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疏肝解郁法,治疗妇科多种疾病,疗效显著,现举例如下。 1 经前乳胀症: 经前乳胀症,一般发生于经前3~7d,较重的经前10~15d即可发生。其特征是经前胸部胀闷,乳房作胀而痛,或有块,有时乳头疼痛,小腹胀满不舒,于经来后2~3日诸证逐渐消失,下次经前又重复发作,呈规律性,本病常导致不孕。产生本病的主要原因,系肝失疏泄,气血郁结所致。应于经前作胀时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法调治。临床用药:香附、郁金、青皮、陈皮、生麦芽、赤芍、白芍、全当归、丝瓜络、炒柴胡等。经前服3~4剂,连服2~3月…  相似文献   

2.
经行乳胀是指每届经前3~7天,或正值经期,出现两乳胀硬疼痛,连及胸胁,甚至不能触衣,经行或经净后乳胀消失,下次经前重复发作,是临床多见的妇科病。笔者自2003年~2006年3月,采用逍遥散加味治疗经行乳胀37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疏肝解郁汤治疗经前乳胀症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前乳胀症属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范畴,多见于青中年女性,临床以经前乳房胀痛或乳头疼痛随月经周期性发作为特征。本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宜早期治疗。笔者近年来运用自拟疏肝解郁汤加减治疗本病60例(包括互~正级乳腺小叶增生症在内),疗效满意,现报道总结如下。116床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4.
行气开郁法治疗经前乳胀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承杰  宋艳敏 《光明中医》2010,25(3):445-446
<正>经前乳胀历代妇科书籍中很少记述,而在日常门诊时所见患者较多,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认为乳房是隐秘之处,既有胀痛,亦多为畏羞而不言;二是本症在经前发作,至经来后能自行消失,因而忽略。临症间,凡遇经前乳胀者多数患者兼有不孕症,患者专来医治经前乳胀者较少,多数是因为不孕就诊而询问症状  相似文献   

5.
辨证治疗经前期综合征188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前期综合征,中医根据临床症状分属“经前情志异常”、“经前乳胀”、“经前头痛”、“经前泄泻”、“经前口糜”等。我们自1996-1999年,辨证分型治疗经前期综合征188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消胀饮治疗经前乳胀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1998年,笔者应用自拟消胀饮治疗经前乳胀8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本组86例均为已婚妇女,年龄最小26岁,最大45岁,其中以26~40岁为最多;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6年;经前5日发作者54例,经前与经后两乳发胀者20例,经前乳胀并伴有结节者12例。2 治疗方法2. 1消胀饮组成 柴胡 6 g,当归 10 g,醋香附9g,橘核6g,枳壳6g,合欢皮9g,延胡索9g,红花5g。2.2加减法 乳房胀硬结节成块者加路路通、娑罗子;心烦易怒、口苦口干者加牡丹皮、栀子、夏枯草;腰…  相似文献   

7.
用舒肝解郁,健脾和胃法治疗经前乳胀30例,结果痊愈30例,结果痊愈23例,显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并对乳胀,乳头疼痛,乳胀兼有结块,乳胀结块兼有灼热感的治疗前后进行统计学处理,乳胀的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乳头疼痛及乳胀结构块兼有灼热感的具有显著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滋水涵木法治疗经前乳房胀痛9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前乳胀是指在经行前3~7天出现的乳房作胀、乳头疼痛,乳胀兼有结块及乳胀结块兼有灼热感等症。亦有在经后半月左右发生乳胀,至经来一二天消失或直至经净后始消失者。笔者运用滋水涵木法治疗本病96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6例,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为36.4岁;病程2个月至6个月者43例,7个月至12个月者31例,13个月以上者24例。对照组57例,病程2月至6个月者19例,7个月至12个月者28例,13个月以上者10例,所有治疗对象月经周期基本规律。2诊断及治疗方法2.1诊断标准采用…  相似文献   

9.
总结中医妇科名家张文阁教授治疗妇科病症及用药的点滴经验,列举了幼稚子宫、经前乳胀、产后伤肉食的治疗用药方法和对枸杞、鳘血柴胡的药性认识,以供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10.
吴霆 《中医药信息》2005,22(5):54-55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经前乳胀的疗效.方法:将89例经前乳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9例运用疏肝健脾法(药用香附、柴胡、合欢皮、路路通、茯苓、广郁金、焦白术、炒乌药、陈皮、白芍、炒枳壳等)治疗,对照组20例用乳核内消液治疗.2组均以10d为1疗程.主要观察经前乳胀及伴随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3.5%、91.3%,对照组分别为10.0%、6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以疏肝健脾法为主,结合辨证加减,是治疗经前乳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孙婷婷 《河南中医》2012,32(7):931-932
月经的产生以肾为先导.情志不通,肝失调达,导致肝郁血虚,肝病传脾,致脾胃虚弱,症见月经量少,经前乳胀,心烦易怒.以六味地黄丸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乳癖属于现代医学乳腺增生的范畴。临床表现为经前乳房胀疼,乳内肿块增大,经后症状减轻。常伴有月经提前,淋漓不净等症。是一种既非炎症亦非肿瘤的病变。为常见的乳腺组织良性增生性病变。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  相似文献   

