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立 《海南医学》2006,17(10):39-40
目的 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核人与金属铸造桩核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分别选取30例,共60颗,牙体严重缺损的第一磨牙,分别用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和铸造金属桩核(二步法)制作桩核,以金属烤修复牙体缺损,患者在3.6和12月后复诊,观察修复效果.结果 1年中有2例2颗患者失访,在58颗复查患者中共有2颗患牙发生因桩核松动脱落,均为采用铸造金属桩核修复,而采用玻璃纤维桩核复合树脂桩核修复的患牙均未发生桩核树脂脱落,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核在后牙牙体缺损的修复中,具有色泽好,操作方便,临床效果,优于铸造金属桩核.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纤维桩核与金属桩核行桩核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是否出现桩脱位、根折、桩折和牙龈染色4方面情况对100例纤维桩核冠及100例金属桩核冠对比研究.结果 纤维桩核冠组成功率97%,金属桩核冠组成功率96%.结论 两种桩核冠均有较理想的修复效果,且在各自适应症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玻璃纤维桩、金属桩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107颗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的残根残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玻璃纤维桩、铸造金属桩制作桩核,然后进行金属烤瓷全冠修复,经过6个月到2年的随访,从有无冠松动或脱落、桩核松动或脱落或桩折、牙根折裂、龈缘黑线等方面评价临床修复效果。结果纤维桩组和铸造金属桩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8.3%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纤维桩的核残根残冠修复效果优于铸造金属桩核,具有色泽好、修复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玻璃纤维加树脂桩核、铸造金属桩核、二氧化锆全锆桩在修复上颌前磨牙残冠残根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例(228颗牙)上颌前磨牙残冠残根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纤维桩核组、铸造金属桩核组、氧化锆桩核组,分别进行根管治疗、预备、桩核制作与粘固、全冠修复。结果:纤维桩树脂核修复成功者47例,成功率78.3%;金属铸造桩核修复成功者62例,成功率82.7%;氧化锆全锆桩核修复成功者61例,成功率92.4%;氧化锆全锆桩核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修复体脱落、根折断、桩折断的发生率,氧化锆桩核组均低于铸造金属桩核组和纤维桩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尖周病变情况,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金属桩核在抗根折及稳固性优于铸造金属桩核,上颌前磨牙残冠残根修复采用氧化锆桩核修复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效果理想,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宋明宇 《广西医学》2014,(3):372-374
目的:评价金属桩核、高强度纤维树脂桩核、无桩固定位修复磨牙残根残冠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对168例患者共188颗患牙进行根管充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进行分体式铸造金属核(58颗)、高强度纤维树脂桩核(62颗)、无桩固位全冠修复(68颗),随访3年。结果分体式铸造金属桩核修复达91.38%(53/58),高强度纤维树脂桩核93.55%(58/62),无桩固位全冠修复94.12%(64/68)。3种修复方法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修复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根折、固位丧失、继发龋齿和根尖周炎等。结论在实施高质量的根管治疗和规范的修复操作技术的前提下,无论是高强度纤维树脂桩核、分体式铸造金属桩核修复还是无桩修复的基牙,在3年观察期内成功率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6.
俞长路 《安徽医学》2011,32(11):1834-1836
目的 比较铸造金属桩核和纤维桩核修复上颌前牙残根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的对象为61名患者,共有171颗上颌前牙残根需要进行修复,其中115颗采用铸造金属桩核,56颗采用纤维桩核修复,所有牙齿最后均采用金属烤瓷全冠恢复外形.患者分别于6、18、36、48、60个月召回,拍摄X线牙片并结合临床检查,判定有无修复体脱落、...  相似文献   

7.
