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目的从全社会的角度对本地区腹腔镜与开放手术两种方法用于小儿疝的治疗成本和收益进行对比,为眉山市医保部门决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为患者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手术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从2017年1月至12月眉山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小儿疝患者中,选取年龄1~3岁的患儿共144例进行分析。经济成本分析包括住院费用、手术费用和其他费用三个部分,疗效评价采用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 结果开放手术组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平均费用为3918.346元,腹腔镜手术组为4764.809元;开放手术组的QALY为0.345,腹腔镜手术组为0.380;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疝的增量成本效益比为1159.738元/年;敏感性分析得出,对成本效益比(C/E)的影响最大的是器械耗材费,其次是麻醉费和手术费;临界值分析得出,当腹腔镜组术中耗材器械使用费降至912.082元时,2组患者的C/E相当。 结论腹腔镜手术相比开放手术虽然花费更高,但其同时会给患儿带来更大的获益,从分析的结果来看,腹腔镜手术应该作为治疗小儿疝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杂交技术与单纯腹腔镜技术在难复性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单侧难复性腹股沟疝患者共60例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法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患者30例,采用杂交技术;对照组患者30例,采用腹腔镜技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气腹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对照组1例患者因腹腔镜下难以分离还纳,后转为开放手术,淘汰出组,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单侧难复性腹股沟疝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发热情况、异物感发生情况分别为(5.00±0.85)d、(10 901.8±830.22)元、5例(16.7%)、2例(6.7%),与对照组(5.00±0.82)d、(11 116.45±813.73)元、6例(20.7%)、2例(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单侧难复性腹股沟疝患者手术时间、气腹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清肿发生情况分别为(57.00±5.81)min、(36.30±4.90)min、(21.00±3.80)ml、1例(3.3%),与对照组(72.90±3.66)min、(65±4.43)min、(56.7±8.69)ml、7例(24.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44、-6.698、-6.678、χ2=5.450,P均<0.05)。 结论相对于腹腔镜技术,杂交技术治疗难复性腹股沟疝可减少手术时间、气腹持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血清肿的发生,不会增加术后疝复发等并发症的风险和住院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APP)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TAPP组(26例)及开放手术组(34例)。随访3个月,比较2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 结果TAPP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平均最高体温较开放手术组降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开放手术组缩短,但住院费用较开放手术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手术组,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maire,SF-36)、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和巴塞尔指数(Barthelindex,BI)评分均显著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APP治疗腹股沟疝可加速患者预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手术时间较长,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评价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天津市人民医院和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95例老年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TAPP)和开放组(Lichtenstein),对比2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首次通便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等指标。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5.45±9.72)min,平均住院时间(6.86±1.12)d,首次通便时间平均(2.60±0.70)d。开放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3.13±11.05)min,平均住院时间(7.52±1.36)d,首次通便时间平均(2.80±1.03)d,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首次通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 。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嵌顿性腹股沟疝更加安全有效,在满足手术适应证条件下,应首选腹腔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106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腹腔镜组(53例)和传统手术组(53例)。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而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2组患儿的手术情况、住院情况、并发症、隐匿性疝、对侧疝突出、复发情况。 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疼痛时间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74、19.072、58.681、14.511、4.981,P均<0.001)。腹腔镜组住院费用(4 152.85±541.59)元高于传统手术组(3 860.71±459.7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4,P=0.003);腹腔镜组住院时间(2.07±1.12)d与传统手术组(2.14±1.49)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3,P=0.785)。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传统手术组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4,P=0.003)。术后腹腔镜组对侧疝突出的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比9.4%,P=0.003);隐匿性疝发生率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0%比0,χ2=5.248,P=0.022);2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比3.8%,χ2=2.038,P=0.153)。 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患儿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儿迅速康复,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伴恶性肿瘤患者在恶性肿瘤稳定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58家医院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10 964例腹股沟疝住院患者,根据腹股沟疝是否伴有恶性肿瘤以及手术方式分为腹股沟疝伴恶性肿瘤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恶性肿瘤+腔镜组)、腹股沟疝伴恶性肿瘤行开放式疝修补术(恶性肿瘤+开放组)、腹股沟疝不伴恶性肿瘤行腹腔镜疝修补术(非恶性肿瘤+腔镜组)、腹股沟疝不伴恶性肿瘤行开放式疝修补术(非恶性肿瘤+开放组),比较各项围手术期指标。 