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血压变异性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EH)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LI)血压变异性(BPV)的特点。方法对41例EH患者、41例EH合并LI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h平均收缩压(ASBP)、平均舒张压(ADBP)、收缩压变异性(SBPV)及舒张压变异性(DBPV),同时检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结果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酸两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梗塞组的SBPV及DB-PV明显高于对照组(11.57±1.81vs8.02±1.63,15.06±3.74vs11.41±2.69;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伴血脂异常的动态血压特点,并探讨血脂代谢异常与血压变异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15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动态血压检查、测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根据LDL-C水平:LDL-C3.4 mmol/L;LDL-C≥3.4 mmol/L,将EH组分为血脂正常组及高血脂组。收集并计算一系列相关的动态血压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血脂异常组较血脂正常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 MSBP)[(149.60±5.70)mm Hg比(139.93±4.18)mm Hg],白昼平均收缩压(d MSBP)[(152.60±5.70)mm Hg比(142.86±4.41)mm Hg],夜间平均收缩压(n MSBP)[(147.52±6.05)mm Hg比(134.88±5.70)mm Hg],24 h收缩压变异性(24h SBPV)[(12.33±0.89)mm Hg比(9.70±0.58)mm Hg],白昼收缩压变异性(d SBPV)[(10.72±2.24)mm Hg比(9.46±0.63)mm Hg]、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 SBPV)[(10.49±1.88)mm Hg比(9.13±0.69)mm Hg],晨峰收缩压[(35.53±2.98)mm Hg比(27.29±3.38)mm Hg]均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多表现为"非杓型"血压(66.67%比28.00%)。血压变异性与LDL-C(r=0.342),三酰甘油(r=0.831)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25)呈负相关。结论 LDL-C升高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数值及血压昼夜的节律;血脂代谢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从未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脉压指数(APPI)与血压变异性(BPV)及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根据24hPPI将69例从未治疗的EH患者分为年龄、性别匹配的两组,低PPI组(APPI24h≤0.335)和高PPI组(APPI24h>0.335)。应用24h动态血压(ABPM)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并比较69例从未治疗的EH患者的APPI与BPV及心律失常的相关关系。结果:高PPI组24h、白昼及夜间的血压、脉压、收缩压变异水平均明显高于低PPI组(P﹤0.05),各时段早搏的每小时发生次数(bph)和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低PPI组(P﹤0.05)。简单相关关系分析24hAPPI,24h、白昼收缩压水平,24h、白昼及夜间脉压均与收缩压变异性(SBPV)呈正相关(r分别为0.243,0.252、0.276,0.393、0.346、0.333,P﹤0.05),24hAPPI、SBPV与室性早搏的发生次数呈正相关。偏相关关系分析仅24hPPI与SBPV、室性早搏的发生次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351、0.457,P﹤0.05)。结论:从未治疗的EH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及BPV与APPI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变异(BPV)与颈动脉硬化(CAS)的关系。方法 114例EH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CAS组66例和非CAS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空腹血糖(FBG)、血脂、血肌酐(Cr)、血尿酸(UA)、血压及BPV的差异,并对CAS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AS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TC、LDL-C、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均高于非CAS组(P<0.01),HDL-C低于非CAS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TC、HDL-C、24 h SBP及24 h SSD均是CAS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EH患者BPV与CAS密切相关,降低BPV对减少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β_2-MG)、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 ABI)变化及其与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保定市第二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2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的身体健康老年人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β_2-MG、ABI水平变化。另根据β_2-MG、ABI水平的不同将观察组又分为高低β_2-MG、ABI亚组,观察高低β_2-MG、ABI亚组间BPV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患者β_2-MG、ABI水平与BPV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β_2-MG水平高于对照组,AB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β_2-MG亚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24 h SBPV)、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24 h DBPV)及24 h平均动脉压(24 h mean artery blood pressure, 24 h MABP)均高于低β_2-MG亚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低ABI亚组患者24 h SBPV、24 h DBPV及24 h MABP水平均高于高ABI亚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β_2-MG与24 h SBPV、24 h DBPV均呈正相关,ABI与24 h SBPV、24 h DBPV均呈负相关。