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门诊患者晕针发生的原因及干预方法.方法 2008年7月-2009年7月门诊采血发生晕针的53例患者为晕针组,同期每周三门诊采集生化血液标本的第20号、第50号患者共64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史、心脏病史、直立性低血压史、是否空腹、睡眠、采血时体位、童年注射恐惧经历及采血时不良情绪等情况.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童年注射恐惧经历及采血时不良情绪与晕针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采血时不良情绪为晕针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晕针组有47例采用抱头扶持法再次采血,均采血成功,其中45例未发生晕针,晕针有效预防率96%.结论 晕针与不良情绪(如恐惧、畏痛、心情紧张等)密切相关,而抱头扶持法可以作为预防晕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肌肉注射安乃近出现晕针的原因,探讨预防肌肉注射安乃近发生晕针的可行性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月发生的28例安乃近晕针记录情况。总结常见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运用护理措施,减少晕针现象的发生。结果:2007年2月-7月186例注射安乃近患者都没有出现过晕针现象。结论: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法注射安乃近可防止晕针发生。  相似文献   

3.
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致晕针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出现晕针的原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以预防晕针的发生。方法分析2000年1月~2002年1月发生的37例复方氨基比林晕针记录情况,经分析认为,体位和年龄因素是发生晕针的主要原因,从而制定护理操作规程,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年龄10~30岁者,一律取卧位缓慢注射,并做好心理护理。结果2002年2月~2003年2月注射复方氨基比林186例患者,均未再发生晕针。结论采取卧位缓慢注射复方氨基比林可预防晕针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减轻和消除穴位注射中出现晕针与药物反应的有效方法,减少注射中的晕针与药物反应的毒副作用。方法:对30例晕针与药物反应患者进行临床实践操作和观察。结果:以上患者的不适症状均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和消除。结论:通过积极合理的护理,不仅能有效缓解、消除晕针与药物反应的不适症状,还能预防晕针与药物反应的发生,最大限度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周书萍  葛庆芬  林雄 《家庭护士》2009,7(10):891-891
晕针是病人在接受注射(包括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治疗时,由于疼痛刺激、精神过度紧张而发生的虚脱现象,为注射治疗常见并发症之一.为减少晕针发生,笔者对晕针发生原因和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我科41例高原地区病人注射时发生晕针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出高原地区病人在注射时发生晕针与高原低氧环境,机体能量供应不足,疼痛、恐惧心理以及注射药物剂量、浓度和时间有关,并采取吸氧,供给机体能量,减轻注射时疼痛以及心理护理等相应对策,有效地防止了高原地区病人在注射时晕针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1997年 4月~ 2 0 0 0年 4月 ,我们对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患者近 3万例次进行统计。发生晕针 318人次 ,发生率1 0 9%,年龄以 18~ 45岁多见。其中青壮年男 10 8例 ,女2 0 0例 ,儿童 6例 ,老年人 4例。2 晕针的原因2 1 心理因素。在接受注射时 ,由于情绪过度紧张、恐惧 ,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 ,血压下降 ,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针。2 2 体质因素。空腹或饥饿状态下 ,劳累疲倦时 ,患者机体处于应急阶段 ,通过迷走神经反射 ,引起短暂的血管床扩张 ,外周阻力下降 ,血压下降 ,脑血流量减少[1] ,发生晕针。2 3 患者体位。采取平卧…  相似文献   

8.
门诊抽血患者的心态调查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兰英 《天津护理》2004,12(4):221-221
目的:了解和分析门诊抽血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减少患者抽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抽取拟实施门诊抽血的1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门诊抽血的患者抽血前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心埋。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避免晕针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了解抽血前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可使患者在抽血中情绪稳定,主动配合,避免了晕针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医护人员在给病人注射针剂或做针刺治疗时,常遇到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甚至晕厥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就是人们常说的"晕针"。因晕针而发生的晕厥为血管抑制性晕厥。血管抑制性晕厥主要是由于紧张、惊  相似文献   

