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研究便携式超声在院外急救困难静脉穿刺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将2017年12月-2018年11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院外急救科接诊的135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超声引导组和常规对照组,超声引导组将超声引导技术应用于静脉穿刺过粒,包含有操作前静脉血管评估,操作时实施引导,操作后进行确认评估。常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触摸或者触摸不到依据解剖学血管走向进行言穿。对照两组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引导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8.06%,穿刺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常规对照组。结论在院外急救中使用便携式超声引导静脉穿刺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血管成像仪在慢性肝病患者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肝病患者13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观察组66例使用血管成像仪辅助外周静脉穿刺;对照组66例行常规外周静脉穿刺,对比分析两组穿刺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0.9%,高于对照组的7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血管成像仪辅助慢性肝病患者进行外周静脉穿刺能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引导的静脉穿刺与传统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患者136例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应用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引导下正向静脉穿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正向静脉盲穿刺法,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引导的静脉穿刺法,并不能提高艾滋病患者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还是要依靠护士穿刺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通过骨髓腔输液与常规静脉输液对于院外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北京急救中心中区分中心院外救治的创伤失血性性休克患者100例随机分骨髓腔穿刺组(IO,n=50)和常规静脉穿刺组(IV,n=50)。分别应用骨髄腔穿刺或常规静脉穿刺进行快速补液治疗。比较建立补液通道所用的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现场救后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骨髓腔穿刺组建立有效补液通道时间明显比常规辞脉穿刺组短(P<0.05),骨髓腔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静脉穿刺组(P<0.05),骨疏腔穿刺组现场救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静脉穿刺组(P<0.05),骨髓腔穿刺组发生液体渗漏的患者明显少于常规静脉穿刺组(P<0.05)。结论常规静脉穿刺对救治环境和患者自身条件有一定的要求,院外现场急救因其特殊性有时难以保证常规静脉穿刺的顺利进行。采用骨髓腔穿刺建立补液通路具有操作简单、快捷,输液通路穩定性高,方便及时给予抢救药物,可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争取宝贵的时间。骨髓腔穿刺具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在院外现场抢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急诊工作中十分重要而又常用的诊疗技术,其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是成功救治危重患者的关键措施。常用的中心静脉置管穿刺入路多为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对定位的准确性要求较高;而且由于危重症患者耐受程度、体位限制、血管条件等情况的差异,往往导致传统的盲法穿刺受到诸多约束;  相似文献   

6.
心跳骤停是急诊中最危急的症状,抢救中要求急需快速建立循环通路。心跳骤停患者由于体内儿茶芬胺急剧增多,导致周围血管急剧收缩,周围静脉穿刺成功率较低,同时,由于心跳骤停患者的大动脉摸不到,没有界定点,给循环通路的建立带来极大困难。武警总医院急诊科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以腹股沟韧带、缝匠肌、长收肌股三角区为界定点,选择股静脉穿刺建立循环通路给患者用药,穿刺成功率高,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急诊处理中,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外,及时给予输入平衡盐溶液或全血是进行院前及院内急救的主要措施之一。深静脉置管由于输液导管弹性好、操作相对简便,以及能在短时间内建立安全、迅速、可靠的血管通路,所以能在急诊抢救方面被广泛应用。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双腔导管是常用的方法,现就其临床应用及置管后并发症的护理要点简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19例,年龄32~87岁,其中车祸伤致骨盆骨折3例,坠落伤致四肢骨折9例,锐器腹部伤2例,全身多处骨折5例,平均年龄62·3岁,首次穿刺成功18例,除1例出现导管渗漏外,无发生感染、导管脱出、导…  相似文献   

8.