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β_2-MG水平升高,ABI水平降低,β_2-MG、ABI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BPV具有相关性,可一定程度影响BPV。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性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 SBP、d SBP、n SNP、24 h DBP、d DBP、n DBP与24 h SBPV、d SBPV、n SBPV、24 h DBPV、d DBPV、n DBPV指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β_2-微球蛋白(β_2-MG)、踝臂指数(ABI)水平变化与老年高血压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328例,检测β_2-MG、ABI水平及BPV参数,根据β_2-MG水平将患者分为β_2-MG 2 mg/L组、β_2-MG≥2 mg/L组,比较2组间BPV参数差异;根据ABI值将患者分为ABI 0. 9组、ABI≥0. 9组,比较2组间血清β_2-MG水平及BPV参数差异;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β_2-MG、ABI水平与BPV参数的相互关系。结果β_2-MG≥2 mg/L组的24 h收缩压变异率(24 h SBPV)、24 h舒张压变异率(24 h DBPV)及24 h平均动脉压(24 h MABP)显著高于β_2-MG 2 mg/L组(P 0. 05); ABI≥0. 9组的24 h SBPV、24 h DBPV及β_2-MG水平显著低于ABI 0. 9组(P 0. 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4 h SBPV、24 h DBPV与β_2-MG为正相关,与ABI为负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伤程度与β_2-MG、ABI水平有密切联系,患者BPV同β_2-MG正相关,同ABI负相关,因此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有效控制BPV水平,对于老年高血压的筛查、预防及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1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分为舒张功能正常组(88例),不全组(57例)。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连续24 h检测血压,并计算血压变异性(BPV)各指标。比较2组超声心动图各检测指标及动态血压参数及BPV各指标。对BPV各指标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舒张功能正常组E、A、E/Ea低于不全组,Ea、A'高于不全组(P<0.05)。正常组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及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SBPSD、DBPSD、DBPCV均明显低于不全组(P<0.05)。SBPSD、SBPCV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呈正相关(r=0.119,P<0.01)。结论血压变异性是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降低血压变异性对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血压变异性(BPV)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共154例,同期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其分为IMT正常组(69例)及颈动脉硬化组(85例),以24 h收缩压变异性中位数为分界点,分为低BPV组(77例)和高BPV组(77例)。结果颈动脉硬化组较颈动脉IMT正常组相比,颈动脉硬化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IMT均显著增高(P0.05);相对于低BPV组患者,高BPV组患者有更高的颈动脉IMT值及斑块检出率(P0.05);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与颈动脉IMT(r=0.64,P0.05)呈正相关。结论高血患者颈动脉硬化及斑块的形成与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3048-3049
临床纳入收治的高血压小卒中患者90例,根据急性期神经功能是否恶化分为恶化组和稳定组各45例,观察两组血压变异性(BPV)、血压变异系数等情况。结果恶化组24h CV_(SBP)、24h CV_(DBP)、d CV_(SBP)、d CV_(DBP)的检测水平高于稳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n CV_(DBP)、n CV_(SBP)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回归分析显示:24h CV_(SBP)和d CV_(SBP)为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小卒中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可能与血压变异性(BPV)有关,在卒中急性期和临床二级预防中应密切关注血压变异性(BPV)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贾士全  杨文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4):1714-1715,1717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探讨其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超敏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185例ACI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MMP-9、hs-CRP水平.结果 (1)ACI患者血清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颈动脉斑块形成组显著高于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及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1);颈动脉内膜增厚组显著高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1);颈动脉内膜正常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血清MMP-9、hs-CRP水平随着IMT值增大而升高.(2)ACI患者血清MMP-9、hs-CRP与IMT值呈显著正相关(r=0.357、0.409,P<0.01),且血清MMP-9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415,P<0.01),其相关性良好.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MMP-9、hs-CRP水平,可作为判断ACI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临床疗效及评估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8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d)联合替米沙坦(40mg/d)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压晨峰及血压变异性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压晨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均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及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3.
