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D8+、CD4+记忆T细胞表达水平在活动性肺结核与潜伏感染者中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本院确诊的2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A组)、25例肺结核潜伏感染者(B组)、30例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C组),检测各组外周血CD4+记忆T细胞、CD8+记忆T细胞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高分辨率CT评分(HRCT)的相关性.[结果]B组的CD4+ Tcm、CD8+ Tcm水平显著高于A组、C组(P<0.05),A组的CD4+ Tcm、CD8+ Tcm水平显著的高于C组(P<0.05).B组、A组的CD4+Tem、CD8+Tem水平显著的低于C组(P<0.05),B组、A组的CD4+ Tem、CD8+ Tem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患者CD4+ Tcm、CD8+ Tcm水平与HRCT评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A组患者CD4+Tem、CD8+ Tem水平与HRCT评分无显著的相关系(P>0.05).[结论]CD4+、CD8+中心记忆性T细胞在活动性肺结核与潜伏感染者中水平差异显著,并且与肺结核患者病例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选取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84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喷鼻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随访3个月,统计患者复发例数,对两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数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内观察组患者未见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9.5%。两组患者手术时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在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时,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喷鼻治疗可大幅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可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合成,对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十分有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敏性哮喘患者嗜碱粒细胞激活后其CD63和CD203c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过敏性哮喘(哮喘组)、非过敏性哮喘患者(非过敏性哮喘组)及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血嗜碱性粒细胞中CD63和CD203c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以CD123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联合设门,可观察到外周血中的嗜碱性粒细胞。与非过敏性哮喘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过敏性哮喘组患者的血嗜碱粒细胞CD63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1)。经粉尘螨刺激后,与刺激前对照、非过敏性哮喘者及正常对照者比较,过敏性哮喘患者的血嗜碱粒细胞CD203c和CD63荧光强度均显著增加(P<0.01)。嗜碱粒细胞CD203c、CD63表达程度与皮试结果及特异性IgE水平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嗜碱粒细胞活化试验的曲线下面积为0.923,高于特异性IgE的曲线下面积(0.876)。结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63表达来确定活化嗜碱粒细胞是诊断过敏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体外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鼻内镜术后息肉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CRSwN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1年评估疗效,分析影响CRSwNP息肉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CRSwNP息肉复发率23.75%;年龄、哮喘史、变应性鼻炎病史、鼻中隔偏曲、胃食管反流、属于嗜酸性粒细胞(EOS)型鼻息肉、鼻息肉中EOS浸润数、病灶清除不彻底、术腔黏连、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术后坚持综合治疗、Lund-Mackay评分(AE积分、PE积分、S积分、F积分、OMC积分和鼻窦总积分)是影响CRSwNP息肉复发的单因素;其中哮喘史、EOS型鼻息肉、病灶清除不彻底、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和PE积分是影响鼻内镜术后CRSwNP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坚持综合治疗则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哮喘史、EOS型鼻息肉、病灶清除不彻底、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和PE积分是影响CRSwNP患者鼻内镜术后鼻息肉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坚持综合治疗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对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外科治疗后病情复发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就诊于该院的148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随访,将其分为复发组(88例)和非复发组(60例),根据患者的各项临床特征、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多因素分析方法评价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88例患者术后出现鼻息肉复发,复发率为59.46%;复发组流涕、头面痛和嗅觉减退等症状评分显著高于非复发组,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更高,而组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浆细胞、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低于非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复发的危险因素(OR=1.16,P0.001),且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越深,鼻息肉越易复发。