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101例(130跟),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我科收治青光眼患者101例(130眼),其中男性32例,女性69例;年龄32—81岁,  相似文献   

2.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对2000年7月至2003年10月186例(262只眼)的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检查前房深度、滤过泡情况和眼压。随访观察时间3~42月。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浅前房发生率6.87%(18只眼)。术后早期滤过泡均形成良好,保持功能型滤过泡者81.68%(214只眼)。以眼压≤21.05mmHg为手术成功标准,手术成功率82.44%。无结膜房水渗漏和感染性眼内炎。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调节房水滤过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失败的40例(58眼)进行再次手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16-26月。结果手术前平均眼压为(36.62±9.02)mmHg,术后眼压平均为(10.21±4.12)mmHg。治疗前后平均眼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手术51眼(87.93%)获得成功。52眼(89.66%)为功能性滤泡。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后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小梁切除术由 Gairns提出 ,W aston利用于治疗青光眼已被广泛接受 [1],但滤过泡瘢痕形成等因素易使滤过手术失败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则可延长滤过泡功能。我们对 3 8例 3 8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 8例 3 8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其中男 18例 ,女 2 0例 ;年龄2 2~ 79岁 ,平均 52 .5岁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2 9例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9例。 2 9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角粘连超过 1/2 ,9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用药物不能控制眼压。所有患者视野均已有不同程度损害。术前测量视力 :光感者…  相似文献   

5.
复合式和常规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情况。方法青光眼120例142眼随机分为两组。复合式手术组(A组)60例74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即增加可拆除的调节缝线及术中应用5-FU;对照组(B组)60例68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前房形成和眼压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浅前房发生率A组为6.76%(5眼),B组为35.29%(24眼)。二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原因以滤过过强、脉络膜脱离为多见。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迅速恢复和维持术后前房深度,有效减少术后浅前房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张立贵  耿燕 《眼科新进展》1998,18(4):206-208
目的确定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21例(36眼)相对年轻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开联合切除术,并与20例(33眼)单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随访14例(24眼),平均随访22.5mo,眼压控制率为87.5%(不用药),局部用抗青光眼药物达95.7%。对照组随访16例26眼,平均随访19.3mo,眼压控制率为53.8%(不用药),局部用药为73.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切除术治疗相对年轻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比单纯小梁切除术成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残余性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残余性青l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3l眼)残余性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及注水成彤前房。术后随诊12个月。结果随诊3个月时眼压全部控制在10~21mmHg;随诊6个月时眼乐控制在10~21mmHg者25例(26眼),22~30mmHg者5例(5眼);随诊12个月时眼压控制在10~21mmHg者23例(24眼),22~30mmHg者5例(5眼),31~40mmHg者2例(2眼)。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残余性青光眼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治疗残余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传统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疗效差别。方法:回顾比较我院2006/2009年的103例103眼术前眼压控制不良的青光眼患者,这些患者分别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59眼和传统小梁切除术44眼,比较这两种术式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情况及滤过泡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103例103眼手术顺利完成,均未出现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24mo,复合小梁切除组中不用任何药物眼压控制在10~21mmHg共49眼;传统小梁切除术组中不用任何药物眼压控制在10~21mmHg共31眼。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2<0.05),即复合小梁切除术比传统小梁切除术疗效好。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多种类型青光眼的近、远期效果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6例(36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随机对照组32例(38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前房深度。结果 术后第1天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2.8%,明显低于对照组21.1%(P〈0.05)。随访一年,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占88.9%,较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65.8%为多(P〈0.05);以不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21mmHg(1mmHg=0.133kPa)以下为手术成功标准,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4.4%,较对照组71.1%为高(P〈0.05)。结论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可有效地控制滤过量而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以小梁切除联合术中应用5-Fu作对照,治疗一组难治性青光眼并进行临床观察及疗效评价。报告如下:病例选择:本组均为难治性青光眼,包括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例,青少年性青光眼5例,葡萄膜炎性青光眼7例,无晶状体眼性青光眼3例,外伤性青光眼5例,重复滤过性手术8例,45岁以下的原发性青光眼10例,共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32±211岁。根据病人年龄、性别、青光眼类型、术前视力、眼压情况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20例,对照组为常规小梁切除联合术中应用5-Fu…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冷凝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6例(16眼).一次性施行180°睫状体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压、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视力均无明显改善,平均眼压自(57.48±10.00)mmHg降至(12.46±4.36)mmHg,控制在21mmHg以下者13眼(占80.12%),手术眼压控制较好。结论一次性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冷凝对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较好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彭琦  徐晓红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7):1247-1249
目的:比较小梁切开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和小梁切开术以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三种术式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将2006-01/2014-01分别实施这三种术式的年龄基本匹配的三组患者进行比较,其中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组( A组)20例31眼,小梁切开术组( B组)20例32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 C组)20例30眼。 结果:A 组出院时成功率为96.8%,B 组出院时成功率96.9%,C组出院时成功率为83.3%。随访24mo,三组成功率分别为90.3%,81.2%,76.7%。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组以及小梁切除术组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小梁切除术组有1眼发生玻璃体脱出。 结论: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远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轻,可以作为治疗原发性婴幼儿性青光眼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眼压升高)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06-03/2011-07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眼压升高)再次行小梁切除术的连续随访患者13例25眼。青光眼术后再次眼压异常升高,均属于难治性青光眼,我们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于仅存中心视岛及管状视野患眼,手术在表面麻醉联合球筋膜浸润麻醉下实施。主要检查指标:手术前后眼压、视力、角膜水肿情况、滤过泡特征、前房深浅及其它并发症。结果:随访3mo~5a,非接触眼压测定术前眼压28~52mmHg,术后眼压11.7~18mmHg,术后3mo,眼压为145mmHg,眼压以≤21mmHg为成功标准。术后3mo,视力提高3眼(12%),视力不变17眼(68%),视力下降5眼(20%);术后21眼角膜均变清亮;功能性滤过泡22眼(80%),有3眼为非功能性滤过泡,眼压再次高于21mmHg,二次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术后有15眼(60%)出现前房轴深在1.5~2CT间,均自行恢复;术中、术后有10眼(40%)出现不同程度的前房出血,经对症治疗后均已吸收;术后有5例5眼(20%)出现房水闪辉,经散瞳及典必殊滴眼液进行眼局部频点后房水闪辉完全消失,未发生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目前仍是可挽救有视力眼的青光眼最经典、最有效的方法;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原经典手术方式的进一步发展;青光眼术后眼压再次异常升高均属于难治性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再次治疗,证实安全有效,长期疗效满意,是弥补非穿透小梁切除术眼压失控(升高)后有效的治疗措施,并且可以一眼多次手术;有效地保护仅存的视力,维持了一定的视功能;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不适合非透性小梁手术。  相似文献   

