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研究野生半夏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生长与繁殖,为半夏人工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在四川、重庆、陕西境内收集的46个不同的野生半夏种材,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与结论:块茎质量在0.51~2.00 g(直径0.9~1.5 cm)的半夏块茎增重和总增重都较大,其增产效益较好;生长速度较大的为采自篷安、射洪、中江、乐至、泸县的居群,繁殖能力较强的为采自乐至、广元、篷安、简阳的居群;栽培0.30 g(直径0.7 cm)以上的块茎,出苗率可达到90%左右;株芽与质量相当的块茎在生长上无显著差异;在块茎质量与居群2种影响产量增加的因素中,块茎质量是影响块茎增重比例及总增重比例的主要因素;收获块茎重、株芽个数与块茎质量极显著正相关,块茎增重、块茎增重比例、总增重比例与块茎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总增重与块茎质量负相关。根据试验数据得出块茎直径、出苗率、块茎增重、总增重、块茎增重比例、总增重比例、株芽个数等生长、繁殖指标与块茎质量的曲线估计模型,并提出能获得较高效益的栽培策略。  相似文献   

2.
半夏 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ait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地下块茎脱皮干燥后药用。在生产上主要靠无性繁殖 ,即用块茎作种栽。块茎在自身生长的同时 ,可在生长出的一个或数个叶柄内侧各着生珠芽 ,珠芽遇土生长变成新块茎 ,新块茎生长的同时再形成新的珠芽 ,依此完成个体增加和重量增加。笔者在进行半夏高产研究中发现 ,珠芽形成的大小、多少、生长量等皆与产量相关 ;同时也发现珠芽形成的大小、多少与种茎的大小、品系、栽培深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实验设计试验分四项方案 :珠芽形成多少与种茎大小的关系 ;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半夏的8个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相关性进行分析,探索出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半夏种质的群体变异及高产优质半夏品种的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44株遂宁栽培半夏、76株温江栽培半夏及163株峨眉山野生半夏为种质材料,对每株半夏的主叶长、主叶宽、主叶长宽比、珠芽位置(块茎到珠芽的距离)、株高、块茎直径、地下部分(茎在地下部分的长度)、地上部分(茎在地上部分的长度)等8个数量性状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野生和栽培半夏主叶长宽比、珠芽位置的变异数均较其他性状大,且峨眉山野生半夏性状的变异数普遍高于栽培半夏;温江和遂宁半夏珠芽位置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其它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小;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半夏各性状间存在广泛的显著相关性,不管是栽培半夏还是峨眉山野生半夏叶形的变化、珠芽位置、块茎直径之间是密切相关的.结论:半夏在野生状态下变异的可能性更大,栽培半夏性状的稳定性高于野生半夏;不同环境下的栽培半夏的变异系数除珠芽位置的变异较大外,其余性状的差异并不大,建立半夏GAP基地能有效的解决半夏资源上及市场需求的问题,也可提高半夏质量与产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申浩  吴卫  侯凯  潘红梅  李敏 《中草药》2011,42(4):788-792
目的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大小川半夏种茎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川半夏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川半夏主产区3份不同来源地的材料,分别按种茎直径(d)大(d>1.5 cm)、中(1.0 cm相似文献   

5.
半夏珠芽生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弄清半夏珠芽生态特性,促使其芽形成多,长得大,以提高半夏产量。方法:利用当地三叶半夏,进行了不同的品系,不同大小种茎、不同栽种深度的对比试验。结果:似竹叶型品种,大块茎种栽形成的珠芽多;结在地下珠芽的单粒重约为地上的5倍。结论:生产上宜选用似竹叶型品系,以大块茎作种,栽种深度应为大于种栽直径的2.6倍,使第1代珠芽在地下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遮荫对半夏不同器官中IAA含量及其形状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完全随机设计对遮荫半夏和未遮荫半夏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块茎、珠芽和叶片中IAA的含量变化进行测定。结果遮荫对块茎和珠芽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叶片的叶形改变和叶面积的增大也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大田栽培中,随着光照的不断加强,可以适当的逐渐增加半夏遮荫的力度,但最高遮荫率不宜超过40%。  相似文献   

