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许多医院都会面临医疗事故,而且在转型的中国社会,医患纠纷、医疗事故还是一个热点事件。通常,发生医疗事故的责任人需要“一人做事一人当”,然而,这并不能减少新的事故发生,反而让同行更加惴惴不安。对此,美国一家医疗中心开始实行“将责任归咎于医疗系统”,结果使受害者、舆论都变得理性和平静了。  相似文献   

2.
医闹     
卫生部发言人对“医闹”作了清晰的界定:现在在医疗机构里存在一个经常活动的群体,他们不是“倒号”,而是找一些发生医疗纠纷和可能发生医疗事故的人,他们借这个名义,到医院通过闹事获得经济好处。所以,媒体称之为“医闹”,就是闹事。  相似文献   

3.
医疗事故是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尝试通过“冰山角”分析法.把医疗事故原因分为表面原因、过渡原因和根本原因三大类.结合时间管理理论,提出对医疗事故发生的各类原因的处理措施及实施措施的先后顺序,为从根本上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前,医疗纠纷进入司法程序后,常出现两种情形,一种是属于医疗事故,医疗机构需予以赔偿。另一种是不属于医疗事故,医疗机构也需为存在医疗损害进行赔偿。与这两种情形相关的法律规定,一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二款:“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二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第一条:“条例施行后发生的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诉到法院的,参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对上述规定,很多人不…  相似文献   

5.
目前一旦发生非医疗事故纠纷,多数人会“拔医疗机构讨说法”,进行经济要挟,因为这样至少能得到一些补偿。对这种严重扰乱正常医疗秩序的违法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  相似文献   

6.
浅谈医疗事故的甄辨及“伪医疗事故”卫生部医政司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胡晓翔一、概述医务界医疗纠纷接待的工作越来越难干,突出表现在患方日益普遍地抵触在国务院所颁《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框架内解决纷争,医、患双方各唱各的调,相距太远,...  相似文献   

7.
程志强 《山东卫生》2004,(12):31-31
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称《条例》)的规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主体是医学会,客体是参加诉讼的医患双方。这样,作为医疗事故鉴定主体的医学会便充当了“听讼人”的角色,担当起了听断是非曲直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医疗事故争议处理中的疑点及难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为医疗机构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提供了新的框架,较之《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但作为一部新出台的法规,无疑需在运行中接受来自多方面的考验和挑战。作者试从以下几个角度表明观点:①医疗事故定性与医疗过失参与度挂钩,轻微责任不宜戴上“医疗事故”的帽子。②协商解决中认定事故等级的规定欠合理,操作性差,且增加了协商解决的难度。③不是医疗事故不赔偿的规定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否有利于医疗纠纷的协商解决?④《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缺乏对“以医疗事故为由,长期滞留医院”这一问题的关注。作者提出了卫生行政法规应“对通过司法解决此类案件提供必要的卫生法规支持”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已经被医疗事故鉴定机构鉴定为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院.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可以“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在现实的民事诉讼中。法院往往又根据司法实践中“特定情况下实行无过惜赔偿”的原则判定当事医院还是要给予一定数额的赔偿——这一矛惰使得当事医院在“赔”还是“不赔”两之间无所适从:赔,心里感到委屈,不赔.似乎又说不过去。  相似文献   

10.
由于多种原因,医疗事故在不经意中发生,于是一场艰难的医疗诉讼开始了。生命诚可贵,健康值几许。一个“赔”字扰得医患双方对薄公堂,各执一词;引起公众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同时也向神圣的法律发出了沉重的呼唤:让“流血的”不再“流泪”。医疗事故因何而生? 在近期众多有关医疗事故的新闻投诉中,笔者就其发生原因进行了归类,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医方技能所致。1998年1月2日,河南省虞城县乔北村的刘存福到该县公疗医院就诊,在左侧胸腔闭式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临床法医学司法鉴定并存。而当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临床法医学司法鉴定发生;中突时,法官往往会采信后者。社会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存在种种弊端和问题。可见,如何提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公信力和证明力,是目前医疗事故处理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仅从思维模式方面提示医学专家:千万不能以医生的思维模式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2.
答“关于‘医疗事故赔偿之探讨’一文有关提法的商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答“关于‘医疗事故赔偿之探讨’一文有关提法的商讨”张秦初《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18条规定,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可根据事故等级、情节和伤员情况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这一规定打破了医院不向患者赔偿的作法,因而在我国处理医疗事故历史上具有划...  相似文献   

