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夹板治疗尺桡骨骨折致前臂坏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天金 《华夏医学》2003,16(1):10-10
患者女 ,5岁 ,于 2 0 0 1年 12月 6日因跌倒致右尺桡骨骨折 ,在当地乡村医生行手法复位 ,小夹板固定。固定后患者始终哭诉右前臂疼痛 ,未予重视 ,仅给予止痛药 ,随后出现右前臂肿胀 ,皮肤出现大理石样花纹 ,起水泡 ,继而右前臂变为暗黑色 ,肢体僵硬 ,变冷 ,右手各指无感觉 ,不能活动 ,于 2 0 0 1年12月 11日入院。体温 38℃ ,脉搏 12 5次 / min。局部检查见 :右侧前臂有前后内外侧四块自制硬质木板夹着 ,无固定垫内衬 ,夹板外绑扎 3道麻绳样横带 ,横带勒扎箍紧 ,结头上下不能移动。右前臂皮肤黑色 ,闻腐肉臭味 ,皮温冰冷 ,桡动脉搏动消失 ,…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 ,30岁 ,因右前臂高温滚轮碾压伤 4小时急诊入院。入院查体 :心率 1 0 0次 /min ,血压 90 /6 0mmHg ,失血外貌 ,右前臂中1 /3畸形 ,皮肤苍白 ,掌侧有一 7cm皮肤裂口 ,肌肉外翻糜烂 ,右尺桡骨骨折碎块外露 ,创面有油渍污染 ,腕部桡动脉搏动消失。环指尺侧、小指感觉消失 ,手指不能活动 ,指腹干瘪 ,X线片示 :右尺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 ;入院诊断 :①右前臂严重复合伤 ;②右尺桡骨开放性骨折 3度。患者入院后 ,急查血常规 ,血生化 ,做好术前准备后急诊手术 ,手术探查见 :右前臂有3/4周径的皮肤 ,宽度 8cm的环状 3度烧伤 ,掌…  相似文献   

3.
蔡志利 《海南医学》2006,17(8):95-95
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们采用传统的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前臂尺桡骨中上1/3骨折25例,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杨海林 《吉林医学》2011,32(28):5973-5974
目的:探讨小夹板治疗尺桡骨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手法整复并以杉树皮结合布胶布和卫生纸制作自制小夹板结合防旋托(又称前臂圆柱托板)外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患者70例,全部采用手法整复并自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本组70例均获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3.6个月。51例获解剖复位,16例近解剖复位,2例对位3/4,1例对位1/2。临床愈合时间4~6周,前臂旋转功能和腕、肘关节活动均正常。优61例,良9例。未出现张力性水疱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情况。结论:手法整复自制小夹板方法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运用传统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临床疗效与体会.方法 对2009-02~2011-03间我院门急诊收治的22例7~14周岁尺桡骨中段双骨折儿童患者,行中医推拿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国定及运用医用石膏棉纸、自制“分骨垫”辅助矫正成角畸形等治疗措施.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7d、15 d行X线影像复查,所有患儿尺桡骨断端对位对线良好,远端手面、手指肤色正常,未出现麻木、不适、肿胀等异常感觉,4周后骨折断端均有骨性骨痂形成.解除外固定,正确指导康复锻炼.随诊12个月,所有患儿前臂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传统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是历代中医骨伤医家实践成功的适宜技术,其方法简便、易行,值得基层医院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前臂尺桡骨折是儿童骨骼损伤最常见的部位之一,约见全身肢体损伤骨折的21.5%。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居第二位[1]。骨折后早期如处理不当可引起Volkmann挛缩,发育畸形,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闭合复位小夹板,石膏外固定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临床对移位明显复位困难不稳定的尺桡骨折可以行闭合撬拨复位经皮髓内固定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7.
我院在诊治1例右前臂热压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肢体浅静脉移植桥接受区血管与移植皮瓣的血管手术时,发现其在早期输液治疗时,并发肢体浅静脉炎而导致浅静脉广泛性狭窄,险些造成手术失败。现报告如下,希望引起医护人员重视。1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右前臂热压伤术后1个月外院转入。查体:右前臂桡掌侧有一20cm×10cm的纵行皮肤缺损,桡骨部分外露,前臂浅屈肌腱干燥坏死,尺动脉搏动存在,桡动静脉已结扎,X线片未见尺、桡骨骨折。患者在基层医院治疗期间行2次清创手术及对症抗感染治疗。诊断:右前臂热压伤术后皮肤缺损伴局部骨外露…  相似文献   

8.