结论鼻息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对于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术后复发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复发前后CD3高表达(CD3bright)T细胞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有完整住院病历资料的HCC患者69例(17例5年内未复发,52例复发),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3bright T细胞占总T细胞的百分比(CD3%、CD4%、CD8%、CD3bright%),计算CD4/CD8比值,同时检测甲胎蛋白(AFP)。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CD3bright%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项指标对HCC复发的提示作用。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判断HCC复发的价值。结果复发组AFP、CD4%、CD8%高于未复发组(P<0.01),CD3bright%低于未复发组(P<0.01)。CD3%和CD4/CD8比值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比较,HCC患者复发后血清AFP水平明显升高(P<0.01)、CD3bright%降低(P=0.04),其他指标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FP、CD3bright%与HCC复发独立相关[比值比(OR)分别为1.012、0.841,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001~1.023、0.783~0.902]。结论较低的CD3bright T细胞水平与HCC较差的预后及较高的复发率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表达水平在肝移植肝癌复发患者诊断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佑安医院肝移植中心进行肝移植治疗和5年随访的5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实验室资料, 比较肝移植肝癌复发组(29例)和未复发组(21例)患者肝功能、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类等实验室指标及5年生存情况, 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各临床指标与肝移植肝癌复发的相关性,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淋巴细胞CD4表达水平对肝移植肝癌复发的诊断效能, 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CD4表达水平患者的生存差异。结果与肝移植肝癌未复发组比较, 复发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白蛋白、淋巴细胞、甲胎蛋白、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诱导的蛋白质Ⅱ、CD3+、CD4+、CD8+T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移植肝癌复发组复发时间为13.0(6.0, 24.0)个月, 在5年随访中全部死亡, 未复发组无死亡;复发组生存时间为18.0(9.0, 36.0)个月, 明显低于肝移植肝癌未复发组的6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鼻息肉内镜手术前后鼻黏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黏蛋白MUC5AC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台州市中心医院CRS鼻息肉内镜手术患者75例作为鼻息肉组和鼻骨骨折或鼻出血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鼻息肉患者取术前鼻息肉标本、术后6周上颌窦口黏膜标本、对照组取下鼻甲上缘黏膜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免疫组化染色测定VEGF和黏蛋白MUC5AC的表达情况。结果鼻息肉术前组和鼻息肉术后组标本中嗜酸性粒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鼻息肉术后组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低于鼻息肉术前组(P0.05)。鼻息肉术前组和鼻息肉术后组标本中VEGF和黏蛋白MUC5AC阳性表达面积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鼻息肉术后组鼻黏膜VEGF和黏蛋白MUC5AC阳性表达面积百分率低于鼻息肉术前组(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VEGF、黏蛋白MUC5AC表达水平在CRS鼻息肉内镜术前鼻黏膜组织中较高,术后6周时明显降低,VEGF和黏蛋白MUC5AC可能参与术后鼻黏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 调节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8例肺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 调节T细胞水平,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肺癌组外周血CD4 CD25 调节T细胞水平(28.6±9.24)%,明显高于30例健康对照组CD4 CD25 T细胞水平(11.12±3.32)%(P<0.01)。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随肺癌进展,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水平显著升高,进展期尤其明显[Ⅰ Ⅱ期:(19.52±3.32),n=22;Ⅲ期:(27.28±8.26)☆%,n=25,P<0.01;Ⅳ期:(32.31±15.63)%,n=21,P<0.01]。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 调节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去除这群细胞可能有效诱导肿瘤免疫,为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预后的因素,为术前评价和术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有手术指征的59例CRS患者行术前检查,记录视觉类比法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鼻内镜评分、性别、年龄、血嗜酸性粒细胞数目以及是否合并哮喘、息肉资料。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共5次,每次随诊记录患者VAS及鼻内镜评分,根据结果判断手术预后,并进行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结果血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增高,伴有哮喘的患者FESS预后差,其他因素不是影响FESS术后预后情况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所记录的指标中,血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增高,伴有哮喘评估手术效果意义重大,伴有息肉的CRS并不引起更差的手术效果,提示传统意义上的CRS的分型可能并不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辅助治疗真菌感染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1月就诊的80例真菌感染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两性霉素B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的CD4+、CD4+/CD8+值均高于治疗前,CD8+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比对照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菌感染性鼻-鼻窦炎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提高免疫功能,并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s)及叉状头转录因子水平(Foxp3),以阐述其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34例SLE初诊、20例复发和35例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s及Foxp3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并以3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SLE初诊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s及Foxp3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显著低于复发、治疗后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亦显著低于非活动期(P〈0.05),与红细胞沉降率、球蛋白、补体(C3、C4)、IgG有相关性。