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雄黄又名“雄精”、“腰黄” ,其性辛温、味苦 ,《本草纲目》称“入肝经气分 ,故肝风、肝气、惊痫、痰涎、头痛眩晕、暑疟泄痢、积聚诸病 ,用之有殊功” ,王好古亦谓其“搜肝气 ,泻肝风 ,消涎积”。可见雄黄也可以内服 ,但世人多因畏其毒性而仅供外用。1 质疑关于雄黄的内服用量问题 ,各种书籍的标准很不一致 :①由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织编写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年出版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中 ,规定其用量为 0 3~ 0 9g ,入丸散 ;②由四川医学院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年出版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  相似文献   

2.
天麻钩藤饮提取液对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正> 天麻钩藤饮出自《杂病症治新义》,具有镇肝熄风,潜阳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肝风内动,肝郁气滞等症。此证为中老年人常见衰老证候之一。平肝熄风,舒肝郁散气滞也是探讨为抗衰老途径之一,为探讨肝风、肝气郁滞与肝、脑、肾等脏器某些物质的代谢变化的联系,以阐明镇肝熄风中药的作用机理,我们观察了天  相似文献   

3.
<正> 雄黄首载《神农本草经》,历代医家都很重视它的临床作用。李时珍说:“雄黄乃治疮杀毒要药也,而入肝经气分,致肝风肝气惊痫痰涎、头痛眩晕、暑疟泄痢、积聚诸病用之有殊功。”不少中医古籍中,均有以雄黄为主组成内服、外用之方剂,如《重楼玉钥》以雄黄解毒丸治缠喉风痹,《六必方》的一字散,《验方新编》的玉枢丹,《沈氏尊生书》的青黛散,《雷氏方》的六神丸,《温病条辨》的霹雳散等,这些方药至今仍沿用不衰。但近年来对雄黄的研究和应用却很少。其原因大概是有的宣传部门,过分夸大了雄黄的毒副作用,有些单位或医生一听雄黄为三硫化二砷,是毒品,为不担风险,便弃之不用。殊不知三硫化二砷水溶性很低,与砒石不同。据药理动物实验,“服倍量雄黄,肝、肾未见异常,无中毒现象”(《天津医  相似文献   

4.
海蜇是中医化痰名方“雪羹汤”的组成药物之一,具有化痰消痞功效,能治疗哮喘、胸痞、腹痛、症瘕等病症。现代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海蜇具有的降血压、降血脂、治疗淋巴结肿大等功效、与其所含化学成分的生物学效应有关。中医古代文献记载和现代临床报道中海蜇所治疗的病症有相似之处,大都属于中医痰证的范畴。这为进一步开展海蜇化痰机理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内外合治子宫肌瘤4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冬岩  韩丽君 《陕西中医》1996,17(12):540-540
运用自拟消症汤(当归、川芎、泽兰、生水蛭、肉桂粉等)内服,祛瘀止痛膏(穿山甲、血竭、五灵脂、生蒲黄等)外敷,治疗子宫肌瘤42例,总有效率95.2%。提示本法有活血祛瘀、消症止痛之功效  相似文献   

6.
《西溪书屋夜话录》系清、王旭高所著。王氏在文提出“肝气、肝火、肝风三者同出异名”。其宗旨为:“内风多从火出,气有余便是火”。也就是说,肝气过盛则产生肝火,肝火亢盛而产生肝风,亦即肝阳化风之理。而肝气者则多由于肝之疏泄不利,抑郁而为病理现象。在治疗上肝气者以疏肝理气为主;肝火者以清肝泻火为主;肝风者以平肝熄风为主。  相似文献   

7.
驰名中外的六神丸是家庭常备良药之一。主要由牛黄、麝香、蟾酥、雄黄、冰片、珍珠六味药组成,方中还含有朱砂。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等良好功效。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口舌糜烂、牙周炎及痈疽疮疖、无名肿痛等症。近年发现,其对治疗其他病症也颇有效验。  相似文献   

8.
初学中医的学员在学习肝病辨证时,常遇到肝气、肝火、肝阳及肝风等名词,易混淆难解,故浅谈如下。 l沾床所见肝气、肝火、肝阳及肝风,实为同源异流。肝气者,乃生理、病理性名词,亦为病症名.现多以其为病理性名词及病症名。从生理上讲,指肝脏的精气,如《素问·平人气象论》  相似文献   

9.
高桃  张惜燕  米婧  徐子雯  雷正权 《陕西中医》2023,(11):1589-1591
慢性头痛的发生与肝密切相关。基于“治肝卅法”,从肝气、肝火、肝风阐释慢性头痛的证型、病机关系及针灸治疗。肝气、肝火、肝风“同出而异名”,始于气郁,化而为火,盛则为风。肝气头痛多由情志不遂导致,宜疏肝理气,病久血络不通,宜疏肝通络。气郁化火或肝热素盛,酿热化火致肝火头痛,宜清肝泻火。肝肾阴虚致肝风头痛,初起宜息风和阳,后期则息风潜阳。针灸治疗须辨明头痛处于肝气、肝火、肝风哪个阶段,选择相应的治肝之法,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0.
治疗毒蛇咬伤,从前并无专门书籍论述。其方法散见于“千金”“外台”“肘后”及各家医学丛书和外科文献中。归纳起来,不外以药物内服和外治两种。兹选介几种于下,以供参考。一、内服: (1)饮好醋一二碗,使气不随血走,以绳扎伤处两头,若昏迷宜用五灵脂五钱、雄黄二钱半共为末,酒调二钱灌之,少时咬处出黄水,水尽则肿消,以雄黄末掺之,口合而愈。(医宗金鉴外科)  相似文献   