<正>尺桡骨干双骨折行手法复位外固定后,易出现骨折再移位,影响骨折愈合及前臂旋转功能的恢复,因此,复位后可靠的固定至关重要。国内有学者提出,采用前臂夹板联合长臂石膏固定[1-2],但长臂石膏的应用将减少患儿的舒适度,不利于患儿配合[3]。笔者针对稳定性尺桡骨干双骨折患儿,从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单纯夹板固定与夹板固定联合长臂石膏固定治疗儿童稳定性尺桡骨干骨折的临床有效性。1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8月本院确诊的闭合性、稳定性尺桡骨干双骨折患儿108例,均非陈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平乐正骨手法复位后分别采用小夹板外固定和3D打印支具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进行疗效分析,进一步优化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的方式。方法:对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门诊和住院治疗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治疗(每组各40例)的80例名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后,透视位置可后分别采用小夹板和3D打印支具给予4周固定,8周后行X线检查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掌倾角和尺偏角情况,8周、12周后观察前臂、腕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个性化3D打印支具外固定组(试验组)的愈合时间与小夹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8周左右,骨折线模糊;而8周时试验组掌倾角和尺偏角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在8周和12周两组前臂和腕关节功能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支具较传统小夹板外固定在保持骨折端复位时可以做到精准、持久,在前臂和腕关节功能改善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90例小儿尺桡骨骨折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90例小儿尺桡骨完全骨折的患儿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结果:90例患儿4~8周后拆除小夹板,6~13周骨折愈合,无骨折不愈合病例,肢体功能恢复优64例(71%),良20例(22%),一般5例(6%),差1例(1%).结论:对小儿尺桡骨骨折应争取尽早1次正确整复及小夹板外固定,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效果好,可有效恢复患儿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 患者男性23岁患者于半年前被人用刀刺伤左腕背部尺侧,在当地行清创缝合术后伤口感染,X线片示:左桡骨远端撕脱骨折,可见1.5×0.3CM大小骨片向下分离,经抗炎换药,小夹板外固定后,伤口愈合.逐渐出现左腕背伸,前臂旋转受限,左前臂肌肉萎缩,左腕部银叉样畸形.来我院就诊,收入院后X线片示:左桡骨远端撕脱骨折,下尺桡关节半脱位,在左臂丛麻醉下行左腕背侧韧带重建术,左下尺桡关节复位术后,行左前臂左腕背伸45°.石膏托外固定,伤口Ⅰ期愈合,六周后拆除外固定,左腕部银叉样畸形明显改善,行功能锻炼一月后背伸约50°屈曲60°,旋前75°,旋后60°四月后复诊左腕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30岁。因工伤12天由外院转入。见右小腿高位截肢,右手背第2指~5指中、近节指背皮肤及腕部背侧皮肤、前臂背侧下侧皮肤缺损,其中中节指骨、环指近节、小指中近指骨及第4、5掌骨大部外露,肌腱坏死、关节开放,创面面积为18cm×12cm。左小腿后下1/3,后足及足底皮肤坏死,胫腓骨骨折端外露、骨质大段坏死,胫后神经血管束坏死,而小腿下段前侧及足背皮肤血运正常,感觉存在,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决定行左小腿截肢,利用毁弃的足背动脉皮瓣及足趾伸肌腱移植修复右手背软组织缺损。皮瓣设计:远侧第1趾~4趾的趾背皮肤,近端在踝上7cm,前足最宽处为…  相似文献   

13.
杨建仁 《四川医学》1998,19(5):449-450
我院1982~1994年收治的四肢闭合性骨折用小夹板固定不当,并发肢体坏死3例,导致截肢的严重后果。报告如下。例1:男,13岁,学生。右前臂跌伤致尺桡骨骨折。当地草医手法复位,外敷草药,小夹板固定。3天后,肢端进行性肿胀并剧烈疼痛,给服消炎止痛药,继...  相似文献   

14.
