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存牙齿治疗颌骨囊肿的疗效。方法对保存牙齿治疗的132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2例患者术后有黏膜瘘管15例,其中9例经局部治疗后消失,4例因瘘道长期存在,拔除相应患牙各1颗后痊愈;2例患者在切口附近有局部凹陷,暴露了部分囊腔,在无感染的情况下自然愈合。术后病理报告为根尖囊肿为98例,含牙囊肿20例,下颌骨结构不良1例,基底细胞综合征1例,其他颌骨囊肿12例。术后均随访1~5年,平均2年,无一例复发。结论颌骨囊性病变采用保存牙齿的刮除术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恒前牙因外伤致冠折露髓后,保存活髓,促进牙根继续发育的有效方法。方法:对86颗外伤冠折露髓牙采用活髓切断术,用氢氧化钙作盖髓剂进行治疗。结果:成功率达到91.9%。结论:采用活髓切断术能够有效保存活髓,促进牙根继续发育,从而有效保留患牙。  相似文献   

3.
李凤 《黑龙江医学》2005,29(10):751-752
目的探讨后牙冠根纵折保存修复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复位环扎固定,经降牙合、备洞及完善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结果56例折裂牙治疗成功48例(85.71%);6例因牙周感染或急性根尖周炎而拔除(10.71%);2例未能全程随访。结论对纵折病例经完善的根管治疗进行全冠修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磨牙纵折后保存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磨牙纵折进行保存治疗病例50例,先对纵折磨牙用结扎丝固定,后进行完善根管治疗,采用的是冠内或冠外固定及全冠修复的治疗方法。结果 50例纵折磨牙保存治疗中有2例失败,48例成功,成功率96%。结论纵折磨牙采用合理的保存治疗方法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脱位前牙再植的效果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4例(36个前牙)完全性脱位行再植手术的病人,其中12例发生于学校,学校老师携带前来就诊3例,家属携带就诊20例,就诊时限0.5~10h,保存方式:冷水或盐水保存5例,口含保存5例,干置4例,脱位后弃置返回寻找保存于盐水10例.常规植入治疗.随访1~3.5年.结果 20例存活,4例因牙根广泛吸收被拔除,成功率为83.3%.四种保存方式最终因牙根广泛吸收而拔除者中冷水保存1例,干置1例,弃置 盐水2例.就诊时间在2.5h以下,除冷水保存有1例拔除外,均存活保留.结论 脱位前牙再植的成功与就诊时间和保存方式有明显关系,而患者家属和学校教师的口腔保健治疗意识是影响这两个因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保存朴体的方法,即在一毫升新鲜补体中加入0.2克的氯化钾或氯化钠后,放入冰箱的冰盒里(-6℃),可维持补体活性分别为40天和30天。用这种方法保存补体,可克服无低温冰箱和无冻干设备的困难,省去了每次试验前抽血的程序,避免了因不能保存补体而造成的浪费。  相似文献   

7.
白益兴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578-2579
目的总结年轻恒牙创伤后的治疗特点。方法对2006年—2012年医治的65颗创伤年轻恒牙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2年后随访有55颗牙髓活力正常;7颗牙髓活力减弱,无根尖吸收;3颗因发生牙内吸收,患牙松动而拔除。结论年轻恒牙创伤后只要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多数能保存活髓,牙根继续发育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对11例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采取保守治疗及视神经减压术,结果:11例中保守治疗5例,视力良好保存4例;视力严重下降后7天内手术2例,视力均保存在0.6以上;视力严重下降后14天手术1例,视力未恢复,3例因漏诊或误诊未做治疗而致失明。提示: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若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大多视力可有良好保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电疗法治疗有瘘型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评价以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利用微波治疗仪的微波辐射器插入根尖的瘘管区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效果及患者术后反应以及瘘管的愈合情况,保存患牙,免去患者因完善的根管治疗后瘘管不愈合而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方法。结论:微波治疗有瘘型根尖周病。结果:48例患者的根尖瘘管经过微波治疗后,1周后瘘管愈合,6个月后根尖周组织修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对采集后全血中FⅧ活性的影响,选择最佳保存方案.方法 对采集的全血分别在保存温度4℃和22℃条件下保存6h和12h后测定血浆FⅧ活性,用析因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保存温度和两种保存时间对血浆FⅧ活性没有影响(P>0.05),且没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 全血采集后在保存温度4℃和22℃条件下保存6h和12h后对血浆FⅧ活性没有影响,提示两种保存因素组合成的四种保存方法均可以用于冷沉淀及FⅧ产品的制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后牙纵折的保存治疗效果。方法: 对27例纵折牙均采用结扎丝环扎固定,并进行根管治疗后加以全冠修复。结果: 27例纵折牙保存经2年随访观察,2例失败后拔除,25例成功,保存治疗成功率达92.59%。结论: 纵折后牙经早期固定,完善治疗可以有效保存,并发挥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 牙髓是牙齿的生命中心,临床治疗中保存牙髓活力十分重要,因而牙髓发炎后,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是活髓保存疗法。采用此法消除牙髓炎症,使其恢复健康,不仅保存了患牙,而且牙髓能继续行使其防御、修复和重建功能。现将活髓保存方法的理论依据、种类、适应症、操作方法及药物选择作出综述。  相似文献   