7.
丛枝菌根真菌对半夏产量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对半夏叶形指数、繁殖系数、产量及化学成分等的影响.方法:半夏生长期间常规测量叶长、叶宽、株高及叶柄直径(茎粗)直至倒苗,计算叶形指数;收获块茎后,测量并计算块茎产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收获块茎和赫章县栽培半夏块茎中鸟苷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法测量收获块茎和赫章县栽培半夏块茎中生物碱含量.结果与结论:接种AM真菌可显著提高半夏块茎产量,提高繁殖系数;接种AM真菌提高半夏叶形指数,使叶片趋向竹叶型,推迟半夏倒苗时间;摩西球囊霉+根内球囊霉第1批处理(gm+gi 1)对提高半夏块茎鲜重、干重及繁殖系数的效果最为明显,说明多菌协同、接种时间越长对提高半夏块茎产量和繁殖系数效果越为明显.接种AM真菌可显著提高半夏块茎鸟苷、生物碱含量,且接种菌剂的处理生物碱及鸟苷含量大多高于赫章县栽培半夏;摩西球囊霉+根内球囊霉第2批处理(gm+gi 2)对增加块茎鸟苷、生物碱含量的效果最为明显,说明多菌协同,且在半夏生长中期进行接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半夏试管块茎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5种内源激素IAA,GA3,ABA,ZR,JA在半夏块茎形成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了半夏试管块茎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将半夏叶柄正置入MS+6-BA 0.5 mg.L-1+NAA 0.1 mg.L-1+5%蔗糖培养基中诱导形成块茎,取不同生长时期的小块茎和叶柄,对内源激素进行提取,采用ELISA法进行测定。结果:IAA,ABA,JA,ZR在块茎膨大时期迅速上升;GA3的曲线呈倒S型。结论:在半夏试管块茎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ABA,JA,IAA,ZR和GA3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氮素形态对半夏植株氮代谢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氮素形态对半夏植株氮代谢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方法: 采用无土栽培半夏,同一氮素水平不同氮素形态处理,测定半夏不同部位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含量,块茎中总游离有机酸、生物碱、鸟苷含量,统计半夏珠芽和块茎产量。 结果: 随NH4+-N/NO3--N的上升,半夏NR活性呈下降趋势;叶片、叶柄及块茎中硝态氮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根中硝态氮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片、 叶柄及根中GS活性呈上升趋势,块茎中GS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叶片、块茎及根中铵态氮含量先升后降,叶柄中铵态氮含量呈上升趋势。NH4+-N/NO3--N为75:25时, 块茎、珠芽及合计产量均最高。全硝态氮营养下,块茎中总生物碱和鸟苷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0.245%, 0.019 7%。铵态氮和硝态氮配比为50:50时,半夏总有机酸质量分数最高,达到了0.7%以上;全硝态氮处理下,总有机酸含量最低。 结论: 铵态氮、硝态氮复合施用对半夏植株氮代谢指标、产量和主要化学成分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生产上一般采用块茎作繁殖材料,这种繁殖方式与药用有直接的矛盾。半夏自然结实率虽不很高,可是种子数量比单株繁殖的块茎、珠芽要大得多,可作繁殖材料。种子繁殖涉及到留种技术、休眠萌发生理等问题,至今未见有关半夏种子萌发特性的报道。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供试种子为1987年6月采自浙江兰溪县。试验时,选取种粒较为饱满、大小较为一致的种子。1.半夏种胚形态观察取半夏种子若干  相似文献   

11.
三叶半夏组培苗生长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半夏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一步成苗法获得半夏组培苗后进行移栽实验,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产量统计。结果半夏组培苗三种不同叶形的叶柄上均可萌生珠芽,块茎越大的植株大多出现三出复叶的时间较早,其产生的珠芽数也越多,且在移栽的当年就可长出佛焰苞;在一个生长期之后,母块茎的收获重量可达到栽种量的31.7倍;两批半夏组培苗的无性繁殖系数分别达到了12.8个/株和10.1个/株。结论半夏组培苗具有生长速度快,繁殖系数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昭通半夏生长发育特性,为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以野生半夏为母本,通过栽培观察其生长发育特性。结果半夏栽培中,主要采用珠芽繁殖方式,块茎生长过程为块茎营种过程,不能作为繁殖方式。结论种子繁殖的块茎生长期约为10年。  相似文献   

