学生进行测查,干预后1周,对上述量表进行复测,同时采用"团体效...  相似文献   

15.
编制并初步应用大学生独立倾向与独立能力问卷。访谈29名大学生,编制初测问卷;以150份样本进行预测验;采用625份样本进行问卷信效度检验,形成最终问卷;以493份样本进行问卷初步应用。结果显示:①独立倾向分为自主性和掌控感2个维度共6个项目;独立能力分为领导能力、自律能力、规划能力3个维度共12个项目。独立倾向与独立能力及其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703~0.738之间;6周后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19和0.753;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独立倾向/独立能力与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的各维度呈正相关。②大学生的独立倾向显著高于独立能力;聚类分析可将大学生根据其独立倾向与独立能力分为3类:完成型、延缓型、矛盾型。大学生独立倾向与独立能力问卷的信效度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怀旧心理和行为与自我和谐的关系,证明怀旧无处不在。方法本研究采用本土化的怀旧倾向量表和自我和谐自陈问卷以及自编的怀旧行为问卷,对233名大学生进行怀旧心理以及怀旧行为和自我和谐的调查。结果大学生采取怀旧行为的概率超过50%;在不同年级变量上,自我和谐上有显著差异(F=3.38,P0.05);怀旧倾向预测怀旧行为4.1%的变异量(R2=0.041)。结论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怀旧倾向;怀旧在大学生活中无处不在,且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事件,不足以影响大学生的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对双重关系和突破保密的态度及决策。方法:选取学校心理咨询师123人(男27人,女96人,年龄20~60岁,中小学心理咨询师41人,大学心理咨询师82人),采用自编学校心理咨询师双重关系和保密原则的态度和决策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通过情境问题的设置考察学校心理咨询师对待双重关系、保密原则的态度和决策。结果:71.5%的心理咨询师(n=88)选择"不会接受与咨询学生建立其他关系",14.6%的心理咨询师(n=18)选择"接受与咨询学生建立其他关系"。未接受常规督导的心理咨询师更倾向于认为接受学生咨询后要求建立的其他关系可能会提高来访者的自我接纳或自尊(P0.05)。学校心理咨询师认为应该突破保密协议或者会告知来访学生监护人的问题排名前3位为自伤及自杀、吸毒、不良团伙。心理咨询师面对"学生有自杀的计划"具体情境比面对"学生有离家出走的计划"更容易突破保密协议(P0.001)。结论:学校心理咨询师在双重关系和保密的态度与决策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是否接受督导以及来访者问题的具体情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和学校适应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国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对52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和学校适应三者间两两显著相关。2积极应对在内控性与学校适应间有部分中介作用;消极应对在机遇与学校适应间有完全中介作用;消极应对在有势力的他人与学校适应间有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都是影响学校适应的重要因素,应对方式在心理控制源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适应量表、心理弹性问卷、大学生人格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对2002名大学新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 1女生人格问卷得分显著高于男生(F=10.59,P0.001),上海生源学生的抑郁得分显著高于非上海生源学生(F=5.17,P0.05),独生子女的学校适应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F=5.9,P0.05);2心理弹性的韧劲和乐观两个维度在学校适应和心理健康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不仅直接影响心理健康,而且还通过心理弹性间接的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使用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UPI)对福州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2599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结果显示:①有严重心理问题倾向的Ⅰ类学生占15.97%,有待关注并可能存在心理困扰的Ⅱ类学生占23.66%;②受测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神经衰弱倾向、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强迫倾向等方面;③男、女生在UPI测试结果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结合调查结果提出建立心理档案,构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等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