11.
吉朝阳 《陕西中医》2013,(10):1370-1370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类中药配伍组方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内服公英解毒汤(蒲公英、黄芩、龙胆草、山栀、生地、黄柏、元胡等)联合三棱针或毫针点刺及外用冰片、雄黄等治疗带状疱疹80例。结果:总有效率98%。结论: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肝泻火、理气活血、化瘀通络等功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散结消块类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乳癖克胶囊(柴胡、菟丝子、丹参、莪术、乳香、没药、贝母等)内服与乳疾一贴灵膏(香附、栝楼、血竭、穿山甲、冰片等)外敷治疗本症550例。结果:总有效率98.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活血祛瘀,散结消块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湖南石门雄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雄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的功效,历代本草均有收载。两千多年以来,雄黄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都发挥了其独特的疗效。 雄黄主产于湖南、湖北、甘肃、云南、四川等地。商品雄黄又分为雄黄和腰黄二类,其中腰黄又称明雄黄,  相似文献   

14.
正文:范炳华教授乃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中医师,全国首届高等中医药学校教学名师,第五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大医精诚”优秀医生,浙江省名中医,长期从事中医推拿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推拿学)负责人,“十二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推拿科学术带头人。“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推拿学》《推拿治疗学》主编。经长期临床经验总结,创立了诸多特色推拿手法;如应用于颈椎病的“三部推拿法,五线五区十三穴法”,用于治疗骶髂关节病变的“蛙氏扳法”等。另外,通过结合中医经典理论以及现代医学检查诊治方法等,提出了“症因相关论”学术思想[1];主要包括“有症必有因,治因为先,因除症自消”,体现在疾病诊断方面为“有症必有因,循症求因”诊断思维,而治疗方面则为“治因为先,因除症自消”理念。其诊断思维不仅应用于脊柱相关性疾病的诊断,也可运用于四肢关节等软组织病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消症汤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卵巢囊肿4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英 《陕西中医》2003,24(5):411-412
目的 :观察舒肝健脾、活血化瘀类中药配伍内服 ,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卵巢囊肿的疗效。方法 :采用消症汤 (蒲黄、炒灵脂、干姜、桂枝、郁金、香附等 )水煎内服 ,并用清热解毒、化瘀散结的中药 (三棱、莪术、红藤、败酱草、野菊花等 )保留灌肠治疗本病 46例。结果 :总有效率为 84.8%。提示 :本方法内外协同 ,具有舒肝健脾除湿、化瘀消症散结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壮医经筋疗法是在中医十二经筋理论指导下,结合壮族民间独特的“查灶术”、“松筋术”等而成的综合治疗方法。壮医经筋疗法遵循“以灶为腧”的取穴原则和壮医经筋“解结消灶”的治疗原则,运用理筋手法,针刺消灶疗法,火罐疗法等三种治疗方法,单式或两联、三联复合运用,手法疏解结灶,针刺消灶解结,投拨火罐,增强功效。对经筋因素形成的病症及经筋相关的病症有较好疗效。现对十年来临床应用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问题解荅     
<正> 问:肝气、肝火、肝阳、肝风的证治有何不同? 答:肝气,有虚实两端。实者多为情志刺激,郁怒伤肝,引起肝失疏泄所致。肝失疏泄又有太过与不及之分,疏泄太过可见肝气横逆或上冲,疏泄不及可见肝气郁滞本经。由于影响内脏的不同,其见症不一:上冲者,症见口苦,目眩,头晕而胀痛;横逆者,症见呕呃,嗳气或脘腹胀满,食少便溏,痛则泻泄等。而疏泄不及,常表现为情志抑郁,胸闷善太息,胸胁或乳房胀痛等。虚者  相似文献   

18.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2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22例200041上海振兴中医药科技发展公司朱宝贵男性乳房发育症,现代医学认为与人体雄性激素水平低下有关,中医则多归属于“乳痰”、“痰核”等范畴。近年来,笔者采用内服自拟补肾活血消乳方为主,并酌情配合化瘀消积膏外敷,治疗...  相似文献   

19.
带状疱疹及相关疾病6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家茂  秦振华 《陕西中医》1996,17(4):163-163
采用内服解毒消疹汤(龙胆草、黄芩、荆芥、赤芍、丹皮、紫草等)及外用青黄散(青黛、雄黄等)治疗疱疹及相关疾病66例,均在10d左右脱痂痊愈,其相关疾病亦逐渐痊愈或改善。提示本法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20.
紫金锭,又名玉枢丹,其方源于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由山慈菇、红大戟、五倍子、千金子霜、朱砂、雄黄、麝香组成,具有辟秽解毒、化瘀开窍、消肿止痛之功效。本品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内服主治由湿温时邪引起的神昏瞀闷、呕吐泄泻及小儿痰涎惊风;外用治疗痈疽疔疮,肿核内毒等症。近年来的临床应用发现,它在急、慢性疾病的治疗上还有不少新用途,对治疗下列疾病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