罗永宏  刘青  李慧  陈强 《中外医疗》2013,32(15):37-38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桩加树脂核与铸造金属桩核修复上颌前磨牙疗效。方法分析上颌前磨牙残根残冠患者52例临床资料,依据修复系统不同进行分组,玻璃纤维桩组30例和铸造金属桩组22例。结果玻璃纤维桩组保存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铸造金属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加树脂核修复上颌前磨牙残根残冠效果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邵占英 《中外医疗》2014,(24):39-40
目的对玻璃纤维桩与金属桩核修复在牙体缺损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口腔科2012年10月—2013年09月收治的牙体缺损患者150例(186颗患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玻璃纤维桩组75例(88牙),使用玻璃纤维桩核展开修复,金属桩核组75例(98牙),采用铸造金属桩核进行修复,比较2组患者患牙牙体修复效果及患者对修复情况的满意度。结果玻璃纤维桩组纤维桩根折率和桩核脱落率均为0,明显低于金属桩核组的3.1%、3.1%(P〈0.05),修复成功率97.7%则明显高于金属桩核组的87.8%,修复满意率96.0%明显高于金属桩核组的88.0%(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核修复牙体缺损能够明显提高修复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在医学迅猛发展的今天,玻璃纤维桩代替传统铸造金属桩核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已经成为广大患者的首选。本研究分别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和铸造金属合金桩核修复上颌前牙残冠残根248颗,综合评价二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李秉鸿  伊哲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492-2493
目的:探讨Cosmopost全瓷桩核的临床适应证与修复效果。方法:分别制作全瓷桩核+铸瓷全冠、金属桩核+铸瓷全冠、金属桩核+金属烤瓷冠、活髓天然牙+铸瓷全冠各20个,用Shade-Eye电脑比色仪测定四者的Shade值,并与相邻天然牙的Shade值相比较,临床复查修复体颜色、形态、边缘适合性及松动、脱落、折断情况。结果:全瓷桩核+铸瓷全冠与金属桩核+铸瓷全冠、金属桩核+镍铬合金烤瓷冠在颜色上有差异,与活髓天然牙+铸瓷全冠无差异,全瓷桩核在外观颜色方面明显优于金属桩核(P<0.01)。全瓷桩核的边缘适合性与松动、脱落、折断率和金属桩核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金属桩核相比,Cosmopost全瓷桩核颜色美观,有较好的边缘适合性和力学性能,临床上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根管治疗后的残根残冠采用玻璃纤维桩、铸造金属桩核和无桩核修复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要对残根残冠进行修复的患者92例(148颗)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采用回顾性研究法根据患者采用的修复方式分成纤维桩组(n=62)、金属桩组(n=46)和无桩组(n=40)。纤维桩组患者给予玻璃纤维桩核进行修复,金属桩组患者给予铸造金属桩核修复,无桩组在完成根管治疗后直接进行冠修复。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在修复治疗完成后1年对比修复效果,纤维桩组修复成功率为95.16%(59/62),金属桩核组修复成功率为93.48%(43/46),无桩组修复成功率为92.50%(37/40),三组患者修复成功率均较高,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根据适应症选择进行玻璃纤维桩核、铸造金属桩核和无桩核修复残根残冠,临床修复效果均较好,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铸造桩核及金属螺纹桩树脂核在上切牙残冠修复中的远期疗效。方法上切牙残冠121个牙,56个牙进行铸造金属桩核修复,65个牙进行金属螺纹桩树脂核修复,桩核完成后均行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结果经3年的跟踪观察,铸造桩核出现1个牙根折,1个牙冠折,2个牙修复体松动脱落,成功率为92.9%。金属螺纹桩树脂核出现2个牙冠折,4个牙桩折断,7个牙修复体松动脱落,成功率为80.0%。经x^2检查,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铸造桩核冠修复上切牙残冠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纤维桩核冠修复牙体严重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牙体严重缺损患者80例(共113颗患牙),随机分为纤维桩组和金属桩组,每组40例;纤维桩组采用纤维桩核冠修复法修复,金属桩组采用传统金属铸造桩修复法修复,修复后6个月、1年、2年复查,观察修复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纤维桩组的修复成功率为96.5%,金属桩组的修复成功率为78.6%,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发症主要有牙根折断、桩折断或松脱等两组总体失败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纤维桩组(3.5%)的失败率低于金属桩组(21.4%)。两组在各单一因素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纤维桩核冠修复牙体严重缺损的成功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比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在前牙牙体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0颗需行桩冠修复的前牙,分别用玻璃纤维桩(A组,65颗)和铸造金属桩(B组,65颗)制作桩核,烤瓷全冠进行修复,患者随访2年,观察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纤维桩组的桩核冠松动脱落1例,铸造金属桩组桩核冠松动脱落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桩组与铸造金属桩组桩核折断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桩组未发生根折,铸造金属桩组根折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桩组与铸造金属桩组均未继发根尖周炎。结论:纤维桩在前牙牙体缺损修复中具有操作方便,色泽好等优点,优于铸造桩核。  相似文献   

15.
