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炮制对当归中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炮制对当归药材中糖含量影响。方法 :用硫酸 苯酚法测定了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还原性糖、水溶性糖和多糖的含量。结果 :酒炒当归中上述糖类高于生当归 ,而其余炮制品中糖类的含量均低于生当归。结论 :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当归中的糖类含量有显著影响 ,这对阐述当归炮制理论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芪不同炮制品中多糖成分的差异。方法:通过溶剂提取法提取黄芪多糖,分段沉淀法精制多糖。利用硫酸-苯酚法测定黄芪不同炮制品中总多糖成分的含量。结果:黄芪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含量不同,其中以蜜黄芪多糖含量最多,盐麸炒黄芪含量次之,生黄芪含量再次之,炒黄芪含量较少。结论: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明显影响黄芪中多糖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黄芩的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及总糖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中多糖及总糖的含量。结果:黄芩炮制品中多糖含量百分比最高的是炒黄芩,为24.12%,其次酒炒黄芩15.73%,再者蒸黄芩为11.30%,黄芩炭9.91%,最低的是焦黄芩为8.75%;黄芩炮制品中总糖含量百分比最高的是炒黄芩,为27.41%,其次酒炒黄芩24.67%,再者蒸黄芩为18.23%,焦黄芩为16.65%,最低的是黄芩炭,为9.98%。结论:黄芩的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和总糖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多糖含量排列顺序为炒黄芩〉酒炒黄芩〉蒸黄芩〉黄芩炭〉焦黄芩;总糖含量排列顺序为:炒黄芩〉酒炒黄芩〉蒸黄芩〉焦黄芩〉黄芩炭;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中多糖及总糖的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巴戟天炮制品的糖含量与入药意义。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净巴戟天、去木芯巴戟天、巴戟天木芯及蒸制后的巴戟天肉中总糖和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净巴戟天总糖为54.83%,多糖为12.09%;去木芯巴戟天总糖含量为59.58%,多糖为13.01%;巴戟天木芯总糖为23.12%,多糖为5.91%;而炮制后的巴戟肉总糖56.61%,多糖12.93%,糖的含量比净巴戟天高。结论巴戟天糖主要分布在肉的部分,不同巴戟天炮制品中其糖的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蒸制除去木芯,使药材得到净化,更有利于用药准确。  相似文献   

5.
当归及其炮制品多糖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当归及其炮制品中的多糖含量。方法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当归及其炮制品中的水溶性糖、还原性糖的含量。结果酒炒当归中的上述糖类含量均高于生当归,而其它3种炮制品中的上述糖类含量均低于生当归。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当归中的糖类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比较炮制条件对何首乌水溶性多糖含量和分子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与药效的相关性。方法制首乌样品制备分别采用传统笼屉蒸法和流通蒸汽锅蒸法,并设定不同的蒸制时间。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样品中水溶性糖的含量;样品总糖溶液用不同分子量超滤膜过滤,并测定滤液中的糖含量,比较不同分子量多糖含量变化。建立大鼠血虚动物模型,比较样品粗多糖的药效差异。结果生何首乌及不同炮制品水溶性糖含量及其分子量分布不同。除炮制72h的制何首乌外,生首乌粗多糖和其他各制首乌样品粗多糖对模型大鼠红系指标均有一定改善作用。结论多糖为何首乌药效物质,炮制可导致何首乌多糖分子量的改变,其药效与分子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赖庆水  梁燕  李慧  刘强 《陕西中医》2007,28(5):603-604
目的:测定半夏及其炮制品中的多糖含量。方法: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半夏及其炮制品法半夏中的多糖含量。结果:法半夏中的多糖含量高于生半夏。提示:炮制方法对半夏中的多糖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条件对女贞子中三萜类成分齐墩果酸、熊果酸及低分子糖含量的影响,探讨女贞子酒制过程中齐墩果酸、熊果酸及低分子糖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对女贞子生品、清蒸品、酒蒸品及不同加热时间酒炖品中齐墩果酸、熊果酸和低分子糖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女贞子经不同方法炮制后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无明显变化,而水溶性低分子糖含量增加,且随着炖制时间的延长,炮制品中低分子糖含量逐渐增加。结论:炮制对女贞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无明显影响,对低分子糖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生姜及其炮制品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生姜及其炮制品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含量。结果:生姜及其炮制品多糖含量的顺序为:干姜〉炮姜〉姜炭〉生姜。结论:炮制对生姜及其炮制品的多糖含量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清蒸何首乌工艺及糖类成分的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源红  张丽艳  杨玉琴  王慧 《中药材》2006,29(11):1146-1147
目的:研究何首乌不同蒸制时间糖类成分的质量变化。方法:用硫酸-苯酚法测定何首乌及其炮制品中还原性糖,水溶性糖和多糖的含量。结果:何首乌的清蒸36 h 100℃干燥,水溶性糖和多糖含量最高,其余炮制品均较生品高。结论:清蒸何首乌最佳条件为蒸36 h,100℃干燥。糖类成分含量可作为其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1.
黄连生育期间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研究黄连生育期间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动态规律,为制定黄连规范化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黄连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用茚三酮比色法,黄连可溶性糖含量测定使用硫酸蒽酮水合热法。结果与结论:黄连生育前期(1~2年)各器官的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低,黄连生育中期(3~4年)的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上升,生育后期(5年)的根茎和花苔的游离氨基酸含量继续上升,须根和叶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除了花苔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外,根茎、叶、须根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在同年生的黄连中,不同物候期间黄连植株各器官的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发生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清蒸黄精的炮制工艺。方法:以黄精中多糖、醇浸出物和水浸出物为指标,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及综合评分法优选酒蒸黄精工艺。结果:其中清蒸时间和干燥温度对试验结果有极显著性影响,焖润时间对试验结果有显著性影响。优化工艺为:清蒸6h,焖润12h,70℃干燥。结论:合理优选出最佳的炮制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何首乌不同蒸制时间糖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用硫酸-苯酚法测定何首乌及其炮制品中还原性糖、水溶性糖和多糖的含量。结果:何首乌炮制后均较生品含糖量高,其中蒸制35 h,100℃干燥,还原性糖和水溶性糖含量最高。结论:清蒸何首乌最佳条件为蒸制35 h,100℃干燥。  相似文献   