如今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科室,尤其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静脉营养、输入化疗药物和静脉输血等方面充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危重症患者具有病情重、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医生需要及时了解患者的血电解质、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凝血系列等指标。因此必须要求护理人员以娴熟的技能,及时采血和开通静脉通路。采用静脉留置针结合真空采血管采血,有助于及时获取血标本,保留静脉通路并及时采取措施使用药物等,分秒必争的配合临床医师的抢救工作,以争取赢得抢救的最佳时间。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静脉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器采血在临床的应用,此方法方便快捷,既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能有效地保护患者的血管,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是对护士基本功的衡量和护理工作质量的检验。笔者知道优势传统的钢针刺激性强,容易产生静脉炎,在静脉穿刺中容易刺破静脉导致渗液。而静脉留置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针管柔软,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双头输液,具有避免反复穿刺、保护患者静脉、利于患者活动和搬运,随时保持静脉通道、便于及时给药和减轻护士工作量等优点,适用于长期输液、静脉穿刺困难者[1]。然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连接采血器采血的方法对血标本中部分指标有影响,甚至会有溶血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一次性20ml注射器穿刺骨髓腔输液在实施心肺复苏急救的成人创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实验设定的胫骨骨髓腔输液的纳入标准,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2月实施心肺复苏急救的成人创伤患者62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共计27例,首选胫骨骨髓腔输液通;对照组35例首选外周静脉输液通道补液.比较两组通道建立的时间、首次给药时间、补液速度,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 两组通道建立的时间、首次给药时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补液速度比较:骨髓腔输液通道在未加压情况下,与外周静脉补液速度有差异(P<0.05);在加压的情况下,与外周静脉输液通道补液速度差异不大(P>0.05).结论 在成人创伤实施心肺复苏术的院外及院内急救中,若外周静脉通道难以建立,采用一次性20 ml注射器穿刺胫骨骨髓腔输液可达到快速给药、加压快速输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已经作为肿瘤科化疗的常用静脉通路,护理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PICC导管满足的治疗的需要,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但因患者个体差异或置管时间略长,可出现穿刺处结缔组织包裹导管引起拔管困难的情况.2011年1月,武警总医院肿瘤科出现1例因导管穿刺处被结缔组织严密包裹而导致导管拔除困难者,经分析处理,将导管完整拔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与分析病区自备抽搐患儿急救箱在抢救抽搐患儿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一病区自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使用抽搐患儿急救箱前后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未使用急救箱)这一时间段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n=43例),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使用急救箱)这一时间段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n=40例),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抢救应答时间、药品及物品的完整率、抢救落实及时率、护士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20.83±1.15)s]与对照组[(30.56±1.09)s]相比抢救应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64,P<0.05)。观察组药品及物品的完整率(95.00%)与对照组(72.0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5,P<0.05)。观察组抢救落实及时率(92.50%)相比对照组(67.44%)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9,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士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例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02,P<0.05);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例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0,P<0.05)。结论将病区自备抽搐患儿急救箱应用于抽搐患儿的抢救工作中能够明显的缩短抢救的应答时间,提高药品及物品的完整率、抢救落实及时率,提高护理人员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封包疗法配合精细化护理对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湿疹患者12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封包疗法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瘙痒程度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45.00%,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X2=19.17,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瘙痒程度积分和DLQI分别为(1.05±0.82)分、(4.50±2.8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4±0.60)分、(5.58±3.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4.50、2.00,P值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10.91,P<0.05)。结论:封包疗法配合精细化护理治疗湿疹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中引起造影剂静脉逆流现象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接诊并行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的50例不孕症患者,根据接受造影检查距月经干净的时间分为3~4天组(n=13)、5~6天组(n=21)和7天组(n=16);根据接受造影检查时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分为≤6mm组(n=11)、7~8mm组(n=22)和≥9mm组(n=17)。比较检查时间与子宫内膜厚度对造影剂静脉逆流的影响。结果5~6天组造影剂逆流率略高于3~4天组、7天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4,P=0.877;χ2=0.018,P=0.893);≤6mm组造影剂逆流率高于7~8mm组、≥9mm组(χ2=0.052,P=0.028;χ2=0.053,P=0.042),7~8mm组造影剂逆流率与≥9m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0,P=0.623)。