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人全层组织工程皮肤的研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目的:用组织工程的方法培养人的全层复合皮肤。方法:胎儿背部皮肤为取材对象,分离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将成纤维细胞种植入牛I型胶原凝胶中,培养3d后,将表皮细胞接种在凝胶的表面,继续培养2d,然后将凝胶移至气液面进行复层化。5d后取材,进行HE染色,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皮肤具备表皮层和真皮层,其结构和正常皮肤的结构相似。表皮层中包括基底层、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细胞和细胞之间以细胞间桥的形式连接,个别部位有角化珠的存在。表皮层和真皮层之间有完整的基底膜。部分真皮层中可以见到长短不等的上皮钉突。透射电镜结果表明,表皮层的各层细胞之间以桥粒连接。结论:以胎儿皮肤为细胞来源、牛I型胶原为支架的全层组织工程皮肤,是一种良好的生物活性皮肤替代物,可用来修复全层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体外构建粘膜固有层的替代物,方法:将粘膜固有层的成纤维细胞,胶原、培养基等成分混合形成凝胶,并在体外培养,结果,复合的胶原细胞凝胶具有粘膜固有层的类似结构,收缩程度受细胞数量和胶原浓度的影响。结论:构建的胶原细胞凝胶可作为粘膜固有层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3.
新生大鼠牙乳头细胞的体外培养和矿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牙乳头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方法:体外培养出生1d大鼠磨牙牙乳头细胞,进行组织学染色,透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牙乳头细胞能形成细胞克隆,第3代细胞在含2mmol/L β-甘油磷酸钠、50mg/L抗坏血酸、10^-8moL/L地塞米松的培养液中培养7~8d后可呈现复层生长,培养14~16d后细胞结节中出现矿化,茜素红染色呈阳性反应;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出现大量含有致密小体的基质小泡样超微结构。结论:发育阶段较早的大鼠牙乳头细胞具有增殖和矿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成骨诱导培养前后,犬外周血基质细胞(dog peripheral blood stromal cells,dPBSCs)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dPBSCs,并进行成骨诱导培养,14d后进行TEM观察。结果:经成骨诱导培养的dPBSCs光镜观察显示,形态由长梭形变为短梭形成骨细胞样形态,体积增大,细胞排列较杂乱;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细胞体积增大,胞质中含有丰富的细胞器,还有大量的基质小泡、呈同心圆状或板层状的髓样体和空泡状结构,细胞间连接紧密,带有大量微绒毛样突起。结论:dPBSCs是一种具有成骨潜能的细胞,经成骨诱导培养后,其超微结构具有成骨细胞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体外评价壳聚糖季铵盐/甘油磷酸(CS-HTCC/GP)温敏水凝胶的细胞相容性.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Cs),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CS-HTCC/GP温敏凝胶浸提液对1、3、5d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采用SSP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显示,培养的细胞波形丝蛋白染色阳性,角蛋白染色阴性,证明体外原代培养细胞及传代细胞均为中胚层组织来源,且无上皮来源细胞混杂.不同浓度的CS-HTCC/GP温敏水凝胶浸提液均有促进HPDLCs增殖的作用,在第3天和第5天,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各组均可提高ALP活性.第2组和第3组在第5天与第1天ALP表达的提高有高度显著差异(P<0.001).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水凝胶浸提液对HPDLCs的超微结构无影响.结论:CS-HTCC/GP温敏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具有用于牙周局部药物释放系统载体及组织工程支架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DSC)作为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修复皮肤缺损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SD大鼠脂肪组织,经体外扩增后接种于胶原凝胶构建组织工程活性皮肤替代物。15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ADSC复合胶原组织工程活性皮肤替代物实验组、单纯胶原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将各组相应材料分别移植于SD大鼠背部皮肤缺损处,比较观察创面修复效果。结果:ADSC复合胶原实验组、单纯胶原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4.3±1.7),(16.9±2.5)和(21.2±4.2)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ADSC复合胶原实验组成纤维细胞、微血管、胶原纤维均较单纯胶原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ADSC复合胶原构建的组织工程活性皮肤替代物移植后可加速新生血管形成、促进创面修复。提示以ADSCs作为种子细胞复合胶原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明胶海绵为支架材料,复合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诱导的大鼠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得到的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愈合的作用。方法:取健康雄性大鼠脂肪组织分离、培养并鉴定脂肪干细胞,观察CGF对其增殖、分化的影响。在健康雌性大鼠背部制造一直径3 cm全层皮肤缺损,其上覆盖复合脂肪干细胞的明胶海绵(A组)、无细胞的明胶海绵(B组)或不作处理单纯包扎(C组)。术后观察各组缺损的愈合情况,并于7、14、21 d及完全愈合后,取背部全层皮肤作组织学观察。结果:CGF能促进体外培养的ADSCs增殖;术后伤口渗出物、红肿等炎症反应A组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上皮根鞘细胞超微结构及牙根发育中上皮根鞘增殖力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上皮根鞘细胞,扫描电镜观察。制备出生后5 d、7~8 d和15 d的SD大鼠下颌磨牙石蜡切片,增殖细胞核抗原,检测免疫染色。