14.
酒炖黄精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酒炖黄精工艺。方法:以黄精中多糖、醇浸出物和水浸出物为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酒炖黄精工艺。结果:加酒量和闷润时间对结果有显著性影响。炖时间和干燥温度对结果没有显著性影响。优化出工艺为:加20%黄酒、炖10h、闷润8h、70℃干燥。结论:合理优选出最佳的炮制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不同蒸制次数的熟地黄中糖类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采用传统方法加工的第1蒸至第9蒸熟地黄样品,分别对其水提液进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衍生及LC-MS测定。采用SIMCA-P 13.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得到差异标记物,通过多级质谱离子碎片及对照品比较对差异标记物进行鉴定。结果:经OPLS-DA共鉴定了6种糖类化合物,分别为甘露三糖、蜜二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其中甘露三糖和蜜二糖逐渐降低,在第9蒸熟地黄中相对峰面积最低,分别为0.60和0.52;阿拉伯糖逐渐升高,在第9蒸熟地黄中相对峰面积达到4.74;甘露糖先升高后降低,其相对峰面积在第5蒸熟地黄中最高,达3.33;而葡萄糖和半乳糖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PCA结果显示第1蒸至第9蒸熟地黄沿着PC1轴逐渐改变,糖类代谢物发生着显著变化。结论:不同蒸制次数的熟地黄样品中糖类成分差异较大,可为九蒸九晒熟地黄的质量评价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芪对实体瘤鼠免疫功能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黄芪对实体瘤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将40 只实体瘤鼠分为4 组,分别用黄芪、CTX、黄芪加CTX、生理盐水进行腹腔注射 8 d。检测其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M 、IgG)含量和SOD 活性。结果黄芪组IgG 含量升高,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 0.01),黄芪加CTX 组IgM 的升高( P < 0.01)、IgG 明显增加( P < 0.01),黄芪组及黄芪加CTX组SOD 显著升高( P< 0.01)。说明黄芪可明显改善实体瘤鼠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7.
黄芪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中多糖的含量,通过对多糖部位的水溶部分、水不溶部分及两部分混合物的多糖含量测定,表明水溶部分与水不溶部分总多糖的含量和两部分混合物的多糖含量接近,结合多糖特性和Molish反应的阳性现象,提出用沸水代替冷水对黄芪多糖有效部位萃提的方法更具准确性.本研究结果证明苯酚-硫酸法也可用于测定水不溶多糖.  相似文献   

18.
黄芪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中多糖的含量,通过对多糖部位的水溶部分、水不溶部分及两部分混合物的多糖含量测定,表明水溶部分与水不溶部分总多糖的含量和两部分混合物的多糖含量接近,结合多糖特性和Molish反应的阳性现象,提出用沸水代替冷水对黄芪多糖有效部位萃提的方法更具准确性。本研究结果证明苯酚-硫酸法也可用于测定水不溶多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