结论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剂静脉逆流发生率与子宫内膜厚度具有相关性,建议进行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时在子宫内膜厚度≥7mm时进行,有助于降低造影剂静脉逆流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颈内静脉穿刺、锁骨上路径(简称上路径)锁骨下静脉穿刺及锁骨下路径(简称下路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优缺点,旨在针对具体患者时能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法;探讨穿刺过程中意外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在医院急诊室进行中心静脉穿刺328例。患者年龄17~92岁。颈内静脉穿刺158例,上路径锁骨下静脉穿刺44例,下路径锁骨下静脉穿刺120例。对比三种主要中心静脉穿刺方法的成功率及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三种方法的成功率分别为97·5%,97·7%,95·2%(P=0·579);动脉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3·2%,4·5%,11·9%(P=0·011);导丝置入受阻的发生率分别为2·5%,2·3%,13·5%(P=0·001);导管未入上腔静脉的发生率分别为3·1%,0·0%,9·5%(P=0·017);血气胸的发生率分别为0·6%,0·0%,2·3%(P=0·036)。结论颈内静脉穿刺、锁骨上路径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相对安全,临床需要时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地区荨麻疹患者常见过敏原的流行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13年2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本院就诊的904例荨麻疹患者19种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sIgE总阳性率74.78%;食物性sIgE阳性率明显低于吸入性(X2 =32.50,P<0.01)。②不同性别患者sIgE阳性率无明显差异(X2=0.26,P=0.61),蟑螂(X2=5.94)、艾蒿(X2=3.97)、狗上皮( X2=5.17)、鸡蛋白(X2=5.48)、花生( X2=5.04)sIgE阳性率在不同性别间存在差异(P值均<0.05)。③不同年龄组sIgE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 X2=10.28,P<0.05);食物性sIgE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存在差异(X2=22.33,P<0.01),其中成人组低于婴儿组和学龄前组(P<0.05);鸡蛋白(X2=47.43,P<0.01)、花生(X2=13.09,P<0.05)、牛奶(X2=20.02,P<0.01)、尘螨(X2=33.92,P<0.01)sIgE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④各季节间sIgE阳性率无差异(X2=3.18,P=0.36);吸入性sIgE阳性率在各季节间存在差异( X2=13.72,P<0.01),春季高于秋季(P<0.05),食物性sIgE阳性率在各季节间存在差异(X2=10.85,P<0.05),秋季高于夏季(P<0.05);花生(X2=24.84)、猫毛( X2=21.66)、艾蒿(X2=18.99)、狗上皮( X2=21.25)、普通豚草(X2=13.67)、牛肉(X2 2=9.91)和屋尘(X2=10.34)sIgE阳性率在不同季节间存在差异(P值均<0.05)。结论:本地区荨麻疹患者过敏原以吸入性过敏原更为常见;幼年期更应注意食物源性荨麻疹的预防;冬春季应加强吸入源性荨麻疹的预防;不同类型过敏原在性别、年龄及季节间存在差异,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一体化链式急救措施结合Orem自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DM)伴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情况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AS/SD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120例DM合并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一体化链式急救措施结合Orem自理干预模式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急救时间,比较两组入组时、治疗2周及治疗1个月时的空腹血糖水平。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家属满意度及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并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入组后及治疗3个月时采用GQOLI-74评分量表、SAS/SDS评分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情评估时间、生命体征判断时间及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及治疗1个月时的血糖水平为(6.74±0.61)、(6.32±0.54)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8±0.55)、(7.11±0.3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满意率及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3.33%、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时GQOLI-74评分中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分别为(74.59±6.17)、(77.84±6.18)、(70.29±5.02)、(77.34±7.3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5±5.75)、(69.43±6.05)、(66.12±4.95)、(70.93±6.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时的SAS评分及SDS评分为(34.28±5.03)、(35.58±5.7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54±5.65)、(44.73±6.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实施急救性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全体急诊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并对培训前后60例心肺复苏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麻醉科医师(对照组)和急诊科护士(治疗组)的开始实施气管插管所需时间、完成捅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及复苏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从决策到实施插管所需时间为(90±10)s(1~2min),显著短于对照组[(9±3)min,(6~12)min,P〈0.05]。治疗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53.3%(16/30),显著高于对照组(13.3%,4/30,P〈0.01),而2组在完成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对急诊护士规范化培训,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术,由急诊护士在第一时间完成急救性气管插管是切实可行和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四逆加黄连方联合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及其对患者Galectin-3、NT-proBNP、CK-MB及氧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5月于邯郸明仁医院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