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比较同步12导动态心电图(DCG)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方法:使用DCG监测,胸前10个电极同步24h连续记录,采用北京世纪今科同步12导动态心电图分析仪,经信息处理再加以人工判断校正,回顾性分析350例DCG资料.结果:350例中心律失常发生率由高至低排列依次为:房性早搏61%,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9%,室性早搏28%,心房颤动3.7%,室性心动过速2.86%,右束支阻滞1.7%,停搏0.86%,其他心律失常有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阻滞、交界性心律等,以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最多见,约占总的检出率2/3.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检出率较常规心电图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2.
对253例心脏病及182例非心脏病老年人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心律失常检出率达100%,其中以室性早搏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Ⅲ级,多源性房性早搏以及反复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在心脏病组中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心脏病组;非心脏病组中无1例出现心房颤动,24小时内心率波动范围〈30次以非心脏病组居多,表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次静息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分析1200例患者24小时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资料.结果:房性早搏发生率名列第1位(81%),室性早搏发生率60 41%,短阵房性心动过速42 25%,心房颤动发生率8 08%,交接性心律和交接性逸搏心律发生率分别为6 4%、19 67%,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逸搏心律发生率分别为2 6%、2 9%,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分别为3 92%、5 83%,心脏停搏1 41%,老年人在各类心律失常中发生率居首位.结论:通过对1200例心律失常患者其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记录诊断显示,房性早搏发生率高于室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又高于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类型和预后。方法:对2008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科住院并诊断为心律失常的52例新生儿进行临床分析和随访。结果:窦性心律失常23例(44%);窦性心动过缓10例,窦性心动过速13例。异位心律29例(56%);房性室颤9例(频发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室性早搏6例(频发3例);室早并行心律失常1例;室性心动过速4例。各种传导阻滞5例(9%);不完全性右柬支传导阻滞2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AVB)1例,II度AVB(文氏型)1例,m度AVBl例。转归心律失常消失43例,占82%(43/52);失访3例,1例死亡。结论:新生儿心律失常多为良性.以窭性心律失常和旱搏常见.预后良好:室性心动过速如原发病严重则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5.
300例老年人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类型、病因。【方法】以标准 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 30 0例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病类型及病因。【结果】心律失常类型包括心房纤颤占 39 33 % ,房性早搏 37 33 % ,室性早搏 2 6 0 0 % ,窦性心动过速 4 6 7%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4 0 0 % ,室上性心动过速 0 6 7% ,室性心动过速 0 6 7% ,窦性心动过缓 3 33% ,房室传导阻滞 2 6 7% ,左前分支阻滞 2 0 0 % ,右束支阻滞 2 0 0 % ,左束支阻滞 1 0 0 % ,窦房阻滞 0 6 7% ,常见病因有冠心病占 5 1 33% ,高血压病及高血压性心脏病 2 0 6 6 % ,肺心病 14 6 7%。【结论】老年人心律失常类型多样 ,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居多。  相似文献   

6.
3.4心血管并发症 (1)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室颤动等。脑出血患者的室性异位心律占24%~60%。心律失常发生后将影响心脏功能,降低心排出量,损害脑灌注。由于心律失常所引起的猝死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Holter技术对60例健康者及112例心脏病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其心律失常在健康组中的检出率以房性早搏(68.3%)、室性早搏(58.3%)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8.3%)为高,在心脏病组中以房性早搏(78.6%)、室性早搏(68.6%)及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5%)最为多见,95例冠心病检出有缺血型ST段压低55例(57.9%),其中40例为无症状性。指出Holter监测可客观反映心律失常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脏早搏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过早搏动又叫期前收缩、期外收缩、额外收缩。中医名叫心悸。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根据早搏起源部位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早搏。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见,其次为房性,房室交界性较少见,心脏病患者和正常人均可发生。在成年男性中,60%以上动态心电图监测期间显示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我院1962年1月~1982年1月的20年间60岁以上老年人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1,227例。心电图编码分类仿照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电图室分类登记法。20年间登记60岁以上老年人异常心电图共3797例,其中心律失常者1227例;男799例,女428例;男女之比为1.86:1。老年人的常见心律失常分析结果:以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室性早搏较常见;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次之;在窦性带律中,以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动过缓较常见。各类心律失常顺列如下:房性早搏为21.7%,交界性早搏占1.1%,室性早搏占15.3%,予激综合征占0.5%,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占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占0.16%,交界性  相似文献   

10.
过早搏动又叫期前收缩、期外收缩、额外收缩。中医名叫心悸。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根据早搏起源部位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早搏。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见,其次为房性,房室交界性较少见,心脏病患者和正常人均可发生。在成年男性中,60%  相似文献   

