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梗塞后组织水肿及物质能量代谢的动态变化,以及蚓激酶的作用,方法:F驼用光化学法诱导的颞叶皮层梗塞大鼠模型及磁共振成像和波谱技术。结果:梗塞组大鼠颞叶皮层出现一个体积和信号强度逐渐减小的T2高信号区;该区的NAA/(Cho Cr)于梗塞后d1即有下降,于d3和d5继续下降,且于d3,d5和d7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该区的Lac于梗塞后d1即有升高,于d5进一步升高,于d7仍处较高水平,而假手术组大鼠Lac一直处于检测水平线以下。梗塞组大鼠全脑的βATP/(PME_PDE),PCr/(PME PDE)和β ATP/PCr梗塞后d1即有下降,其后逐渐升高,且βATP/(PME+PDE)于梗塞后d1,d3和d5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蚓激酶能减小梗塞后d1高信号区的体积 (P<0.05),减少梗塞后d7该区NAA/(Cho Cr)下降(P<0.05)。减少梗塞后d全脑βATP/(PME PDE)的下降(P<0.05)。结论:颞叶皮层梗塞后,梗塞灶出现组织水肿、神经元功能衰竭和数量减少小,乳酸升高,全脑出现量代谢障碍,而蚓激酶可使梗塞早期的组织水肿减轻和全脑ATP增高,使梗塞后期的神经元功能受损减轻和神经元死亡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伤性延迟性颞叶梗塞因素。方法 收集我科自1996年以来已确诊的外伤致额叶延迟性脑梗塞病例33例加以分析。结果 33例患者中额叶脑挫裂伤16例,侧裂区硬膜下血肿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结论 侧裂区血肿及积血易致颞叶延迟性梗塞,预防是减少外伤致延迟性颞叶梗塞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脑卒中1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礼明  杨康女 《河北医药》1992,14(4):208-209
本文报告经CT确诊,临床主要首发症状为精神障碍的脑卒中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40~85岁,平均64.9岁。其中躁动不安、乱喊乱叫者9例,表情淡漠、寡言不语者5例,拒食拒服药者2例。16例中仅4例有轻度局限体征。CT诊断:左颞叶梗塞4例,右颞叶梗塞及右额叶梗塞各2例,左顶叶及右颞叶血肿各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通过分析作者认为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脑卒中应引起临床重视。如能早期诊断及治疗,预后一般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低血糖脑病的25例患儿的磁共振成像常规T1、T2及DWI表现。结果 T1表现异常12例,表现为受累皮质稍高信号,皮层下低信号。T2表现异常17例,表现为受累部位低或高信号,皮髓界限不清。受累部位包括双侧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22例,右侧枕叶皮层6例,左侧颞叶后部皮层下白质2例,胼胝体10例,内囊后肢3例。25例脑损伤患者中24例DWI可见异常。3个月后3例复查MRI,2例为双侧顶枕叶萎缩表现。结论低血糖脑损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顶枕叶,其他部位也可受累,DWI应作为早期诊断低血糖脑损伤的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5.
将324例脑梗塞分为皮层梗塞及穿支动脉梗塞,进行发病时间分布的回顾分析。结果发现,皮层梗塞组上午发病者多,穿支动脉梗塞组为夜间发病者多,两种脑梗塞的冬季发病均多于其它季节,但无显著差异(P<0.05)。这对进一步正确认识脑梗塞发病的时间规律,更有效地预防其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老年侧脑室体旁梗塞是一种常见类型 ,梗塞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复杂。以往资料对皮层各部位梗塞以及脑干梗塞所致各种临床表现早已明确。且多数资料从CT图像本身及梗塞的好发部位进行分析。而就老年侧脑室体旁梗塞所致临床症状和体症的对应分析 ,报道很少 ,现就此进行探讨。1 临  相似文献   

7.
刘芳  吴姗 《贵州医药》1998,22(2):118-120
本文用龚氏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对94名老年脑梗塞患者和59名非老年脑梗塞患者进行智能测验,为排除文化因素和智能的影响,我们选用病例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皮层梗塞组,皮层下多梗塞组,皮怪睛单灶腔隙性梗塞组,另设相应组,通过检测发现,脑梗塞患者智能力减退的发生率为27.45%,其中皮怪梗塞缓为47.62%,皮层下梗组为29.1%,单灶腔梗塞组为10.7%,正常对照组为2.7  相似文献   

