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鱼腥草素注射液被叫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成为近来医药界的热点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业界也出现不同的观点,但不能否认的是中药注射剂是中药剂型的突破性创新,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件好事,一方面促使人们提高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认识,另一方面推进解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截止目前,《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中药注射剂4种,国家批准生产的中药注射剂逾百种,生产企业近400家。其中,如双黄连注射剂、清开灵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银杏注射液是其中的代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本院中药注射剂在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疾病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度本院上报的39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中用量最大的4种中药注射剂共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4种中药注射液分别是血栓通、金纳多、灯盏花素以及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及质量控制、临床使用、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应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特点和成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方法:对近年来部分药学期刊中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结果: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呈现多发性和普遍性,临床表现多样性,不可预知性,种类不确定性,批间差异性等特点,情况较为复杂。结论: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才能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日趋广泛,而临床不良反应的报道也在逐年增加。2011年全国中药注射剂报告65572例次,其中严重报告4034例次,其中排名前3位的药品分别是清开灵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和生脉注射剂。我们通过对临床常用7种中药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旨在加强中药注射剂的风险控制,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中药注射剂临床安全性评价方法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广为应用,尤其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相关不良事件的报道也日趋增多,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已经引起管理部门、医护人员和公众的重视。截止到2012年年底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累计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已达500余万份。其中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占据了中药不良反应的一大半,如何利用各类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数据,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是摆在学者面前的重要任务,笔者拟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测常用的个案评价、集中监测、病例对照等设计进行比较,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分析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荆不良反应的因素,探讨预防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6盼合格的中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不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与合理使用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变态反应、呼吸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和消化系统反应。其中变态反应、呼吸系统反应主要涉及重度反应,循环系统反应和消化系统反应主要涉及轻度反应。结论:只有加强对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告与科学研究.科学监测与预警中药注射液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才能进一步提高中药注射液临床使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降低其导致的不良反应,从而保障相关患者的用药合理与安全。  相似文献   

7.
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与临床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双黄连注射液的临床安全有效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双黄连注射液及粉针剂的现代药理、毒理、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揭示目前双黄连注射液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提出规避双黄连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的建议.结果 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作用明确、临床应用广泛,临床多有联合应用,其临床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结论 建议避免中药注射剂的联用,建立并完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警体系、救治体系.  相似文献   

8.
3种抗病毒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药提取加工制成的注射剂大量应用于临床,在抗病毒治疗中应用较多的有穿琥宁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粉针剂)等,现将此3种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药提取加工制成的注射剂大量应用于临床,在抗病毒治疗中应用较多的有穿琥宁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粉针剂)等,现将此3种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梧州市中医医院70例中药注射剂配伍不良反应的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梧州市中医医院上报的70例中药注射剂配伍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总结不良反应的特征,研究应对策略。结果中药注射剂与溶媒、化学药品、中药注射剂之间以及生物药品配伍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70例发生中药注射剂配伍不良反应的类型主要有皮肤系统28例(40.00%)、消化系统18例(25.71%)、中枢神经系统12例(17.14%)、心血管系统4例(5.71%)、其他8例(11.43%);配伍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药品种类主要有复方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结论中药注射剂配伍使用可能发生难以预测的不良反应,建议规范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以确保临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于2006年6月1日发布了“关于暂停使用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的通告”,这是继2005年末“停止葛根素注射剂注册报批”事件后,又一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问题。笔者就此相关问题进行以下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概况20世纪40年代柴胡注射液的创制标志着中药注射剂的诞生。中药注射剂始收载于1963年版《中国药典》,当时仅有的两个品种是以西药记载的。70年代中药注射剂进入大发展时期,达到700多种,而1977年版《中国药典》仅收载23种。该段时间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没有严格的技术要求,检验手段也相对比较…  相似文献   

