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PKP治疗。术前及术后第2天常规摄X线正侧位片,测量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及Cobb’s角;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标度(VAS)评价患者腰背痛改善情况。结果 38例共计51个椎体均成功实施PKP术,共有9个椎体出现渗漏,渗漏率为17.6%。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1.8±0.2)分vs(7.4±0.5)分,P〈0.001]。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术前分别为(1.6±0.8)﹑(1.6±0.6)﹑(2.4±0.8)cm,术后分别为(2.1±0.3)﹑(2.3±0.5)﹑(2.5±0.4)cm,椎体前缘、中部高度手术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bb’s角由术前(34.6°±9.8°)矫正至术后(24.8°±8.2°),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KP能够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且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比较单侧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PKP)与双侧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患者分为单侧PKP组31例与双侧PKP组25例,累及椎体90个。在X线监测下,对病椎行单侧球囊后凸成形术或双侧球囊后凸成形术。采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价指数及测量椎体高度丢失率及恢复率对患者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均缓解,患者随访6~21个月。两组术后VAS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无显著行差异。结论单侧与双侧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术前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术方法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脊柱侧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并比较其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5例共43个椎体.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活动能力、伤椎前中部高度丢失百分比及后凸畸形Cobb′s角等指标来评估两组疗效.结果:术后VAS评分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 0.01).侧弯畸形及椎体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有2个椎体(4.8%)出现骨水泥渗漏,但均无神经症状;有2例发生周围椎体骨折.结论:PKP能有效缓解脊柱侧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恢复伤椎高度和纠正侧弯畸形.PKP是治疗脊柱侧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弓根旁注入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诊治的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380例分为实验组(n=171)和对照组(n=209),分别行单侧经椎弓根旁注入PKP术和行双侧椎弓根注入PKP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末次随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SF-36评分、椎体前后缘高度比、Cobb角变化及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渗漏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腰背痛均显著改善或消失,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SF-36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患者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大,Cobb角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单侧经椎弓根旁注入和双侧椎弓根注入椎体后凸成形术均能有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但单侧经椎弓根旁注入PKP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短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术前、术后3天及术后6个月进行对比,并比较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的变化,评价PKP手术的短期及中期疗效。结果:10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术后3天和术后6个月分别与术前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骨折椎体Cobb角、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椎体中部平均高度、后凸畸形Cobb角等,术后3天和术后6个月分别与术前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可迅速有效地缓解疼痛,并可有效地恢复伤椎的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改善活动能力,治疗OVCF短中期疗效满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6例(48个椎体),所有手术均在"C"型臂X射线机引导下进行。术前及术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椎体高度及Cobb’s角测量。结果 36例患者术后疼痛均得到有效控制。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术前压缩椎体的前、中缘相当于椎体后缘高度的(56.10±14.59)%和(59.86%±19.64)%,术后恢复到(82.36±26.54)%和(86.72±23.26)%。椎体Cobb’s角由(10.1±3.2)°到(6.3±3.4)°。术前VAS评分为(8.7±1.2)分,术后一周降低到(1.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可迅速有效地缓解疼痛,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82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术前、术后3 d、3个月和12个月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测量标准侧位X线片上病椎高度、椎体后凸畸形角(Cobb's角)。门诊随访1220个月,平均15.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疗效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82例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VAS评分由术前(8.07±0.21)分降为术后3 d(2.81±0.41)分(P<0.01),12个月随访为(2.61±0.25)分(P<0.01)。椎体高度由术前为(1.65±0.16)cm恢复至术后3 d(2.08±0.18)cm(P<0.05),随访12个月为(1.96±0.13)cm(P<0.05)。Cobb's角由术前29.56°±4.16°恢复至术后3 d的14.42°±3.83°(P<0.01),12个月后随访为16.154°±4.315°(P<0.01)。