8.
小檗胺及喜得镇对实验性脑缺血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檗胺及喜得镇对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结扎同侧大脑中动脉及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结果小檗胺及喜得镇可缩小大鼠脑缺血24h后皮层梗塞面积、减少脑组织含水量、减少丙二醛(MDA)的产生、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且两药半量配伍用明显优于各药全量单用。结论小檗胺及喜得镇对实验性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1985~1990年收治以癫痫为临床表现的脑梗塞14例,现就其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5例。41~50岁1例,51~60岁1例,61~70岁5例,71~80岁7例。有头部外伤史及少年癫痫史者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者3例;下壁心肌梗塞1例。癫痫发作中伴短时间昏迷者6例;昏迷达24小时者1例。意识朦胧者1例;精神呆痴者1例。经眼底及脑血流图检查伴不同程度脑动脉硬化者13例。头颅CT扫描:一侧额、顶、颞叶大片状梗塞灶2例;多发性脑梗塞伴脑萎缩3例.颞叶梗塞3例;颞叶深部片状梗塞伴小胸萎缩1例;胼胝体、丘脑梗塞各1例;额、顶叶梗塞灶2  相似文献   

10.
龚洪翰  周福庆  王博  陈琪  黄素华  姜建  况红妹 《江西医药》2012,47(12):1052-1054
目的 采用fMRI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大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慢性应激组,各12只.采用多因素慢性应激动物模型进行造模,通过开场试验测试大鼠行为能力,并测定大鼠前脑皮层和海马低频振幅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慢性应激组大鼠在应激后即刻在新环境中的自发活动和探究行为显著降低(P<0.05);并且慢性应激组大鼠前脑皮层和海马低频振幅(P<0.05).停止应激后1周,应激大鼠的各项指标有所恢复,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结论 慢性应激可以引起大鼠明显的开场行为改变,这些变化可能与前额叶和海马低频振幅(ALFF)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使用非氘代溶剂的氟核磁共振定量方法。方法 以氟化钠为内标、恩曲他滨为样品、去离子水为溶剂,测定氟核磁共振谱,进行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耐用性试验;平行配制5份样品,进样测定,通过样品响应信号与内标响应信号面积比值,计算恩曲他滨含量;同时利用质量平衡法测定恩曲他滨的含量,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非氘代溶剂的氟核磁共振谱图中氟化钠与恩曲他滨响应信号分离较远,互不干扰;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耐用性均符合要求;氟核磁共振测定样品中恩曲他滨平均质量分数为100.1%,RSD值为0.57%,与质量平衡法测定结果99.7%基本一致。结论 建立的氟核磁定量方法无需使用氘代溶剂,准确快速,可以有效降低试验成本及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2.
给大鼠灌胃3H-东莨菪碱与3H-樟柳碱后,吸收都好,但前者的吸收比后者更快更完全。静脉注射后,前者的T1/2α为11分钟,T1/2β为95分钟,后者的T1/2α为13分钟,T1/2β为70分钟。静脉注射后二者的组织浓度均以肺与肾最高,脑内的浓度都比血浆内者高。两药在脑的分布形式相似,以纹状体、大脑皮层及海马较多,膈区和间脑次之,低位脑干和小脑较低。虽然两药的血浆浓度相似,但在脑内各区的分布3H-东莨菪碱明显高于3H-樟柳碱。两药静脉注射后,仅很小部分原形药从尿及粪排出,大部分以转化形式排出。两药都可被大鼠肝和血浆所转化,家兔的肝、肾和血浆也有这种活性,而且更强。3H-东莨菪碱的转化速度明显地比3H-樟柳碱快。3H-东莨菪碱与3H-樟柳碱在代谢上的差异可能与后者托品酸部分多一羟基因而极性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13.
Lead 210 (Radium D) is a naturally occurring radionuclide which is frequently used in toxicological studies due to its long half-life. The use of 210Pb in tracer studies poses two problems. First, 210Pb, along with its daughters 210Bi and 210Po, presents a significant health hazard to laboratory personnel. Second, the presence of the daughter products may interfere with the detection of 210Pb, particularly by techniques which discriminate poorly between different radioactive emissions, e.g., autoradiography. The potential laboratory health hazards of 210Pb and its daughters are briefly reviewed and a simple dithiozone extraction procedure which allows quantitative separation of 210Pb from the daughters 210Po and 210Bi is described. The purified 210Pb may then be utilized to reduce the health hazard from the daughter products and to construct calibration curves for the quantitation of 210Pb in the presence of 210Bi and 210Po by liquid scintillation counting.  相似文献   

