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PCR早期诊断支原体肺炎105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肺炎支原体--聚合酶链反应(MP=PCR)试剂盒及血冷凝集试验检测105例住院肺炎患儿。结果,MP-PCR最性29例,阳性率27.6%;-12岁年龄组阳性率高于-3岁年龄组。MP-PCR阳性患儿的入院前病程显著长于MP-PCR阴性患儿。血冷凝集试验滴度≥1:32的32例中,MP-PCR阳性16例。12名正常儿童MP-PCR检测均阴性。表明PCR检测对MP肺炎具有早期确诊价值,而血冷凝集试验对M  相似文献   

2.
对小儿呼吸道感染235例采用PCR技术检测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血清抗肺炎支原体IPM(MP-IgM)、血清冷凝集试验(CAT),进行配对研究。结果说明,咽拭子Mp-DNA-PCR法和血清抗MP-IgM法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都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PCR法出现阳性早于血清抗Mp-IgM法,但易受药物的影响;血清抗Mp-IgM法易受病程的影响;而血清冷凝集试验法阳性率太低,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及冷凝集试验的联合检测,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敏感检测方法,以提高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对7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μ-捕获ELISA方法检测抗-MP-IgM,同时做血清冷凝集试验,进行配对资料分析.结果 750例受检样品中抗-MP-IgM阳性125例,阳性率为16.7%;CAT法阳性81例,阳性率为10.8%.在141例临床诊断为MP感染的病例中,血清抗-MP-IgM和CAT均阳性61例;MP-IgM阴性、CAT阳性19例;抗-MP-IgM的敏感性76.6%;冷凝集试验的敏感性56.7%,抗-MP-IgM与CAT联合检测检出率达90.1%.结论 抗-MP-IgM和冷凝集试验同时检测提高了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诊断的准确率,可以协助临床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临床可疑支原作感染的364例患儿进行MP-PCR检测,结果26例阳性。MP-PCR阳性患儿咳嗽、发热天数和X线胸片上均较MP-PCR阴性患儿有较显著差异。有哮喘史的患儿易患肺炎支原体感染,易引起其它系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敏感、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抗体IgM(抗MP-IgM),协助临床早期诊断MP感染及早期治疗,缩短病程.方法日本富士肺炎支原体检测试剂-SERODIA-MYCOⅡ凝集试验.结果177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检出MP-IgM阳性389例,检出率为21.9%.年龄<3岁、3~6岁、6~13岁3个年龄组患儿的MP-IgM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5%(147/1 012),30.5%(139/456)和33.9%(103/304).取86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符合临床支原体诊断标准有的205例,抗MP-IgM阳性156例,阳性率为76.1%;不符合诊断标准的655例中,抗MP-IgM阳性仅为26例,假阳性率为4.0%.两组经统计χ2=48.2,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ERODIA-MYCOⅡ凝集试验检测小儿MP感染具有操作简便、省时快捷、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可作为早期诊断MP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张素梅  隋红  乔兴光 《吉林医学》2004,25(12):13-14
目的:应用敏感、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抗体IgM(抗MP—IgM),协助临床早期诊断MP感染及早期治疗,缩短病程。方法:日本富士肺炎支原体检测试剂—SERODIA—MYCOⅡ凝集试验。结果:177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检出MP—IgM阳性389例,检出率为21.9%。年龄<3岁、3~6岁、6~13岁3个年龄组患儿的MP—IgM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5%(147/1012),30.5%(139/456)和33.9%(103/304)。取86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符合临床支原体诊断标准有的205例,抗MP—IgM阳性156例,阳性率为76.1%;不符合诊断标准的655例中,抗MP—IgM阳性仅为26例,假阳性率为4.0%。两组经统计χ2=48.2,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押SERODIA—MYCOⅡ凝集试验检测小儿MP感染具有操作简便、省时快捷、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可作为早期诊断MP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清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明胶颗粒反向凝集试验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结果:7157例检测中,肺炎支原体阳性标本为917例,男女比例分别为52.33%和47.67%,0岁-,1岁~,3岁~,(6—14)岁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6.5%,11.68%,18.22%,8.1%;10个月、11个月、12个月、1个月的发病率较其他季节高。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无性别差异,3岁~为高发年龄组,秋冬季为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8.