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rimarypulmonaryhypertension,PPH)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PPH10例的临床特征。结果PPH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劳力性呼吸困难、晕厥,出现症状至PPH确诊时间为(2.2±1.9)年。最常见的体征为肺动脉瓣区第2音亢进及收缩期杂音。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简便易行,PPH表现为肺动脉增宽、右心增大。右心导管检查是诊断PPH可靠的手段。前列腺素、钙通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可能对PPH有效。本病预后不良,对10例患者平均随访3.2年,死亡7例。结论根据临床特征确诊PPH,病程多已中晚期,病情重,预后不良。应注重早期正确诊断并积极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2.
文斌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7):1248-125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7例确诊为PH患者给予超声心动图及CT、X线、肺动脉造影等检查,部分给予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收缩压(PASP),并与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157例患者中,经超声心动图确诊患者148例,确诊率94.3%。结合其他检查全部确诊。超声心动图误诊的9例中,6例为右肺动脉狭窄,3例为左肺动脉狭窄。肺动脉高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主要表现为右心室肥厚增大,右心房扩大,肺动脉增宽,收缩期三尖瓣可见反流,反流频谱呈高速。30例患者右心导管测量PASP与超声心动图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PH具有准确率高、方便快捷、无创性、可重复性高等特点,且对病因的明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临床对少见原因引起咯血的诊疗水平。方法对4例已经明确诊断的少见原因引起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4例咯血病因分别是肋间动脉-肺动脉瘘(intercostal—to—pulmonary arterial fistula,IPAF)、肺内错构瘤(pulmonary hamartoma,PH)、单纯性左肺动脉缺如(absence of the left pulmonary artery,ALPA)、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PPH),均为临床少见病例。IPAF首选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肺内错构瘤为肺部良性肿瘤,结合病史和影像一般可以获得初步诊断,确诊及治疗依赖手术;ALPA影像检查可以获得诊断,如果合并大咯血,手术治疗是最佳的临床选择;PPH经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即可获得初步诊断,右心导管检查是确诊的可靠依据。结论咯血为呼吸系统常见症状之一,但少见原因引起的咯血容易误诊。遇到不明原因的咯血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临床检查,才能获得正确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各种检查技术在临床确诊的慢性肺心病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例临床确诊为慢性肺心病缓解期的右心导管,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部分心电向量图和放射性核素测定右心室射血分数的结果,对比各种检查手段对肺心病的诊断价值。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肺动脉高压呈波动性和可逆性改变。研究结果表明20例曾有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其中9例(45%)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PAPM)在正常范围。上述其它5种无创检查手段,对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心电图90%;x线胸片80%;心电向量图86%;放射性核素所测RVEF65%;超声心动图100%。超声心动图对右心室肥厚与扩张的诊断敏感性优于其它无创手段,惜有15%的失检率。  相似文献   

5.
冠状静脉窦型心房间隔缺损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46岁。因心悸、气短 2个月以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肺原性心脏病于 1996年 4月 3日收入我院内科。查体 :胸骨左缘第 2、3肋间闻及 / 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肺动脉瓣区第 2心音亢进 ,固定分裂。X线胸片示双肺血管影增粗 ,肺动脉段凸。心脏高度增大 ,以右心房为主 ,心胸比率 0 .6 0。两次胸前超声心动图、一次超声声学造影、一次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右心房和右心室内径明显扩大 ,三尖瓣反流 ,肺动脉增宽 ,卵圆孔未闭。第 1次右心导管提示左、右心房有交通 ,但未构成明显分流 ,肺动脉压 45 / 17mm Hg (1mm Hg =0 .…  相似文献   

6.
肺动脉高压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病情进展迅速,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右心导管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是临床中诊断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方式,但右心导管检查具有一定创伤性,而超声心动图在诊断肺动脉高压上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优势,不仅弥补了传统传声技术的不足,且提高了肺动脉高压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本文就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超声心动图在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的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肺栓塞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提高肺栓塞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院外误诊率72.2%.临床表现多样,血气分析、X线胸片、心电图对诊断有帮助.确诊需靠肺灌注通气检查、选择性肺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治疗有尿激酶溶栓及肝素抗凝.结论应提高对肺栓塞的警惕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高压疾病的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6月~2015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肺动脉高压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超声心动图和CT检查,之后进行右心导管的肺动脉收缩压测量,对比超声心动图和肺动脉收缩压值,分析超声心电图诊断肺动脉高压疾病的准确性。结果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确诊89例,诊断准确率为96.74%,误诊3例,被误诊为左肺动脉狭窄2例,被误诊为右肺动脉狭窄1例。结论肺动脉高压疾病采用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和痛苦,患者接受度高,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及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栓塞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肺动脉栓塞患者48例,均接受螺旋CT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肺动脉栓塞特征及心脏形态及功能的变化。结果 1.螺旋CT肺动脉造影共检出48例患者存在肺动脉栓塞,显示栓子380处。2.超声心动图共显示40例患者存在异常表现,诊断符合率为83.3%(40/48)。与非肺动脉栓塞患者相比,肺动脉栓塞患者右心房容积明显增大,右心室前后径明显增宽,肺动脉压力显著升高(P0.05)。3.与单侧肺动脉栓塞患者比较,双侧肺动脉栓塞患者右心房容积及右心室前后径更大,肺动脉收缩压更高,"D"型征显示率更高(P0.05)。结论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塞的部位、数量及形态特征,但不能准确反应心脏形态及功能变化。超声心动图可以敏感的反应心脏形态及功能变化,并可以量化的反应右心功能、肺动脉压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于急性肺栓塞发病前、发病时以及治疗病情缓解后进行超声心动图、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并行末梢血氧饱和度、血压、血浆D-二聚体等检测。结果与发病前比较,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病时收缩压、舒张压、末梢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血浆D-二聚体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病情缓解后,患者的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均恢复或接近急性发病前的平时水平,血浆D-二聚体明显下降(P<0.05)。急性肺栓塞发病时,患者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主肺动脉及下腔静脉增宽,三尖瓣反流速度增快,肺动脉收缩压明显增高,与发病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病情缓解后,患者右心房、右心室、主肺动脉及下腔静脉均恢复或接近急性发病前的平时水平,三尖瓣反流速度及肺动脉收缩压明显下降。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病时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检出率高达77.8%。结论超声心动图及下肢深静脉超声同时结合其他各类检查是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必不可少的辅助检查手段,为老年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