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全子宫切除术四种术式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的最佳术式。方法对362例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其中行改良经腹全子宫切除术102例(TAH组)、新式经阴全子宫切除术86例(TVH组)、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98例(LAVH组)、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76例(LTH组),比较四组手术效果。结果 TVH组、TAH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另两组(P均〈0.05);TAH组术后镇痛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均〈0.01);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其他三组(P均〈0.05);LAVH、LTH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另两组(P均〈0.05)。结论临床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术者经验及设备条件合理选择术式,尽量选择微创术式。一般情况下TVH为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LSH)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行改良LSH和传统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1)。改良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改良LSH治疗子宫良性病变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术后康复时间,且不增加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行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63例和开腹手术组57例,两组均实施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淋巴结切除数目、术中脏器损伤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腹腔镜组2例髂血管损伤(1例中转开腹,1例镜下缝合),1例闭孔神经损伤(镜下缝合);两组均无输尿管及肠管损伤。与开腹手术组比较,腹腔镜组住院时间较短(P〈0.05),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低(P〈0.05)。结论腹腔镜实施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宫颈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05~2013-03该院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及腹腔镜子宫全切病例162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及对照组(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各81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住院费用、住院床日、术后性生活恢复、息肉、残端感染、副损伤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住院费用、住院床日、术后性生活时间、息肉、残端感染、副损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副损伤少,术中出血量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黎颖 《山东医药》2011,51(22):70-71
目的比较经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良性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经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良性胆囊结石27例(Ⅰ组)和23例(Ⅱ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中转开腹率、腹腔引流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量、手术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Ⅱ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方面显著少于Ⅰ组,P均〈0.05。结论腹腔镜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结石的手术效果与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相仿,但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下和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莉萍  陈丽珍 《山东医药》2011,51(23):83-8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及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同期收治的351例拟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子宫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87例和开腹组264例,分别行腹腔镜下和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观察两组术中、术后一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无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镇痛剂使用率、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均〈0.05。结论经腹腔镜和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各有优缺点,但前者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临床医师应于术前综合评估病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杨尚风  黎颖 《山东医药》2011,51(6):68-69
目的观察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 39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其中21例(A组)采用腹腔镜逆行全胆囊切除术治疗,18例(B组)采用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均无胆道损伤及术中、术后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1 d即进低脂、半流饮食。随访1个月,均无腹痛、腹胀等不适。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所需补液量少于B组(P均〈0.05)。结论采用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满意,与腹腔镜逆行全胆囊切除术相比手术操作更简单,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观察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因子宫良性疾病,施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传统腹腔镜组和单孔腹腔镜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视觉模拟(VAS)评分、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腹腔镜组术后1 d的VAS评分低于传统腹腔镜组(P<0.05),住院费用高于传统腹腔镜组(P<0.05)。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妇科子宫良性疾病全子宫切除术中具有术后创口微创,疼痛感轻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LESS-TH)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因妇科非恶性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实施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60例)实施传统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患者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腹部伤口美容满意度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且均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结论单孔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因其较其他手术方式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恢复更快,具有更佳的美容效果,故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1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欧华  王杨  孙洁 《山东医药》2010,50(20):88-8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187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并术后给予药物治疗。结果手术时间(39.1±12.6)min,术中出血量(37.7±12.2)ml,术后排气时间(16.5±4.6)h,住院时间(4.1±1.2)d。随访3-18个月,术后痛经的总有效率达92.2%;慢性盆腔痛总有效率达90.9%,总妊娠率为59.2%,术后发生卵巢功能早衰者1例,痛经或慢性盆腔痛症状复发14例,盆腔包块复发11例。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行全胃或近端胃切除术后一种新的食管空肠/食管胃吻合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2例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游离胃及淋巴结清扫后在腹腔镜监视下采用反式抵订座法将抵钉座置入食管,并行食管空肠或食管胃吻合术(观察组),观察手术效果。