<正>牙体缺损的桩核冠修复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修复方式,目前大多为采用铸造桩核复合金属烤瓷冠修复,然而,金属桩由于弹性模量大,易导致根折发生,同时,金属桩由于不透光影响了修复的美学性能~([1])。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口腔的审美观也逐步提升。全瓷系统为口腔医学修复学在前牙  相似文献   

16.
玻璃纤维桩和铸造核桩修复前牙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卜小兵 《海南医学》2010,21(8):79-80
目的对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核两种桩核修复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60例采用玻璃纤维桩,聚合树脂粘接光固化树脂恢复桩核,60例采用铸造金属桩核。结果玻璃纤维桩组成功率为98.33%。铸造金属桩核组成功率为86.67%。结论玻璃纤维桩优于铸造金属桩核,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玻璃纤维桩核与铸造金属桩核在前牙牙体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行桩核修复的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玻璃纤维桩核进行修复,对照组给予金属铸造桩核进行修复,观察1年,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保存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牙牙体缺损效果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黄品玲  李薇 《重庆医学》2015,(13):1841-1843
目的 比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核在修复较大面积缺损患牙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该科就诊的大面积牙体组织缺损的患者共156例,患牙173颗,分为纤维桩组和金属桩核组.纤维桩组患牙给予纤维桩修复,金属桩核组患牙给予铸造金属桩核修复.所有患者随访均超过2年,随访内容包括患牙桩核冠的松动脱落情况、桩核折断情况、根折的发生情况以及继发根尖周炎的情况等.结果 纤维桩组患牙在2年的随访过程中仅发生2例上颌前牙桩核折断,发生率为2.35%,未发生松动脱落、根折或继发根尖周炎.金属桩核组松动脱落的发生率为19.32%,根折的发生率为10.23%,继发根尖周炎的发生率为1.14%.经检验,桩核的松动脱落以及根折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891、6.812,P<0.05),桩核折断以及继发根尖周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01、0.038,P>0.05).结论 对大面积牙体组织缺损的患牙进行桩核冠修复时,纤维桩能达到修复所需的强度,且修复效果优于铸造金属桩核,能更好地保护患牙牙根,对其他医学影像检查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上颌前牙残根残冠使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和金属铸造桩核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5月在丽水市第二医院就诊治疗的牙根冠缺损患者170例(170牙)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金属铸造桩核组及玻璃纤维桩树脂桩核组,每组各85例.比较两组修复总成功率、修复后1、2年的咀嚼效能有效率、修复前后抗折裂强度、牙龈指数(GI)及修复齿出血指数(SBI).结果 ①玻璃纤维桩树脂桩核组修复总成功率[95.29%(81/85)]高于金属铸造桩核组[84.71% (7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失败的各种原因中牙龈炎、牙龈着色、冠折或根折、全冠松动或脱落、桩核松动或脱落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金属铸造桩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玻璃纤维桩树脂桩核组修复后1年的有效率与金属铸造桩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纤维桩树脂桩核组修复后2年的有效率[88.24% (75/85)]高于金属铸造桩核组[80.00% (6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修复后的抗折裂强度高于修复前,GI及SBI修复后低于修复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纤维桩树脂桩核组修复后GI及SBI低于金属铸造桩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颌前牙残根残冠采用玻璃纤维桩核修复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较为理想的咀嚼功能,与铸造金属桩核修复的效果比较更为显著,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桩冠是利用金属桩插入根管内获得固位的一种冠修复体。临床可以采用铸造桩核,也可以先形成桩-复合树脂核,然后用金属烤瓷全冠粘接修复。笔者自1998年以来对牙体严重缺损、残根、残冠,采用根管桩光固化树脂核桩冠修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