小夹板加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方法手法复位后用小夹板加石膏托外固定。结果在治疗的86例患者中,优65例,占75.6%,良18例,占20.9%,差3例,占3.5%,总优良率为96.5%。结论该方法吸取了手法复住后单用小夹板外固定及单用石膏托外固定各自的长处,克服了其各自的缺点,使大多数尺桡骨干双骨折的患者通过手法复住外固定而达到骨折愈合及恢复良好的前臂旋转功能,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成锋  吕一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407-1408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拆除术后再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8例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拆除术后再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根据Anderson评分标准,观察其疗效。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末次随访根据Anderson评分标准,优13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4.4%。结论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拆除术后再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无须再次手术取内固定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5岁,工人。1987年7月11日晚因骑自行车摔倒,右手掌尺侧撑地,当即发现右手腕明显变形,剧烈疼痛,不能动弹,来我院急诊。体检:一般情况好,急性痛苦面容,右手腕肿胀,呈银叉样畸形,活动受限,手指充盈,运动和感觉良好。X线正位片示右腕关节月骨近端3/4,舟状骨1/4与桡骨重叠,桡骨茎突骨折;侧位片示月骨位于桡骨后下方。尺骨远端位于桡骨后侧方。诊断:右桡腕关节后脱位,尺桡下关节脱位,桡骨茎突骨折(附图)。经手法复位,X线摄片复查显示骨折脱位完全复位,前臂石膏托外固定4周,拆石膏后嘱右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26岁,农民。1994年11月24日在工作时右手不慎被机器绞伤,致右腕以远仅尺侧1.6cm软组织与前臂相连,小指完整,感觉良好,血运差,运动功能丧失,腕掌骨及其它四指均碎烂,毁形,诊断为右手腕外伤性不全离断。因右手碎烂,无再植条件,拟行清创右前臂中下1/3截肢术。当臂丛麻醉后,因小血管痉挛得到缓解,右小指血运渐趋好转,决定试行右小指转位再造拇指术。常规清创后将右桡骨远端关节面咬除,在距第五掌骨头(保留掌指关节)近端1.0cm处将多余掌骨截除修整后,把右手掌尺侧与前臂相连完好的软组织修剪…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肌挛缩是骨科常见的并发症 ,患者多因骨折后用夹板或石膏固定不当而造成肢体功能丧失 ,我们必须吸取教训 ,引起重视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女 ,4岁。因玩耍时不慎摔倒 ,右前臂肿胀 ,疼痛 ,活动障碍。在当地诊为右尺桡骨双折 ,行手法复位管型石膏固定 ,固定后 2 4min ,右前臂肿胀加重 ,剧痛 ,手指肤色青紫 ,活动障碍。 72h手指冰冷发黑 ,急来我院就诊 ,立即拆除石膏管形 ,见肘窝至指端肤色发绀 ,部分表皮剥脱 ,真皮裸露 ,有渗出 ,桡动脉搏动存在 ,右前臂旋转障碍 ,右肘屈伸正常 ,右腕屈 1 5°,主被动伸指障碍 ,右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夹板辅以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患儿均施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夹板外固定后辅用超关节石膏托外固定,术后1~2周去除石膏托均改为中立位握住托板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达骨性愈合,解剖复位27例,功能复位10例,临床愈合时间3~7周,平均5周;结论:手法复位夹板辅用超关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前臂旋转功能恢复正常、非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疗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稳定性尺桡骨干双骨折的最佳治疗策略。方法 对2009年10月~2013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尺桡骨干双骨折患儿,行手法复位后,对稳定性骨折,随机采用前臂夹板联合长臂石膏或单纯前臂夹板外固定,48例患者采用夹板联合石膏外固定,60例患者采用单纯夹板外固定。术后定期拍摄正侧位X光片,术后3、6个月测量肘、腕关节活动度,及6个月进行Grace-Eversmann前臂骨折疗效评价。结果 随访1年,所有患者都得到临床愈合,单纯夹板组在3个月时肘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夹板联合石膏组(P<0.05),6个月时两组肘关节活动度无显著差异,术后3、6个月时两组腕关节活动均无显著性差异;6个月时两组Grace-Eversmann前臂双骨折疗效评价优良率分别为95.8%(联合固定组)和95.0%( 单纯夹板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稳定性尺桡骨干双骨折,单纯夹板固定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无需额外加石膏联合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