并与同期18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后行开放下食管空肠或食管胃吻合患者(对照组)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切除手术及吻合,其中17例行胃全切+食管空肠吻合,5例行近端胃切除+食管胃吻合,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72.0±49.8)min,消化道重建时间(48.1±12.8)rain,通过反式抵订座置入技术完成吻合器抵钉座的放置时间(12.9±4.3)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4±0.8)d,术后进食时间(8.0±2.6)d,术后住院时间(10.8±3.3)d,术后近期疗效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无明显区别(P〉0.05),但抵订座置入时间和消化道重建时间更短(P〈0.05),术后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更早(P〈0.05)。结论反式抵订座置入法技术可靠、稳定,是今后腹腔镜下食管空肠或食管胃吻合的理想技术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在抢救产后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产科2007-01~2012-01收治的11例因产科急症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 11例中,行次全子宫切除8例,全子宫切除3例,均痊愈出院。急症子宫切除术率,经产妇(0.152%)高于初产妇(0.011%)(P=0.000);剖宫产手术者(0.126%)高于阴道分娩者(0.012%)(P=0.000)。结论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是治疗急性产后大出血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行去顶开窗术治疗多囊肾合并多囊肝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8例多囊肾合并多囊肝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肝、肾囊肿去顶开窗术治疗。结果8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肝、肾囊肿去顶开窗术,手术顺利,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为70~120 min,平均(96.31±14.26) min;无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为4~6 d,平均(4.89±0.76) d;术后随访时间为8~24 m,平均随访(18.52±5.03) m;8例患者腰腹部胀痛程度和高血压均降低,5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 C 明显降低,3例患者肾功能无明显改善。结论在腹腔镜下行多囊肾合并多囊肝去顶开窗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后宫腔镜下清宫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中除1例患者要求切除子宫行子宫全切术外,其余12例均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12例均治愈。结论介入治疗能迅速止血,有效杀胚,减少大出血及子宫切除风险,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70例,对观察组38例患者行微波消融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完全切除率、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62.3±32.4) min,明显长于对照组【(131.0±27.9) min,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2.5±25.6) mL、(5.2±1.3) d和7.3±1.8) d】,均明显少于或短于对照组【(368.4±67.1) mL、(7.0±1.6) d和(10.4±2.0) d,P<0.05】;观察组术后7 d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分别为【(19.7±5.2)μmol/L和(86.7±31.4) IU/L】,显著低于对照组【(24.1±5.8) μmol/L和(132.6±27.5) IU/L,P<0.05】,观察组术后7 d白蛋白为(43.3±10.8) g/L,显著高于对照组【(32.4±10.1) g/L,P<0.05】,而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别为【(1.2±0.1)和(1.1±0.2),P>0.05】;观察组肿瘤完全切除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肿瘤复发率为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1%(P<0.05)。结论 微波消融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对于肝功能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联合自体血回输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72例,其中开腹手术无自体血回输26例(A组)、开腹手术有自体血回输6例(B组)、腹腔镜手术无自体血回输22例(C组)、腹腔镜手术有自体血回输18例(D组).比较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异体输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及血常规(Hb、HCT、PLT)、凝血功能(PT、APTT)指标.结果 C、D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A、B组(P均<0.05).B、D组在手术中进行了自体血回输,其中B组回输(600.6±107.8)mL、D组回输(880.0±155.4)mL,两组比较P<0.05.A、B、C、D组异体输血量分别为(1 105.6±434.2)、(348.8±123.2)、(1 038.7 ±382.5)、(202.3±93.7) mL,A、C组的异体输血量显著高于B、D组(P均<0.05).各组术后第1天Hb、HCT、PLT较术前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P均<0.05),凝血功能PT、APT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联合自体血回输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卵圆钳免气囊分离器无钉合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自2007-05~2011.12在硬膜外麻醉下采用卵圆钳免气囊分离器元钉合行TEP共72例(76侧),其中腹股沟斜疝62例,腹股沟直疝10例。术中不固定补片。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单侧(70.8±23.8)min,双侧(115.0±20.6)min,术中出血量(10.3±4.6)ml,术后住院时间(3.5±1.2)d,恢复日常活动时间(5.2±1.3)d,术后阴囊积液或血肿10例次(13.2%),阴囊积气6例次(7.9%),经过多次穿刺抽吸后均痊愈。随访12~18个月,未见复发或腹股沟区疼痛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卵圆钳免气囊分离器无钉合行TEP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无张力疝修补技术,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行LC的21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常规采用三孔法,必要时增加一戳孔以利于操作。术后引流管放置1~3 d,使用抗生素3~5 d。观察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至少半年。结果本组LC成功率87.0%(188/216),中转开腹率13.0%(28/216),平均手术时间(62.00±11.27)min,平均住院时间(4.60±2.16)d,并发症发生率2.3%(5/216),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期间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均良好。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正确处理好胆囊三角及良好的术中引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切割时间与外周静脉血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的关系。方法选择腹腔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分别于手术切割开始及结束时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COHb含量,对比其前后变化、分析其与切割时间变化的关系。结果腹腔镜手术完成38例,2例患者中转开腹。患者外周静脉血COHb含量术后(11.07%±1.18%)较术前(1.44%±0.26%)明显升高(P〈0.05),且在一定时间内与手术切割时间呈正相关(r=0.8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产生的CO可导致外周静脉血COHb含量升高,且手术切割时间越长,COHb含量升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79例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术后病理和随访等。结果:除1例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78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胃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其中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74例,近端胃切除术2例,全胃切除术2例;腹腔镜下D1+α式淋巴结清扫34例,D1+β式淋巴结清扫15例,D2式淋巴结清扫29例。手术时间为(202.9±45.6)min,术中失血(144.5±146.5)mL,术后排气时间(2.8±1.0)d,术后住院天数为(11.3±5.6)d,8例(10.1%)患者出现腹腔内出血、吻合口漏、小肠梗阻等,经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手术上、下切缘距离肿瘤为(4.0±1.9)cm和(3.6±1.7)cm,手术平均清扫淋巴结(13.1±6.5)枚,其中有3例(3.8%)发现淋巴结转移。术后随访2~64个月,均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治疗早期胃癌安全、可行、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