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颈动脉体瘤手术治疗1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1995~2003年期间14例颈动脉体瘤的诊治经验.探讨颈动脉体瘤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4例颈动脉体瘤患者,13例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1例行球囊阻断试验,1例行彩超检查。2例采用单纯瘤体切除;3例行瘤体与颈外动脉一并切除;3例行瘤体与颈内、外动脉一并切除,未做颈动脉重建:3例瘤体切除,同时行颈内动脉修补术;3例瘤体与颈内、外动脉切除,同时行颈内动脉重建。其中1例为恶性颈动脉体瘤,瘤体侵及颅底,行颈内动脉颅内、外动脉搭桥重建。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随访期1~9a,无复发病例。2例术后1周分别出现对侧偏瘫和失算,均在半年后康复。结论:颈动脉体瘤第一次手术应尽可能采用单纯剥除术:二次手术或恶性颈动脉体瘤需整块切除时,应尽可能行颈内动脉重建,必要时需行颅内、外动脉搭桥,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果:1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男6例,女4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分别进行超声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术前行Matas试验2例,7例颈动脉体瘤被单纯剥离切除,2例行包括颈外动脉在内的瘤体切除术,1例行人工血管重建颈内动脉。术后1例出现暂时性舌下神经受累,1例交感神经受累,2例迷走神经受累,3个月后症状完全恢复。无偏瘫和死亡病例。结论: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完善检查和准备非常重要,CTA在诊断中具有良好作用。较小的肿瘤可以完整剥除;与颈外动脉包绕紧密的一并切除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包绕紧密难以剥离的可以行人工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手术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摘要】 目的 回顾分析35例颈动脉手术,探讨其术前评价方法、手术方式及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2月,共进行各类颈动脉手术35例,其中颈动脉体瘤16例、恶性颈动脉体瘤1例、恶性肿瘤累及颈动脉17例、外伤性动-静脉瘘1例。手术包括颈动脉修补术(7例)、颈动脉结扎或切除术(17例)、颈动脉切除重建术(11例)。术前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DSA+暂时性球囊导管阻断(TBO)+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等方法评价脑侧支循环状况,术后随访4个月一4年,评价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27例接受颈动脉阻断试验,10例阳性(不能耐受),17例阴性(可耐受)。7例行颈动脉修补,其中1例术后大出血死亡。17例行单侧颈动脉结扎或切除,术后2周内,4例出现脑血管并发症;3例恶性肿瘤患者死亡,1例颈动脉体瘤术后言语不清,1例术后同侧上肢无力,运动受限,5例自觉头晕。11例行颈动脉切除、重建,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1例因肿瘤复发死亡,1例颈动脉体瘤对侧肢体运动不便、言语不清。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显示,移植血管均畅通。结论TBO+SPECT是目前比较可靠的脑侧支循环评价方法。颈动脉结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条件具备时,提倡对颈动脉体瘤或累及颈动脉的恶性肿瘤患者行颈动脉切除重建术。  相似文献   

4.
26例颈动脉体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手术方法,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上海交通大 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1993~2004年收治的26例病理证实为颈动脉体瘤的手术病例,分析其年龄、性别、临床特点、 影像学表现、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2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男女之比为1∶2·25,中位年龄为36岁;其中2例为双 侧颈动脉体瘤,1例为恶性颈动脉体瘤。21例患者术前行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暂时性球囊阻断 试验(TBO)评价,其中6例为TBO阳性。11例行多普勒检查,9例行颈部CT,5例行磁共振成像。26例患者均采用 手术治疗,除切除肿瘤外,其中5例还行颈动脉人工血管重建,4例行颈动脉修补术,1例行颈总、颈内动脉吻合术,1 例切除部分迷走神经。所有病例均预后良好,无脑神经并发症发生,无死亡,随诊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血管造影 和多普勒检查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应常规行血管造影及TBO检查,进行系 统全面的颈动脉评价,并做好血管重建准备。确诊为颈动脉体瘤后,应尽早手术,根据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选择适 宜术式。  相似文献   

5.
