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目的研究多烯紫杉醇口服磷脂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多烯紫杉醇注射剂(20μg/g),大鼠单剂量灌胃给予20μg/g多烯紫杉醇溶液,含环孢素A的多烯紫杉醇溶液或含相等剂量多烯紫杉醇的磷脂纳米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给药后各时间点血浆中的多烯紫杉醇浓度,评价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结果多烯紫杉醇口服磷脂纳米粒单剂量灌胃给药后Cmax为(116.19±28.58)pg/L,tmax为1h,MRT为(5.60±0.34)h,AUC为(490.74±37.28)h·pg·L^-1,口服生物利用度是溶液剂的3.65倍。结论磷脂纳米粒能够显著提高多烯紫杉醇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以栀子苷为内标的HPLC法,作为检测大鼠血浆中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含量测定的方法,色谱条件为:Diamonsil C18(2)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0.5%醋酸水溶液(30∶70);流量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8 nm;柱温为30℃。以DAS 2.0 软件对玉叶金花苷酸甲酯一次性静脉注射给药后,大鼠体内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隔室模型拟合。结果:大鼠静脉注射MU 后,以二室模型(权重为1)计算血药浓度与实测值契合较好,优于其他模型。分布半衰期(t1/2α)为9.892 min,消除半衰期(t1/2β)为55.384 min。结论:检测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用于Mussaenoside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MU在大鼠体内分布较快,在大鼠体内主要以消除过程为主,代谢速度中等。  相似文献   

3.
红花黄色素在急性血瘀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考察红花黄色素(saffloryellow,SY)在急性血瘀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通过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07ml/kg)和冰水刺激造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后,将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红花黄色素注射液(37.08mg/kg),并测定大鼠在5、10、30、60、120、180、300和480nin血清样品中药物浓度.结果血瘀大鼠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曲线下的面积(AUC)为49633μg@min/ml,分布半衰期(t1/2a)为1.43min,消除半衰期(t1/2β)为95.65min;而正常大鼠为一室模型,曲线下的面积(AUC)为42267μg@min/ml,半衰期(t1/2)为66.27min.结论红花黄色素在急性血瘀大鼠体内代谢明显慢于正常大鼠体内的代谢.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4,(8):1090-1093
目的:建立蟾毒灵单体成分在大鼠体内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灌胃给药2、5、15、30、45、60、90、120、240、360、600 min后通过眼底静脉丛取血,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混合萃取液进行血浆样品预处理,以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蟾毒灵浓度,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蟾毒灵单体给药后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AUC(0-t)=975.89 mg/L·min,AUC(0-∞)=1067.69 mg/L·min,MRT(0-t)=234.21 min,MRT(0-∞)=608.08 min,t1/2z=375.76 min,Tmax=22.50 min,CLz/F=0.008 L/min/kg,Vz/F=3.51 L/kg,Cmax=4.66 mg/L。结论: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蟾毒灵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PVP包覆β-榄香烯口服脂质体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PVP包覆的β-榄香烯口服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行为。方法:建立了血浆中β-榄香烯的分析方法,将三种药物对大鼠一次性灌胃后在不同时间眼眶取血。乙醚提取后以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血药浓度,用统计矩方法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PVP包覆β-榄香烯口服脂质体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如下:T1/2(95.07±20.46)m in,AUC(348.72±32.49)μg/m in.m l,Cm ax(4.39±0.33)μg/m l,Tm ax(60)m in。结论:以普通脂质体为参比制剂时PVP包覆的β-榄香烯口服脂质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40.2±7.5)%。  相似文献   

6.