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肺及肺外器官受累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MP-IgM及冷凝集试验.对确诊为MP感染的82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患儿52.4%有呼吸道症状,26.8%肺外器官受累,其中以消化、神经、心血管系统受累多见.82例患儿均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80例治愈好转,2例死亡.实验室检查中72例血MP-IgM阳性,冷凝集试验≥1∶32阳性率12.2%.结论:MP感染临床特征及胸片缺乏特异性,对于治疗不理想及多器官受累的呼吸道感染,应注意有无MP感染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早期确诊,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Mp)检测,以期协助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对490例呼吸道感染者同时作冷凝集试验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Mp-特异性抗体(IgG、IgM)。结果 490例呼吸道感染者,检出Mp特异性抗体阳性90例,阳性率18.4%。<3岁、-6岁、-14岁、>14岁4个年龄组Mp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12/148)、23.6%(44/186)、31.0%(31/100)、5.3%(3/56)。在93例临床诊断为Mp感染的病例中,抗-Mp-IgG阳性59例,敏感性63.4%,抗-Mp-IgM阳性80例,敏感性86.0%,冷凝集试验阳性43例,敏感性46.2%,抗-Mp-IgM敏感性较冷凝集试验高(P<0.05)。结论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Mp抗体可作为早期诊断Mp感染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冷凝集素试验在支原体肺炎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和冷凝集素试验(CAT)对比的方法,对86例支原体肺炎患者进行检测;结果 86例标本,PCR检测阳性84例,阳性率97.67%;冷凝集素试验(CAT),阳性62例,阳性率72.09%。结论 CAT作为传统试验辅助诊断MP感染,虽然敏感性不如PCR,但其检测方法简便、快速、价格适宜,可做为临床常规检测项目及筛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肺炎支原体感染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区 ,平时散在发病 ,可导致多系统、多器官的肺外并发症。本文统计我院内、儿科2 0 0 2年 7月至 2 0 0 4年 8月住院病人资料 ,以肺外并发症为突出表现的肺炎支原体肺炎 10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中男性 7例 ,女性 3例。年龄 10岁~ 72岁 ,平均 38岁。所有患者均有发热 ,8例有轻咳、咽痛 ,9例 X线胸片示点片状阴影 ,所有患者咽拭子肺炎支原体聚合酶链反应 (MP— PCR)结果阳性。 10例血冷凝集试验阳性 (1∶32~ 1∶ 12 8) ,5例患者血肺炎支原体 Ig M抗体检查阳性。1.2 就诊原…  相似文献   

12.
雷玉林  陈黎  雷治宇 《重庆医学》2011,40(18):1797-1798,180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在儿童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大公馆医院住院部及门诊就诊的疑诊MP感染患儿采用咽拭子快速培养方法检测MP。结果检测患儿578例,阳性数为197例,阳性率为34.08%。MP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其中,≤1岁、>1~3岁、>3~6岁及>6~13岁年龄组患儿的M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83%、39.51%、39.47%和22.92%;阳性率与性别无关。结论 MP快速培养对儿童MP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3470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3 47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抗体IgM的检测,协助临床早期诊断MP感染。方法运用微粒凝集试验,进行血清MP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结果3 470例患儿中检测出1 054例MP-IgM呈阳性,检出率为30.37%,其中男622例,女432例,0~2岁组、3~6岁组和6~14岁组MP-IgM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60%、43.16%和50.79%;男女阳性检出率之间和各年龄组阳性检出率之间,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儿童MP感染以3~14岁感染率较高,微粒凝集试验检测血清MP-IgM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根据患儿的不同病程进行动态检测,可提高MP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特异性肺炎支原体(MP)抗体IgM、IgA和IgG对临床早期诊断MP感染的意义。方法:分别对30例正常健康儿童和76例临床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血清,采用Serodia-MycoⅡ方法检测MP-IgM,ELISA方法检测MP-IgA和MP-IgG。结果:30例正常健康儿童中,MP-IgG阳性2(6.67%)人,MP-IgM、MP-IgA皆为阴性。76例受检标本中,第1周,MP-IgM检出阳性率最高,为70.97%;第2周,MP-IgM、MP-IgA和MP-IgG检出阳性率都达到80%以上;第3周,MP-IgA阳性率下降至26.32%,MP-IgM、MP-IgG阳性率基本无变化。随访57例患儿,25例随访期间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MP-IgA阳性率从32%上升至84%。结论:MP感染1周内,MP-IgM是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血清学指标,MP-IgA对再感染患儿的诊断较MP-IgM更有价值。同时检测MP-IgM、MP-IgA和MP-IgG能获得最佳的血清学诊断。  相似文献   

15.