13.
杨俊  孙敬  曹海燕 《中药材》2012,(6):850-854
目的:探讨天葵的生长发育特性及规律,以及与不同形状药材的关系。方法:在生长期对天葵进行连续的观察与研究,并对市售天葵药材进行观察与测量。结果:种子萌发植株及其后主根萌发的第1~2年植株只有基生叶,无地上茎不开花;此后每年从主根顶端萌发植株并开花结果,地上茎数、开花数、根的大小逐渐增加。天葵的药用部位不是块根,应为肉质直根。天葵地上植株的生长经过从秋季-冬季-次年春季,春季开花结果,以肉质直根越夏。天葵的生长习性与温度有较大关系。不同生长年限天葵药材性状不同,野生状态下天葵药材形成约需3年以上。结论:为天葵的栽培及进一步利用提供参考,为天葵药材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天麻节料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秋颖  郭顺星 《中草药》2001,32(12):1121-1122
目的:研究天麻节料高产的栽培技术。方法:采用田间栽培法。结果;在天麻有性繁殖中,(1)用短菌枝代替菌材播种,两层菌枝,播种4层种子,可使天麻种子萌发后形成的原球茎接蜜环菌率达50%以上,播种半年后,白麻米麻的产量高;(2)长菌捧播种,两层菌捧,播种4层种子,可使产量翻倍。在天麻无性繁殖中,改用短菌棒伴栽天麻,不仅可以节约木材和种麻,还可保证天麻的产量。结论:新的栽培方法在节料的同时,不但可保证天麻的产量,而且使天麻高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结合黄芪生长发育规律对不同产地黄芪的无霜期进行比较,分析黄芪主产区的形成原因。方法查阅黄芪不同产区的气象数据,比较各产区无霜期(生长期)、月均温度等数据。随机选择100株1年生蒙古黄芪幼苗分成10组进行移栽。从5月16日开始,每间隔15天采挖一组,记录每株黄芪的根干重、地上部分干重分析黄芪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不同产地黄芪无霜期及休眠期月均气温差异较大。以陕西子洲和山西浑源两地为例对其月均气温进行比较,子洲黄芪的生长期要比浑源多出1个月左右,而这一个月其平均温度为20~25℃,正是最适宜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对移栽的黄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干重作图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黄芪在5~7月这三个月主要进行地上部分的生长,8~9月两个月时间主要进行地下部分生长,黄芪根部生长期较短。结论无霜期是影响药材产量的重要因素。黄芪引在引种栽培时应考虑到无霜期的因素,选择栽培适宜区内无霜期较长的地方理论上可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春播祁白芷的光合特性和农艺性状研究,明确两者与根干重的关系,并为祁白芷的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从苗期开始每隔25 d测定1次光合特性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在苗期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希尔反应、Ca2+-ATPase和Mg2+-ATPase的活性都有增加的趋势;到叶生长盛期含量或活性都最高;进入根生长盛期含量或活性逐渐下降。除气孔导度外,光合特性指标和根干重呈负相关,但是只有光合速率和Ca2+-ATPase活性与根干重达到显著负相关。根粗、叶干重、茎干重、地上干重、根冠比与根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祁白芷的营养生长期分为苗期、叶生长盛期和根生长盛期。地上部与地下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关系,可以通过叶面积和茎粗来判断地下的长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制定符合生产实际的知母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为知母药材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对知母主产区基地以及药材市场销售的种苗进行质量指标调查,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并结合生产实践确定知母种苗的质量分级指标,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将知母种苗分为3个等级,并以不同等级种苗为处理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连续2年观测植株生长、药材产量及质量指标。结果:确定种球直径和百株质量作为知母种苗的质量分级指标,将种苗分为3个质量等级,Ⅰ级种苗:种球直径≥1.2 cm,百株质量≤2.0 kg;Ⅱ级种苗:种球直径≥0.8 cm,百株质量≤1.5 kg;Ⅲ级种苗:种球直径≥0.5 cm,百株质量≤1.0 kg且≥0.5 kg。不同等级种苗对植株根系生长、药材产量有显著影响,均表现为:Ⅰ级>Ⅱ级>Ⅲ级。不同等级种苗种植后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标准。结论:本研究制定的知母种苗质量标准即具科学性,也更符合生产实际,可为知母药材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