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芪桂枝五物汤乃仲景方.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组成.方中黄芪补气固卫,桂枝通阳散寒为主,辅以芍药和营除痹,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其具温阳行痹,益气固表之功。用于治疗卫阳不固,汗出当风,风邪因袭,血行不畅之“血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指出:“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挂枝五物汤主之。”笔者应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胃出血后中虚胃脘痛、产后气血不足自汗身痛等病  相似文献   

2.
黄芪桂枝五物汤来源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由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具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临床用于治疗肢体经络疾病,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3.
黄芪桂枝五物汤来源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临床用于治疗肢体经络疾病,屡获良效。黄芪桂枝五物汤概论1.基础概论。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芍药、桂枝、  相似文献   

4.
黄芪桂枝五物汤原载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其组成为:黄芪四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具有益气温经,和营通痹之效.本方原为"血痹"而设,如"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本方系由"桂枝汤"加减变化而成,寓意可调和营卫,并加入养血之品.因"汗为血之液",养血亦可敛汗,方中诸药配伍,又有调和脾胃之效,有"黄芪建中汤"之意.  相似文献   

5.
黄芪桂枝五物汤原载于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篇》:“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关于血痹,《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活人书》  相似文献   

6.
套兰 《新疆中医药》2013,(5):121-122
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五药组成。其证载于《金匮要略方论·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的第二条“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原专为“血痹”所设,是指主治以营卫气血不足,感受外邪,症见肢体局部麻木的各种病证。但儿科临床使用诚如《金匮要略方论本义》所言:  相似文献   

7.
老年痹证多属虚痹或血痹范畴,乃本虚或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应以“虚则补之”之法。笔者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治疗本病,屡获良效。兹报道如下:黄芪桂枝五物汤,为汉张仲景所创,主治血痹身体不仁、肢体疼痛等症,功能益气温经,和营通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篇》云:“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方中黄芪温阳益气,桂枝温经通络,芍药和营缓痛,为三味主药。笔者治老年痹证,常  相似文献   

8.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有益气温经、活血通脉之功效,主要治疗血痹。书中曰“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笔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肩周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尿毒症皮肤瘙痒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湖北中医学院副院长、教授洪子云善于运用伤寒金匮方加减治疗各种不同病证,从而扩大了经方的应用范围。黄芪桂枝五物汤即是其中一例。黄芪桂枝五物汤方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原方主治血痹。黄芪桂枝五物汤系桂枝汤去甘草,加重生姜用量,另加黄芪而成。本方为益气活血法的祖方,临证凡阳气不足、血行瘀滞所引起的病证,皆可用以治疗。具体运用时可不必拘限于五物之数。洪老常以黄芪、桂枝、芍药为主干,取其益气和营,而后随证损益。兹举洪老近期应用本方为主所治病证数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篇,是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而成。用于治疗血痹证,“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笔者用此方加味治疗阳气痹阻、血行不畅之末梢神经炎、产后虚汗、椎管狭窄、昏厥肢麻证,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血痹阴阳俱微,寸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该方由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益气通阳行痹功效。笔者运用此方加味治疗周身麻木证、腰腹下肢灼热证,疗效甚佳。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芪桂枝五物汤今用徐卫平薛复霞山东省莒县人民医院(276500)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组成。全方具有补气血,通阳行痹,调合营卫之功。笔者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收效满意,举验案数则如下。...  相似文献   

13.
沈金花  陈正平 《光明中医》2012,27(6):1087-1088
陈正平主任中医师,崇尚中医经典,承袭"朱氏伤寒派",深知临证须重视验体辨证,治疗上以温阳扶正为主要治疗方法,临证擅用经方取效,擅长应用桂枝、肉桂类经方以温阳救逆,平冲降逆.他用药轻灵,擅用经方,屡起沉疴.黄芪桂枝五物汤原载于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黄芪桂枝五物汤,即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入黄芪为主药.方中黄芪甘温益气,倍生姜助桂枝以通阳行痹,芍药和营理血,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共奏益气通阳、和营行痹之效.后世医家将此方应用范围扩而广之.  相似文献   

14.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血痹虚劳篇>,由黄芪、白芍、桂枝、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具有益气活血、温阳行痹之功,临床多用于血痹、风痹及中风后遗症等.笔者以本方加味,用于妇科临床,治疗带下病,每能应手取效.现摘案例如下,以求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5.
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益气温经和营通脉之功,原载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谓:"血痹阴阳俱徽,寸口关上徽,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相似文献   

16.
韩增 《陕西中医》1993,14(8):372-377
<正>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原方:“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  相似文献   

17.
正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由黄芪三两、白芍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组成,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方中黄芪为君,甘温益气,为纯阳之品,补在表之卫气;生姜辛温,疏散风邪,倍用助桂枝之力;取芍药和营以"除血痹"(《本经》);生姜、大枣  相似文献   

18.
正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本方系由桂枝汤加减变化而成,具有益气温经,和营通痹之效。顾维超从医40余年,为江苏省首批名中医,全国第5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临床思路开阔,经验丰  相似文献   

19.
血痹一病,首载于<灵枢·九针论>,"邪入于阴,则为血痹."东汉医家张仲景在其<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对血痹的病因、症状及治疗则有详细论述:"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由此可知,血痹是由于气血不足,感受外邪所引起,以肢体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在临床实践中,笔者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四逆汤治疗血痹,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益气温经、和营通脉之功,原载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治并治第六·二》谓:"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血痹病篇第1条谓:"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指出"尊荣人"是血痹的易发人群,"骨弱肌肤盛"为其体质特点。《素问·五脏生成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