哮喘组:根据1987年全国儿科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对来本科初诊的哮喘息儿留取咽分泌物,应用聚合酶联反应(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的DNA病程7天后(中位时间14.5天)取患儿血清作冷凝集试验。1年来同时做2项检测的哮喘患儿共卫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2~12岁(平均5岁)。其中哮喘缓解期就诊17例,病情反复迁延6例,发作期就诊8例。对照组:年龄相仿的正常或非呼吸道感染儿10例作为对照。检测结果见表,哮喘组MP-PCR阳性6例,对照组为0;冷凝集试验哮喘组≤1:4有10例,对照组9例;<1:16哮喘组16例,对照组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颗粒凝集试验(PA)与实时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的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病程7d前后、用药后检出率是否有差异,探讨MP感染的早期、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7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290例,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4组:婴儿组(≤1岁),幼儿组(1~3岁),学龄前组(3~6岁),学龄组(>6岁),分别于入院时留取血清及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痰液或鼻咽灌洗液),血清行PA试验检测MP抗体,呼吸道分泌物行实时PCR检测MP-DNA,病程小于7d者待病程超过7d后第2次留取血清及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检测,对确诊MP感染患儿治疗后再复查血清及呼吸道分泌物,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在不同年龄、病程7d前后、用药后对MP感染检出率的差异。【结果】PA试验检测MP抗体总阳性率为12.8%,各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3.3%、13.5%、23.3%和36.8%,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PCR检测MP-DNA总阳性率为13.8%,各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14.8%、13.5%、11.7%和15.8%,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近年来,随着对MP检测手段的不断进步,国内外有关MP感染的报道日渐增多.我院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995年3月~1998年3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220例肺炎(疑为MP感染)患儿,取咽拭子标本进行MP感染检测,并就PCR技术对MP感染检测的可行性,咳嗽时间的长短与阳性率的关系以及不同年龄组的阳性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重要性。方法对16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用PCR方法检测咽拭子MP DNA,然后对阳性患儿以PA法检测血清中的MP IgM。对确诊为MP感染的72例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66例患儿MP DNA阳性率57.2%(95/166),MP IgM阳性率43.4%(72/166),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6例、支气管炎33例、肺炎23例,发病年龄以儿童为主,3-12岁占66.7%(48/72),54.2%(39/72)的阳性患儿发热。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应考虑MP感染的可能,应尽早检测MP DNA、MP IgM。  相似文献   

19.
由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支原体肺炎是儿童时期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因之一。近年来,关于支原体肺炎的报道日益增加[1],且有局部流行和散发的趋势[2]。本实验室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一年来收治的170例小儿肺炎患者的咽分泌物进行MP检测,同时做分离培养和冷凝集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检测对象为一年来收治的儿童肺炎共170例,年龄7个月~12岁,平均年龄6.7岁,病程3~15天。临床表现为发热,颁发咳嗽,双肺可闻于湿罗音,末梢血WBC正常或稍高,部分患儿出现厌食、呕吐、贫血及腹痛等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IgG、IgM定量检测在小儿MP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ERI-ON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1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双份血清特异性MP-IgG;IgM,同时检测82例患儿家长血清特异性抗体。结果 各年龄组呼吸道感染患儿第1份血清M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婴儿组8.9%,幼儿组29.4%,学龄前组35.1%,学龄组47.8%,IgM总阳性率为23.9%,IgM总阳性率为17.0%。有20例患儿的第1份血清MP呈阴性,而第2份血清为阳性,双份血清的MP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MP感染患儿家长中,27例血清特异性MP-IgG、IgM呈阳性;30例非MP感染患儿家长中,8例血清特异性MP-IgG、IgM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MP感染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双份血清IgG、IgM的定量检测有助于提高MP感染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