马蔺子甲素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全胜  高连用  刘昌孝 《中草药》1998,29(9):606-609
采用HPLC方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的马蔺子甲素浓度。大鼠ig100、200和800mg/kg3个剂量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体内代谢非常快,血药浓度不呈线性消除特征,药物吸收非常迅速,消除快。达峰时间(tpeak)分别为30、30和15min,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分别为100.1、3238.1和4509.9ng·min/mL,半衰期(t1/2)分别为66.6、101.9和133.3min。组织分布试验表明,在大鼠ig200mg/kg后1、2、4h,心、肝、脾等组织测不出原型药物。排泄试验在大鼠ig200mg/kg后,36h内从粪中测不到原型药物及代谢产物,36h内测不出从尿中排出的原型药物;其代谢产物12h内排出总量的78%以上,马蔺子甲素是一蛋白结合率非常高的药物,平均蛋白结合率为90.9%。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苍术与苍术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差异。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苍术水提液中苍术素及苍术素单体大鼠的血药浓度,采用DAS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苍术水提液中的苍术素在大鼠体内的达峰时间Tmax为62.32±13.26 min、最大浓度Cmax为28.26±6.37 ng/ml、半衰期T1/2166.36±21.22min、AUC0-∞为2748.54±226.3ng/ml.min;苍术素在大鼠体内的达峰时间Tmax为37.28±9.23min、最大浓度Cmax为17.83±4.65 ng/ml、半衰期T1/2为96.48±18.34 min、AUC0-∞为2065.42±206.51ng/ml.min。苍术水提液组和苍术素单体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苍术水提液中苍术素及苍术素单体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有显著影响,提示苍术水提液中其他成分会影响苍术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紫杉醇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源-质谱联用(LC-MS/MS)方法,并进行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方法 血浆经NaHCO3溶液(pH 8.0)碱化后,用叔丁基甲醚提取。液相分离采用Zorbax SB C18(2.1 mm×50 mm,3.5 μm)分析柱,柱温25 ℃,以甲醇-水(含0.5 mmol·L-1乙酸铵)(70∶30,V/V)为流动相,流速为0.3 mL·min-1,进样量5 μL;采用四级杆质谱检测器,电喷雾源(ESI),正离子方式检测,在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下检测离子对m/z 876.3→308.1(紫杉醇)和m/z 830.2→549.2(多西他赛)。两组SD大鼠分别尾静脉推注7 mg·kg-1紫杉醇热敏脂质体与紫杉醇注射液,采集血样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源-质谱联用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 血浆中无干扰测定的内源性物质,每个样品的分析时间为3.5 min;紫杉醇在2~1 000 n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5),定量限为2 ng·mL-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紫杉醇热敏脂质体的t1/2β、MRT、AUC和CL与紫杉醇注射液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紫杉醇的药动学研究。与紫杉醇注射液相比,紫杉醇热敏脂质体能控制药物的释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急性毒性,提高机体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白麻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借助该法考察白麻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XTARRA RP18色谱柱,乙腈-0. 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35℃,1 m L/min,360 nm检测。6只雄性SD大鼠灌胃给予1. 05 g/Kg的大叶白麻总黄酮,测定不同给药时间点,动物血浆中白麻苷的浓度,并对其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白麻苷在0. 0606~19. 4040 m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 9996),低、中、高3个浓度样品的相对回收率分别为102. 29%、92. 95%、90. 11%,日内RSD分别为1. 53%、1. 07%、3. 62%,日间RSD分别为8. 33%、3. 56%、4. 03%。大鼠灌胃大叶白麻总黄酮后,白麻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过程符合开放的二室模型,消除半衰期为474. 13 min。结论:白麻苷在大鼠体内能迅速分布,并且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白麻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借助该法考察白麻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XTARRA RP18色谱柱,乙腈-0. 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35℃,1 m L/min,360 nm检测。6只雄性SD大鼠灌胃给予1. 05 g/Kg的大叶白麻总黄酮,测定不同给药时间点,动物血浆中白麻苷的浓度,并对其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白麻苷在0. 0606~19. 4040 m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 9996),低、中、高3个浓度样品的相对回收率分别为102. 29%、92. 95%、90. 11%,日内RSD分别为1. 53%、1. 07%、3. 62%,日间RSD分别为8. 33%、3. 56%、4. 03%。大鼠灌胃大叶白麻总黄酮后,白麻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过程符合开放的二室模型,消除半衰期为474. 13 min。结论:白麻苷在大鼠体内能迅速分布,并且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