14.
樊闻华  刘玉君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2084-2086
目的:对比观察复合式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青光眼患者73例82眼随机分为A组(37例42眼)和B组(36例40眼),分别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3mo,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浅前房发生率、滤过泡形成情况以及眼压控制情况。结果: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4.8%(Ⅰ度),B组浅前房发生率为35.0%(Ⅰ度+Ⅱ度),两组浅前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结束时共38眼(90.5%)为功能性滤过泡,B组共28眼(70.0%)为功能性滤过泡,两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A组眼压获完全控制者共37眼(88.1%),显著高于B组(5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A组平均眼压为15.2±2.3mmHg,显著低于B组(18.5±2.5mmH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在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和眼压控制方面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巩膜瓣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术后早期房水过量流出易导致低眼压和浅前房,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本文对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改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回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22例(29眼)均为我院1996年7月~1997年1月间住院病人,男工4例(l眼),女8例(12眼),平均年龄56a。临床诊断:急性闭角型青光服11例(l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7例(14眼),开角型青光眼l例门眼),继发性青光眼3例(3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例,术后随访3~6mo,平均4.smo。1.2术前诊断和处理根据病史、体征、房角镜及视…  相似文献   

16.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观察组50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52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滤过泡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1年眼压控制率:观察组为96.00%;对照组为67.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功能性滤过泡观察组为94.00%,较对照组63.46%为多(P〈0.001)。术后第1天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9%。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潘英芬  王军  李一壮 《眼科研究》2001,19(4):325-325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比较安全面有效的外引流手术,它所形成滤过泡扁平,位置偏后,形态规则,泡壁厚实,因而手术后滤泡破裂或感染可能性小,降眼压效果好,但术中、术后会产生一些并发症。现将我院早期开展青光眼小梁切除术100例常见并发症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青光眼患者100例126眼,男76眼,女50眼;年龄43~78岁;开角型青光眼73眼,闭角型青光眼29眼,继发性青光眼(色素膜炎性、色素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4眼。1.2手术方法(1)表面麻醉+球后麻醉;(2)前房穿刺;(3)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常规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可调节缝线、丝裂霉素C、前房穿刺术、角膜缘球结膜切口连续缝合)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79例(105只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检查前房深度、滤过泡情况和眼压。结果术后随访12~72个月,平均33个月。本组病例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低,为21.90%,术后早期滤过泡均形成良好,随访眼压控制理想。本组手术成功率高,为84.76%。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减少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减少青光眼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作用。方法对收治的58例(63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4~18月,平均12月。63眼中除2眼眼压控制不稳定。滤过形成不明显,经外置巩膜缝线拆除,配合滤过泡按摩眼压控制存21mmHg以下,余均控制在7~16mmHg。观察术前术后视野变化,未发现视野进行性损害。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应用提高了丁术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管状视野晚期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对78例(93眼)晚期原发性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0.2mg/mL的丝裂霉素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技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月(7~60月),术后6月眼压〈21mmHg者86眼(92.47%),眼压〈15mmHg者72眼(77.42%)(1mmHg=0.133kPa),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管状视野晚期青光眼的有效方法,能较好地保存残存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