结果:上皮根鞘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细胞间连接紧密。牙根发育中上皮根鞘增殖力有序变化。结论:上皮根鞘细胞具有典型的上皮细胞表面结构特性。牙根发育中上皮根鞘有序断裂与其增殖力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型牙周炎(diabetes associated periodontitis,DAP)牙龈组织中凋亡细胞发生及与IL-1β和TNFα表达的关系.方法:纳入DAP患者和健康龈(H)受试者各20例,用HE染色和Tunnel法观察牙龈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超微结构;用免疫组化(IHG)检测牙龈组织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表达.结果:DAP组牙龈上皮棘细胞层和基底细胞层见明显细胞凋亡,固有层凋亡细胞较少;DAP组牙龈上皮棘细胞和基底细胞凋亡百分率高于H组(P<0.01);IHC染色发现DAP组IL-1β和TNFα表达明显高于H组,主要阳性表达细胞为巨噬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结论:DAP患者牙龈组织中IL-1β和TNFα在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牙髓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人牙髓干细胞 ,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胶原酶和Dispase酶联合消化法培养人牙髓干细胞 ,有限稀释法分离纯化 ,将克隆形成的细胞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及抗波形丝蛋白 (Vimentin)、CD44、骨粘素 (ON)、牙本质涎蛋白 (D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进行鉴定。结果 :通过有限稀释法获得了人牙髓干细胞克隆 ,透射电镜下观察这种克隆形成细胞具有干细胞典型的超微结构特点 ,大多数细胞处于G0 /G1期 ,为细胞周期的静止期 ,并具有牙源性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的表型特点。结论 :克隆化培养是人牙髓干细胞较为有效的分离纯化方法 ,该方法分离的人牙髓干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结构、细胞周期及表型特点。  相似文献   

11.
人牙囊细胞与胶原凝胶复合煅烧骨三维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人牙囊细胞(dentalfolliclecells,DFCs)的体外三维立体培养模型。方法:取第4代DFCs分别 接种于煅烧骨(sinteredbovinebone,SBB)(A组)、胶原凝胶(B组)、胶原复合煅烧骨三维支架上(C组),并以二维 培养的DFCs(D组)作对照,1周、2周取材,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以及与材料的贴附情况,细胞计数观察细胞在 材料上的增殖情况,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FCs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扫描电镜见A组、B组和C组细胞 均完全伸展,但C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外基质分泌增加,优于A组、B组和对照组D组,而对照组细胞在二维 培养条件下复层生长呈膜状结构,膜表面部分细胞脱落死亡,细胞外基质分泌较实验组少。A组与C组的ALP活 性无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B组和对照组(P<0.05)。1周时3组细胞Ⅰ型胶原合成情况无明显差 异,但2周时C组细胞的Ⅰ型胶原平均灰度值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1)。结论:A、B、C组对DFCs的贴附、增 殖,分化均有影响,但C组作支架最优。胶原凝胶与煅烧骨的复合支架更有利于牙囊细胞的增殖贴附和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以胶原膜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口腔黏膜。方法:体外培养、扩增人口腔黏膜角化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及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等对细胞进行定性研究,角化细胞接种于胶原膜上液面下培养1周后,升至液-气平面培养1周,光镜、电镜下观察大体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结果: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可在生物支架材料胶原膜上粘附生长,并可形成上皮样组织,但无成熟的桥粒及基底膜样结构。胶原膜降解快,14d左右难以操作。结论:胶原膜与口腔黏膜角化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由于降解速度和不易操作等特点,胶原膜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牛去抗原松质骨载体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胶原修饰松质骨载体表面,增加其生物相容性。方法:新鲜牛松质骨经脱指、H2O2浸渍及部分脱钙处理,制成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MBC),载体表面经胶原处理后,将体外培养的兔骨膜成骨细胞复合在其表面,分别于4d、10d和21d取材,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对照组。结果:4d后,松质骨面及孔内即有了细胞粘附生长,21d全部长满,有胶原纤维形成;对照组细胞没有长满。结论:以MBC作为载体,其表面经胶原处理后与成骨细胞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聚羟基乙酸(polyrglycolic acid,PGA)作为人牙周韧带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PDLC)的三维体外培养支架,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性状。方法:将人牙周韧带细胞与PGA三维支架进行体外复合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及其与支架的粘附性和组织相容性,并用Ⅰ型胶原抗体检测细胞的Ⅰ型胶原分泌情况。结果:光镜和扫描电镜显示,人PDLC在PGA三维支架上粘附良好,分泌基质旺盛。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细胞支架复合物中Ⅰ型胶原表达阳性。结论:人PDLC在PGA三维支架上能够维持其形态学特征及生物学性状。聚羟基乙酸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和生物相容性,适宜进一步作为构建组织工程化牙周韧带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5.