结果恶性肿瘤+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出血、血清肿、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分别为(71.05±33.64)min、(7.82±5.46)ml、3.62%、3.62%、0,与非恶性肿瘤+腔镜组(77.04±35.68)min、(8.06±7.36)ml、2.67%、2.37%、0.25%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开放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出血、血清肿、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分别为(76.00±34.69)min、(7.56±6.41)ml、0.70%、2.44%、0,与非恶性肿瘤+开放组(79.65±42.07)min、(8.33±7.96)ml、2.19%、2.19%、0.02%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从围手术期表现来看,腹股沟疝伴恶性肿瘤患者在恶性肿瘤稳定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本研究可为今后我们在临床上处理此类患者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多媒体式术前访视在腹腔镜无张力腹股沟疝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4至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腹腔镜无张力腹股沟疝患者88例。所选患者按照1~88号顺序编号,其中1~44号为对照组,45~88号为研究组,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提供常规的术前访视,研究组提供多媒体式术前访视。并对多媒体式术前访视效果以及常规访视效果从入室后收缩压、心率、焦虑程度及术后满意度进行对比与分析。 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腹腔镜无张力腹股沟疝患者焦虑现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8,P=0.037)。对照组腹腔镜无张力腹股沟疝患者在麻醉前20分钟收缩压、麻醉前20分钟心率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132.30±5.73) mmHg(1 mmHg=0.133 kPa)、(83.34±5.21)次/min、(94.09±3.08)分,与研究组(128.52±9.10) mmHg、(80.18±5.64)次/min、(98.05±2.0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7、2.728、-7.084,P=0.023、0.008、<0.001);对照组腹腔镜无张力腹股沟疝患者在术前1天收缩压及术前1天心率分别为(118.02±10.12)mmHg、(74.30±6.14)次/min,与研究组(121.57±10.25)mmHg、(76.61±5.72)次/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3、-1.832,P=0.106、0.070)。 结论多媒体式术前宣教能够缓解患者术前焦虑、恐惧状态,降低患者因为心理引发的生理反应,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及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模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共158例,按照诊疗模式分为常规手术组患儿80例,日间手术组患儿78例。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患儿家长及医护的满意度。 结果2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日间手术组总住院时间[(16.27±3.53)h]、住院费用[(7276.09±1599.90)元]较常规手术组[(70.40±13.48)h、(7860.43±1406.66)元]显著偏低,日间手术组医护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度,91.0%)、患儿家长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度,97.4%)较常规手术组(78.8%、87.5%)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儿童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模式,可提高医护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压迫装置对腹股沟疝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观察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进行腹股沟疝日间手术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53例,开放手术27例,全部患者手术后采用加压装置对手术区域进行加压,分析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卡罗来纳舒适量表生活质量评分(CCS)及血清肿相关情况。 结果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患者的术后1周CCS评分分别为(25.88±5.77)和(27.32±6.2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与腹腔镜组使用加压装置前的2组的疼痛评分分别为(5.12±1.41)和(4.53±1.62)分,使用加压装置当天疼痛评分分别为(3.54±0.67)和(3.55±0.72)分,术后7 d的疼痛评分分别为(1.19±0.21)和(1.09±0.1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当天使用加压装置后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术后加压装置整体评估满意度2组患者分别为90.56%和85.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清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压迫装置能够改善腹股沟疝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并且提升术后生活质量,患者的整体使用满意度较高,并且对症状性血清肿的预防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侧复发性腹股沟疝腔镜下修补术的临床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3例腔镜下修补单侧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手术时间、有无中转手术、发生副损伤、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腔镜修补单侧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结果123例单侧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患者54例,采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患者59例,采用腹腔内修补术(IPOM)患者10例。平均手术时间(50.68±9.46)min,术后第1天视觉模拟疼痛评分(2.19±1.76)分,术后住院时间(2.25±1.40)d。术后累计并发症患者12例(9.76%),均治愈出院,随访时间内无复发。 结论腔镜修补手术(TEP、TAPP及IPOM)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在有条件的单位开展。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The controversial issue of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 is examined, employing a decision analytic method.