10.
晕针相关因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晕针是患者在接受注射时 (主要为肌肉注射 ) ,由于疼痛的刺激而发生的虚脱现象。为了尽量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 ,就晕针发生的相关因素和防治加以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自 1995年 8月至 1998年 8月 ,本院注射室对首次进行肌肉注射治疗的 15 0 0 0例患者进行了统计 ,发生晕针人次 2 31例 ,发生率为 1.5 4%。年龄为 6岁至 6 5岁 ,18~ 35岁的青壮年 2 19例 ,其中女性 12 2例。儿童晕针 8例 ,4例为 40岁以上的中年人。1.2 临床表现 晕针的发生有一个暂短的过程 :1)先兆期 :自述心慌、头昏眼花 ,可发生恶心呕吐。持续时间约 2~ 3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白血病病人腰穿鞘内注射术的影响。方法:以住院患白血病初次行腰穿鞘内注射的62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31例,对干预组的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观察干预措施对病人情绪、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干预组及对照组病人之间在紧张、恐惧及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的病人的紧张、恐惧情绪及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而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对白血病病人腰穿鞘内注射术前后进行护理干预能减轻病人紧张、恐惧情绪,降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病人顺利完成穿刺术,有助于提高病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注射给药是临床治疗常用的方法,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因注射引起晕针的现象,通过观察,晕针现象多为患者的不良情绪,心理因素所致。为此,我们在注射过程中运用心理护理知识对此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首先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然后进行正确疏导,控制患者的行为,经注射四万余人次均未发生晕针,保证了注射的正常进行。现将45例晕针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晕针是注射治疗过程中,病人出现头晕、恶心,甚至出现晕厥的现象。晕针其实是晕厥中的一种,是因急性脑部血管缺血引起的。本院从2003年12月~2004年3月共发生晕针5例,本文通过分析病人发生晕针的相关因素,旨在提出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过程中心理护理实施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01/2008-01 126例剖宫产患者按入院顺序单双数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在剖宫产手术前后及手术过程中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的告知,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血压、呼吸、心率、紧张恐惧程度及手术时间。结果: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紧张恐惧程度明显减轻,手术时间缩短,血压、呼吸、心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给予心理护理,能减轻紧张恐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术中的血压、呼吸、心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降低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晕针的发生率。方法将240例狂犬病Ⅲ级暴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观察组在一般预防处置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注射前、注射过程中、注射后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预防处置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晕针发生率。结果 240例患者中,观察组患者发生晕针10例(8.3%),对照组患者发生晕针29例(24.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效地降低了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晕针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语言交流干预在采血晕针体检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体检者实施语言交流干预,有效解除体检者的心理障碍,达到预防晕针的目的。方法 选择2006年1~12月在本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10900人(设为对照组),2007年1~12月进行健康体检15350人(设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一般交流方式,干预组采用灵活的个性化语言交流方式,观察两组体检者抽血时晕针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和干预组在接受抽血时晕针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晕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灵活的个性化语言交流对抽血体检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完成采血过程,可降低体检者晕针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晕针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7):4046-4046
目的:探讨避免或减少晕针的发生。方法:对34例晕针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晕针与精神因素、环境因素、体质因素、护理行为有关。结论: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可有效地预防或减少晕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学生体检中导致晕针的相关因素,实施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分析2008年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 061名入校新生体检资料。结果:发现多种因素导致学生体检中出现晕针现象,通过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了晕针现象的发生,对出现的不同程度晕针症状的患者,针对诱因进行心理护理和临床处理,无意外事故发生,使学生体检工作顺利进行。结论:学生体检中诸多因素导致学生出现晕针,应予以避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减少患儿对肌肉注射的紧张、恐惧情绪,提高患儿对注射疼痛的赖受能力。方法选择2006年1-5月份在门诊注射室接受肌肉注射的年龄为3-6岁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注射,干预组根据患儿的心理特征分别实施注射前、中、后的心理干预,并将其主动配合性与时照组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儿配合注射的主动性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减轻学龄前患儿对肌肉注射的紧张、恐惧情绪,激励患儿学会自控,主动配合护士操作。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晕针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总结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导致晕针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饥饿或空腹、年龄对疼痛敏感性的差异、体位以及护士方面的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晕针的护理对策包括备齐急救物品、心理疏导、重视不良体质、护理人员素质、环境方面、体位方面、药物方面、注射部位的选择、晕针后的处理等。通过对晕针的全面分析,提高护理人员对该现象的认识,从而有效保护健康体检者的安全,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