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引发的疼痛,重建病椎外形,是一种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PKP组和PVP组),每组各20例,分别采用PKP及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手术前后责任椎高度恢复情况,活动能力评分、镇痛药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复查,均基本恢复椎体高度,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活动能力评分、镇痛药评分、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但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骨水泥渗漏3例,两组均无脊髓及神经损伤.结论 PKP能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经确诊3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根据患者术前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畸形角度以及疼痛程度的改变.结果:所有病例经过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治疗,病变椎体高度恢复良好,术前骨折椎体前缘的高度为(9.21±4.85)mm,椎体成形术后为(19.38±4.66)mm(P<0.05).术前患者的VAS评分为(8.29±1.22)分,术后降至(2.47±0.88)分(P<0.01).术前患者cobb角为(21.24±6.58)°,术后恢复至(12.12±5.68)°,P<0.05.随访2~18个月,平均12.3个月,2例患者由于其他疾病导致死亡而失访外,其余患者均获随访.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可有效减轻疼痛、恢复病椎高度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具有创伤小、疗程短、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手法复位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curved vertebroplasty,PCVP)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85例OVCF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复合组40例采用手法复位PCVP治疗,常规组45例采用单侧PKP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率、治疗费用、骨水泥分布等级,术前术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AV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复合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透视次数、治疗费用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复合组骨水泥用量大于常规组,骨水泥分布等级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后凸Cobb角、AVH、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1),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PCVP治疗OVCF不仅可达到常规PKP复位伤椎、改善后凸畸形的效果,而且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治疗费用,但在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方面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2007年05月至2010年01月,使用单侧入路PKP技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2l例,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2个月),手术前、手术后1d、手术后3月测量伤椎前缘平均高度分别为(13.9±4.8)mm、(20.6±3.8)mm、(19.2±4.3)mm;伤椎中线平均高度分别为(12.2±3.9)mm、(16.5±3.2)mm、(15.9±3.6)mm;伤椎Cobb角分别为25.3°±5.8°、15.2°±4.2°、16.8°±4.0°;患者VAS疼痛评分分别为7.7±1.6分、2.6±1.2分、2.4±1.0分,经统计分析得出伤椎前缘和中线高度、伤椎Cobb角和VAs疼痛评分在手术前与术后1d、手术前与术后3月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和术后3个月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入路PKP方法具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的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球囊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及探讨骨水泥渗漏的防治.[方法]收治75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进针,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VP组及球囊PKP组,观察两组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变化、Cobb角变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射量,并分析防治骨水泥渗漏的方法.[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地施行了PVP或球囊PKP,术中无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疼痛缓解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PKP组对椎体高度的恢复和Cobb角改善情况优于PV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PVP和球囊PKP术均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于恢复伤椎高度球囊PKP组优于PVP组.手术适应证的掌握和手术技术的提高是预防骨水泥渗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余彬  陈勤  邓宁 《华西医学》2009,(7):1673-1675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弓根基底部外侧穿刺进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4例椎体压缩性骨折经椎弓根基底外侧穿刺进针,球囊扩张,骨水泥注入治疗,使用VAS评分法评价患者疼痛变化,测定手术前后椎体前、中柱高度与Cobb角。结果:单侧经椎弓根基底外侧穿刺的手术均安全完成。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5±0.3)分改善到术后(2.2±0.2)分,随访三月为(2.1±0.4)分(与术前比较,P〈0.05);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3.6±2.3)mm到术后(24.5±2.2)mm,随访三月为(24.3±2.0)mm(与术前比较,P〈0.05);锥体中部高度由术前(14.2±2.1)mm到术后(25.6±2.4)mm,随访三月为(25.4±2.2)mm(与术前比较,P〈0.05);Cobb角由术前的(22.5±3.6)。到术后(10.5±3.0)。随访三月为(10.3±2.8)。(与术前比较,P〈0.05)。结论:经椎弓根基底外侧的单侧穿刺锥体成形术可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高度、缓解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目前常用的注射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增强剂可达到增加椎体强度、稳定椎体、止痛的目的,但其组织相容性差,无生物降解性,容易造成使临近椎间盘或椎体发生变性、甚至骨折。目的:观察注射型磷酸钙人工骨椎体后凸成形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12/2010-0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外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20例,均采用经双侧椎弓根球囊扩张注射型磷酸钙人工骨行椎体后凸成形固化治疗。