结论 CD4+CD25+Tregs及Foxp3的改变可能是导致SLE发生和病情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细胞)水平与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11月实施手术的35例肝癌患者的术前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以27例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作对照.对35例肝癌患者随访14~24个月,观察肿瘤复发情况.分析术前CD4+CD25+T细胞水平与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判断术前CD4+CD25+T细胞水平对肿瘤复发的影响.结果: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P<0.01);术前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与肝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呈负相关(r=-0.83,P<0.05);术前CD4+CD25+T细胞水平是影响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高CD4+CD25+T细胞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高于低CD4+CD25+T细胞组患者(P<0.05).结论: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可作为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肺癌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并通过体外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对肺癌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进行鉴定。结果(1)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但治疗后其比例明显下降(P〈0.05);(2)肺癌患者CD4^+CD25^+T细胞能抑制CD4^+CD25^-T细胞的增殖和干扰素γ的分泌。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其动态监测有助于肺癌患者免疫状态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CRC)在全世界最常见的致命恶性肿瘤中排名第 3 位,在基因组改变、表达特征及药物反应性方面表现出异质性[1].目前,最可靠的结肠癌预后因素是 TNM分期.尽管筛查和治疗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CRC患者的生存率,但在诊断为相同 TNM期的肿瘤患者中,临床结果差异很大,局限性癌患者的复发率为20%~30%[2].在一项研究中,Ⅰ期复发率为 5%,Ⅱ期复发率为 12%,Ⅲ期复发率为 33%[3].随着肿瘤组织学分级的进展,复发率随之增加.由于辅助化疗可显著降低复发率,术后辅助化疗已成为Ⅲ期CRC 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辅助化疗在Ⅱ期CRC中的作用仍有争议.虽然目前指南建议对高危Ⅱ期患者进行辅助治疗,但对高危Ⅱ期 CRC 的定义仍然不明确.TNM分期的局限性表明,需要在预测复发的临床病理特征之外做更详细的检查,以寻找一个更好的生存和复发预后指标.目前发现 CD4+、CD8+ T淋巴细胞在很多恶性肿瘤中存在差异,并对预后有指导意义,但其对 CRC 诊治及预后价值的综合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近几年关于 CRC 患者CD4+和(或)CD8+T 淋巴细胞水平的研究文献作一综述,旨在评估其作为一项 CRC 诊治及预后指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患者和健康人群外周血中CD39和CD73在调节性T细胞中的表达特点。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对76例良性终末期肝病的患者行原位肝移植术,常规术后随访。所有患者肝移植出院后一年内复查外周血CD4+CD25+CD39+T细胞占CD4+CD25+T细胞百分比,同时检测CD4+CD25+CD39+T细胞中FoxP3的百分比,CD4+CD25+CD73+T细胞占CD4+CD25+T细胞百分比,CD4+CD25+CD73+T细胞中FoxP3的百分比,以及CD4+CD25+CD127-T细胞中FoxP3的百分比。检测时患者肝功能良好,无合并感染及新发恶性肿瘤。另选取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的60名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结果肝移植术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中CD4+CD25+CD39+占CD4+CD25+T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降低(P=0.001)。肝移植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绝大多数的CD4+CD25+CD39+T细胞的FoxP3阳性,且两组间FoxP3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79.67±7.98)%vs.(82.40±7.01)%,P〉0.05]。两组外周血中CD73+占CD4+CD25+T细胞的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14.97±4.91)%vs.(13.82±4.47)%,P〉0.05],大约20%的CD4+CD25+CD73+T细胞FoxP3阳性,且两组间FoxP3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18.78±5.53)%vs.(19.19±5.89)%,P〉0.05]。两组大约70%的CD4+CD25+CD127-T细胞FoxP3阳性,且两组间FoxP3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67.43±6.41)%vs.(69.37±5.15)%,P〉0.05]。结论在肝移植患者和健康人群中,CD39+Treg可能是主要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群,可以作为鉴定Treg细胞的表面标志之一。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外周血CD4+CD25+CD39+Treg细胞在成人肝移植患者中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术前CD8+CD28-调节性T细胞(Treg)含量在预测肾细胞癌(RCC)患者术后复发的效能。