14.
^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国产新药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9Tc-MDP 200 mg+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次为1疗程,间隔5 d后应用第2疗程;平均应用(3.8±1.6)疗程.结果 22例RA治疗8周后,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好.对RA患者的关节肿痛及晨僵有显著改善,但对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及握力无明显影响.结论 99Tc-MDP治疗RA,疗效好,安全性亦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樟芝多糖通过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调控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保护作用。方法 高脂饮食构建小鼠NAFLD模型,设置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樟芝多糖干预1~4周中每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的比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表达,外周血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6(IL-6)的表达。樟芝多糖干预4周后,小鼠处死,取肝脏进行油红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TGF-β和Foxp3、Smad3蛋白的表达,RT-qPCR检测IL-6、TGF-β、Foxp3、Smad3的mRNA表达。结果 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成功构建NAFLD小鼠模型,且模型组中Terg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樟芝多糖干预后Treg比例相比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小鼠肝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外周血中TGF-β表达上调、IL-6的表达下调,肝组织中TGF-β和Foxp3、Smad3蛋白和mRNA均上调,而IL-6的mRNA表达下调。结论 樟芝多糖可以通过Treg和TGF-β-Smad3信号对NAFLD起到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和免疫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典》2020年版“水分活度在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控制中的应用指导原则”标准的增订依托药典委员会2017标准提高课题15展开。本文从指导原则的制定背景、研究思路、主要内容、相关说明和应用展望等5个方面综合介绍标准的制订过程。新增订的“水分活度在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控制中的应用指导原则”标准将为药品的微生物过程控制提供有力工具,是对当前药品微生物检测和控制体系的重要补充,对于推动我国药品微生物过程控制,进一步实现药品质量控制的科学化、合理化、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别采用1H核磁共振定量法和19F核磁共振定量法测定塞来昔布绝对含量,并将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与质量平衡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氢核磁共振定量法以塞来昔布δ 6.92处质子峰作为定量峰,马来酸δ 6.33处为内标峰。在弛豫延迟时间10 s,采样时间4.01 s,扫描次数为32条件下采集混合物的氢谱。氟核磁共振定量法以4-溴-2-氟-乙酰苯胺为内标,在谱宽240 ppm,中心频率-94.26 ppm,样品扫描次数为16次条件下采集氟谱,计算两种核磁共振定量法的测试结果。结果 氢核磁共振定量法和氟核磁共振定量法测定结果相近,且与质量平衡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核磁共振定量法可以用来测定塞来昔布含量,具有准确、高效优势。  相似文献   

18.
^131I—CD44V6胃癌单抗放射免疫显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建国  杨力等 《江苏医药》2001,27(12):909-911
目的 探讨CD44V6单抗与胃癌转移模型的结合能力。方法 采用^131I标记CD44V6单抗,对裸鼠的胃癌转移模型进行放射免疫显像研究。结果 ^131I-CD44V6单抗成功地在裸鼠转移瘤内积聚并在96小时后清晰显像。结论 CD44V6单抗可与胃癌转移灶特异性结合,未来可作为胃癌转移灶放射免疫显像及治疗的导向载体。  相似文献   

19.
3H羟基斑蝥胺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绍雄  吴亮  吕培宏 《药学学报》1981,16(5):328-333
将氚标记的羟基斑蝥胺在大鼠体内研究了药物代谢动力学。所得血药浓度-时间数据依一定程序在709电子计算机上拟合曲线,并计算有关参数。结果表明,静脉注射后符合二房室开放型模型,其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α0.067hr,t1/2β2.208hr,Vd(面积)1.237l/kg,V10.264l/kg,Kel1.470 hr-1,清除率0.388l/hr/kg。灌胃后可以单室开放型模型描述,其药代动力学参数为:Kα2.990hr-1,Kel0.257hr-1,Vd1.603l/kg,t1/22.693hr,tmax0.90hr,Cmax0.745μg/ml,F94.15%。尚将本药以静脉和灌胃两种途径给药后直接观察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在尿粪胆汁中的排泄,结果表明本药分布广,主要经肾排泄,且排泄较快,与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开发一种高效合成氟标记放射性药物的方法。方法使用4-硝基苯硼酸频哪醇酯为反应底物,探索化合物氟标记的有效方法。考察反应配体、反应溶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4-氟硝基苯收率的影响,并通过1H-NMR、13C-NMR、19F-NMR方法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HPLC法对反应条件进行定量评价。结果确定了芳基硼酸频哪醇酯类化合物的氟-19标记的最佳反应条件:以3-溴咪唑并[1,2-b]哒嗪为最优配体,在100℃反应10 min即可得到目标化合物。在自动合成仪上重现了最优条件,并用此方法成功合成了11β-羟化酶显像剂美托咪酯。结论本方法为氟-18标记芳基硼酸频哪醇酯类放射性药物前体提供重要合成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