DSA 和TCD 在颈总动脉结扎术前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中报道 4例患者在Matas颈总动脉压迫式试验前后均作了DSA和TCD检测 ,术中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行肿瘤和受累颈动脉切除加颈总动脉结扎 ,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表明经颈动脉压迫训练建立大脑侧支循环后 ,术中结扎颈动脉是安全的。对文中 1例术后病检报告为神经鞘膜瘤的患者 ,术前检查应与颈动脉体瘤有所区别 ,同时术中是否可以通过仔细分离而避免动脉的切除和结扎 ,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1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总结16例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BP)的诊治经验。方法 本组共16例19个肿瘤,主要依靠B超和DSA检查确诊。12例共切除14个肿瘤,术前均经Matas训练,经动脉外膜下摘除肿瘤7例,切除肿瘤、修补血管6例,连同肿瘤一起切除颈总和颈内动脉1例。结果 DSA对CBP确诊率为100%,B超确诊率为89%。手术全部成功,没有严重并发症,证明术前Matas训练是有效的。结论 术前确诊CBP对围手术期准备至关重要,Matas训练对提高手术安全性非常有效,切除肿瘤、修补血管减少了术后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颈动脉造影在颈动脉体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X线颈动脉造影对颈动脉体瘤治疗方案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 :分析 3 3例颈动脉体瘤术前颈动脉造影、术中所见及最终手术方式 ,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总结造影结果对制定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结果 :颈动脉体瘤血管造影显示肿瘤血供丰富 ,颈动脉分叉张开 ,呈握球状改变 ;血管影像清晰、动脉被推移的病例 ,肿瘤对血管侵蚀轻 ,手术完整剥除肿瘤的可能性大 ;肿瘤包绕血管 ,血管显影不清晰的病例 ,说明肿瘤对血管壁破坏严重 ,剥除肿瘤困难 ,须做好颈动脉切除及重建的准备。对于肿瘤与血管染色混杂 ,无法分清各自结构与位置的病例 ,均需行颈动脉切除。术前的颈动脉压迫训练对减少或减轻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结论 :术前选择性血管造影可以明确诊断 ,判断肿瘤对血管的侵蚀程度 ,评价阻断患侧颈动脉后健侧颈动脉对颅内 ,特别是对患侧脑的供血情况 ,有助于选择手术方案 ,对于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和减少并发症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颈总动脉间断阻断下颈动脉体瘤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7例颈动脉体瘤患者在局麻下行颈总动脉阻断脑缺血试验。全麻下采用间断阻断颈总动脉下的颈动脉体瘤切除治疗术.部分患者术前行DSA栓塞,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所有病例均未行内转流术。术中阻断颈动脉2.4次,每次阻断时间最长达28min,平均22min。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3例。未行供血动脉栓塞者平均失血1100ml,行栓塞者平均失血480ml。术中间断性动脉阻断试验对于判断是否需行内转流术、方便手术操作、减少失血及神经并发症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9.