方法术前检测33例接受肾癌根治术的RCC患者外周血CD8+CD28-Treg含量,术后进行为期60个月的随访,观察CD8+CD28-Treg与复发的关系,并与术前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进行对照。结果共有9例患者出现复发,占27.27%,平均复发时间均数为术后24个月;复发患者的CD8+CD28-Treg及NLR数值均大于非复发组(P=0.034、0.041)。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显示CD8+CD28-Treg及NLR均与RCC存在显著相关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及0.703(P=0.004及0.021),且当CD8+CD28-Treg为8.21%时,其预测复发的敏感度为92.6%,特异度为90.5%,显著高于NLR。结论术前CD8+CD28-Treg在预测RCC患者术后复发具有较理想的准确度,对于术前该细胞百分含量高于8.21%的患者需在术后2年内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鼠接受60Co γ射线致死剂量全身照射(TBI)后,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T细胞活化分子和黏附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于2012年7月至10月,选择12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纳人标准:周龄为10~12周龄,体重为20~25 g.按照完全随机法将其分为TBI组(接受致死剂量TBI)和对照组(未照射),每组6只.TBI组予60C0 γ放射源一次性照射(剂量率为0.66 Gy/min,总剂量为7.5 Gy).于照射后第7天,脊椎离断处死两组小鼠,无菌条件下,取其脾脏、肠系膜淋巴结,研磨后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小鼠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CD4+T,CD8+T,辅助性T细胞(Th)1及细胞毒性T细胞(Tc)1细胞表面CD44和CD62L的表达水平.并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小鼠上述免疫分子表达水平.结果 照射后第7天,TBI组小鼠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CD44+ CD4+T细胞比例为(88.1±1.1)%和(76.7±1.8)%,均低于对照组的(95.0±1.1)%和(92.8±1.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1、-17.82,P<0.05);而CD44+ CD8+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99.0±0.3)%和(92.5±1.7)%,均高于对照组的(88.7±0.8)%和(83.4±1.6)%,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31.15、9.54,P<0.05).TBI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CD44 Th1比例为(4.1±0.4)%,高于对照组的(1.0±0.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8,P<0.05);而两组小鼠脾脏CD44+Th1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P>0.05).TBI组小鼠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CD44+ Tc1比例分别为(65.5±4.6)%和(26.6±2.8)%,较对照组的(41.8±1.5)%和(18.7±1.3)%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7、6.51,P<0.05).TBI组小鼠的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的CD4+T和CD8+T细胞表面CD62L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脾脏中表达水平分别为(0.3±0.0)%比(66.7±4.7)%,(1.1±0.2)%比(64.4±5.1)%;肠系膜淋巴结中为(2.6±0.3)%比(89.7±2.8)%,(9.1±0.5)%比(79.4±3.3)%,两组上述4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52、-21.53、-53.75、-36.56,P<0.05).结论 小鼠接受TBI后,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的T细胞被激活,表现为活化分子CD44在效应T细胞表达升高,而黏附分子CD62L表达下调,T细胞表型改变.通过检测T细胞表面CD44、CD62L等活化及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T细胞活化情况,为评估TBI预处理方案应用后,机体T细胞功能状态的改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CD28表达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CD2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48例胃癌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及CD28进行了检测。结果(1)胃癌组CD8 CD28-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CD8 CD28 细胞则明显减低(P<0.01)。(2)胃癌患者手术后CD8 CD28-细胞明显低于手术前(P<0.01),CD8 CD28 细胞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3)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组CD8 CD28-细胞明显低于未转移组(P<0.01)。(4)Ⅲ期胃癌患者CD8 CD28-细胞与Ⅰ期和Ⅱ期相比明显增高(分别P<0.01,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进程CD8 CD28 细胞、CD8-CD28 细胞逐渐减低(分别P<0.01,P<0.05)。结论检测胃癌患者的外周血中的CD8和CD28的表达,对了解患者的免疫状况,疾病进展和指导临床对患者进行免疫调节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CD4/CD8双阳性T细胞(double positive T cells,DPT)的表达水平及功能,并探讨DPT在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RA患者及25例健康人对照外周血CD3~+细胞中CD4~+/CD8~+双阳性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RA患者及健康人对照血清中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IL-6、TNF-α、IFN-γ和IL-12的表达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RA患者组DPT占CD3+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3,P0.01);RA患者组的ESR、CRP、RF、ACCP、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71,2.99,8.42,4.25,2.12,3.23;P分别为0.000 5,0.004 3,0.01,0.01,0.039,0.002 3)。DPT的表达水平与RA患者的年龄,ACCP,RF及血清中IFN-γ、TNF-α、IL-12的水平不相关,而与患者ESR,CRP,IL-6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5,0.4,0.46;P分别为0.000 4,0.04,0.02)。结论RA患者外周血DPT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在RA发病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