13.
无过失医疗纠纷是指虽然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发生了病员死亡或伤残的不良后果,但这种不良后果的发生并非医务人员的过失所致,而病员或其家属却认为医务人员有过失,属医疗事故,以致发生纠纷。妥善解决此类纠纷有“硬”、“软”两套互为补充之法。依医疗事故鉴定处理程序或诉讼程序解决的办法谓之“硬”法,而采  相似文献   

14.
2002年9月1日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生效,较之《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多方面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因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关研究的观点也是层出不穷,对于指导医患双方遵法、用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就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专家的“回避”制度,以及“过失判定”问题,出现过一些未必准确的说法,现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扩大了医疗事故的范围 ,采用了广义医疗事故之概念。对此 ,一部分人认为医疗侵权就是指医疗事故。其实 ,医疗事故是不等同于医疗侵权的 ,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事实。在认定医疗侵权时应特别注意医疗侵权与医疗事故的区别 ,切忌受医疗事故概念的影响 ,用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来分析判断医疗侵权 ,同时还要注意医疗侵权与“与医疗行为有关的侵权行为”的区别 ,以求达到正确认定医疗侵权 ,正确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中存在的文化缺陷,提出用“明德、博学、缜思、慎行”的文化理念提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用“道德公约”规范和约束鉴定专家的职务行为,用必要的形式和载体将特定的文化覆盖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场所和鉴定过程,以提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社会公信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医疗事故中的不作为西安医科大学(710061)张秦初,顾珊智,刘新社一、不作为的概念不作为是相对于作为而言的。实践中,因不作为引起的医疗纠纷和事故并不少见,许多省、市、自治区处理医疗事故细则均对不作为作了规定,××省“预防和处理医疗事故的规定”所列...  相似文献   

18.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与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相比加大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责任 ,同时又突出了医疗事故预防为主的原则。一、医疗事故的成因《条例》第二条明确指出 :“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 ,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 ,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由此可见医疗事故的构成因素有以下几点 :1.主体行为的违法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医疗事故的主体 ,医疗事故是主体在其合法的医疗活动中发生…  相似文献   

19.
医疗纠纷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医患共同的“敌人”是疾病,医患关系应该是和谐的。然而,近几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呈现出医疗纠纷问题社会化和患方主张权益恶俗化的特点。以台州市为例,全市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2003年初至2006年底,发生医疗纠纷2635起,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递增;殴打医护人员221起,50人以上围攻医院事件349起,赔款总额4400余万元。但是,医疗纠纷数量上升,与医疗事故数量上升并不成正比。2002年9月至2006年,台州市医学会共受理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案例241起,其中鉴定为医疗事故72起,事故率仅为29.9%。这说明技术问题并不是重要原因,医疗纠纷的发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经济补偿逐渐成为解决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手段,补偿的面在扩大,额度在上升。我县近二年发生较大的医疗纠纷30多起,虽不是责任事故,在调处中给予经济补偿的有10多起,其额度少则千元,多则3~4万元,本文就此作一分析探讨。一、医疗纠纷经济补偿增多的原因1、自国务院发布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后,各省相继制定了医疗事故经济补偿的具体规定,在医疗纠纷中病家均以“事故”为由提出了经济赔偿的要求。2、有的病家不接受用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来调处,而以民法通则诉诸法院,要求作更大额度的经济赔偿。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