恶性颈动脉体瘤临床罕见,迄今国内外文献报道病例仅100余例。其特征是肿瘤侵犯包膜及周围组织,颈部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组织学表现为异型性。我科1993—2004年间收治颈动脉体瘤患者28例。恶性仅1例,且为术后5年复发患者。该例恶性颈动脉体瘤患者伴同侧颈淋巴结转移,行肿瘤扩大切除及受累颈动脉切除,颈动脉人工血管重建,术后无脑神经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体瘤10例外科治疗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经手术治疗的10例颈动脉体瘤,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令在13—53岁之间,肿瘤最大体积为7×6×6,肿瘤均发生在一侧,手术方法包括单纯切除剥离4例,切除肿瘤后血管移植重建颈动脉血运1例,血管端端吻合重建颈内动脉血运1例,部分切除颈外动脉和瘤体1例,瘤体大部切除并结扎颈总动脉3例。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率。文中还较详细的叙述2例典型病例的治疗经过。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治经验,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5年收治的3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均行DSA检查,均诊断为颈动脉体瘤;B超检查14例,12例诊断为颈动脉体瘤;CT检查20例,16例诊断为颈动脉体瘤;MR I/MRA检查16例,14例诊断为颈动脉体瘤。22例患者行TBO检查,8例为阳性。3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9例患者预后良好,1例发生永久性偏瘫,随诊期间无肿瘤复发。结论:DSA检查是诊断颈动脉体瘤的最佳方法,而MR I/MRA和BUS检查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是治疗颈动脉体瘤的首选治疗措施。DSA和TBO同时检查,能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参考。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前常规行M atas训练。术中精细的解剖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阻断术在累及颈动脉或颈动脉源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讨论颈动脉阻断术在累及颈动脉或颈动脉源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总结6例累及颈动脉病变和6例颈动脉源性疾病的治疗经验。结果 12例患者分别经DSA、超声波,MRI和螺旋CT血管成像病例均施行颈动脉阻断术,围阻断期无手术死亡。结论 颈动脉阻断术的临床应用是比较完全的,应放宽其手术适应症范围。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体瘤系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的系统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8例颈动脉体瘤患者进行了彩色多普勒(Dopp ler)超声、磁共振影像(MR 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系统影像学特征比较及M atas试验与颈内动脉暂时性球囊阻断试验(TBO)围手术期准备,并进行了手术。结果:颈动脉体瘤影像学特征: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并与其紧密相连单发性肿块,瘤体内血供丰富,瘤体使颈外动脉向前内移位、颈内动脉向后外移位,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度增大明显,MRA及DSA呈“Goldcup”征改变。M atas试验时间45~60 d,TBO及DSA W illis环交叉充盈检查侧支循环代偿良好,8例患者手术后痊愈出院。结论:彩色Dopp ler超声、DSA、MRA均能明确诊断颈动脉体瘤,M atas试验是颈动脉体瘤手术必要常规的术前准备,W illis环交叉充盈检查是显示大脑代偿性侧支循环建立的客观标准,TBO试验是判断颈动脉结扎的可靠方法,手术是目前治疗颈动脉体瘤的最好手段。  相似文献   

14.
Carotid body tumors (CBT) are rare neoplasms arising from the small chemoreceptor organ in the adventitia of the common carotid bifurcation. A retrospective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33 patients, treated by curative resection of the neoplasm, from 1980 to 2005,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features, preoperative treatment and surgical approach, and determine the optimum management for CBT.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clinical features, surgical approach and complications were documented and analyzed. Accurate diagnosis and effective preoperative training were associated with a good surgical outcome. Carotid arteriography accurately diagnoses and evaluates the brain's collateral circulation in the circle of Willis. Ultrasonography is useful. Carotid blood flow obstruction (Matas’ training) is effective. Complete excision of the carotid system without a vascular replacement is possible only after reliable Matas’ training and objective observa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circulation in the circle of Willis. Correct treatment of the internal and common carotid artery is important to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e continuity of the common and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hould be retained if possible, and carotid artery repair is recommended. Minor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five (15%) patients and one patient died from a cause not related to the CBT at follow-up.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体瘤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对19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9例患者分别进行超声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确诊。19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行Matas试验7例,术中监测残端动脉压19例,术前、术中行脑血管多普勒(TCD)监测11例,5例采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转流。术后4例出现暂时性舌下神经受累,1例迷走神经受累,4~8个月后症状完全恢复。无偏瘫死亡病例。结论:DSA、CTA、MRI均具有诊断价值。麻醉可采用先清醒局部麻醉,然后改用全身麻醉。术前、术中行TCD监测,术中监测残端动脉压以及采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转流术,可确保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手术处理和主要并发症的防治原则。方法 选择我院1979年~2003年经手术治疗的颈动脉体瘤患者33例(其中男12例,女21例。年龄19~64岁,平均35.7岁,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颈动脉体瘤),对其治疗过程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33例病人行颈动脉解剖、肿瘤剥除26例,行颈动脉体瘤及相应区段颈动脉切除、颈动脉结扎7例。33例病人1例死亡,其余病人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选择性血管造影、确实可靠的颈动脉压迫训练、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及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是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