成年兔成纤维细胞在纤维蛋白胶表面生长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复合在纤维蛋白胶表面后,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状态。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成年兔皮肤成纤维细胞,并通过倒置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对成纤维细胞在纤维蛋白胶表面的生长情况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波形蛋白及角蛋白的表达,鉴定细胞。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兔成纤维细胞在纤维蛋白胶表面铺展形态佳,增殖速度快。细胞生长2~4h贴壁,3d时细胞呈漩涡状,基本完全融合,约5d后细胞逐渐呈复层生长。免疫组化波形蛋白阳性,角蛋白阴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证实细胞来源可靠。结论:兔成纤维细胞在纤维蛋白胶表面生长、增殖良好,纤维蛋白胶有望成为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6.
应用牙龈角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牙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体外连续培养的人牙龈角质细胞系,探讨构建人工复合牙龈的方法,为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改善提供帮助。方法:体外无血清培养人牙龈角质细胞.探索细胞体外生长的动力学规律。将角质细胞与脱细胞真皮基质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牙龈。结果:体外连续传代培养人牙龈角质细胞,可传4~6代,存活30~50d;培养细胞具有角质细胞的典型形态和染色特征。第1、2代细胞群体倍增时间最短,贴壁率、克隆形成率最高。角质细胞可以接种于脱细胞真皮基质上,形成组织工程化牙龈。结论:体外培养扩增人的牙龈角质细胞,第2、3代较适合用于组织工程化牙龈的构建。脱细胞真皮基质可作为组织工程化牙龈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培养人淋巴管内皮细胞(LECs),为研究淋巴管新生在淋巴管瘤复发及肿瘤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了解人淋巴管瘤的组织病理特征;胶原酶消化法从淋巴管瘤组织中分离淋巴管内皮细胞;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和超微结构;MTT法检测细胞体外增殖。结果:HE染色显示舌淋巴管瘤中具有大量扩张的管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管腔内皮细胞表达FLT-4、和LYVE-1;体外培养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呈"铺路石"样外观;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征性细胞器如weibel-palade小体、胞质小突和质膜小泡;MTT结果显示细胞于第3天开始进入增殖活跃期,第5天进入高峰期,第6、7天进入平台期;在Ⅰ型胶原凝胶中细胞形成管腔样结构。结论:应用胶原酶消化法可以有效的从淋巴管瘤组织中分离得到淋巴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抗龋IgY和IgY牙膏对体外培养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asts,HSF)和中国仓鼠卵巢癌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CHO),分别经不同浓度的抗龋IgY和IgY牙膏处理后常规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经抗龋IgY处理的HSF和CHO细胞生长旺盛,超微结构无变化;经抗龋IgY牙膏处理的HSF和CHO细胞加药后部分细胞出现变圆或脱落、细胞生长缓慢和细胞器变性等变化,第2天恢复良好生长状态。结论:抗龋IgY对体外培养细胞生长、形态无影响;抗龋IgY牙膏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培养细胞有短暂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培养在胶原胶中的牙周成纤维细胞受循环张力作用后胞外基质降解的变化。方法:植入牙周成纤维细胞的胶原胶受循环张力机械作用24h,应用组化染色、酶凝胶电泳和ALP、DNA分析,观察细胞受力后形态学变化,检测培养基及胶原胶中MMPs的表达变化、细胞的增殖、ALP活性的改变。结果:受力后,细胞沿应力方向排列,DNA含量增加,培养基中MMP-2的表达增加,ALP活性降低。结论:循环张力能改变细胞排列方向,促进了细胞增殖和胞外基质的改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