13.
罗志平  郭灏涌  欠洪波 《吉林医学》2010,31(22):3750-3751
目的:研究后牙纵裂的非拔牙修复。方法:根据裂开的部位和形式,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最后完成纵裂修复。结果:65颗纵裂牙经修复后,有59颗牙咀嚼功能良好,成功率为90.77%。有6例因功能障碍而失败,占9.23%。结论:后牙纵裂如治疗方法得当,可以进行有效修复而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14.
牙髓室底穿孔在临床上常见,多因大面积龋坏和牙髓治疗时失误而引起。笔者通过对69例后磨牙髓室底穿孔的患者进行修补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认为髓室底穿孔可以通过修补加根管治疗及全冠修复达到保存患牙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闭合性肾损伤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闭合性肾损伤的非手术治疗水平,最大限度地保存具有功能的肾脏。方法回顾分析74例闭合性肾损伤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71例闭合性肾损伤的非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随访六个月至两年,除1例1年后因肾萎缩无功能行肾切除外,其余病例随访期间无并发症。结论非手术方法治疗闭合性损伤是可行的,非手术治疗是闭合性肾损伤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年轻恒前牙因外伤露髓后使用MTA材料直接盖髓保存牙髓活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年轻恒前牙外伤患者9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n=48)与对照组(n=48),研究组采用MTA作为盖髓剂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氢氧化钙作为盖髓剂进行治疗,两组的其他处理则相同,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牙治疗成功率为94%,其中3颗牙由于充填体脱落未及时治疗而牙髓暴露发生坏死;对照组患牙治疗成功率为90%,其中2颗牙由于充填体脱落未及时治疗而牙髓暴露发生坏死,3颗发生牙髓炎而失败,两组术后6个月患牙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2年,研究组患牙治疗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年轻恒前牙因外伤露髓后使用MTA材料直接盖髓保存牙髓活力的临床疗效优于氢氧化钙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7.
肺移植因供肺保存技术所能提供的肺安全缺血时限的限制而受到制约,本文综述了供肺保存的最新进展,重点阐述了供肺保存的方法、常用保存液的特点比较以及肺保存的最适条件。  相似文献   

18.
MTA应用于年轻恒前牙外伤直接盖髓术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年轻恒前牙因外伤露髓后使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直接盖髓保存牙髓活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8~15岁因前牙外伤露髓来本院就诊的患者,使用MTA进行直接盖髓术治疗.定期随访进行临床评价,包括MTA直接盖髓后的临床症状、牙髓活力、牙本质桥形成及根尖孔发育情况.结果:19例成功,外伤露髓患牙牙髓保持活力,根尖孔继续发育.1例失败,牙髓坏死,用MTA根尖封闭后,行根管充填.结论:MTA在应用于因外伤露髓的年轻恒前牙直接盖髓时能较好地保存活髓并促使根尖孔的进一步发育.  相似文献   

19.
运动、车祸、意外受伤常常造成前牙断裂,根据牙折部位,可选择保存牙根后义齿修复、拔除患牙等治疗。我们治疗了1例因外伤致牙齿在颈部完全断裂患者,经过一次性去髓术、根管治疗,利用自体牙进行即刻修复,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裘松波  张萍  周燕 《重庆医学》2006,35(8):739-739
目的 总结正畸治疗中上颌前牙残根的保存治疗方法。方法 对11例正畸患者共12颗上颌前牙残根,在正畸治疗过程中采用过度性桩钉或永久性铸造桩核及复合树脂临时冠修复方法,正畸后用桩核冠修复技术,保存残根。结果 11例患者既达到了矫正牙不齐的目的又保存修复了残根,效果良好。结论 在正畸治疗中可以保留上颌前牙残根,经正畸和修复治疗后能达到功能和美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