手术前后行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胸(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及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检测。结果与结论:术后病椎前缘椎体平均高度较术前平均高度恢复(3.38±1.44)mm(P〈0.05)。术后Cobb角较术前平均恢复(7.63±2.52)°(P〈0.05),后凸矫正率为(38.90±11.28)%。术后3d及3周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说明经双侧椎弓根球囊扩张注射型磷酸钙人工骨行椎体后凸成形可以有效增加椎体强度、稳定椎体、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10月间治疗的53例病患资料,分为PKP(32例)及PVP(21例)两种治疗组。比较两组单椎体手术操作时间、X线暴露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渗漏情况、椎体压缩率、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5~26个月,平均18.2个月。PKP组较PVP组单椎体手术操作时间、X线暴露时间和骨水泥注射量显著提高。PKP组术后和随访时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无统计学差异,但较术前明显改善。PVP组术前、术后和随访时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无明显变化。术后PKP组压缩率及Cobb角的改善效果优于PVP组。PKP组发生2例骨水泥渗漏,PVP组发生3例骨水泥渗漏,两组发生渗漏的患者均无神经症状。PKP与PVP组患者术后及随访时的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PKP及PVP均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手段,两者均能改善临床症状,而PKP在恢复椎体高度、后凸畸形及减少骨水泥外渗方面较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定向球囊技术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胸腰椎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胸腰椎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122例,分别接受传统PKP(对照组,n=61)和定向球囊PKP(试验组,n=61)。比较2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骨折椎体楔形角、Cobb角。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时间缩短、X线透视次数减少(P0.001)。试验组总水泥渗漏率低于对照组(P=0.013)。2组患者骨折椎体手术前后楔形角、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骨折椎体楔形角及Cobb角均较手术前减小(P0.001)。试验组手术后1 d及3 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后5 d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前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ODI均较手术前减小(P0.001)。结论:定向球囊PKP术能有效减少胸腰椎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水泥渗漏率及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监控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DSA监控下确定责任椎后,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OVCF86例,共104个椎体,其中男26例,女60例,年龄67~94岁,平均83.3岁.骨折累及1个椎体共63例,2个椎体18例,3个椎体5例,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的变化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和矢状面Cobb角的变化.结果 本组获随访7~38个月,平均16.9个月.86例114个椎体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无发生肺栓塞及神经压迫症状.术后X线及CT扫描显示所有患者均获得脊柱稳定.VAS由术前(7.8±1.5)分降至术后第3天(1.8±1.2)分,末次随访为(1.9±1.3)分,术前与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SF-36评分由(246±103)分降至术后第3天(352±117)分,末次随访为(367±131)分,术前与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前缘高度术前、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分别为(8.4±1.4)mm、(13.8±1.6)mm和(13.8±1.5)mm,术前与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矢状面Cobb角术前、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分别为(29.1±3.1)°、(20.7±2.3)°及(20.8±2.4)°.术前与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SA监控下行PKP操作相对简便、灵活,增加穿刺的准确率,是一种治疗老年OVCF的微创手术,能够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引起的疼痛,维持脊柱稳定性,恢复椎体高度,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避免老年患者卧床的常见并发症,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减少死亡率.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背景:在压缩程度超过原有椎体高度2/3的重度压缩骨折病例中,椎体成形是禁忌的。目的:验证可通过椎体成形联合患者体位设定治疗重度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方法:共75例骨质疏松单一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及体位设定复位,根据发病时间不同分为〈4周组、4~8周组、〉8周组,其中30例患者椎体高度压缩程度超过原有椎体2/3,分别测量椎体压缩比(椎体前方高度/后方高度)和节段Cobb角,分析复位程度与发病持续时间的关系。结果与结论:最初检查时患者骨折椎体前后方平均压缩比为0.60±0.15,椎体成形后增加到0.75±0.17。最初检查时Cobb角为(16.14±11.29)°,椎体成形后矫正到(10.71±12.08)°。压缩比差、矢状面骨折节段Cobb角差均随发病持续时间延长而减小。30例中的28例(占其中的93%)重度压缩骨折患者通过体位复位后,可行椎体成形。患者椎体成形后疼痛均缓解。提示椎体骨折发病时间越短,复位程度越好,Cobb角纠正越多,脊柱矢状面后凸畸形改善越明显,椎体成形后疼痛程度越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序贯护理在单侧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侧椎体成形术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单侧椎体成形术和中医序贯护理。观察干预前后患者腰椎功能评分(JOA)、视觉模拟评分(VAS)、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JOA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6.67%VS 90.00%)(P<0.05)。住院时间观察组为(5.24±1.33)d,对照组为(7.82±2.7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3.33%,对照组为1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序贯护理有助于改善单侧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JOA、VAS评分,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