12.
中药注射液须慎重使用 中药注射剂发生的不良反应(ADR)数量占到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一半以上,且静脉注射的ADR发生率远远高于肌肉注射。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周超凡日前表示,同丸散膏丹相比,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历史很短,对其了解还很不够,特别是注射剂可绕过人体的保护屏障直接注入体内或者血管,所以要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银屑病的治疗中.国内许多医院采用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银屑病的中药注射剂品种较多.临床应用的药物有清开灵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苦参素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剂、脉络宁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红花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康体多注射液、柴胡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蜂毒注射液、苦豆子总碱注射液、狼毒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强力宁注射液、洋金花总碱注射液、复方补骨脂注射液、徐长卿注射液、猪苓注射液、紫草注射液等,均有文献报道。我们近十多年来也采用多种中药注射剂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血管病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液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注射剂上市品种很多,但目前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治疗大法的中药注射剂占所有上市品种的绝大部分,但论其合理应用方面,仍值得商榷.笔者从传统中医、现代医学等角度对目前临床常用的中药注射液的适应证型和药理作用,结合脑血管病临床应用特点、注意事项、禁用、慎用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对比,分门别类,以期达到临床医师的合理应用中药注射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活血化淤中药注射剂因其疗效明确、具有特殊优势在临床使用比较普遍。随着品种的不断增加,使用量也逐年上升,不良反应也有所增长。文献报道1975~2001年国内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有51种,计2600例,较常发生的有双黄连、蝮蛇抗栓酶、清开灵、葛根素、穿琥宁注射液和(复方)丹参等。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也可能与提纯工艺和制剂质量有关、也可能是与药物配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2009~2013年期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病例报告,对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疾病、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临床表现、涉及的注射剂品种、合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导致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共涉及18种,年龄、性别、有无药物过敏史都是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刺五加注射液、莪术油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红花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致不良反应位列前5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过敏反应(46.38%),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3.7%)等。结论重视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质量,坚持合理用药,以期最大限度地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探讨与不良反应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所有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所有相关的不良事件,对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进行判断,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结果:共收集涉及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134例,其中以热毒宁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原因复杂,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宋晓坤  李利娟 《中草药》2006,37(12):1819-1821
中药注射液是我国特有的品种,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中药注射剂提取、制备复杂,流程长,极易引入热原,因此,中药注射剂造成污染的因素较多,质量标准也较难控制。中药注射剂一般采用热原检查法检查细菌内毒素。鉴于热原检查法成本高、繁琐等缺点,采用BET对中药注射剂进行检查已成为发展趋势。因此,本实验采用BET法对复方苦参注射液、注射用穿琥宁、艾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和华蟾素注射液进行了细菌内毒素的检查。1实验材料复方苦参注射液(山西金晶药业有限公司,规格5mL×5支),注射用穿琥宁(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规格40mL×10支),艾…  相似文献   

19.
中药注射剂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和天然药的单方和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可供注入人体内包括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制剂,或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1]。中药注射剂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上显示有独特的治疗优势。然而,由于中药注射剂在原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一些技术瓶颈没有解决,随着中药注射剂日益广泛的应用,有关中药注射剂的分析与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分析中药注射剂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对策,以期促进中药注射剂的稳步、健康、快速发展。1中药注射剂的现状分析1.1中药注射剂由来与发展中药注射剂最早出现在1941年,柴胡注射液首开中药注射剂之先河。柴胡注射液始创于太行根据地百团大战之后,八路军在山西武乡成立了“野战卫生部卫生材料厂“(后定名为利华药厂),短短几年,该厂自行研制的药品达七八十种之多,柴胡注射液就是其中之一[2]。当时柴胡虽然制成了针剂,但主要功效仍然是“透表泄热“,仍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使用,基本保留了中药的主要特征,是典型的中药注射剂。1954年12月武汉制药厂对传统柴胡注射液重新鉴定,确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郑州市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次、规律及特点,为该市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以降低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损害程度。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郑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收集到的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郑州市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例次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男女比例为1∶1.12,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多为中老年人,198例患者中21例有过敏史;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例次居前5位的药品分别为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参麦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以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心血管系统损害为主。结论:倡导安全用药,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监管,强化其安全性再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