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压力源及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压力源及压力应对策略。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压力源问卷和肖计划修订的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对福州大学城3所高校5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大学生普遍存在5类压力;2不同类型高校学生在就业压力和家庭或生活压力存在显著差异;33种高校学生大都能采用成熟型的应对方式;4不同类型高校学生在"解决问题"这一压力应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高校工作者应根据学校类型对学生的压力状况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
高师大学生应激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群体应激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洛阳师范学院331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的应激源、应对方式问卷以及心理健康(SCL-90)自评量表.对他们的应激源、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进行评定分析。结果①大学生压力感受较重的两个应激源是学习与人际交往、社会发展及未来前途。②大学生对各种应激源及采用的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均有显著的正相关。③应对方式是作为应激源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而存在并发挥作用的。结论大学生应激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相关,应对方式是应激源和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3.
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对比,有针对性的提高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工作。方法:选择应付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中南大学68名在华留学生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8名中国学生进行比较。结果:留学生的应付方式与中国学生有显著不同,在遇到应激事件时多采用幻想和退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P0.05)。留学生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显著高于中国学生和中国青年常模(P0.05)。结论:留学生容易出现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的特点,提示在留学生工作中要注意进行这方面的干预。  相似文献   

4.
SARS应激下不同应对策略对人们行为习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解SARS应激下人们应对策略的特点 ,及其在人们生活行为习惯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 ,使用应对策略量表和针对SARS自编的行为习惯变化问卷 ,对 388名被试进行了调查。结果 :在SARS应激下 ,人们普遍以问题中心策略应对 ,并倾向于采取问题解决策略 ,而且这种倾向没有性别差异 ;人们的行为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行为习惯的变化没有发现与应对策略有对应关系。结论 :SARS应激下 ,人们更多采取了问题解决的应对策略 ,不同策略对人们的生活行为习惯改变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学生的应激源,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问卷法对595名中学生进行测定。结果:学生在近一学期内的应激主要与学习有关。中学生的主要应对方式分为积极评价,计划解决问题,寻求社会支持、幻想、逃避、发泄、离群、自我控八种,压力应对方式在高中和初中有所不同,且与其控制点倾向,自尊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高三学生尤其需要有关压力应对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情绪调节认知策略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认知策略的特征。方法:以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C)测查1910名青少年在遭遇负性生活事件时使用的情绪调节认知策略。结果:中学生比大学生在适应性认知策略上的得分要高。女性更多使用适应性认知策略。青少年在适应性认知策略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适应性认知策略。结论:青少年在应对应激性生活事件时使用的认知策略存在年龄、性别差异。青少年在应对应激性生活事件时更多的使用适应性认知策略。青少年情绪调节认知策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情绪、应对效能对中、日大学生气质性乐观和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了493名中日大学生。结果:①中日大学生在气质性乐观倾向、生活满意度、应对效能及积极情绪各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②生活满意度与乐观、积极情绪、应对效能正相关,与悲观倾向和消极情绪显著负相关;③应对效能和情绪类型在中国大学生的乐观倾向和生活满意度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应对效能中的胜任力和认知水平,在悲观倾向和生活满意度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认知水平、自信程度和情绪类型,在日本大学生乐观倾向和生活满意度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中日大学生的情绪类型和应对效能在在气质性乐观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社会应激能力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大学生社会应激能力及应对策略。方法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千余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大学生正确对待社会应激事件率 67.9% ;2社会应激事件严重影响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及行为方式 ,女生反应强于男生 ;3大学生对“非典”这类应激事件的应对方式主要有 :与外界隔绝、注意卫生、科学饮食、加强锻炼、调整情绪、休息和使用药物7个方面。结论 大学生对战胜应激事件信心十足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应激源、应对方式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了了解大学生应激源、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并考察应激源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我们在南昌市抽取本科高校3所,专科学校2所,对这5所高校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每年级抽取100名学生,男女各半,总体共计400人。收回的有效问卷中,男生178人、女生187人,大一学生96人、大二92人、大三90人、大四87人,共365人。本调查采用了三个调查问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中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机制。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中学生应激源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焦虑敏感问卷对58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1自我身心压力、学习压力和同学朋友压力对高中生睡眠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2应激源、积极应对方式、焦虑敏感均能显著预测高中生的睡眠质量(β1=0.284,P0.001;β2=-0.129,P0.01;β3=0.245,P0.001);3焦虑敏感在应激源与睡眠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1自我身心压力、学习压力和同学朋友压力是影响高中生睡眠质量的主要应激源;2高中生应激源既直接影响睡眠质量,也通过焦虑敏感、应对方式间接影响睡眠质量;3焦虑敏感是更近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考期应激的心理与行为策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大学生应对考期应激的心理与行为策略并分析其有效性.方法:采用问卷测试的方法随机抽查了某重点大学在校本科生,对199份有效问卷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大学生最常采用的六项策略依次为"博得同情与幻想"、"获取亲友的情感支持"、"猎取考试的信息"、"消极逃避或放弃"、"借助团体力量与合理安排时间"和"认真学习与复习".其中,具有轻、中、重应激症状的三类受测者在策略一、二、四、五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但是,除"借助团体力量与合理安排时间"外,其他策略对缓解大学生考期应激的效果并不明显.结论:加强群体沟通和注意积极休息可能对大学生应付考期应激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和学校适应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国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对52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和学校适应三者间两两显著相关。