11.
薛雨松 《中国医疗前沿》2012,(17):21+15-21,15
目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诊治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4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情的不同严重程度分别给予相关检查。结果本组发现有9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合并有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43%。主要心律失常类型为窦性心动过速,占38.47%,室性心律失常和房性心律失常也易出现。而房室传导阻滞、多源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等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也时常出现,且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如年龄、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等。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治疗关键是及时针对病因和诱因综合治疗,而纠正失常的心率为次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1 适应证 临床用于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的心律失常,如房性及室性早搏 (效果较好)、窦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但室性心动过速宜慎用.治疗高血压,较大剂量也可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控制因交感过度活跃引起的症状(包括焦虑和震颤).锑剂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当其他药物无效时也可试用本品.用于治疗肥厚性主动脉瓣狭窄.还可用于防治偏头痛和门脉高压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诊断时应用动态心电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进入我院检查被确诊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其心律失常出现的具体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的几率是96.7%,其中,10.3%为窦性心动过缓,6.9%为窦性心动过速,34.5%为房性早搏,13.8%为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27.6%为室性早搏,6.9%为心房纤颤。结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明确检出心律失常,并明确心律失常的具体类型,以便于针对性干预的及时实施。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的电复律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一般概念  心房颤动 (Atrialfibrillation ,简称房颤 )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其发病率为 0 .3%~ 4 % ,老年人群中可高达 5 %~ 10 %。临床上几乎所有的心脏病 ,尤其心房扩大伴有频发的房性早搏 (房早 ) ,或窦性心动过缓伴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者 ,最易诱发房颤 ;除各种心脏病外 ,也有原发性房颤 ,或称特发性或孤立性房颤———即病人除房颤外其他各种检查均正常者。房颤通常先呈阵发性 ,其前奏为频发的房早 ,经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房速 )、心房扑动 (房扑 )到房颤 ,可反复发作 ,其发作持续时间往往越来越长 ,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一、病例选择:本文43例,在应用乙胺碘呋酮之前,曾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异搏停、慢心律、双异丙吡胺、安他心、新福甙、缓脉灵、奎尼丁及普鲁卡因酰胺等)治疗,但效果不好。其中频发房性早搏(房早)3例,频发室性早搏(室早)14例,预激症侯群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持续性心房颤动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13例,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1例,心房颤动伴非阵发性结性心动过速1例,心房扑动伴不等比传导阻滞1例,多源性室性早搏伴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频发室性早搏伴阵发性房颤1例。  相似文献   

16.
除心房颤动外,各种快速房性心动过速均可出现交替性文氏周期,而伴发左右束支阻滞者则较罕见。最近我们见到一例房间隔缺损合并二尖瓣脱垂患者,心房扑动时,除交替性文氏周期外,还间断出现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和右束支阻滞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讨房性早博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结合临床分析诊断.结果①房性早搏<100次/24h以正常对照组为著(P<0.05).②房性早搏300-700次/24h以心脏病组为著(p<0.05).③房性早搏>700次/24h均见于心脏病(P<0.05).④房性早搏>300次/24h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P<0.05).⑤房性早搏>300次/24h发生房性心动过速者心脏病占100%(P<0.05).⑥房性心动过速在器质性心脏病中冠心病占首位(62.5%),老年人占50%.结论房性早搏<100次/24h以正常人多见,房性早搏>300次/24h以器质量性心脏病多见,且房速发生率高,房性心动过速以冠心病居首位,老年人居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人24h动态心电图(DCG)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应用DCG对689例老年人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 在各类心律失常中,老年人房性早搏发生率居第1位,为92.60%,室性早搏发生率为80.12%,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颤发生率分别为42.96%和11.76%,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分别为13.64%和12.05%,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发生率分别为1.60%、1.45%、1.02%.结论 老年人因电生理学的改变以及器质性心脏病,导致各类型的心律失常频繁发生,而心律失常是老年人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及早诊断,及时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正> 本文按照《肺性脑病的诊断和临床分级标准(1980年修订)》,对我院内科213例次肺性脑病的心律失常作回顾性临床分析。本组病例中,轻型肺脑117例次,中型27例次,重型69例次。全部病例均作了动脉血气分析,符合中度或重度呼吸衰竭的血气异常。心律失常的诊断是指住院期间心电图改变,主要是指兴奋起源异常,不包括窦性心动过速及右束支传导阻滞。临床资料1、肺性脑病的心律失常情况:213例次肺性脑病出现心律失常者共63例次,占29.5%。其中房性早搏占11.3%(23/213),室性早搏占9.8%(21/213),房性早搏与室性早搏共存占2.8%(6/213),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占3.2%(7/21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占  相似文献   

20.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是心房异位激动点兴奋性增高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的房性心律失常,又称“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内的游走起搏点”等.一般认为,这种心律失常的出现多与心肺疾患有关.南宁地区医院近年所遇5例,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