杨爽  靳丽丽 《临床荟萃》2014,29(12):1330-1333
目的 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入选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高血压病Ⅱ级以上的老年患者.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标准组,n =71)和强化治疗组(强化组,n =67),两组均服用左旋氨氯地平2.5~5 mg,每日1次,或加贝那普利5~10 mg,每日1次,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标准组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 1次/晚,强化组应用阿托伐他汀40 mg 1/晚.入选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肝肾功能和血脂水平变化.所有患者均于入选时和治疗后8周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记录和比较相关参数.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基线血压和血压变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8周治疗,标准组患者夜间SBP、晨峰SBP、白昼DBP、夜间DBP以及晨峰DB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强化组患者SBP、DBP以及晨峰血压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且强化组患者24 hSBP、白昼SBP、夜间SBP、白昼DBP和夜间DBP水平明显低于标准组(均P<0.05).经过8周治疗,标准组患者24 hSBPV、白昼SBPV、24 hDBPV、白昼DBPV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强化组患者24 hSBPV、白昼SBPV、夜间SBPV、24 hDBPV、白昼DBPV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与标准组相比,强化组患者白昼SBPV和DBPV改善更加明显(均P <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均降低(均P<0.05),强化组hs-CRP水平下降更加明显(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一定水平的升高,但是升高幅度无临床意义.结论 强化他汀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改善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瑞舒伐他汀在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疗效。方法 32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使用常规降压药物和控制血糖药物,瑞舒伐他汀组在降压药物和控制血糖药物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送检,比较两组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hs-CRP、LDL-C、TC和TG,HDL-C无明显变化,瑞舒伐他汀组能hs-CRP、LDL-C、TC和TG显著降低,HDL-C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瑞舒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hs-CRP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伴高血压患者血脂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素(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化法、免疫比浊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了31例单纯OSAHS患者、36例OSAHS伴高血压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组血脂以及血清hs-CRP和BNP水平,并进行了对比性分析。结果单纯OSAHS患者血清TC和LDL-C水平正常(P均>0.05),而血清TG和HGL-C水平降低(P均<0.05);OSAHS伴高血压患者血清TG和HDL-C明显降低(P均<0.01),并随OSAHS伴高血压患者血压增高的严重程度而降低愈明显。单纯OSAHS患者血清hs-CRP和BNP水平明显增高(P<0.01,P<0.05);OSAHS伴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和BNP水平非常明显增高,且随血压增高的严重程度而增高愈明显。结论 OSAHS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是血清TG和HDL-C水平明显降低,并随血压增高的严重程度而降低,血清hs-CRP和BNP水平明显增高,且随血压增高的严重程度而增高,并可能参与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成都市城乡结合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分别检测40例无大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大血管并发症组)、40例合并大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组)及3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浓度.结果 2型糠尿病患者无论有无大血管并发症,其hs-CRP、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血管并发症组hs-CRP、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P<0.05,P<0.01),且hs-CRP水平与L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3,P<0.05),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hs-CRP及LDL-C可作为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危险性的重要实验室指标,联合检测ha-CRP及LDL-C对预测及早期诊断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中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12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计算入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以90 m L/min为临界值将其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异常组,监测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结果 (1)肾功能正常组白天的收缩压变异性明显小于肾功能异常组,但是白天的平均血压肾功能正常组却显著高于肾功能异常组;(2)年龄、白天收缩压的变异性与GFR呈负相关,而全天的舒张压,白天的舒张压、平均血压,夜间的舒张压与GFR呈正相关。结论血压变异性尤其是收缩压的变异性与肾功能不全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8.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物(TIMPs)检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测定90例未经治疗的EH患者(EH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MMP-9和TIMP-1水平。经6个月降压治疗后,检测EH患者的血清MMP-9和TIMP-1水平,并与治疗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EH组的血清MMP-9和TIMP-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8、484、8、483)。EH组患者MMP-9与TIMP-1呈显著正相关(r=0.585,P〈0、01),但其水平与收缩压和舒张压无相关性(P〉0.05)。与治疗前相比,EH组治疗后的血清MMP-9和TIMP-1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16.597、26.298)。结论EH患者MMP-9和TIMP-1降低可能反映了EH患者细胞外基质代谢异常,可将其作为EH相关血管活性异常的间接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