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徐景藩教授熟读经典,擅于总结前人理论、经验,从李东垣诊"升降浮沉"理论演绎出"升、降、润、燥、消、补、清、化"八法,灵活运用治疗脾胃病,做到"法"上以应证,下以统方。诊疗中秉持辨证论治原则,谨守病机,法随证变。  相似文献   

3.
正藏府的功能活动,体现了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而"神"则是这种生命活动的概括。藏府的功能活动,依赖于精、气、血、津液等作为物质基础,精、气、血、津液等在营养藏府、保证藏府功能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被消耗,又在藏府功能活动过程中从饮食物里不断地得到滋养和补充。神是在这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又主导着这些活动的全过程。1精、神、气、血、津液等的主要功能活动精、神、气、血、津液等都有自己的功能和特点,在人体生命活  相似文献   

4.
1、养胃药膳 芪麻鸡:黄芪15g,升麻40g,鸡一只(500g),葱、姜、精盐各少许。将鸡宰杀后去内脏洗净。将黄芪、升麻、葱、姜纳入鸡腹内,加水一碗,上蒸笼旺火蒸熟,加精盐调味即成。每日2次,吃肉喝汤。功用:适用于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排便无力,舌淡苔白等症。  相似文献   

5.
乙肝与湿、热、毒、痰、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肝由乙肝病毒 (HBV)感染引起 ,HBV持续感染是乙肝慢性化的主要原因。HBV的中医属性当属湿热疫毒 ,痰浊、瘀血是乙肝病程中的病理产物 ,湿热毒痰瘀贯穿乙肝的始终。临证时应根据病邪的主次轻重 ,清热解毒、祛湿解毒、化痰降浊、凉血活血诸法配合应用 ,突出重点 ,分清主次 ,谨守病机 ,随证施治。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557-1560
文章首先系统阐释了肾精、气、阴、阳这一组概念的源流,理清了其与相应的哲学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对其内涵与外延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其次,对肾精、肾气、肾阴和肾阳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详细辨析。不足之处,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7.
1. 1958年于京西矿务局医院随祝谌予老师襄诊:一中年妇女矿工家属来诊,见两眼圆睁直视似寻找何物,说话多问话答不对题,家人诉说近日狂躁,毁坏家具,打碎大衣柜镜子,无何缘故打骂孩子,如此家人忍耐十数日后能缓解如常人。一年中过数月患者又出现呆坐寡言,少言语不与人交流,思睡而难眠。家人告知病状近似发作已有3 年。  相似文献   

8.
从痰、湿、热、虚、瘀论治糖尿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南 《光明中医》2010,25(7):1273-1274
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属祖国医学的脾瘅和消渴病。脾瘅日久可转化成消渴病。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在中医的发展中都有记载,都具有脾瘅和消渴病的病因病机。结合现代临床实践则治疗糖尿病应从痰、湿、热、虚、瘀来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的神、魂、魄、意、志、鬼门等名词,在中医古典医籍中,应用广泛,颇有深意可思。但是难以理解,有碍于初学者学习。为更好地与大家一起学习,就此试作一些浅释。神:一是指人体脏腑机能的外  相似文献   

10.
刘正求 《中医杂志》2004,45(6):443-443,463
1 病历摘要 患者谢某,男,37岁,工人.于1998年11月16日收住院.患者4个月前因高热在院外诊为疟疾,用过磷酸伯氨喹啉、蒿甲醚注射液(用量、疗程不详)后热退,并上班工作.1月前又反复高热,无寒战,热型不规则,腰痛,面色无华,目黄,身黄,饮食减少,大便秘结,小便短少,色如酱油样,舌红、苔黄腻少津,脉数.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 ,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 ,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 ,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6.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药物针灸综合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药物和针灸并用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病案都来自于门诊。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大的 63岁 ,最小的 8岁 ,平均35岁 ;病程最长 40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病期 5年。 40位病人都多次经X光拍片确诊 ,并多次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次数最多的达 6次 ,最少的也有 2次。除了 4例存有死骨者以外 ,其他 36人均在药物和针灸的综合治疗下痊愈。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展 ,采用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中药与针灸相互协调、补充的辨证方法 ,以达到表去根除、…  相似文献   

18.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益肾健脾,涤痰散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源于临床实践,又经过长期的临床与系列实验研究验证、深化,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临证治疗中。其代表方补肾抗衰片能够明显改善肾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胸痹心痛证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酪氨酸硝基化的作用,而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可能是"痰"的物质基础。补肾抗衰片的系列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脾虚生痰,痰瘀互结"是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而"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具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作用,成为指导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应用理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咽喉部结核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分析,结合诊断治疗效果,为咽候结核患者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对近五年来17例咽喉部结核患者在相关医院电子喉镜下进行的病理组织活检及痰涂片得以临床分析和确诊,并按照抗结核药物标准进行临床分期治疗.治疗结果:17例咽喉部结核患者,有2例失去随访,其中喉结核1例,咽结核1例.随访的15例治疗1 年后复查,1例喉结核仍有不同程度声嘶,检查见声带增厚、边缘不平,但会厌、声带、室带均正常,5例咽结核检查见咽黏膜光滑,无溃疡面、无充血肿胀.其余8例喉部检查正常.均未见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