2积极应对在内控性与学校适应间有部分中介作用;消极应对在机遇与学校适应间有完全中介作用;消极应对在有势力的他人与学校适应间有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都是影响学校适应的重要因素,应对方式在心理控制源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工科院校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工科院校学生的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问卷》对常州和上海两地952名工科院校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学生有3类心理压力认知,5种压力反应。②大学生主要的压力源有4类,即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压力、情感压力。③学生有6大心理压力应对策略,他们在应对压力时对学校、老师及身边的同学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④不同年级不同性另4的学生在心理压力事件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学业压力、人际压力、情感压力、经济生活压力随年级增高有下降的总体趋势,而就业压力先随年级的增高而逐渐上升,到了四年级反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女生的学业压力、人际压力、经济生活压力高于男生,而男生的情感压力、家庭压力高于女生。结论工科院校学生心理压力现状不容乐现,学校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的主要发展课题采取相应的教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理工科大学生的睡眠与知觉压力及应付方式,从而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知觉压力量表(PSS)、应付方式问卷对某理工大学127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①女生在应付方式中的"自责"项得分高于男生(t=2.404,P0.05),并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睡眠状况及知觉压力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②大四学生在应付方式中的"求助"项得分高于大一学生(t=2.011,P0.05),并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睡眠状况及知觉压力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①女生在面对压力时,较男生更多地采用"自责"这种不成熟型的应付方式。睡眠质量及知觉压力的敏感性相当;②大四学生较大一学生更多地采用"求助"这种成熟型的应付方式。睡眠质量及知觉压力的敏感性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情绪应对策略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情绪应对策略问卷、人格五因素问卷、控制源测量问卷、生活定向测验和应对效能量表,对61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1相关分析表明,5个人格变量与积极情绪的调节和情绪加工都有显著的相关(r=0.145~0.446,P0.01),神经质、外倾性与情绪表达存在显著相关(r=0.193,0.282;P0.01),神经质、外控性、乐观倾向与消极情绪的调节存在显著相关(r=0.183~0.261,P0.01);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对情绪表达和消极情绪的调节具有显著预测作用(β=0.263、0.299,P0.001),外倾性对4种情绪应对策略均有显著预测作用(β=0.094~0.444,P0.001),控制源、乐观倾向对积极情绪的调节和消极情绪的调节都有显著预测作用(β=0.079~0.217,P0.001),应对效能则可以显著地预测积极情绪的调节、情绪加工和情绪表达策略(β=-0.089~0.314,P0.001)。结论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对情绪应对策略有不同程度和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依恋模式与生活压力感、应对方式和负性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负性情绪量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及自编压力感问卷对8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焦虑型和惧怕型大学生的学业压力、人际压力、经济压力得分均高于安全型和回避型(如焦虑型与安全型得分分别为:14.6±4.0/12.2±3.4、11.0±4.3/8.8±3.1、116.±4.5/9.4±3.3,P均<0.001);(2)安全型和回避型大学生解决问题得分高于惧怕型和焦虑型(8.8±2.3、8.6±2.3/8.1±2.5、7.8±2.4,P<0.001),安全型和焦虑型求助得分高于惧怕型和回避型(5.8±2.3、5.7±2.4/4.7±2.3、4.6±2.4,P<0.001),焦虑型和惧怕型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得分均高于安全型和回避型(如自责:4.1±2.3、3.9±2.3/2.7±1.6、3.2±2.0,P<0.001);(3)焦虑型和惧怕型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得分均高于安全型和回避型(如抑郁得分:37.3±10.9、36.4±9.8/28.5±11.1、31.2±10.9,P<0.001),回避型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得分高于安全型(31.2±10.9/28.5±11.1,41.9±8.9/38.9±8.5,P<0.001).结论:消极的自我模型导致个体产生更大的压力感和更多的负性情绪,面对生活压力更多采取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策略;积极的自我模型使个体产生较少的压力感和负性情绪,更多采取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积极的他人模型导致个体面对生活压力更多采取求助的应对策略;消极的他人模型导致个体在压力下会产生更多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在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量表、自杀意念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8379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自杀倾向(最近一周、最忧郁时)得分与负性生活事件应激量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正相关(r=...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新生生活应激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C)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山西医科大学2005级临床系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1在大学生各类生活事件的发生频度和应激强度排序中,学习压力最为突出;2在学习压力方面,女性高于男性,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农村大学生高于城市大学生;3影响大学生生活事件发生频度的因素主要有神经质人格、母亲学历、合理化应对方式和主观社会支持;影响大学生生活事件应激强度的因素主要有神经质人格、母亲学历、总体社会支持、自责及合理化应对方式。结论大学生家庭、性别、人格特点、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可能是导致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2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相关显著,在总分及各维度上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总分及时间监控感、时间效能感上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②高低时间管理倾向在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上均差异显著(t=-4.54,P<0.001;t=2.90,P<0.01);③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都对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P<0.001),但只有时间监控感对消极应对方式有预测作用(β=-0.227,P<0.001)。结论时间管理倾向在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中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家庭应激源、亲子依恋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家庭压力量表和青少年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中的父母分问卷,对江苏某高中1344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家庭应激源显著正向预测中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水平,亲子依恋显著负向预测中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水平;中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考虑亲子依恋的影响时,家庭应激源对中学生物质主义价值水平的预测作用虽仍显著但已减弱。亲子依恋在家庭应激源与物质主义价值观之间的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13.30%,其90%置信区间为[0.003,0.024],P0.05。结论:亲子依恋在中学生家庭应激源和物质主义价值观水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