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NSAS, NHDS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HCUP-NIS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databases and 51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ere analyzed. The study group constituted of a total of 1,513,008 hernia repairs. Projection of the clinical, economic, and quality-of-life outcomes expected from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options was done by using a Markov Monte Carlo decision model. Two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probability of hospital admission after an ambulatory procedure and the probability of death after inguinal hernia repair. Four treatment strategies were modeled: (1) laparoscopic repair (LR), (2) open mesh (OM), (3) open non-mesh (ONM), and (4) expectant management. Costs were expressed in US dollars and effectiveness in 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 (QALYs). The main outcome measures were the average and the 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ICER) ratios.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expectant management, the incremental cost per QALY gained was $605 ($4086, 9.04 QALYs) for LR, $697 ($4290, 8.975 QALYs) for OM, and $1711 ($6200, 8.546 QALYs) for ONM. In sensitivity analysis the two major components that affect the cost-effectiveness ratio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repair were the ambulatory facility cost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At a LR ambulatory facility cost of $5526 the ICER of LR compared to OM surpasses the threshold of $50,000/QALY. Conclusions: On the basis of our assumptions this mathematical model shows that from a societal perspective laparoscopic approach can be a cost-effective treatment option for inguinal hernia repair.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开放腹膜前修补术与经腹腹膜前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收治的202例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开放组122例,腔镜组80例,比较2组病例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第1天、第7天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开放组(P<0.001),腔镜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开放组(P<0.001)。 结论开放腹膜前修补术与经腹腹膜前修补术均可有效治疗腹股沟疝,后者疼痛更轻、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APP)及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及术后血清肿发生率,并分析血清肿发生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腹股沟疝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式不同分为TAPP组(45例)及TEP组(30例)。分别监测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围术期指标及术后血清肿发生情况。 结果相对于TEP组,TAPP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50±4.25)min比(65.36±6.52)min,P<0.05]。但TAPP组住院费用高于T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5±0.07)万元比(1.25±0.05)万元,P<0.05]。TAPP组和TEP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5±1.34)d比(3.55±1.20)d,P>0.05]。TAPP组术后血清肿发生率低于T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2%(1/45)比13.33%(4/30),P<0.05]。 结论相对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与TEP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TAPP住院费用相对较高。TAPP相对于TEP可降低术后血清肿发生概率。合理的术式选择,准确的术中操作可能是减少术后血清肿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股沟直疝经全腹膜外修补术中个体化手术方式固定假性疝囊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106例腹股沟直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由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固定组(53例)与常规组(53例)。术后随访2年,分别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后第1和3天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血清肿、局部异物感、阴囊肿胀、伤口感染、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发生率、术后2年疝复发率。 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第1和3天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血清肿及局部异物牵拉感的发生率较常规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阴囊肿胀、伤口感染、术后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2组均无疝复发。 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采用固定直疝假性疝囊可有效减少术后血清肿及术区异物牵拉感,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透壁缝合法处理腹股沟直疝假性疝囊预防术后血清肿的效果。 方法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肝胆疝外科自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手术治疗的74例直疝患者,其中Ⅰ型疝12例、Ⅱ型37例、Ⅲ型25例,62例Ⅱ型及Ⅲ型患者术中行透壁缝合法处理直疝假性疝囊。 结果7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腹股沟直疝无张力修补术。Ⅰ型疝手术时间为(38.42±2.81)min,出血量为(4.42±2.31)ml,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VAS)(2.83±1.19)分,7 d VAS(1.00±0.85)分;Ⅱ型手术时间为(44.49±3.25)min,出血量为(7.00±1.75)ml,术后1 d VAS(2.84±1.21)分,7 d VAS(1.08±0.83)分;Ⅲ型手术时间为(50.64±3.35)min,出血量为(5.92±2.60)ml,1 d VAS(2.84±1.18)分,7 d VAS(0.92±0.86)分。术后随访期无血清肿发生、无睾丸肿胀疼痛、无性生活障碍、无疝复发及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出现。 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透壁缝合法处理直疝假性疝囊对于预防术后血清肿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技术,不增加术后疝复发率及慢性疼痛,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