13.
马存忠  李春霞 《陕西中医》2005,26(11):1238-1239
笔者以六味地黄丸随证加减治疗眩晕、淋证、经前乳胀、口疮等病症均获满意效果.现举数例。  相似文献   

14.
不孕症在妇科门诊并不少见。在相对不孕者的治疗中,中医中药有较好的疗效。兹将我临床运用郑乐山先师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分型论治 1.肝郁气滞:经前5~7天,两乳胀痛,亦有结块者,经前、经期腹胀而痛,以胀为主,两胁胀满而痛,胸闷不畅,情志郁逆或性急易躁;经前亦可有阴中抽痛或兼见头顶痛者。经色偏淡红,偶有小血块,行而不畅,舌质淡红,苔薄,脉弦。治则:疏肝理气,养血和血。 2.寒凝痛经:经前、经期小腹或满腹冷痛或胀,连及腰脊、大腿、或肛门坠胀;腹部喜按,得热则舒;肢冷、形寒、亦可见痛剧而  相似文献   

15.
经前期综合征及经前烦躁障碍症是育龄女性易患的情感障碍疾病,给患病的家庭、社会和日常工作生活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严重者导致自杀,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临床证据表明,中西医学都可缓解经前期综合征/经前烦躁障碍症的症状,但缺乏系统整理。本文通过找寻经前期综合征/经前烦躁障碍症中西医临床不同证型诊断及辨证论治已有的文献报道,回顾探讨中西医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经前烦躁障碍症的方法有效性及其缺陷,总结当前经前期综合征/经前烦躁障碍症治疗方案的证据,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为治疗该疾病提供新思路,并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更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乳腺增生症又称乳腺结构不良症,是一种非炎性亦非肿瘤性的乳腺病变,是妇科的常见病,属中医“乳癖”范畴。临床上以乳房肿块,经前肿痛加重,经后减轻为特点。笔者近几年采用复元通气饮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辅仁老师从事中医临床50年,在妇科病治疗上有一定专长,对痛经病的治疗可概括为以下四法。 气滞血瘀者,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下坠拒按,血色紫黑并挟有血块(血块排出痛即减轻)经行量少,淋漓不畅,胸胁作胀,两乳胀痛;舌质正常或紫暗,有时可见舌尖有小瘀血点;脉沉弦。治以调经活血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0g,生地10g,桃仁  相似文献   

18.
盆腔瘀血综合征又称泰勒氏综合征,多数学者认为是由女性盆腔静脉瘀血所导致的一系列症候群。患者常于久立或过度劳累后觉盆腔不适,下腹部坠胀,多伴腰膝酸软,性感不快,带下量多,月经紊乱,痛经,经前乳胀和极度疲劳等症。我们以燮理气血为主,兼调肝脾肾诸脏  相似文献   

19.
一、疏肝解郁法多用于精神抑郁、所愿不遂、家务纠纷或害羞内忧、人言相畏,日久致使肝气抑郁、横逆克脾、脾运失职、湿从内生,影响冲任督带功能而致本症。临床多见下腹胀痛、带多经少、有血块、经前乳胀等。此时若不理气疏肝、解郁散结,单纯止带消炎,则标本倒置,难以取效。治疗常用方剂为逍遥散加郁金、瓜萎、鱼腥草等。另外配合心理疗  相似文献   

20.
养阴法治疗妇科病临证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如丹 《四川中医》2001,19(4):11-12
女子以血为本,以血为用,由于经、孕、产、乳屡伤于血,故使妇女处于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状态,治疗妇科疾病应重养阴,反对滥用辛热。笔者在临床上采用养阴法治疗各种妇科疾病,颇有心得体会。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养阴法在治疗妇科常见病中的运用。养阴舒肝治经前乳胀、头痛、口糜,方选二至丸合丹栀逍遥散加减;养阴滋肾治绝经前后诸症,方选二至丸合六味地黄丸加味;养阴活血治慢性盆腔炎,方选青蒿鳖甲汤加味;养阴凉血涩血治青春期功血,方选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味;养阴益胃生津治妊娠恶阻重症,方选养阴益胃汤加味;养阴和胃健脾理气治放、化疗后毒副反应,用自拟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